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著名院士经济学家黄有光称住房空置率不高,房价没有大量泡沫。有网友问我怎么看。
长久关注我的网友都知道,我几年前开始就指出,中国房价已经不能用泡沫来形容了,因为国际上有很多计算尺度,如“收入房价比”、“月收入每平方米价格比”,以及“租售比”等,都已经无法来估算中国楼市泡沫的程度了,因为再以泡沫来形容中国的房价,已经不准确了。
也正因此,国际权威金融机构,如我的老东家瑞信,在评估各国楼市泡沫时,几年前开始就不将中国楼市列入评估名单了。瑞信最近几次的评估,将我目前所在的加拿大多伦多列为全球房价泡沫最高城市。而多伦多的房价,和中国北上深相比,无论相对价格(房价收入比、租售比等)、甚至绝对价格都低得多的多了……
总之,泡沫早已经无法形容中国房价了。而至于空置率不高,要看这位著名院士、经济学家黄有光对空置率的定义了,可能在他的定义中的确不高。
最近看到郑永年的一篇文章,里面提到,一旦进入了名利场,知识人便缺少了知识的想象力。一个毫无知识想象力的知识群体如何进行知识创造呢?一个没有知识创造的国家如何崛起呢?
正是因为知识之于民族和国家崛起的重要性,近来自上到下都在呼吁知识的创造、创新。为此,国家也投入了大量的财经资源,培养重点大学,建设新型智库,吸引顶级人才等。但现实情况极其糟糕,因为国家的投入越多,名利场越大;名利场越大,知识人越是腐败。
一个显著的例子就是房地产业。中国的房地产能够走到今天那么荒唐的地步,不仅仅关乎房地产商和地方政府,而且也关乎于这个产业“圈养”的一大批知识分子,因为这些人在不断地论证着政府房地产市场政策的正确性,推波助澜,而非纠正错误。
在现代社会,除了和政治权力、商业利益发生关系,知识分子更是找到了其他的手段来争名利。例如,争名于“名”,即通过炒作既有“名人”而成名。
研究既有名人未尝不可,而且也是知识生产和创造的手段。不过在今天的中国,人们不是认真地去研究名人,而是完全根据自己的或者他人的需要,随意糟蹋名人,如王阳明。
王阳明是个大家,现在被炒得很红火。不过很遗憾的是,没有人真正在研究王阳明,可以预见的是,如果现在的情况延续,“阳明学”很快就会演变成一种庸俗不堪的宗教,不仅静不了人们的心,反而会搅乱人们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