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成都市这家医院的神经内科眩晕门诊正式开诊了!
2023年3月1日,盈康一生旗下四川友谊医院神经内科眩晕门诊正式开诊。该门诊的成立,打造了一站式服务流程,形成规范化诊疗体系,既避免了患者在多个科室之间辗转奔波,又对病因复杂的眩晕症做到专病专治,为患者提供迅速、精准、全面的治疗方案。 据了解,在临床上,眩晕症通常反映出前庭部位的病变,它是一种症状,并不是一个疾病。有此症状的患者一般会出现反复发作性眩晕,会伴有耳聋、耳鸣、耳闷、复听、恶心、呕吐、出冷汗、面色苍白、四肢冰凉等症状。导致这些症状的原因纷繁复杂,主要为神经源性、耳源性、全身性以及精神源性等。据相关医生提醒,若出现以上症状,应尽快就诊,快速明确病因,及时对症治疗。 据四川友谊医院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神经内科眩晕门诊内设眩晕检查室、眩晕康复室。眩晕门诊配备多种先进的眩晕检查设备,比如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诊疗系统、眼震电图仪、耳石症检查(变位试验)、前庭双温试验、甩头试验以及平衡功能检查、训练仪等。其中,眼震电图检测利用眼震对中枢性和外周前庭病变进行反应,可对眩晕发病的损伤部位、损伤程度进行定位、定性、量化分析,帮助医生进行下一步诊断和治疗。而且,门诊采用一站式服务流程,及时、快速地通过设备检测为患者进行全面检查,并采用个性化治疗方案有针对地为患者进行有效治疗。 有媒体此前报道,2023年以来,四川友谊医院围绕“预诊治康”不断拓展和深化医疗服务能力,国际医疗部、超声介入室相继开诊,成立口腔科心电监护下口腔治疗工作组,护理部开展首例迷你中长导管置入术等,满足了不同人群的差异化医疗需求,让区域内更多患者就近享受到优质医疗资源。 不难看出,盈康一生正持续不断地为四川友谊医院输送大学科建设能力,促成着医院内部学科整体实力的提升。面对群众日益增长的医疗卫生健康需求,盈康一生加强科技与服务双创新,逐步实现医疗质量高质化、诊疗全过程可视化、精准诊疗定制化、临床创新成果持续转化,并通…
-
脊柱外科微创新突破!盈康一生旗下四川友谊医院成功实施OLIF手术
近日,盈康一生旗下四川友谊医院国际医疗部,联合上海长征医院脊柱外科专家团队及华西医院麻醉科专家团队,为一位重度骨质疏松及肺功能不全巨大肺大泡的68岁男性患者,成功实施了复杂腰椎间盘融合OLIF手术。 据了解,患者病情较为复杂。术前检查显示,患者“肺大泡直径达到16厘米,体积接近一升”,严重影响了其呼吸功能,增加了手术麻醉难度及风险;而且,患者患有严重的骨质疏松症,也为手术带来更大挑战。 于是,四川友谊医院国际医疗部组织本院及华西医院麻醉专家团队,在综合考虑患者病情并与患者沟通后,决定实施复杂腰椎间盘融合OLIF手术。整个手术过程,专家团队采用人工骨及进口OLIF精密耗材,同时为患者实施安全精准麻醉策略。术后,患者即刻清醒,无任何不适,且恢复良好。这次手术的成功,意味着四川友谊医院在脊柱外科领域的技术水平又迈上了一个新台阶,也为广大患者提供了更为可靠和安全的治疗选择。 资料显示,OLIF作为一种微创新技术,2012年应用于临床,2014年引入国内并逐步在各大医院开展,可以很好地治疗腰椎滑脱、椎管狭窄、腰椎不稳等众多腰椎疾病,获得越来越多临床医生及患者的认可。四川友谊医院国际医疗部主任赵超越介绍,此次手术采用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极微创治疗技术OLIF术式,即经腹侧间隙前路椎间盘成形减压内固定术。相比传统脊柱手术方式,OLIF技术具有创伤小、出血少、恢复快等优点,常规患者术后第二天即可下床走动,大大减少了卧床、住院及术后恢复时间,极大程度保障了患者的安全性和舒适度。 据了解,四川友谊医院国际医疗部于2023年1月开诊,集医院顶级医疗、国际领先医疗为一体,是具有国际视野的高层次现代化医疗中心。国际医疗部坚持以顶级医疗技术全方位服务于患者为宗旨,建立以全科主诊与特需诊疗、健康维护与慢病管理相结合的一体化服务体系,为社会各界人士、外籍患者提供具有专业性、国际性的高品质医疗救治和全周期、全健…
