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石药业:好故事从肺癌药“小宇宙”开始

    国家药监局官网显示,择捷美®(年报。 我是从21年半年报开始关注这家公司,那时它的两款小分子精准抗癌药刚上市。这次年报中披露,全年有四款药物获批上市,在这家创新药企商业化的第一年,获批药品数量已经和一些创立时间更早的老牌港股18A持平,以两款小分子为主的销售额超过1.6亿,此外还获得了超过八千万的管线授权费用,整体表现不错。 提到基石药业,业内评价是:肺癌药高手。为何?因其构建了一个聚焦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创新药“小宇宙”,核心是全球同类最优PD-(L)1抗体择捷美®。再加上中国首个RET抑制剂投资者开始盯着故事的后半部分,它的评价对象是市场能力,即创新药企要能赚钱。基石药业从管线立项起就以商业化潜力为根本,与国内外大型药企达成多项商业合作,可谓胸有成竹。 1、肺癌药“小宇宙”核心–同类最优的PD-(L)1 在国内卷生卷死的PD-(L)1市场,截至目前从跨国药企到本土创制,已上市的品种达到12个,其中三分之二获批了NSCLC适应症,因为NSCLC市场真的大到不能放弃。2020年中国肺癌新发患者约有82万人,NSCLC患者占比约85%,其中七八成处于III期和IV期阶段。 这么多选手同场竞技,如何判定谁是同类最优PD-(L)1抗体?我认为必须从三个角度出发: 1)临床研究受到业界同仁的认可程度,即研究本身的质量问题,这是药品评价的起点; 2)临床研究疗效数据的直观比较,即同类最优的尺度问题; 3)可获益患者规模,即市场潜力问题。 这三个问题,择捷美®给出了很好的答案。 首先,其临床研究质量在业内受到同仁高度认可——1月15日,全球临床研究期刊“顶流”–The Lancet Oncology(《柳叶刀-肿瘤学》)以双响炮的形式,重磅发表了基石药业择捷美®的用于NSCLC领域的两项研究结果,分别来自于名为GEMSTONE-301和GEMSTONE-…

    2022-06-09
    2.3K
  • Biotech商业化闭环的可持续优势

    中国生物医药爆炸式发展的这些年里,过千家的Biotech公司在国家层面政策激励、全球新技术突破、批量高端人才归国和海内外专业资本大手笔投入的背景下,如雨后春笋般野蛮生长。每个参与者都梦想连过三关,一是在关键ARma。 基于港交所18A上市规则,从18年4月到22年5月,已有五十家左右未盈利生物科技公司在港IPO,募得资金达到1100亿港元以上,可谓过了第一关。而其中少数基石药业披露了2021择捷美®就在5月底获批了第二个大适应症,销售势必将在2022年放量,今年收入将数倍增长。 当前普吉华®(普拉替尼胶囊)是同类首创RET抑制剂,2021年在中国大陆获批用于RET突变相关的非小细胞肺癌(NSCLC)领域。由于其目前是中国唯一获批的RET突变靶向药物,于国内市场处于完全领先地位。 拓舒沃®(艾伏尼布片)是同类首创IDH1抑制剂,获批用于IDH1突变的复发或难治性急性髓系白血病(AML)。中国唯一,完全领先。 择捷美®(资本市场会很失望;但如果为了创新而创新,多半根基不牢造成资源浪费,而当前几家头部18A公司现金基本覆盖两年左右研发支出。无论技术本身多么性感,候选药物也必须从真实的未满足的临床需求出发,必须从技术成熟度出发,基石药业的管线2.0计划就是如此。 该计划现在已有两个已经处于临床阶段的极具前景的品种,即CS5001(ROR1 ADC)和CS2006(PD-L1 x 4-1BB x HSA三抗)。 CS5001是一款靶向ROR1靶点的抗体偶联药物ADC。ADC的结构理念促使该类药物只在病灶地区发挥作用,而在对其他正常组织影响较小。ROR1靶点在包括白血病、非霍奇金淋巴瘤、乳腺癌、肺癌、卵巢癌等多种肿瘤细胞表面高表达,而在正常组织极少存在,非常适合开发ADC药物满足临床需求缺口。 目前全球范围内,ROR1 ADC第一梯队有三家药企,其中一家就是基石药业。前三中另外两款都已…

    2022-06-08
    3.1K
  • 哪些创新药企将率先盈利上岸?

