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苏吴中艾塑菲童颜针获专家认可,医美业务迎来新增长点
近日,江苏吴中(600200.SH)艾塑菲童颜针在北京等地开展学术会议,各地专家学者、行业大咖莅临现场,对艾塑菲童颜针给予了高度认可。 据悉,得到认可的主要原因与其强大的产品力有关。
-
业绩滑坡,砂之船REIT最近有点烦
多亏了砂之船集团的“保底”,砂之船REIT才能在面临收入波动时,亦能实现相对旱涝保收。
-
酒店资产交易升温,多元资本逐鹿上海滩
从去年以来的数宗成交来看,相关资产交易呈现买家多元化、投资规模小额化等特征。
-
二度设立Pre-REIT基金,东久新宜再谋扩募
推动更多园区进入公募REITs市场,已然成为东久新宜当前的工作重点。
-
硅料下行周期,通威股份Q1亏损超7亿,全行业价格跌破现金成本
硅业分会数据显示,截至5月16日当周,N型料成交价在4.10万元/吨至4.50万元/吨之间,平均价格为4.30万元/吨,周环比下跌5.08%。N型颗粒硅成交价在3.70万元/吨至3.90万元/吨之间,平均价格为3.75万元/吨,周环比下跌6.25%。 2023年初至今,多晶硅产能持续扩张。然而,下游需求增长速度未能跟上上游供应扩张的步伐,导致市场出现供过于求的局面。特别是今年一季度,多晶硅供应总量已现过剩。 《眼镜财经》注意到,产能过剩叠加库存高企,多晶硅价格持续压缩行业利润。硅料龙头通威股份(600438.SH)在2024年Q1收入大“跳水”,营业收入下滑超过40%,并录得亏损。 对于业绩下滑,通威股份表示原因在于,公司主要产品价格相比上年同期大幅下降。在这场持续已久的价格风波中,通威股份高纯晶硅、化工及相关业务的毛利率已大幅下降。 然而,通威股份在硅料价格持续下跌的背景下,仍有40万吨硅料产能在建。可以预见的是,随着头部厂商的新增产能逐步释放,市场供需失衡或将更加严重。 产能过剩,价格大跌 硅业分会更新的报价显示,截至5月16日当周硅料价格下跌态势仍在继续。其中型料成交价在4.10万元/吨至4.50万元/吨之间,平均价格为4.30万元/吨,周环比下跌5.08%。N型颗粒硅成交价在3.70万元/吨至3.90万元/吨之间,平均价格为3.75万元/吨,周环比下跌6.25%。 《眼镜财经》了解到,多晶硅处于产业链最上游,可制成多晶硅锭或单晶硅棒,据工信部统计,2023年国内高纯晶硅产量超143万吨,同比增长66.9%,供需关系由偏紧快速转为宽松。 事实上,多晶硅产能在2022年已严重过剩,产能可以提供超过310GW的组件使用,而当年新增的光伏装机约147GW,过剩量就超过了100%。行业虽高增长,但上游库存累积,产能利用率持续下行。 由于供需关系失衡,多晶硅价格一路下行,根据生…
-
“成都智造”杀出黑马 瑞迪智驱是如何炼成的
今日(5月13日),瑞迪智驱(301596.SZ)正式在深交所创业板挂牌上市。作为“成都智造”杀出的一匹黑马,瑞迪智驱有着怎样的前世今生?未来在自动化设备领域的主战场,它又将演绎出怎样的一番精彩? 这个生产商“行业中少有” 瑞迪智驱来自成都市双流区,全称“成都瑞迪智驱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招股书中,它是这样介绍自己的—— 我国自动化设备传动与制动系统零部件领域的“知名企业之一”;是“行业中少有的”同时拥有电磁制动器、精密传动件和谐波减速机产品的生产商。 ⬆️ 成都瑞迪智驱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不了解自动化设备领域的,至此可能已看得一头雾水:这是啥?这又是啥?这都是啥? 在揭开这些产品的神秘面纱之前,让我们先从熟悉的电梯说起吧。 为了让运行中的电梯准确地停在每层楼,确保进出的乘客和精准的楼层对接,我们需要使用到一种重要的安全设备——就像汽车需要刹车来停止一样,电梯也需要一种特殊的“刹车”来确保它可以在正确的位置停下来。 这个重要的安全设备,就是电磁制动器。 电梯日常的上上下下,需要它。在电梯遇到紧急情况时,失控或者发生电力故障,就更需要它来迅速制动电梯,以防止发生意外。 通常来说,一部电梯需要使用2-4个电磁制动器。你可以闭着眼睛想下,这个产品的市场有多大。 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国内电磁制动器产品历史上一直为国外垄断。目前我国很多的高端电梯所用的电磁制动器,仍以进口为主。 而瑞迪智驱作为较早从事电磁制动器自主研发的企业,通过多年不断的技术和工艺钻研,它生产的电磁制动器已成为中国电梯领域的主流制动器品牌之一,达到了国际知名品牌的同等水平。 凭借在电梯制动器上丰富的技术储备,天府财经网注意到,瑞迪智驱还成功突破了长期由国外品牌占据的高空作业平台车市场,并开始批量供货。 除了电磁制动器,瑞迪智驱的主要产品还包括精密传动件、谐波减速机等,它们都是自动化设备的关键零部件之一。 ⬆️ 以机器人…
-
组件龙头晶科能源Q1业绩变脸,560亿项目一期投产即遇火灾
继2023年营收、净利双双大涨之后,组件龙头晶科能源(688223.SH)今年一季度却上演“变脸”戏码。根据披露的一季报,晶科能源营收、净利同比双双下滑,扣非后净利润直降八成。这背后,是产业链价格持续“内卷”,企业利润空间一再受到挤压所致。事实上,业绩承压早在2023年第四季度就已有端倪。 《眼镜财经》注意到,晶科能源更严峻的考验还在后面。仅投产一月的年产56GW垂直一体化大基地项目一期工程近来遭遇火灾事故,该项目是晶科能源今年最重要的增量产能,预计将对2024年业绩产生一定不利影响。 盈利能力连续两季“退坡” 作为行业最早布局TOPCon电池技术的企业之一,晶科能源充分享受了TOPCon技术带来的红利。公司2023年组件出货中N型出货48.41GW,占比约62%。得益于组件出货量的增加和先进产品占比提升,晶科能源营业收入及经营业绩较2022年大幅增长,实现营业收入1186.82亿元,同比增长43.55%;实现归母净利润74.4亿元,同比增长153.2%。 这也是晶科能源营收首次突破千亿大关。 去年大涨后,今年一季度晶科能源却掉头向下。一季报显示,晶科能源实现营业收入230.84亿元,同比下降0.3%;归母净利润11.76亿元,同比下降29.09%;扣非后净利润1.91亿元,同比下降84.34%。 晶科能源表示,报告期内,光伏市场竞争较为激烈,主产业链价格整体处于低位,不同市场利润水平差异较大。公司作为全球化市场布局的一体化企业,在保证长期客户履约的前提下,短期盈利水平受部分低价市场压制。从利润端来看,晶科能源一季度销售毛利率同比下降4.21个百分点至9.58%。 报告期内,晶科能源实现总出货量为21907MW,其中组件出货量为19993MW,硅片和电池片出货量为1914MW,总出货量较去年同期增长51.19%。在目前光伏装机需求旺盛和在手订单饱满的背景下,公司第二季度预计…
-
站在极兔中东背后的“金主”,易达资本有何来头?