-
走进盈康一生旗下医院,探寻社会办医高质量发展脉络
作为我国医疗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办医在政策利好下,不断追求高质量发展,成为满足患者多层次多样化健康服务需求的重要力量。近日,四川省民营医院工作经验成果媒体采风调研走进盈康一生旗下四川友谊医院,开展“社会办医解民忧,健康服务暖民心”调研工作,探寻社会办医高质量发展的脉络。 在调研期间的媒体座谈会上,四川友谊医院汇报了医院发展历程、院内党建引领、疫情防控、特色医疗服务等。会后,媒体团先后参观了医院普外科智慧病房、肿瘤中心、健康驿站等,对未来医院发展方向、特色专科建设、诊疗服务亮点、人口老年化医院康养计划、人才培养等问题进行了交流互动。 智慧医疗,让就医触手可及 当媒体团走进四川友谊医院普外科病房,看到的是有序忙碌的智慧场景——护士站里,通过智能看板实时查看患者状态,还可进行患者叫醒提醒、输液监测呼叫、护士交接班等服务;病房外,病房主治医师及责任护士通过电子门牌读取各科室信息;病房内,患者正在通过床头屏观看科普短视频,还能实时查看费用清单、个人档案、消息通知等。 “智慧病房是以院内物联网为基础的辅助诊疗及智能护理一体化解决方案。以智能化改造医院病房,让患者与医务人员、智能医疗设备紧密连接,提供一系列智慧医疗服务,也为临床诊疗、护理提供智能辅助决策。”医院相关负责人介绍。除了智慧病房外,四川友谊医院还搭建了友谊盈康一生互联网医院、医疗机构、综合医院签订了医联体共建协议,通过优质医疗资源下沉,教学指导、学术交流不断丰富医联体建设内容,积极推动区域内医疗实力不断强化,努力为周边群众提供更佳就医体验。 值得一提的是,作为四川省首批建设的民营三甲医院,四川友谊医院开诊六年即通过“三甲医院”评审,并于2022年12月挂牌成为成都医学院教学医院,是一家集医疗、教学、科研和预防保健为一体的综合性医院,建成以肿瘤MDT多学科治疗为核心、普外科、呼吸内科、神经外科等40多个临床医技科室为支撑…
-
中美“双突破”认定,靶向药物或改变这类肿瘤治疗方式
转载自新康界 作者:田青 1月30日,和誉医药CSF-1R抑制剂PimIB(ABSK021)以NFA来改善临床症状,减少滑膜中的巨噬细胞浸润;伊马替尼(Imatinib)、尼洛替尼(Nilotinib)、培西达替尼(Pexid周评估了9名患者的膝关节屈曲范围,较基线平均改善27度(范围5-58),僵硬度和疼痛缓解度趋势相似。相比第一三共的培西达替尼III期临床试验的ORR为38%,且有致死性肝损伤等的安全性黑框警告,和誉医药Pimicotinib的初步数据表现优秀,后续试验结果值得期待。 除了腱鞘巨细胞瘤外,Pimicotinib还在同步进行针对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cGvHD)、肌萎缩侧索硬化(ALS)及其他实体瘤的研发,单独或与合作伙伴联合展开适应症拓展研究。 图2:和誉医药产品管线(截止2022年6月30日) 来源:公司2022年中报 04 总结 综合现阶段腱鞘巨细胞瘤治疗手段看,靶向治疗(CSF-1/CSF1-R轴)可能成为治疗D-TGCT的“奇兵”,在未来的治疗方案选择中扮演重要的角色。考虑到CSF-1R靶点的良好竞争格局和Pimicotinib现阶段数据表现,未来和誉医药Pimicotinib有望在腱鞘巨细胞瘤这一细分癌种和CSF-1R靶点赛道占领制高点。
-
继连花清瘟后的又一抗疫中药,一文带你了解