    未盈利Biotech估值是混沌的,不能精确锚定,但其成长过程却是全透明的,始终置于最严格的数据考核中,先前基石药业公布舒格利单抗是同类最佳PD-L1。 2021年,普拉替尼、阿伐替尼在不足8个月内实现销售额1.628亿元,符合预期,新药上市放量是一个渐进的过程。 基石药业的商业策略,开始是全力冲刺进攻,这将带来现金的快速消耗,2021年研发开支13亿元,亏损19亿元,现在具备稳定造血能力后,将转为攻守平衡。 截至上年末,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和定期存款16亿元,可支撑2年周转。因为有多种造血输血来源,包括持续放量的产品收入、里程碑和特许权使用费以及商务拓展交易,同时研发开支将减少。 如有需要基石药业可能采用非稀释性恒瑞医药研发投入占营收比重,2021年上半年为19%,全年为24%,连创历史新高。2022年一季度,恒瑞医药研发费用+开发支出占营收比重为31%,石药集团研发费用同比增长30%。中国生物制药2021年研发费用同比增长40%。 百济神州研发投入增速,2020年为40%,2021年降为15%。信达生物研发投入增速,2020年为43%,2021年降为34%。再鼎医药2022年一季度研发开支同比下降74%,主要由于没有新的授权引进预付款。君实生物研发投入增速,2021年一季度为107%,2022年一季度降为13%。基石药业在未来两年内,随着一些大型适应症注册试验的完成,以及成本较低的管线2.0资产早期开发项目的启动,研发费用预计将显著降低。 Biotech在产品上市初期,往往出现销售费用大于收入的现象,被嘲笑为烧钱无度。但这是必由之路,自建全新的销售团队和渠道,需进行大额投入,打好基础设施后,随着企业把分母做大,销售费用率将持续下降。 在商业化团队扩容的同时,今年一季度销售、一般及行政开支(SG&A),百济神州为2.946亿美元,环比下降4%,再鼎医药为5700万美元,…

    2022-06-08
    1.7K
  • 基石药业PD-(L)1抗体择捷美®III期非小细胞肺癌适应症在大陆获批

    近日,港股上市创新药企择捷美®(上市品种也正在积极拓展新适应症以获取更广阔的商业版图。 泰吉华®已于2021年获批用于治疗携带PDGFRA外显子18突变(包括PDGFRA D842V突变)的不可切除性或转移性GIST成人患者。全球范围内,其针对治疗晚期和惰性系统性肥大细胞增生症(SM)患者的临床开发正在进行,美国FDA已授予突破性疗法认定,用于治疗晚期SM,包括侵袭性SM的亚型,以及伴有相关血液肿瘤和肥大细胞白血病的SM,以及中度至重度惰性SM。 同类首创药物医疗机构博鳌超级医院应用于临床急需,治疗IDH1突变的晚期胆管癌患者。 海内外强大商业伙伴 助力择捷美®快速商业化 基于择捷美®在临床中的优异表现,基石药业战略合作伙伴辉瑞已经早早拿下择捷美®在中国大陆市场的独家商业化权利。根据协议,基石药业有权获得最高可达2.8亿美元的舒格利单抗里程碑付款及额外的分级特许权使用费。与此同时,辉瑞2亿美元股权投资也将巩固战略合作关系。 对于此次择捷美®新适应症获批,辉瑞生物制药集团中国区总裁彭振科表示,择捷美®成为辉瑞与中国创新药企创新战略合作首个获批药物,也是辉瑞免疫肿瘤领域重要战略产品。“辉瑞将以此为起点,在免疫肿瘤领域继续开拓,助推免疫诊疗升级再突破,为中国肿瘤患者带来更多量身定制的全球创新产品。” 在海外市场,美国的生物制药公司EQRx公司是基石药业的合作伙伴,将以创新模式打通商业化中各个环节,利用其在支付方、监管方、医疗服务提供方以及患者各方的资源及网络来提高药品可及性。EQRx与基石药业的全球战略合作包括舒格利单抗以及CS1003(抗PD-1单抗)在除中国大陆、台湾、香港和澳门地区以外全球市场的独家商业化权利。根据协议条款,基石药业获得1.5亿美元的首付款,及最高可达11.5亿美元的里程碑付款以及额外的分级特许权使用费。目前,EQRx公司已经成功在纳斯达克上市,有望进一步加…

