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金融科技
-
《加强证券期货业标准化工作三年行动计划(2024-2026年)》征求意见
从业内获悉,为扎实推动《关于加强证券期货业标准化工作的指导意见》深入实施,明确未来三年重点工作,证监会科技司组织起草了《加强证券期货业标准化工作三年行动计划(2024 – 2026 年)(征求意见稿)》,并于近日面向行业广泛征求意见。各证券公司需在8月29日前提交反馈意见。记者了解到,《行动计划》采用重点任务逐一列条的方式,结构上与《指导意见》内容相对应,分为五大部分43条任务。包括提升行业标准化战略地位、提高行业标准化治理水平、增强行业标准化工作意识3方面,提升全行业标准化意识和能力;从开展通用基础、数据治理、业务标准、信息披露、信息技术、金融科技、绿色证券、信创标准体系建设8方面,推动重点领域标准研制等。(中证金牛座)
-
北京市委书记尹力会见新加坡淡马锡公司董事长
8月20日下午,北京市委书记尹力会见了新加坡淡马锡公司董事长林文兴。尹力说,希望淡马锡公司发挥在全球创新网络和国际资本市场中的优势,加强双方在自动驾驶、人工智能等领域的科技交流和产业投资合作,进一步深化经贸往来,在金融科技、金融服务等领域提供更多优质产品和服务。积极拓展医疗卫生健康领域合作,共同开展医药人才培养、产业管理、公共卫生协作等工作。林文兴表示,期待与北京市保持密切沟通交流,在绿色经济、新能源产业、服务贸易、股权投资等领域深化合作,带动更多跨国公司来京投资兴业,助力中国企业走出去积极参与国际合作与竞争。(北京日报)
-
推动数智化转型,券商瞄准AI大模型应用
券商越来越重视业务数智化,AI大模型无疑为其转型升级带来了机遇。目前,包括中信证券、国泰君安、国金证券在内的多家券商正加快推动AI大模型的应用探索,涉及经纪、研究、投行、合规等多个场景,为业务开展和管理模式优化提供技术支持。在接受采访的多家券商看来,AI的未来是星辰大海,AI大模型将直接推动券商数智化转型、提质增效,为证券行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后续将继续重视科技赋能,持续加大金融科技研究投入,加强AI大模型在核心场景的深度拓展。 (中证报)
-
固收投资稳舵券商自营,业务多元化与利润增长新引擎初现端倪
近期陆续披露的券商中期业绩预告或快报显示,今年上半年,多家中小型券商实现净利润增长,一个重要原因便是以固收业务为代表的重资产部门实现证券投资收益同比增长。在上半年市场波动加剧的背景下,不少券商加大了固收市场投资力度,固收业务成为券商自营业务中的重要稳定器。还有部分券商通过优化投资策略、创新盈利模式及加强金融科技应用,不仅有效平滑了市场波动对业绩的冲击,还推动了业务多元化发展。(中证报)
-
兴业银行与福州市政府签订战略合作协议
8月5日,福州市第三季度重大项目开工活动在兴业银行金融科技产业园项目现场举行,同时兴业银行与福州市政府签订服务实体经济战略合作协议。当天,作为福州市第三季度重大项目之一,兴业银行金融科技产业园举行奠基仪式。该项目是以金融科技研发为主,涵盖数据总控中心ECC、研发中心、培训中心、客服中心和作业中心的多功能一体化综合园区。项目建成后将打造成为福州新区金融科技研发高地。
-
银行“招贤纳士”偏爱科技型人才
近日,多家银行发布招聘公告“纳贤”,更有银行发布公开选聘副行长的“招贤令”。综合来看,在数字化转型和人工智能浪潮的推动下,银行科技金融类岗位需求依然旺盛。整体来看,银行正持续加大对科技金融人才的储备,并积极建立金融科技人才培养体系。比如,平安银行在2023年年报中提及,在科技人才队伍培养方面构建以梯队培养、专业培养、复合培养“三位一体”的金融科技人才培养体系,培养懂业务、懂技术、懂管理、跨领域的复合型金融科技人才。(证券日报)
-
深交所:2024年行业课题立项127项,业务运营、合规风控、IT运营是行业大模型研究的三大重点应用场景