在新冠疫情防控中,连花清咳片也成了19个省(市)新冠中医药防治方案和指南的推荐用药。 连花清咳,是谁? 连花清咳片和连花清瘟“师出同门”,都是新冠肺炎较对照组,临床症状缓解率可达到98.61%,咳嗽咳痰缓解中位时间分别缩短3天,胸部CT表现改善率提高14%。连花清咳片可明显改善新冠肺炎患者咳嗽咳痰症状,提高呼吸功能,减轻肺损伤。 连花清咳片因其对于新冠病毒的基础、临床研究及实践中显示出的有效性安全性,此前已累计进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新冠病毒感染者居家中医药干预指引》,世界中联《儿童新冠病毒感染者中成药防治方案》和19个省市的新冠中医药诊疗方案及居家指引推荐。 除了防治新冠,它还能缓解其他病症吗? 连花清咳的组方依据“宣肺泄热,化痰止咳”治法,融汇古方化裁,以东汉张仲景《伤寒论》麻杏石甘汤(麻黄、石膏、杏仁、
-
连花清瘟、连花清咳入选《新冠病毒感染防治“两保一稳”清单》
近日,中国中药协会依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及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制定发布的防治新冠疫情中医药方案(指南、指引),结合全国重点医药企业以岭药业及其独家品种连花清咳等列入。 ▲《新冠病毒感染防治“两保一稳”清单》发布通知截图 290种中成药产品,连花清瘟首位列入 据悉,各省市区政府中医药方案(指引、指南)中推荐的中药,包括中成药、医院制剂、方剂、外用药等多种类型。本次“两保一稳”清单仅列出了在国家药监局数据库中有生产批号的中药品种,总计290种药品。其中,中成药清单(成人)共计215种,中成药清单(儿童)共计75种。 本次清单按推荐频次排序,连花清瘟胶囊位列“两保一稳”中成药清单(成人)首位,连花清瘟颗粒、连花清咳片分列第3位、18位,展现了此类中成药在新冠病毒感染防治的积极作用。 ▲部分“两保一稳”中成药清单(成人) 发挥中医药优势,抓好“两保一稳”工作 新冠疫情发生以来,中医药成为我国疫情防控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以集合传统经典名方及临床实践研制的呼吸系统创新中药连花清瘟、连花清咳为例,国家及多省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中医药防治方案/指南的推荐中,曾多次列入。 作为国家中医药重大成果“三方三药”之一,连花清瘟以中医络病理论“肺络证治”为指导,在新冠感染治疗中重点针对“疫毒袭肺、壅滞肺络”的病机特点,宣肺泄热,清瘟解毒。该药汲取了中医药两千年抗击疫病的用药经验,以东汉张仲景《伤寒杂病论》麻杏石甘汤与清代吴鞠通《温病条辨》银翘散为基础方,汲取明代吴又可《温疫论》治疫病用大黄的用药经验,同时配伍藿香芳香化湿护脾胃,红景天调节免疫固正气,由连翘、甘草13味药物组成,体现出“卫气同治、表里双解,先证用药、截断病势,整体调节、多靶治疗”的积极干预策略。 连花清咳与连花清瘟“师出同门”,同样源于中医络病理论中“肺络证治”的指导,重点针对新冠感染“痰热壅肺、气道壅滞”导致的咳嗽、咳痰,以“宣肺…
-
连花清瘟治疗流感重在“对症”
新冠肺炎的防治中发挥重要作用而被大家熟知,其实它在感冒、流感的临床治疗方面已经有多年的使用历史,被国家卫健委发布的《流行性感冒诊疗方案》多次推荐。 当前很多患者或者医生使用中成药时,会看说明书使用。一说流感,在选择药物说明书中含有“治疗流行性感冒”的中成药后,却因不会分辨其病情是属于“风寒”还是“风热”,纠结于“寒”“热”之中难以抉择。 事实上,流感属于中医的“温病”范畴,发病之初的咽红、轻咳,其实也是体内蕴积热毒反应在上呼吸道的表现,至于流感一开始就表现为发热或高热、嗓子疼、咳嗽,更是热毒蕴结体内、袭击于肺的表现。有的学者认为流感有所谓“寒包火”之象,所谓的寒也是冬季风吹着凉,诱导了流感发生,寒不是主流,内火才是病的根本。 连花清瘟治流感,清瘟解毒、宣肺泄热。