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年全球经济回顾:特斯拉跌68%,阿达尼成亚洲首富,爱尔兰GDP领先,美国鸡蛋涨了4倍

    今天我们将会颁出十大奖项,来一起回顾2022年里表现最好和最差的个人、公司和国家,通过颁奖这样一个大家喜闻乐见的方式,回顾和总结一下2022年里一些比较值得关注或者有意思的财经事件。 2022年度表现最差公司 我挑选出了市值超过1000亿美元的巨头公司,然后看它们2022年的表现,按百分比来说下跌最多的公司就是我们今天的候选者,它们分别是:互联网巨头Meta(原名Facebook)、半导体巨头AMD、新特斯拉、流媒体巨头Netflix(奈飞或网飞)、半导体巨头英伟达、互联网巨头亚马逊、半导体巨头英特尔。 这些巨头的下跌幅度全都超过了50%,而跌得最多的,也是最差表现公司的获奖者,就是特斯拉。 截止到2022年12月30日,特斯拉以68%的跌幅领跑,而Meta则以64%的跌幅屈居亚军。 注意,我只选了市值超过1000亿美元的公司,虽然这个奖项是按百分比算的,但若按市值算,跌得最多的其实是亚马逊。截止到12月29日,亚马逊市值下跌了8750亿美元。 还有一点值得一提的是,这七个候选人里,有三个都是半导体公司。其中英特尔有自己的问题,但若看AMD和英伟达过去2年的股价,跟标普500对比,在2021年缺芯的时候是风光无限的。虽然2022年一方面需求下滑,另一方面美国对中国的制裁对它俩的打击都不小,但这波下跌更多的可能就是回调。 2022年度表现最好公司 市值1000亿美元以上的巨头公司里,2022年涨幅超过50%的共有3家,而且非常不出意外,全是石油公司,其中艾克森·美孚(Exxon Mobil)凭借着78.32%的涨幅雄踞榜首。 在2022年能源危机中,这些石油公司趁机大赚一笔也是理所当然。但如果你仔细看石油价格,其实从6月份就开始慢慢回落了。不过不管是Exxon Mobil还是Chevron,它们都摆脱了跟石油价格的共振,屡创新高。相比之下,同样是石油公司,沙特阿美的表现就没那…

    2023-04-30
    13.9K
  • 江苏吴中一季报业绩大增2.7倍,定增12亿新建研发及产业化基地

    4月26日晚,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约2815.18万元,同比增加269.6%;基本每股收益0.04元,同比增加295.22%。 同日,江苏吴中披露了定增预案,拟向浙江复基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等35名特定对象定增募资不超过12亿元,主要用于江苏吴中医药集团研发及产业化基地一期项目的建设,公司拟在苏州吴中区吴中生物医药产业园新建研发及产业化基地。 江苏吴中表示,通过医药新基地的建设实施,公司将自有的高技术附加值工艺研发能力与规模生产能力深度结合,为制药公司和新药研发公司客户提供从临床前到商业化的研发生产一体化服务,包括制剂、原料药的工艺研究开发、质量研究、安全性研究等定制研发服务,以及临床前、临床以及商业化不同阶段、不同规模的生产服务。本项目建设,有助于公司附加值较高的技术输出取代单纯的产能输出,并完善公司在CDMO业务的产业布局,丰富公司的产业链,增强公司的盈利能力,同时提升公司竞争力和持续发展能力。 此外,公司当晚还披露2021年限制性医美”高度协同 “多点开花“助力业绩高增长 近年来,江苏吴中紧紧围绕医药大健康发展战略,把握市场发展机遇,充分挖掘公司现有资源及优势,加强销售布局。同时,公司积极拓展下游产品及客户,推进业务结构调整,大力发展增量业务,实现业绩持续增长。 目前,公司医药板块已经形成以“抗感染抗病毒、免疫调节、抗肿瘤、消化系统”等为核心的产品群。公司具备终端销售、代理、配送、招商、OTC等多种销售能力,并已建立起覆盖全国大部分地区的营销网络,设立多个营销部门负责不同地区的产品销售与业务推广。 随着公司规模的扩大,公司紧跟行业发展趋势,制定了“医药+医美”的发展战略,由此,公司业务领域拓展至医美生物科技。公司通过进口和自研形成较为完善的高端医美产品管线矩阵,并依托中凯生物药厂先进工艺深度布局重组胶原蛋白的研发及产业化,同时,快速组建经验丰富、执行能力一流的研产销团队。…

    2023-04-26
    8.7K
  • 基石药业打造精准医疗生态 积极参与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活动