    2022-06-06
    1.6K
  • 基石药业公布PD-1抗体nofazinlimab联合仑伐替尼研究的更新数据

    6月5日,港股创新药企IB期研究中看到nofazinlimab联合仑伐替尼在肝细胞癌(HCC)患者中取得了优异且持久的疗效,且安全性可控。目前nofazinlimab联合仑伐替尼一线治疗晚期HCC的三期国际多中心注册研究已达成预设患者入组目标,我们期待着这一联合疗法为全球晚期HCC患者提供新的治疗选择。”值得一提的是,nofazinlimab已于2020年7月获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授予孤儿药资格(Orphan Drug Designation,ODD),用于治疗肝细胞癌。 肝癌是全球范围内常见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所(IIB期、开放性、多中心的剂量递增和扩展研究。其中Ib期研究中的第5组主要目的是评价nofazinlimab联合仑伐替尼一线治疗中国uHCC患者的初步抗肿瘤活性,主要研究终点为研究者基于RECIST V1.1评估的客观缓解率(ORR)。 CS1003-102研究Ib期第5组共有20例uHCC患者接受nofazinlimab 200mg每三周一次静脉注射联合仑伐替尼每日口服一线治疗,截止到2021年8月13日,Nofazinlimab联合仑伐替尼一线治疗不可切除肝细胞癌患者客观缓解率达到45%;中位持续缓解时间范围为4.2至18.7+个月;中位无进展生存期为10.4个月。安全性耐受良好,可控可管理。 公开资料显示,今年3月,nofazinlimab联合仑伐替尼一线治疗晚期肝细胞癌(HCC)患者的国际多中心III期注册性研究CS1003-305成功达成预设患者入组目标。据悉,CS1003-305的研究设计是基于CS1003-102研究的优异数据。CS1003-305研究是一项国际多中心、双盲、随机对照的III期注册研究,其在全球范围内有74家研究中心,旨在评估nofazinlimab(CS1003)联合仑伐替尼对比安慰剂联合仑…