流感患者初期表现为发热或未发热、咽部发红、轻咳、无汗等症状,这属于风热犯卫证,也有不少患者一开始发病就表现为高热、咳嗽、痰黏不能顺畅咳出,口渴想喝水,嗓子疼痛、眼睛结膜充血等症状,这属于热毒袭肺证,这两类流感患者都可以选择连花清瘟作为治疗药物,而这两个型也基本代表了流感人群多数发病情况。 连花清瘟组方中汇聚了三个朝代治疗外感热病流行的著名方剂,如汉代张仲景的麻杏石甘汤、清代的银翘散等,其中麻黄、薄荷可以发散风热犯卫证患者的外邪;银花、连翘、板蓝根、贯众等可以治疗嗓子痛,杏仁、鱼腥草可以治疗咳嗽、咳痰,生石膏、大黄可以清肺泄热,让热毒袭肺证患者体内蕴积的火毒通过大便排出,整个药方组合针对的是发热、咳嗽、痰黏不能咳出、咽痛、乏力、肌肉酸痛等这样一个外感热病的症候群,协同发挥抗炎、抗病毒、止咳平喘、增强机体免疫作用。因此只要症候群相同,不论普通感冒、流感,还是新冠肺炎,都可以使用连花清瘟进行治疗。 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州医学院呼吸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等多个科研机构实验证实,连花清瘟对甲型流感病毒(H1N1、H3N2)、乙型流感…
-
中医药治疗推荐连花清咳《新冠感染基层诊疗和服务指南(第一版)》发布
1月11日,中华医学会全科医学分会联合中华中医药学会全科医学分会、中华预防医学会呼吸病预防与控制专业委员会、中国基层呼吸疾病防治联盟,制定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基层诊疗和服务指南(第一版)》(以下简称“指南”),对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治疗提出了对症支持治疗、抗病毒治疗、糖皮质激素、抗生素、抗凝治疗以及中医药治疗等六大治疗方案,为全面提高广大基层医务工作者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诊疗水平提供指导。 新冠疫情发生以来,中医药着眼于“祛邪扶正”,以不变应万变,在抗击呼吸道病毒感染性疾病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成为疫情防控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此次发布的中医药治疗内容中,“指南”针对非高危人群(风热袭表证)低热,咽干咽痛,声音嘶哑,头胀痛,面赤,咳嗽,痰粘或黄,口干欲饮,苔薄黄,舌边尖红,脉浮数等临床表现,建议使用连花清咳片、六神丸等药物缓解临床症状,缩短病程。同时建议按照说明书剂量使用,症状消失即停止用药。其中,连花清咳片因其对于新冠病毒的基础、临床研究及实践中显示出的有效性安全性,此前已累计进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新冠病毒感染者居家中医药干预指引》,世界中联《儿童新冠病毒感染者中成药防治方案》和19个省市的新冠中医药诊疗方案及居家指引推荐。 连花清咳片是以络病理论为指导治疗外感咳嗽的创新中药,于2020年5月获批上市并于当年通过谈判进入医保。该产品具有“化痰止咳”的作用特点,其组方融汇东汉张仲景麻杏石甘汤宣肺泄热和明代叶文龄清金化痰汤清热化痰加减化裁而来,有助于减少痰液生成、降低痰液粘度、促进痰液排出,可以有效解决多种呼吸系统传染性或感染性疾病中,因病毒或细菌感染引起痰液阻滞气管,影响肺之通气换气功能,导致病变复发或加重的临床难题。同时,还具有保护气道黏膜,缓解气道痉挛,改善气道阻力,减少气道炎症反复发作导致的肺损伤及显著的镇咳作用。 疫情期间,连花清咳片开展了系列基础与临床研究。临床…
-
现在抢断货的连花清瘟胶囊,不仅能清瘟解毒,还可以治疗这5种病
自疫情全面放开以来,新冠病毒就被列入到了乙类传染病的行列当中。而许多百姓为了避免自己被感染上新冠病毒,就开始疯狂囤药,而在囤积的药物当中,金银花、大黄、麻黄、板蓝根、鱼腥草、
-
感冒好了咳嗽不停应该怎么办?