对于有出海需求的企业来说,这家总部位于中国和沙特利雅得的风险投资基金,并不陌生。
-
Q4光速转亏,爱旭股份难逃业绩大滑坡,押注的ABC组件亏本卖
2023年全年产业链价格波动对整体业绩影响显著。行业愈演愈烈的价格战,在第四季度更加白热化。受电池、组件价格下跌以及计提资产减值损失多重影响,爱旭股份(600732.SH)去年Q4归母净利润光速转亏高达11.31亿元,一把将全年业绩拖下水。 财报显示,2023年爱旭股份实现的营业收入约271.7亿元,同比下降22.54%;归母净利润约7.57亿元,同比下降67.54%;扣非后净利润同比暴跌85.11%,为3.23亿元。不仅如此,这一跌势延续到了今年一季度,归母净利润继续亏损。 爱旭股份在2021年首次推出自主研发的N型ABC电池产品后,高举高打ABC技术的鲜明旗帜,曾计划斥资百亿元扩产继续“押注”BC技术路线。然而,近期爱旭股份路径选择上出现“摇摆”,持续不断加码TOPCon产能建设项目。 《碳中和Daily》注意到,这背后原因无外乎:去年ABC组件业务的整体贡献度并不高,且亏本卖难以扛起第二增长级的大旗;基于现有客户被迫做出改变。 只不过,转型代价依然较高,其中资金缺口和融资压力是爱旭股份面临的首要考验。 Q4“断崖式”暴跌 爱旭股份去年营收、归母净利润大滑坡背后,一切都发生在2023年的四季度:财报显示,2023年前三季度爱旭股份已经实现归母净利润18.87亿元,同比增长了35.77%,四季度则“断崖式”变脸为负的11.31亿元,同比下降220.09%,创下当年单季度最大亏损。这意味着爱旭股份在第四季度仅仅90多天里,平均每天要亏损1228.96万元。 如此转亏速度,堪称光速。缘何如此?爱旭股份的产品包括电池和组件,从2023年初开始,整个光伏产业链从供不应求反转到供过于求,产品市场价格自此进入下跌模式。 截至2023年底,全球组件产能已超900GW,远高于同期全球需求值525GW,明显供过于求,市场价格同年也在一路下跌。尤其是去年四季度,市场上多笔组件集采业务中均出现…
-
云顶新耀迎来第三款商业化上市产品 用于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口服一线先进疗法伊曲莫德在中国澳门获批
5月8日,港股上市创新药企云顶新耀(1952.HK)宣布,中国澳门特别行政区药物监督管理局已正式批准伊曲莫德(VELSIPITY®,etrasimod)用于治疗中重度活动性溃疡性结肠炎成人患者的新药上市许可申请,意味着这款自体免疫疾病领域的口服一线先进疗法将开始惠及中国澳门地区的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中国澳门成为伊曲莫德在云顶新耀亚洲授权区内首个获得批准的地区。 对此,云顶新耀首席执行官罗永庆表示,自身免疫性疾病是云顶新耀的重点关注领域以及重要的潜在价值增长方向。到2030年,中国的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人数预计将达到约100万人,超过2019年患者人数的一倍以上,存在迫切且巨大的未被满足的临床需求。“我们将依托粤港澳大湾区‘港澳药械通’等利好政策,加快这款自体免疫的重磅药物在中国大陆患者的可及性。公司计划今年在中国大陆递交伊曲莫德的新药上市申请,惠及更多中国患者。” 值得注意的是,伊曲莫德是云顶新耀第三款商业化上市产品。今年以来,云顶新耀商业化进展进一步提速,三款具有显著临床优势的品种,在亚洲多个国家和地区陆续获批和商业化,将协同推动公司价值和商业化潜在价值增长。 亚洲地区溃疡性结肠炎发病率持续增加 伊曲莫德解决临床迫切需求造福患者 资料显示,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类目前病因尚未完全明确的肠道慢性炎症性疾病,患者可能会有的症状包含腹泻、腹痛、血便、直肠出血、体重下降与疲劳,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品质,亟需更安全有效的口服疗法。 据了解,伊曲莫德是一款每日一次口服的一线治疗药物,不仅使用方便、疗效佳,而且具有良好的安全性特征。中国澳门是伊曲莫德在云顶新耀亚洲授权区内第一个获得批准的地区,此前伊曲莫德曾于去年10月和今年2月先后在美国和欧盟获得新药上市批准,并成为欧盟首个且唯一获批用于16岁及以上患者的新一代口服治疗溃疡性结肠炎药物。 伊曲莫德亚太临床试验牵头研究者、世界胃肠病学会常务理事、中华…
