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的竞争,将不再是企业与企业之间的单体竞争,而是供应链与供应链之间的竞争,发展大宗商品现代流通方式和平台经济,实施全球化供应链管理,已成为我国企业参与全球化、提高国际竞争力必不可少的环节。
传统产业产销衔接存在诸多问题
我国传统产业在流通领域存在的比较突出的共性问题,主要包括如下方面:
(一)产能严重过剩
受市场价格形成机制不健全、发展理念和体制机制等多种制约因素的影响,我国多数工业企业产能严重过剩。在加快推进工业化、城镇化的发展阶段,市场需求快速增长,一些企业对市场预期过于乐观,盲目投资,加剧了产能扩张;部分行业与产业发展方式粗放,创新能力不强,产业集中度低,没有形成由优强企业主导的产业发展格局,导致行业无序竞争、重复生产严重;一些地方过于追求经济发展,助推了重复投资和产能扩张。
与此同时,资源要素市场化改革滞后,政策、规划、标准、环保等引导和约束不强,投资体制和管理方式不完善,监督检查和责任追究不到位,导致生产要素价格扭曲,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不健全,市场机制作用未能有效发挥,落后产能退出渠道不畅,产能过剩矛盾不断加剧。
(二)流通效率低下
我国传统产业的商品流通过程,通常会经过经销商、代理商、批发商、零售商等诸多环节,随着企业生产规模的扩大,一些流通环节也会自发地产生,而且这些流通环节本身的规模扩大,还有可能带来更新的流通环节出现。
流通环节的层层加注,不仅使产品价格不断上扬,还带来了时间成本与物流成本的双增长,而且直接导致存货的流动性降低和社会综合库存的居高不下。据国家统计局统计,2011年我国工业企业流动资产周转次数为2.9次,远低于日本和德国9~10次的水平,我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存货率约为10%,远高于西方发达国家5%的水平。流通效率低、社会库存高、资金占压严重一直是困扰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顽症。
(三)物流成本较高
美国物流资讯公司的研究发现,如果企业通过第三方物流对物流流程进行重组,借助第三方物流的规模效应和营运特点,使第三方物流服务延伸至企业整个供应链,将可节约10%~20%的成本。
然而我国相关产业在物流中心和配送中心的建设规模和发展速度上都无法满足快速增长的市场需求,存在物流服务单一,综合运输体系不健全,物流装备落后,物流企业散、小、差等问题。传统产业流通网络规划滞后,布局不合理;流通集约化、组织化程度低,流通成本高;流通网点数量不足,基础设施比较落后都说明我国传统产业流通的发展仍然处于粗放型发展阶段。
进入新世纪[-0.79% 资金 研报]以来,我国物流总成本与GDP的比率一直徘徊在18%左右,而西方发达国家物流成本占GDP的比重仅为8%~10%。在现阶段,如何将企业库存转化为社会库存,是提升社会整体物流效率和水平、降低社会综合库存和物流成本的关键因素。
(四)信息化程度不高
我国传统产业在发展过程中普遍存在着公共信息平台互联互通不畅、市场价格形成机制不健全、买卖双方信息不透明、不对称等现象与问题,严重扰乱了经济秩序,降低了市场效率,导致供应链上下游企业不能及时了解行业状态,对商品生产与销售作出错误决策,并使得社会交易总成本增加,丧失市场原有的活力与动力,市场资源配置的决定作用难以得到有效发挥。
(五)市场组织化程度低
市场组织化程度低、规模小、经营管理手段落后,同样是我国传统产业市场流通体系的重要特征。企业散、小、弱,且未能形成产业联盟,在采购价格、销售价格的制定上均无话语权,导致我国传统产业在生产经营中易受国际市场影响,国际市场竞争力低下。
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负。转载请注明出处:天府财经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