冬季进入感冒高发期,很多患者会有“感冒已经好了,可咳嗽却一直不好”的感觉。特别是晚上,躺在床上咳嗽连连,睡眠也大受影响。还有人在办公场所咳嗽不止,疫情防控期间更加显得尴尬。 为什么感冒之后咳嗽好得慢? 患上感冒、流感后,人们会出现流涕鼻塞、咳嗽咽痛、发热恶寒等症状,其中咳嗽最为常见,且相当顽固。即便是普通感冒,七到十天其他感冒症状会慢慢消失,但咳嗽症状却停不下来。这种情况一般是由以下几种原因引起的: 首先,感冒后上呼吸道发炎了,气道分泌物就会变多,咳嗽能将这些分泌物以痰液形式排出去,防止呼吸道被堵住。所以机体为了促进排痰,可能会出现咳嗽不止的情况。 其次,是呼吸道的损伤。目前普遍认为,呼吸道损伤是由气道炎症引起,炎症因子是导致气道高反应性最重要的机制之一。感冒之后,气道炎症造成气道高反应性,气管处于高敏感状态,稍微受到外界刺激,气道就会收缩引起咳嗽,呼吸道损伤,让人更容易再次感冒,久而久之会出现气道结构改变,造成更为严重的呼吸系统疾病。 另外,不论是普通感冒还是流行性感冒,大都是由普通感冒病毒和流感病毒引起的,这些病毒可能导致急性气管-支气管炎。而细菌感染往往继发于病毒感染。若是患者本身体质就比较差,或是肺功能不好,细菌的感染也可能会使下呼吸道受到影响,出现感冒后咳嗽不止的状况。 咳嗽时间过长可能会引发哮喘或其他疾病。所以,不论是什么原因引起的感冒后咳嗽都应当引起重视,要及早治疗。 中药多个靶点有效“清咳” 中药对咳嗽的治疗具有多靶点优势,以
-
连花清瘟、清咳抗击新冠感染的优势
自疫情以来,中成药在抗疫的路上坚持作战了三年多,不少人也开始疑惑了:面对难缠的新冠病毒感染,中成药真的有用吗?临床回顾数据显示,单纯的西医对症治疗、支持治疗,对于新冠的治疗效果有限。也因此,自《诊疗方案》(第2版)开始,我国就将中医药治疗纳入其中,在临床治疗过程中逐步提升和完善中药治疗方案,并且将更多疗效确切的中药品种列入其中。 中成药治疗新冠优势显著,连花“姊妹花”持续走红 在新冠疫情防控中,连花清咳片也成了19个省(市)新冠中医药防治方案和指南的推荐用药。 并且在国家中医药管理发布的《BMed、CNKI连花清瘟治疗新冠的Meta分析文章共10篇,分析结果均显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连花清瘟不仅在提高总有效率、提高症状消失率和CT好转率、降低转重症率方面显示出确切的临床疗效,而且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应用连花清瘟未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率,未见肝损伤不良反应的报道。 连花清咳片作为继连花清瘟后的拳头产品,其同样具有很高的安全性。一项《连花清咳片治疗急性气管—支气管炎的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多中心临床研究》显示,连花清咳片组较对照组,患者的咳嗽消失率提高40.6%,可有效缓解患者咯痰、咽干口渴、心胸烦闷等症状,临床用药安全,未出现与该药相关的不良反应。 目前,《新冠感染基层诊疗和服务指南》也建议非高危人群辨证用药,有这类症状的人群可用连花清咳片:低热、咽干咽痛、声音嘶哑、头胀痛、面赤、咳嗽、痰粘或黄、口干欲饮、苔薄黄、舌边尖红等。可以说,官方部门多次推荐连花“姊妹花”,完全是基于两者在实践中表现出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作为在国内新冠治疗中发挥重要作用的药物,连花清瘟、连花清咳这对“姊妹花”的疗效和价值,已经得到了广泛认可。
-
最新的“中国精品科技期刊顶尖学术论文”,和连花清瘟有关
日前,科技部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发布了2021年度“领跑者 5000 ——中国精品科技期刊顶尖学术论文(F5000)”入选名单。武汉市第九医院研究论文《中药
-
《中医药治疗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核酸/抗原转阴后常见症专家共识》发布 连花清咳片再获推荐
