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家统计局9月13日公布的数据显示,中国8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1%,比7月份加快0.1个百分点。1-8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3%。
对此,国家统计局工业司高级统计师江源解读数据时把增长归因于以下几点:一是因为工业主要行业生产增速有所回升;二是超半数工业产品产量增速加快或持平;三是高技术产业继续加快增长。
汇丰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屈宏斌在微博上表示,工业生产增加值增录得6.1%,略低于预期,制造业和电力供应等较上月有恢复但仍偏弱。投资累计增速不及预期录得10.9%,制造业和房地产业投资走低是主因。单月看基建投资有所好转。当前工业生产形势严峻,宽松仍是必选。随着宽松发力,基建加速和房地产回暖,经济或有望温和回升。
目前的工业数据虽然并不太令业界满意,但是,中国制造业的前景并未让全世界普遍认为正陷入可怕地困境。
9月12日,《经济学人》刊发的一篇名为《仍然是中国制造》的文章援引沃顿商学院教授莫里斯·科恩进行的一项调查称,中国在很多行业领先,并且“制造业回流发达经济体的情况并没有大规模出现”。尽管部分生产正转移至更接近其消费者的国家,但中国仍然是所谓“亚洲工厂”网络的中心。中国拥有优良的基础设施以及大量辛勤工作且技能熟练的劳动力。尽管工资在上涨,但其劳动生产率远远超过印度、越南及其他竞争对手,并且预计在2025年之前将保持每年6%至7%的增速。
该杂志还注意到,中国国务院5月批准了《中国制造2025》,这项计划将利用补贴等方式说服制造商们升级它们的工厂。这项计划是为了让中国在2025年前成为一个绿色的、创新的“世界制造业大国”。
今年5月份,国务院印发的《中国制造2025》明确,中国计划到2020年,基本实现工业化,2025年制造业整体素质大幅提升,到2035年,中国制造业整体达到世界制造强国阵营中等水平。而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制造业大国地位更加巩固,综合实力进入世界制造强国前列。
《经济学人》还注意到,中国制造业几乎全部由私营企业控制,包括中资企业和外资企业,它们不会像国有企业那样在政府推动下进行无利可图的投资。并且,在没有政府推动的情况下,大部分私营企业已经在以飞快的速度进行创新。
美国大型代工企业弗莱克斯公司的老板迈克尔·麦克纳马拉接受《经济学人》采访时也称,产品周期已经变得更快。中国的工厂曾经服务于出口市场,但现在正重组以专注于繁荣的本地市场。它们正明智地在自动化、工人培训以及新方法方面进行投资。他说,在这个进程中,中国正“从世界的发动机转变成为真正的创新者”。
而巴克莱银行的杨应超认为,制造业领域正从“中国制造”转变为“中国创造”。在上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台湾曾经控制着高端电子设备零件市场,大部分工厂为台湾企业(如富士康公司) 或西方企业(如弗莱克斯公司)所有。但他预测,这个领域将逐渐由中国企业控制,目前,很多中国大陆的零件供应商目已十分优秀。
齐鲁商品交易中心认为,《经济学人》作为在政治和经济领域颇具影响力的全球性杂志,其对中国制造业的认可,能够说明中国经济正在向着好的方向发展,经济短期的波动,不会改变长期向好的趋势;增强改革定力,保持改革韧劲,是保证中国经济未来稳定增长的关键。
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负。转载请注明出处:天府财经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