    2022-06-05
    2.4K
  • 基石药业口头报告公布择捷美治疗结外NK/T细胞淋巴瘤最新研究数据

    6月4日,港股创新药企择捷美®(

    2022-06-04
    3.5K
  • 基石药业CSTONE GIST论坛举办 胃肠道间质瘤进入精准靶向治疗时代

    肿瘤是中国人群健康最主要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而肿瘤免疫和精准治疗是肿瘤治疗主要发展趋势,也成为生物制药行业共同关注的话题。2022年5月29日,港股创新药企泰吉华®上市一周年庆典。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沈琳教授、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李进教授、北京大学国际医院梁军教授、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叶颖江教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曹晖教授、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李勇教授等以及基石药业大中华区总经理兼商业部负责人周游博士出席了本次论坛。 来自全球肿瘤临床及科研领域的权威专家齐聚一堂,共同探讨了GIST的疾病现状、学术前沿及诊疗策略及创新治疗成果等话题,并分享交流了我国首个获批的用于治疗针对PDGFRA外显子18突变(包括D842V突变)GIST的精准治疗药物泰吉华®(阿伐替尼)的临床研究成果及药品的可及性和可支付性。 相关资料显示,胃肠道间质瘤是一种罕见间叶源性肿瘤,起源于胃肠道壁中的细胞,并且最常发生在胃或小肠中。大多数患者的确诊年龄在50至80岁之间,预期发病率约为1-1.5/10万人口,中国每年约有1.4-2.1万新诊断患者。目前,靶向治疗是不可切除或复发转移性胃肠道间质瘤的主要治疗手段之一。 论坛上,泰吉华®中国研究的主要研究者、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沈琳教授表示,“今天是基石药业第二届GIST高峰论坛,也是泰吉华®上市一周年的日子,在这一年中,泰吉华®的上市无疑为胃肠间质瘤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疗方案,进一步帮助了患者改善生活质量。同时,我们期待基石药业可以研发出更多的肿瘤治疗药物,填补更多未被满足的临床需求。“ GIST疾病的治疗仍然存在着未满足的医疗需求,尤其是PDGFRA D842V突变的GIST患者。基因检测对GIST的诊断十分重要,精准的基因检测能够提高治疗的有效率,国内外权威指南均推荐GIST靶向治疗前进行分子检测。 近年来,针对KIT和PDGFRA基因精准靶向治疗的临床研究取得…

    2022-06-03
    2.0K
  • 全球首个!基石药业艾伏尼布片获FDA批准用于一项新适应症

    6月2日,港股创新药企拓舒沃®获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批准用于一项新适应症,即拓舒沃®(艾伏尼布片)联合阿扎胞苷用于治疗75岁及以上初治的IDH1突变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或因其它合并症而无法接受强化诱导化疗的初治的IDH1突变AML成人患者。拓舒沃®的补充新药上市获得了FDA的优先审评资格,根据FDA实时肿瘤药物审评(RTOR)试点项目开展审评。目前,拓舒沃®是全球首个获批联合阿扎胞苷用于一线治疗初治的IDH1突变AML患者的癌症代谢靶向疗法。 据了解,拓舒沃®此前已经获得FDA批准用于治疗携带IDH1易感突变的复发或难治性急性髓系白血病(R/R AML)成人患者和用于治疗先前接受过治疗的IDH1突变的局部晚期或转移性胆管癌成人患者,并在2022年1月获得中国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批准用于治疗携带IDH1易感突变的成人R/R AML患者。 对此,基石药业首席医学官杨建新博士表示,IDH1突变AML患者的预后较差,尤其是不适合接受强化化疗的新诊断的AML患者,“拓舒沃®是首个获批用于联合阿扎胞苷治疗该患者群体的癌症代谢靶向疗法,在注册研究AGILE中,试验组相较于对照组改善了中位总生存期(OS)约3倍(24个月vs 7.9个月)。我们正与中国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紧密沟通,期待能将这一创新疗法带给更多中国AML患者。” 公开资料显示,AML是一种进展迅速的血液和骨髓癌症,是成人白血病中最常见的类型。在美国,每年约有20,000例新发病例。在中国,每年约有7.53万白血病新发病例,其中AML患者的占比约为59%。患者五年生存率约29.5%。在新诊断的AML患者中,约6~10%携带IDH1突变。 据了解,此次拓舒沃®的补充新药上市申请(sNDA)获批是基于AGILE研究的结果,AGILE研究是目前唯一专为无法使用强化化疗的新诊断的IDH1突变AM…