日前,中华中医药学会对外发布《中医药治疗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核酸/抗原转阴后常见症专家共识》(以下简称“共识”),在推荐中成药部分,连花清瘟的“姊妹”药,是甘草)宣肺泄热,明代叶文龄《医学统旨》清金化痰汤(黄芩、桑白皮、贝母、陈皮)合清半夏、前胡清泄肺热,化痰止咳,山银花、连翘、牛蒡子清热解毒,透热达表,大黄通腑泄肺。组方顺应肺之生理特性,以宣肺祛邪为主,清泄肺热,化痰止咳,使邪气去,痰火消,咳嗽咳痰症状好转。 研究表明,连花清咳片止咳化痰起效迅速,能明显缩短单位时间咳嗽、咳痰次数,减轻气道炎症引起的气道高反应性,缓解气道痉挛,具有显著的镇咳作用。同时,通过减少痰液生成,稀释痰液黏度、促进痰液排出,通畅呼吸道。 对于上呼吸道感染、气管-支气管炎、肺炎、慢阻肺等疾病引发的咳嗽、咳痰治疗,连花清咳片具有止咳、化痰、清肺等多重优势。
-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基层诊疗和服务指南》发布连花清瘟功效受认可
自2019年新型冠状病毒出现以后,一是面对新型的流感病毒,缺乏相关的认识;二是该病毒的传播速度快,造成危重病情患者数量多。这些特点都给医学界带来了重大的挑战,尤其是奋战在基层一线的医务工作者,更是面临着巨大的诊疗压力。 近日,《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基层诊疗和服务指南(第一版)》(以下简称“指南”)发布,内容包括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流行现状、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诊断与分型、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重症识别与处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治疗、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中医药治疗、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基层管理共6个部分,旨在为全面提高广大基层医务工作者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诊疗水平提供指导。值得一提的是,《指南》中肯定了以新冠肺炎中医药治疗方案中,连花清瘟多有出现。 “指南”提出年龄差异化的治疗策略,对于年龄≥65岁或者有严重基础疾病的高危人群,中医药对该部分患者感染初期的治疗重点是避免外邪内陷(相当于现代医学的炎症风暴),降低危重症的发生率和死亡率,中医药介入越早效果越好。对于普通人群的中医药治疗,主要是改善临床症状,根据临床表现辨证用药。恢复期患者需对症用药,结合良好的生活习惯及中医外治方法能够加速恢复健康。 面对新型冠状病毒的挑战,中医药体现出独特的临床诊疗优势,彰显出我国中医药几千年的底蕴沉淀,为患者生命安全保驾护航。相信在《指南》发布后,基层医务工作者能够尽快学习掌握相关经验,降低危重,更好地服务民众。
-
备好3种家庭应急药,关键时刻有大用!
随着身边的“小阳人”越来越多,专家预计春节会迎来新的一轮感染高峰期,在这个特殊时期,2023年的春节注定不平凡。种种因素叠合在一起,建议普通人备好3种家庭应急药: 1、胃药。节日期间每天都是大鱼大肉,难免肠胃会出现问题,诸如胃胀胃痛、消化不良等症状时有发生,因此可以准备一些助消化、缓解腹胀腹痛的药物,可以有效缓解胃部不适。 2、退热止痛等缓解全身症状的药物。不管是阳了还是流感,都容易出现发热、肌肉酸痛、咽干咽痛、咳嗽等全身症状,这时候建议对症用药。可以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