《经济学100个有趣故事》之能源价格该不该管制?
不妨设想下列这样的一幕。假如是石油价格突然急剧上升,原因可能是由卡塔尔减少供给而同期消费者的需求却在上升,也可能是由于战争或革命而导致的中东政局的动荡。
政治家们目睹了价格的急剧上升,出来谴责这种局面。他们宣称消费者受到了牟取暴利的石油公司的“敲诈”。他们还担心高涨的价格会导致生活成本遭遇恶性通货膨胀。此外他们还为价格上升对穷人和老年人的冲击而烦恼。因此他们呼吁政府“采取措施”。面对价格上涨,美国政府也会倾听这些意见,规定石油价格上限。
一个结果出现了,在法定上限价格处,供给量与需求量不相匹配。由于卖家索取市场均衡时的价格是违法的,所以市场无法“出清”。给定管制价格,消费者愿意购买的汽油量超过了生产者提供的数量。接踵而来的便是一个令人沮丧和短缺的时期——当抽干汽油之后,某些人就会得不到汽油。
汽油供给不足致使不得不以某种方式实行配给供应。最初也许可以通过“先来先得”的原则加以实施。在这种原则下,人们会排队等待——通过“排队”进行配给。因为人们的时间是有价值的,所以排队的时间长度将作为限制需求的一种代价。排队供给是一种浪费资源的方法,因为大量有用的时间花在排队等待上,而这种花费仅仅是为了阻止价格达到均衡状态。票证配给同样如此。
历史表明,随着时间的推移,价格管制会被合法或非法地加以规避,无论价格管制最初对消费者如何有利,最终都会被势必造成的效率损失所抵消。特别是当受管制物品有很多替代品(即供给或需求弹性高)之时,价格管制既会带来昂贵的成本,又会是难以管理实施,同时还是非效率的。因此,对大多数商品进行价格管制在多数市场经济中是很少使用的。
但是,更深刻的问题在于:物品总是稀缺的。社会永远不能满足每个人的愿望。在正常时期,价格本身起到了配置稀缺物品的作用。当政府插手干预供给和需求时,价格不再充当配给者的角色。浪费、缺乏效率和短缺问题是这些干预的可能伴随物。
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负。转载请注明出处:天府财经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