    近日,第29届“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活动正在全国范围内开展,旨在推动人们对“防筛诊治康”肿瘤全程管理理念的深入理解。期间,普吉华®、拓舒沃®均为同类首创药物,为具有相关致癌基因突变的患者带来新的生存机遇。自药品上市以来,我们通过多种举措努力提升药品可及性和可支付性,包括扩大药品覆盖范围和纳入多个商业保险项目、提供患者援助和持续教育项目以及建立精准诊断生态系统等。” 提升药物可及性 打造精准诊断生态系统 在肿瘤药物领域,基石药业将“走向患者”作为创新药发展中最核心的部分,包括患者实际的药物需求、药品的准入城市数量、以及患者在保险中能够得到的赔付金额等,在关注到患者尚未被满足的临床需求、形成良性互补的同时,也尽可能覆盖更多的患者,使其获得更好的生存。 目前,基石药业三款精准治疗药物已经覆盖了超过180个城市的约800家医院,占精准治疗药物相关市场的约75%至80%,并与国药控股和上海医药开展广泛合作,扩大了医院及药店的分销范围。此外,三款精准治疗药物已纳入130个主要商业及政府保险计划,覆盖人口数超过9000万,基石药业继续与综合创新医疗服务平台进行战略合作,通过促进城市保险项目的入组,提高患者可负担性。 业内人士认为,对于肿瘤精准治疗药物而言,打造城市险、商业保险、个人自付以及企业共同承担等多方共付的模式,需要行业进一步深入探索,进一步减轻精准治疗患者的经济负担。 对于精准治疗发展格局,周游认为“精准治疗需要的是一整个生态链的完善”。以检测技术为例,基因检测等伴随检测是制订治疗方案的基础,只有检测精准并覆盖广泛靶点,创新药才能真正带给患者“从零到一”的改变。 值得一提的是,为促使患者识别处方并持续用药,基石药业已与顶尖基因测序公司签署合作协议,进一步提升对RET突变的非小细胞肺癌(NSCLC)和甲状腺癌(TC)、胃肠道间质瘤(GIST)中的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受体α(PDGFR…

    2023-04-25
    6.6K
  • 脑胶质瘤迎来精准疗法曙光 国内已上市药物拓舒沃®和泰吉华®潜力值得期待

    脑胶质瘤是最常见的原发性颅内肿瘤,起源于脑神经胶质细胞,根据《中国脑胶质瘤诊疗指南(2022年版)》,我国脑胶质瘤年发病率为5-8/10万人,5年病死率在全身肿瘤中仅次于胰腺癌和肺癌,恶性程度高,而目前采用的手术切除、放化疗乃至电场治疗等方案给患者带来的预后均不理想。为解决临床需求的巨大缺口,医药界已将精准疗法作为治疗脑胶质瘤的新探索方向并取得显著进展。 日前,在作为世界上规模最大癌症研究会议之一的美国癌症研究协会(AACR)年会上,同类首创的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受体(PDGFRA)抑制剂阿伐替尼(国内商品名:IB公布一项临床研究成果,其治疗IDH突变低级别脑胶质瘤的三期临床试验中期分析达到无进展生存期(PFS)主要终点,这被医学界认为是突破性进展。不过,Vorasidenib至今未在中国申报临床研究,在我国市场的上市时间不可预期。 值得关注的是,全球顶级肿瘤诊疗学术联盟美国国立综合癌症网络(NCCN)刚刚更新了中枢神经系统肿瘤临床实践指南,将已在国内上市的全球首款IDH1抑制剂艾伏尼布(国内商品名:

    2023-04-25
    3.8K
  • 西比曼在2023 AACR年会上首次公布其全新的用于治疗晚期肝细胞癌的CAR-T产品的I期临床试验数据

    4月17日,专注于开发用于治疗癌症和自身免疫性疾病的专有细胞疗法的公司AR031产品的首次人体(FIH)I期临床试验数据,数据显示由阿斯利康设计的新型靶向Glypican 3(GPC3)的细胞疗法C-CAR031具有良好的抗肿瘤活性。 早期临床试验结果显示C-CAR031在具有良好的安全性、耐受性的同时展现出积极的临床抗肿瘤疗效:根据RECIST v1.1和mRECIST标准,在多例晚期肝细胞癌的探索剂量组中3例受试者达到了确认的部分缓解(PR)、2例受试者达到了疾病稳定;到数据截止日,所有部分缓解(PR)的受试者仍然保持持续缓解。 C-CAR031是一种靶向GPC3抗原的第二代自体CAR-T) 在晚期HCC患者中的初步安全性、有效性和药代动力学的首次报告” 会议:会议PO.CT01.01-首次人体I期临床试验1 海报编号:CT097 日期:2023年4月17日,星期一 时间:美国东部时间下午1:30至5:00 地点:佛罗里达州奥兰多市奥兰治县会议中心展厅,第45海报章节,5号海报板 方法:本研究(首次人体试验)是一项开放性I期临床试验,采用加速滴定与i3+3相结合的剂量爬坡设计。经组织学确认GPC3抗原表达阳性且经过全身系统性治疗失败的晚期HCC(肝细胞癌)患者在接受标准清淋处理后,接受C-CAR031单次静脉输注。本研究主要目的为评估C-CAR031的安全性和耐受性。不良事件(AE)根据CTCAE 5.0进行分级评估,其中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CRS)和免疫效应细胞相关神经毒性综合征(ICANS)根据ASTCT 2019标准进行分级评估。 结果:截至2022年12月31日,7名患者接受了两种剂量水平(DL1,n=1;DL2,n=6)的C-CAR031治疗。他们的中位既往治疗线数为4线(范围1-6线),中位随访时间为77天(范围67-213天)。所有7名患者的随访…

    2023-04-18
    3.4K
  • 江苏吴中:首个医药领域ChatGPT应用于重组胶原蛋白开发

    以人工智能技术完成了从感知、理解世界到生成、创造世界的革命性跃迁。作为医药领域的江苏吴中(600200.SH)成功将AI驱动的蛋白质设计技术和高通量生物铸造装置,进行重组III型胶原蛋白的开发。 值得注意的是,该实验室在3个月内实现了从头设计、序列筛选、菌种构建和蛋白表达。相比于传统的开发路线,该AI驱动的IT-BT融合技术极大地缩短了胶原蛋白的开发周期,为定制化、个性化的可编程化胶原蛋白开发奠定了技术基础。 江苏吴中AI驱动的蛋白质设计技术 该技术依托位于浙江大学杭州国际科创中心的自动化蛋白铸造工厂

    2023-04-03
    6.4K
  • 西比曼正式宣布启动脂肪间充质干细胞产品AlloJoin®的3期临床试验

    4月3日,专注于开发创新细胞疗法的生物制药公司AR Biomedicine Group,C

    2023-04-03
    3.4K
  • 研发管线高效推进 归创通桥2022年营收同比增长87.8%达3.34亿元

    3月29日,毛利率继续攀升至75.6%;全年实现毛利润2.53亿元,同比增长91.6%。营业收入和毛利润的大幅增长,带动公司在继续加大研发投入的同时,实现净亏损同比缩窄43.13%。截至报告期末,公司资金储备为26.9亿元。 公司研发及商业化进展同样表现优异。截至业绩公告披露日,公司拥有57款产品及在研产品组合,其中25款产品已获NMPA批准上市,较2021年底新增加11款产品。通过积极参与集中带量采购招标,公司已实现对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超过3300家医院的覆盖,市场渗透率快速提升。同时,公司已在欧洲正式建立海外营销团队,2022年海外业务收入同比增长125.2%。 归创通桥董事长兼CEO赵中博士表示:“2022年是充满挑战的一年。公司凭借高效的产品开发、强大的团队执行力、持续提升的运营能力,紧抓机遇实现了业绩的大幅增长。我们将坚持开发具有显著临床价值的创新产品,同时提高公司在各个环节的效率,为患者带来更多高质量且可负担的产品。” 研发管线高效推进迈入全新治疗领域 2022年,公司在研产品管线再次迎来收获期。多款新上市产品的快速商业化,推动公司进入多个全新的治疗领域,朝着中国领先的血管介入医疗器械平台迈进。 在神经介入业务方面,公司自主研发的白驹弓上™颈动脉球囊扩张导管是公司在颈动脉狭窄产品管线首个获批产品。基于公司领先的球囊成型平台技术,该产品一经上市即受到市场欢迎及认可。在外周介入业务方面,随着静脉腔内射频闭合系统、ZYLOX Octoplus®腔静脉滤器的获批上市,公司完成了在外周静脉治疗领域的重要布局。 业绩公告显示,2022年公司完成5款产品临床入组,包括通桥麒麟™血流导向装置、ZynNest™可解脱外周弹簧圈等。截至目前,公司有13款产品处于临床试验阶段、11款产品处于注册阶段。强劲的研发管线推进了可持续的增长,未来1-2年,包括血流导向装置、外周静脉支…