-
宝丰能源又增一款市场紧缺产品 全球最大煤制EVA项目投产
EVA项目的建成投产,标志着宝丰能源煤基聚烯烃全产业链、全产品打通,进一步巩固提升行业领军地位。 宝丰能源为持续推进现代煤化工产业高端化、多元化发展,不断加大科技创新力度,不断推动技术迭代、装备升级、新旧动能转换,提升产品附加值,大力培育新质生产力。公司建设的年产25万吨煤制EVA项目,已于今年2月初投产,目前产量负荷已达到90.4%较高水平。 该项目是全球最大煤制EVA项目,产能占国内EVA总产能的9.26%,刷新了多项行业纪录。 公开资料显示,宝丰能源主营业务为煤制烯烃、煤制焦化及精细化工品三大板块,而烯烃板块的产品主要包括聚丙烯、聚乙烯和EVA。 所谓EVA项目,是指用煤替代石油生产EVA,以煤为原料,经粉煤加压气化、变换、净化,采用低压甲醇合成技术生产MTO级甲醇,再经DMTO装置、烯烃分离生产聚合级乙烯和丙烯,聚合级乙烯和醋酸乙烯共聚生产EVA(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 据宝丰能源介绍,其年产25万吨的EVA项目,选用行业内顶尖的德国巴塞尔(BASELL)高压管式工艺技术,工艺包设计中技术经济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收率高、装置能耗低。 同时,项目还配套建设年产10万吨醋酸乙烯项目,形成完善的原料供应保障体系,公司的煤制EVA产品单吨成本较油制EVA具有突出的成本优势与市场竞争力。项目产品高端、品类全、应用广,可生产22个牌号,实现一条生产线上可切换生产不同牌号的产品。 其中11个牌号的产品VA含量高达30%,产品纯度高,具有良好的柔韧性、延展性、透明性、成膜性、稳定性和绝缘性,主要用于光伏胶膜、发泡、热熔胶等领域,可完整覆盖市场对高端EVA材料的多元化需求。 EVA项目的建成投产,标志着宝丰能源煤基聚烯烃全产业链、全产品打通,进一步巩固提升行业领军地位。 目前国内EVA光伏料、热熔胶等高端产品进口依赖度接近40%,EVA项目投产可有效填补国内EVA等高端产品进口…
-
高层大换血背后,中国金茂资管转型“野心”
随着大资管时代的来临,中国金茂由丁蕤来担纲“一把手”的角色,似乎是个正确的选择。
-
格力博上市后业绩大变脸:亏损4.7亿,保荐机构或有处罚风险
格力博上市当年净利润下降幅度过大,超过了250%。根据有关规定,公司上市过程中保荐机构自身履职是否到位也受到市场广泛关注。 A股市场上公司出现业绩下滑并不罕见,但像格力博(301260.SZ)这样上市刚满一年就上演业绩由盈转亏,惊人的下滑幅度不仅让投资者大跌眼镜。 4月27日,格力博发布年度业绩报告显示,2023年营业收入约46.17亿元,同比减少11.4%;归母净利润亏损约4.74亿元。《眼镜财经》注意到,格力博此前于1月31日披露业绩预告,预计预计归母净利润为亏损3.7亿元至4.3亿元,如今最终的亏损幅度超出了公司此前的预计。 实际上,早在2月6日,深交所就针对格力博“变脸”的业绩预期发出了关注函,监管要求公司说明下游零售商去库存对公司收入的具体影响;说明毛利率下降的合理性等。 《眼镜财经》注意到,格力博在2月26日发布了关于对深圳证券交易所关注函回复的公告,但在解释营收下滑原因时选择的可比对象与此前招股书中的不同,“巧妙地”避开了业绩出色的同行。同时公司指出的终端消费者需求情况和户外动力设备市场发展情况,与目前市场权威机构发布的报告以及市场主流观点有明显出入,且在论述大客户业务调整对业绩的影响时出现多次“自相矛盾”。 此外,年报数据显示,格力博上市当年净利润下降幅度过大,超过了250%。而根据有关规定,公司上市过程中保荐机构自身履职是否到位也受到市场广泛关注。 业绩下滑原因欠缺说服力 格力博于2023年2月8日上市,至今刚过一年。公司主要从事新能源园林机械的研发、设计、生产及销售,主要产品按用途可分为割草机、打草机、清洗机、吹风机、修枝机、链锯、智能割草机器人、智能坐骑式割草车等。 《眼镜财经》注意到,在格力博2023年报以及此前对关注函的回复公告中,提及2023 年公司营业收入首次出现下滑的主要原因时表示,北美高通胀阶段性抑制终端消费者对高单价耐用消费品的需求,20…