    2022-06-02
    3.4K
  • 探索生物制药产业闭环之路 基石药业公布2021年度业绩

    5月31日,资本市场等方面均取得了历史性的突破。“2021年以来,公司取得了四款创新药在两岸三地的新药上市申请批准,包括三款同类首创的精准治疗药物以及一款潜在同类最优的肿瘤免疫治疗药物的7项NDA。另有多项注册性临床试验正在积极推进中,这充分展现了公司高效的研发和突出的商业化能力。” 内修功力一年获批4款产品 加码研发推动管线2.0向前 产品研发是创新药企业的立身之本。在过去一年里,基石药业向外界展示了其研发实力的“基石速度”,2021年以来,基石药业4款针对不同治疗领域的新药陆续获批,包括三款同类首创的精准治疗药物泰吉华®(阿伐替尼片)和择捷美®(恒瑞医药达成战略合作,授予恒瑞医药在大中华地区研发、注册、生产和商业化抗CTLA-4单抗的独占权,总金额高达2亿美元。 此外,基石药业进一步深化了与辉瑞的合作,将在大中华区联合开发辉瑞的后期肿瘤资产洛拉替尼用于二线治疗ROS1阳性NSCLC。 在海外,基石药业和EQRx共同与美国、英国及欧盟等全球主要市场的代理商就择捷美®治疗NSCLC及ENKTL适应症的注册进行洽谈;通过与EQRx协力合作,基石药业在美国及主要欧盟市场扩大诺法利单抗治疗晚期肝细胞癌(HCC)的国际III期研究。 除了通过外部合作加快商业化步伐,基石药业也通过外部合作进一步提升研发能力。2021年11月,基石药业与新加坡多特生物达成合作,共同开发多功能抗体和抗体偶联药物。 除了合作伙伴加持,基石药业已经逐步摸索出一套适合自身的商业化道路。 以优势精准药物市场为例,基石药业通过广泛的医生教育、在诊断及治疗标准化方面与行业协会展开合作以及与诊断公司合作,形成了针对目标疾病的精准药物治疗模式,将市场覆盖从去年年中的400家医院扩张至2021年下半年的约600家,占精准药物相关市场的70-80%,旗下药物被列入了逾10个国家指南。普吉华®(普拉替尼)在中国大陆上市后一个…

    2022-06-01
    3.3K
  • 基石药业第二届CSTONE GIST高峰论坛暨泰吉华®上市一周年庆典即将举办

    5月25日,港股创新药企泰吉华®上市一周年庆典将于5月29日通过线上的方式举办,现场会议将同步通过网络进行直播。 本次论坛将以“精准聚吉泰然新生”为主题,来自肿瘤领域的权威专家将对胃肠道间质瘤(GIST)精准诊疗策略、GIST精准治疗药物临床价值、以及GIST临床管理模式等话题进行学术交流,并就泰吉华®(阿伐替尼片)上市一周年表示高度评价。 据了解,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沈琳教授、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李进教授、北京大学国际医院梁军教授、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叶颖江教授将担任大会主席,基石药业大中华区总经理兼商业部负责人周游博士等参与出席。 GIST是一种罕见间叶源性肿瘤,起源于胃肠道壁中的细胞,并且最常发生在胃或小肠中。数据显示,大多数患者的确诊年龄在50至80岁之间,预期发病率约为1-1.5/10万人口,中国每年约有1.4-2.1万新诊断患者。目前,靶向治疗是不可切除或复发转移性GIST的主要治疗手段之一。 近年来,针对KIT和PDGFRA基因精准靶向治疗的临床研究取得了众多突破,改变了GIST患者的治疗模式。原发GIST中,约有5%至6%的病例由PDGFRA D842V突变导致,这种突变是最常见的PDGFRA外显子18突变。 泰吉华®在PDGFRA外显子18突变的中国晚期GIST患者中表现出了非常好的抗肿瘤活性,且安全性和耐受性良好。自在中国上市以来,泰吉华®为越来越多胃肠间质瘤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疗方案,在帮助患者改善生活质量的同时,也进一步推动GIST精准诊疗不断发展。 据了解,作为全球首个按驱动基因获批的GIST治疗药物,泰吉华®于2021年3月底在中国大陆获批,并于5月正式上市。目前,阿伐替尼已经相继在中国台湾及中国香港分别以商品名泰時维®和商品名AYVAKIT®上市销售,用于治疗携带PDGFRA D842V突变无法切除或转移性胃肠道间质瘤成人患者。