    2023-03-31
    7.6K
  • 财报季│基石药业:五座金矿与三种理念

    近期实验猴价格大跌,这是好事,意味着国内创新药极度内卷的时期正在过去。 根据临床痛点理性立项,分子设计与临床方案讲求差异化,广泛合作拼海外市场,这些早被跨国药企验证过的关键理念,终于开始被国内药企真正地接受。而少量五六年前已深谙此类思维方式的创新药企,构成了今日赛道上的一梯队。 人间最美三月天,一梯队的2022年终评定已有部分放榜: 上述公司中,基石药业收入增长幅度排在第二,亏损收窄幅度排第一。数据体现出管理层的责任感和执行力。基石药业的业绩成长性同样值得关注,西南证券给出预测,2023-2024年营业收入分别为6.55和9.52亿元。 抽丝剥茧,我们看到基石药业手中已有五座金矿,而更值得关注的,是其长期健康发展所依赖的对三种理念的理解与执行。 五座金矿 五座金矿,指的是:三款已上市同类首创的精准治疗药物泰吉华®(阿伐替尼片)和择捷美®(出海理念时再做解析。 5)CS5001 尽管CS5001是五座金矿最后谈及的,却可能是金品位最高储量最大的一座。 说ADC是时代宠儿毫不为过,可控的安全性和超高的肿瘤缓解率带来磅礴的市场潜力。上个月,跨国药企靶向HER2的DS-8201获批中国上市,引发全行业激烈讨论。数天前,辉瑞以430亿美元买下已有数款ADC药物上市的领先企业Seagen,MNC对该领域的卡位赛已近白热化。 CS5001是靶向ROR1的ADC,进度全球前三,且是国内在研品种中唯一进入临床阶段的。由于ROR1靶点的广谱抗癌潜力,这类ADC的前两款在临床阶段的交易价值已超过十亿美元。默沙东以27.5亿美元收购了VelosBio公司,其主要产品为VLS-101(处于临床Ⅰ/Ⅱ期);勃林格殷格翰以超过14亿美元的价格收购NBE-Therapeutics的所有股份,从而获得后者的主要新药NBE-002及其ADC平台。VLS-101和NBE-002都是靶向ROR1的ADC。 而CS…

    2023-03-21
    8.2K
  • 江苏吴中:医药领域的ChatGPT成功应用于重组胶原蛋白开发

    近年来,医美生物科技板块主要以高端注射类产品和胶原蛋白为基点进行产业延展。随着产品管线的不断丰富,公司价值有望被市场进一步充分挖掘,从而迈向发展新阶段。 公开资料显示,在胶原蛋白开发领域,江苏吴中通过技术引进、投资并购、合作研发、自主研发等手段不断夯实技术实力,打造系统化产品研发平台,形成市场需求导向的新品迭代能力。 据了解,江苏吴中在2022年与浙江大学杭州科创中心生物与分子智造研究院达成合作,共建“生物与分子智造研究院-吴中美学重组胶原蛋白联合实验室”,并依靠着江苏吴中旗下的中凯生物制药厂具备的成熟重组蛋白产业化生产经验,来实现公司重组胶原蛋白的“研-产-销”闭环。 目前,重组胶原蛋白联合实验室创新性地使用AI驱动的IT-BT融合技术极大地缩短了胶原蛋白的开发周期,为定制化、个性化的可编程化胶原蛋白开发奠定了技术基础。 此外,公司购买的美国G公司三聚体重组胶原蛋白技术也正在公司旗下的中凯生物制药厂进行技术承接和转移,进度符合预期。 在重组胶原蛋白布局上,江苏吴中已开始实现从技术到产业化的落地。业内人士预计,公司依托AI驱动的IT-BT融合技术,可以快速开发并迭代性能更优,更加定制化的胶原蛋白原料,满足填充剂、敷料、功能性护肤品等不同终端产品的多样化需求。

