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咖啡交易中心的主要股东和发起人是重庆能投和德宏宏天,算得上资金雄厚又天生携带咖啡基因,而且受到重庆政府的大力支持。但是在金融监管环境改变的背景下,重庆咖啡交易中心只能先从服务咖啡产业的综合性电商平台做起,目前咖啡交易中心经营产品单一并且商业模式陈旧,盈利能力亟待提升。
咖啡交易中心初心美好
重庆咖啡交易中心的出身的确不错。
2016年6月3日,重庆市咖啡交易中心宣告成立。重庆能源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和德宏州宏天实业(集团)有限公司作为发起人和主要股东,资金雄厚且先天具备咖啡产业基因,因此初心是要打造一个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交易中心。
一方面,咖啡交易中心受到重庆政府的大力支持,作为重庆市开业的15家金融要素市场之一,可以进一步丰富重庆多层次金融市场体系,同时也对重庆建设国内重要的功能性金融中心有积极作用。
另外,位居重庆的咖啡交易中心,是自带国际贸易属性的咖啡和重庆优越区位的结合,不仅抓住了“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建设的机遇,又从区位上,向西背靠“渝新欧”国际铁路,直达德国杜伊斯堡;向东可以沿长江直达上海;向南则可以通过渝昆铁路,连接“21世纪海上丝路”。而“渝新欧”铁路则是咖啡交易中心的特别优势,在交易中心成立之初,就开通了中欧班列,把咖啡直接送到全球消费量最高的欧洲市场。
从咖啡交易中心的“咖啡基因”来说,还包含着振兴民族咖啡业的美好愿景。交易中心发起人之一德宏州宏天实业集团深耕云南咖啡多年,深知我国咖啡产业的痛点所在。
云南作为我国的主要咖啡产地,占我国咖啡产量的九成以上,而其独特的海拔、气候和土壤完全具备生产世界一流咖啡的条件。然而云南早期的咖啡产业是由雀巢培育起来的,而雀巢的咖啡定价一直低于国际期货价格,长期不匹配云南的咖啡品质,导致咖农种植咖啡的积极性不高;另外云南目前的咖啡种植管理机制还相对落后,对自然灾害的对抗能力比较弱,难以保证高品质咖啡的产量。
由于咖农积极性不高,咖啡种植管理机制还有待完善,云南的咖啡产能只发挥出四分之一左右来。据交易中心负责人介绍,目前云南的咖啡种植面积达180多万亩,年产量为13到14万吨,而世界的咖啡年产量为900多万吨,现有咖啡产量占世界产量的比重太小。而云南实际可以种植咖啡的土地高达600多万亩,如果全部用来种植咖啡的话,产量可望达到世界产量的前六,那时中国离掌握国际咖啡贸易的定价话语权就不远了。
为改善这种状况,重庆咖啡交易中心想要打造一个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交易中心,通过链接咖啡产业链各环节相关企业来促进贸易量,再通过做大贸易量来赢得国际咖啡贸易的定价权和话语权,并最终刺激本土咖啡业产能的最大化发挥。
金融环境改变,交易中心先须从电商平台做起
市场监管风云突变!
2016年7月29日,重庆市政府出台《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要素市场风险防控工作的通知(渝府办发〔2016〕138号)》,让重庆咖啡交易中心作为金融要素市场的未来平添变数。
该通知明确要求各要素市场加强风险防控意识,合法合规经营,不得从事高风险投资,不得以交易所名义违规对外(包括股东)提供担保、股权质押,不得开设网络借贷中介公司(P2P)或开展相关业务,不得高息揽储、无固定对象乱集资或违规建立资金池,不得开展期货交易等高杠杆业务。
此通知出台仅在重庆咖啡交易中心成立后一个月,这让该中心猝不及防。全国金融监管环境突变,政策要求咖啡交易中心去掉金融要素功能,在立足现货交易的基础上,把发展重心先调整成为一个服务咖啡产业的综合性电商平台,但是作为一个仅以咖啡为单一交易品的的平台,如何增强平台的盈利能力成为当务之急。
模式单一盈利难题待解
中国的咖啡市场无疑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目前国内人均咖啡消费量远远不饱和,日本现在人均咖啡消费量已达到每年200杯以上,而中国在北上广等咖啡文化相对发达地区仅达到人均每年消费20杯,内陆地区则仅为人均每年消费4杯。但随着80、90后等新一代消费群体的成熟,中国的咖啡消费量正在逐步攀升,各类咖啡馆和咖啡商业模式也开始培育和角逐市场。
广阔的市场前景对咖啡交易中心是极大的诱惑,但现实是先得成为一个合格的电商平台,才有支撑到未来的可能。为此,咖啡交易中心铆足了全身的气力,要先做几件大事出来。
比如,今年年初引进的120多吨埃塞俄比亚精品豆,重庆咖啡交易中心一举成为国内该埃塞精品豆的唯一经销平台,赢得了业界的广泛关注。这对增加会员和扩大贸易量有好处,毕竟,会员和贸易量是一个平台的基石。
但是,靠简单收取大宗贸易的经销服务费并不是一个平台能盈利并赖以长久生存的手段。咖啡交易中心自2016年至今已有累计超过130亿元人民币的交易额,注册会员达到340多家,然而还不能实现平台的长期盈利。
平台对用户的终极粘性是:标准、规则和权威。咖啡交易中心对此当然领悟很深,但做起来需要时间和经验的积累。
据交易中心负责人透露,重庆咖啡交易中心目前正在和新华社共同开发咖啡指数,一旦开发成功,就会对国内咖啡市场产生良性指导作用。另外,交易中心也在逐步制定咖啡贸易标准、咖啡豆标准、咖啡粉标准以及仓储标准等,使咖啡交易更加趋向规范化,以增加会员的用户体验。
除了硬性指数开发、规则制定之外,咖啡交易中心还在尝试更多的软性服务,比如会员的教育培训等。
总之,一切都在探索,咖啡业在中国虽然还算蓝海,但也早已死伤过半,只有高手才能坚持到最后。“我们一直在努力!”咖啡交易中心负责人露出坚定的目光。
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负。转载请注明出处:天府财经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