-
海澜之家去年营收215亿,连续十年稳居国内男装市场占有率第一
2023年,在市场经济环境展现出稳定恢复和稳中向好的态势下,海澜之家(600398.SH)凭借敏锐的市场洞察力和卓越的经营策略,成功抓住时机,4月29日发布的财报显示,公司实现了215.28亿元的总营收,连续十年稳居国内男装市场占有率榜首,并以29.52亿元的净利润实现了营收和净利的双增长。 作为服装行业的领军企业,海澜之家不仅在营收和市场占有率方面表现出众,更在品牌多元化和市场策略上展示了非凡的战略眼光和执行能力。公司成功将多品牌战略转化为推动集团增长的强大驱动力,从而实现了规模效应和市场影响力的同步提升。 在数字化转型的道路上,海澜之家也展现出了前瞻性的视野,成功实现了从传统服装企业模式向创新与变革的跨越。通过数据驱动的运营模式,不仅提高了企业的市场响应速度,也为海澜之家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赢得了主动权。 打造“三位一体”智慧体系,生产效率成倍提升 走进海澜之家的智慧工厂内,可以看到,通过智能终端与设备进行交互,可以实现生产资料和物料自动化传递,进而实现服装生产全自动化作业,工作效率成倍提升。 据了解,海澜之家也较早依托AI、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打造5G智慧工厂,并运用物联网及RFID芯片技术,开启零售运营智慧化数字整合全流程,产业全链路形成闭环,率先实现行业的数智化转型。 此外,通过构建“生产+开发+快反”的供应链体系,海澜之家实现了对市场动态的及时把握和对消费者需求的精准满足。这种供应链的整合和优化,使得公司在产品供货方面更加灵活高效,为品牌的持续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支撑。 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在产品端,海澜之家品牌提出“适人体、优人态、合人需、达人意”四大设计原则指引,希望打造海澜之家独有的“人性化服饰体验”;在制造端,经过多年技术孵化与创新迭代,集团打造的“研发—生产—服务”三位一体海澜之家智慧服装体系也已成型。 财报数据显示,海澜之家在2023年毛利率达到了45.…
-
晶科能源山西工厂发生火灾 14GW一体化产能全线点火仅1个月
据第一财经报道,4月26日下午15时许,晶科能源(688223.SH)山西太原厂房发生火灾,事故现场浓烟滚滚,明火于下午17时许被扑灭。 据悉,目前消防车已暂撤离,现场有交警维持秩序。暂未出现有毒气体泄漏、人员被困和伤亡。公司后续或将就此事作相关说明。 晶科能源“年产56GW垂直一体化大基地项目”总投资560亿元,是山西省引进和落地的重大转型项目,规划建设年产56GW单晶拉棒、56GW切片、56GW高效电池片和56GW组件产能。 今年3月26日,该项目第一条生产线全线贯通,项目一期14GW一体化产能全线点火运转。第四期项目预计2025年建成投产,项目全部达产后,可解决就业约3万人。 最新披露的财报显示,按照经营计划,晶科能源2024年将保持谨慎的扩产节奏,优先聚焦山西大基地等优势产能落地,同时加速淘汰落后产能。 截至2024年年底,晶科能源预计硅片、电池、组件的产能将分别达到120GW、110GW和130GW,其中N型产能将超过100G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