    2023-03-21
    8.9K
  • 2022年营收78.61亿,汤臣倍健迎来VDS行业新周期

    3月17日晚间,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13.86亿,继续位列国内膳食营养补充剂(VDS)市场份额第一。 董事长梁允超同步发出致股东信,称汤臣倍健将持续做实“强科技”企业转型战略,迎接VDS行业新周期。 龙头地位进一步夯实 2022年,在“科学营养”强科技战略支持下,历时7年时间自主研发出本土菌株LPB27,获双项中国发明专利。益生菌全球领先品牌“Life-Space”持续发力,全年“Life-Space”国内产品实现收入3.03亿元,同比增长64.42%;境外业务LSG营业收入1.72亿双十一获得抗衰老及精准营养等前瞻性基础研究,赋能全球VDS行业科技力和创新力。 现在的我们怎么做,就决定了汤臣倍健的未来能成为什么。 迎接VDS增长新周期 2003年非典,国民健康意识兴起,加速开启了中国膳食营养补充剂(VDS)从全面导入到快速成长的过程。二十年后的今天,全民健康意识迸发,膳食营养补充剂(VDS)也必然会迎来新一轮更确定的长期增长机会。 伴随着国民健康意识的增强、营养需求的不断升维,具备科研先发优势、产品线丰富的龙头企业,将最有机会获得增长机会,进一步拉开与追随者的距离,获得更大的市场空间。长远来看,这也是汤臣倍健业绩增长驱动力所在。 此外,董事长梁允超在致股东信中提出VDS新周期的“强品牌”转型,明显提升指定购买率和全渠道市占率。作为TEAM CHINA中国国家队运动食品及营养品供应商,汤臣倍健也将进一步深化体育领域的合作,推动“强品牌”转型。 瞄准月亮目标之余,汤臣倍健更要实现有质量的增长。汤臣倍健董事长梁允超表示,站在未来五年甚至更长时间往回看,2023可能就是新布局最好的时机。汤臣倍健将坚定贯彻强科技、强品牌思路,蓄势新一轮高增长,迎接新周期。

    2023-03-17
    15.1K
  • 基石药业去年商业化收入同比增142% ROR1 ADC年底公布初步数据

    3月15日,港股创新药企财报,数据显示,基石药业2022年营收实现翻倍,为4.814亿人民币,其中商业化收入3.941亿人民币,截至2022年12月31日现金储备为10.42亿人民币。 对此,基石药业首席执行官杨建新博士表示,2022年,基石药业商业化实现了突飞猛进的进展,商业化收入同比增长142%,并实现总收入翻倍,公司拥有充足的现金储备。产品管线在全球范围内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展望未来,我们将继续以临床研发为核心竞争力,多维度建立产品管线,依托强大的临床开发引擎,快速将创新药物推向国内外市场,进一步释放已上市产品的商业价值的同时,加速产品在全球主要市场实现其商业价值,造福全球患者,并为投资人、合作伙伴以及利益相关方创造更大的价值。” 值得注意的是,2022年基石药业五项新药上市申请获批,成功实现了两款新产品择捷美®(普吉华®(普拉替尼胶囊)和恒瑞医药合作,加速开发及商业化抗CTLA-4单克隆抗体CS1002,CS1002联合治疗晚期实体瘤的

    2023-03-16
    8.7K
  • 多款抗新冠病毒口服药落地,四川专家提醒:用药也需因人而异

    随着奥密克戎株的免疫逃逸能力增强、新冠病毒不断变异,有效的抗病毒药物成为了对抗新冠病毒感染的新需求。2023年春节前后,多款口服抗新冠病毒药物陆续获批。 多款口服抗新冠病毒药落地四川 2023年春节前后,多款口服抗新冠病毒药物陆续获批,并落地四川。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感染性疾病中心学科主任唐红教授对封面新闻记者表示,“新冠病毒感染是一种传染病。对于传染病最重要的治疗措施之一是针对感染病原的治疗。对于新冠病毒感染,很好地抑制病毒复制才能够阻止后续病毒和机体相互作用导致的一系列器官损伤,从而减轻临床症状,减少重症发生。因此,在今后的新冠防治过程中,疗效好、使用安全且便利的口服小分子抗病毒药物是我们最期待的”。 目前国内共有五款抗新冠病毒小分子口服药,分别为辉瑞的Paxlovid(奈玛特韦片/利托那韦片组合包装)、默沙东的利卓瑞(莫诺拉韦胶囊)、真实生物的阿兹夫定(捷倍安)、先声药业的先诺特韦片/利托那韦片组合包装(先诺欣),君实生物的氢溴酸氘瑞米德韦片(民得维)。据唐教授介绍,这五款药物不易受新冠病毒变异影响,可对新冠变异株产生抗病毒作用,也是《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诊疗方案(试行第十版)》推荐的抗新冠病毒口服药物。 抗病毒药物应尽早用,不同病程人群都可获益 “虽然我国新冠病毒感染的第一波已基本过去,但从国外的流行数据可以看到新冠病毒有可能会变成常驻病毒。当人群的免疫屏障一旦降低,可能会出现再感染;也有可能新的亚型导致反复感染。在感染早期,尤其是高风险人群,强烈建议最好是5天之内尽早使用抗病毒药物。如果用药过晚,产生炎症风暴,可能会出现相应的器官损伤。” 高风险人群范围的划分与管理也在国家卫健委发布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重症诊疗方案》(试行第四版)》中明确提到:对于未达到重症病例诊断标准,但出现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导致的肺炎且有以下情况之一者,亦可按重症病例管理: ①年龄>65岁; ②未…

    2023-03-13
    3.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