    2022-05-25
    1.6K
  • 首届“518中国营养节”启动 倡导食物多样化,科学摄入7大营养

    5月18日,由新华网主办、京东健康支持的《Z世代营养消费趋势报告(2022)》也在“518中国营养节”启动仪式上发布,营养专家对年轻人一边过度消耗健康,一边又焦虑式“赶潮养生”、“熬熬待补”等现状给出针对性营养建议。 除了有专业大咖现身,“518中国营养节”还设置了一份“彩蛋”,自由式滑雪世界冠军谷爱凌、女排世界冠军袁心玥、丁霞、李盈莹等运动员代表领衔中国国家女子排球队、中国国家自行车队、中国国家橄榄球队等多支冠军队伍为518中国营养节打call,呼吁大家关注科学营养观。 作为“518中国营养节”倡导者之一,汤臣倍健充分发挥行业领导品牌优势,联合全国部分线下连锁药店组织、开展518营养节,在多个城市同步开展线下启动会,开设科普讲座,为大众普及科学营养知识。并在全国十二个城市发起了“全国地方菜营养大PK”主题活动,吸引数十万网友分享各具营养特色的地方菜,从各地特色美食中了解均衡搭配理念。 据悉,“518中国营养节”将每年在5月18日举行,以“科学营养,营养中国”为主题,践行大食物观,普及膳食营养健康知识,助力健康中国。

    2022-05-18
    2.2K
  • 基石药业择捷美三期非小细胞肺癌注册研究进展:获益进一步增强

    5月17日,港股创新药企择捷美®(

    2022-05-17
    1.9K
  • 海尔生物后劲不足:一季度净利暴跌7成,市值蒸发近200亿

    在去年业绩大幅上涨之后,今年一季度的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约1.14亿元,同比下滑72.96%。 营收同比呈现增长,净利润却暴跌,这可谓是让市场大为惊讶。《减持,其中海尔生物5月6日大宗财报显示,2021年海尔生物来自疫苗安全场景的营收达5.03亿元,占比23.68%,几乎与药品及试剂安全场景并列成为第二大业务板块。 受益于疫苗存储的巨大市场,海尔生物的设备销量可谓是大幅上涨,这也为公司2021年业绩带来了巨大贡献。科创板公司,在科技硬实力方面,海尔生物也不出色,相比较于不少研发支出占营收比例超过20%甚至30%以上的科创板公司,海尔生物2021年研发费用仅为2.36亿元,占营业收入比例为11.12%。 《眼镜财经》注意到,在本就不高的费用中,其研发人员薪酬总额达到了1.18亿元。众所周知,高科技企业可在税收政策等方面享受更多的优惠。为此,很多企业把一些模棱两可的费用都被计入了研发支出,比较典型的就是增加研发人员工资。 从研发人员学历构成看,博士学历仅有2人,这在一众科技企业中,实在逊色。当前,海尔生物的员工总数为2078人,其中研发人员565人,占比27%。但从研发人员学历来看,本科生最多,占比60.53%,专科生次之,占比19.82%。仅有2人是博士学位,博士和硕士研究生合计人数都没有专科生多。 技术研发后劲不足,公司的营销却颇为出色。《眼镜财经》注意到,不管是从海尔生物的年报,还是从其营销宣传来看,公司目前十分注重“物联网”概念的推广。海尔生物2021年年报中提到,“公司持续研发投入推进技术及产品方案的创新迭代,加速渠道及网络拓展扩大全球市场竞争优势,不断加快物联网场景生态布局保障用户最佳体验”。2021年,海尔生物的物联网解决方案业务实现收入6.68亿元,同比增长138.11%,占总收入的比重达31.42%。 然而,所谓物联网创新,不过是由于国家对疫苗、血液制品相关产…

    2022-05-09
    2.6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