日前,深交所建设运营的证券期货业金融科技研究发展中心(深圳)举办2023年课题结题暨2024年课题开题报告会。据了解,2023年行业课题的鲜明特色是,着重运用自然语言处理、机器学习、大数据、流程自动化等前沿科技开展行业场景应用创新。经专家评审,2024年行业课题立项127项,研究热点比较聚焦,其中大模型创新应用的立项课题数量达48项,业务运营、合规风控、IT运营是行业大模型研究的三大重点应用场景,以加快推动构建资本市场大模型创新应用生态。
-
深交所:推进科技成果研发推广与示范应用
深交所消息,日前,深交所建设运营的证券期货业金融科技研究发展中心(深圳)举办2023年课题结题暨2024年课题开题报告会。据了解,2023年行业课题的鲜明特色是,着重运用自然语言处理、机器学习、大数据、流程自动化等前沿科技开展行业场景应用创新。下一步,深交所将以金融科技中心为载体,持续组织优秀课题成果分享会及立项研究课题专题交流会,推进科技成果研发推广与示范应用,赋能行业高质量发展,助力资本市场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
-
7月30日上午复盘
09:25 三大指数集体低开,沪指低开0.23%,深成指低开0.38%,创业板指低开0.4% 09:34 CRO概念股快速冲高,百花医药涨停,药明康德涨超5%,万邦医药、美迪西、康龙化成、博腾股份等跟涨 09:40 深成指跌超1%,沪指跌0.62%,创业板指跌0.7%,光刻机、先进封装、汽车整车、轨交设备等方向跌幅居前,沪深京三市下跌个股超3500只 09:48 时空大数据概念大幅走强,飞利信、测绘股份均20cm涨停,超图软件、旋极信息、中海达、正元地信等跟涨 09:52 市场人气股大众交通再度涨停,走出17天9板,7月累计涨幅超260% 10:14 低空经济概念反复活跃,中信海直2连板,中海达、超图软件涨超10%,设研院、万丰奥威、洪都航空涨超5% 10:31 券商、金融科技股震荡拉升,锦龙股份4天3板,恒银科技直线涨停,安硕信息、国盛金控、天风证券、威士顿等跟涨 10:46 机器人概念股快速拉升,鸣志电器直线涨停,拓普集团、斯菱股份、步科股份、九号公司、丰立智能等涨超5% 11:19 铜高速连接概念震荡拉升,胜蓝股份涨超15%,沃尔核材、神宇股份涨超5%,双双续创历史新高,金信诺、创益通、精达股份、华丰科技涨幅靠前
-
香港金管局总裁余伟文回应再度获委任:将继续致力于推动与内地的互联互通
7月26日,余伟文被任命为香港金融管理局总裁,任期五年,自2024年10月1日起生效。此次任命由香港特区政府财政司司长陈茂波宣布。对于再度获委任,余伟文发表回应称,香港将继续致力推动与内地的互联互通,以及提升香港作为全球离岸人民币枢纽的角色,也会把握好金融科技和绿色金融的机遇,继续保持香港在环球金融发展的前列位置。
-
专家:兼顾效率安全发展数字金融
金融科技是决定金融业发展的重要变量。招联首席研究员董希淼表示,金融机构推进数字化转型,一要高度重视金融科技赋能作用,不但要制定数字化转型战略,更要从自身资源禀赋出发,聚焦发展方向和业务重点。二要打破约束金融科技发展的体制机制藩篱,打造跨部门、跨层级的科技与业务协同组织,提高组织和员工敏捷能力,形成开放包容的数字思维和数字文化。三要强化以客户需求为中心、以客户体验为目标,加强线上线下渠道的协同与融合,加快产品和服务创新迭代的效率,激发数字化经营的新动能。(经济日报)
-
降本增效驱动、业务转型助推,券商营业部持续“做减法”
近年来,券商纷纷对分支机构的布局进行调整,特别是在监管部门对行业机构特色化、差异化发展的支持下,部分券商致力于打造特色分支机构。同时,一些券商分支机构正加强“线下+线上”双轮驱动,着力提升综合协同功能。对此,盘古智库高级研究员江瀚表示:“随着金融科技的发展,券商可以通过互联网、移动应用等渠道提供更加便捷、个性化的服务,满足客户的多样化需求,因此对旗下营业部数量进行了精简。”(证券日报)
-
7月8日收评:沪指低开低走跌近1%,全市场下跌个股超4800只
1、三大指数今日低开低走,尾盘集体跌超1%,北证50、微盘股指数跌逾3%。业绩增长股受追捧,凯中精密、青岛金王、中恒电气涨停。铜箔概念股逆势活跃,光华科技、英联股份封板。红利概念股再度走强,电力方向领涨,中国广核、华能水电、川投能源、长江电力续创历史新高。下跌方面,大金融板块下挫,香溢融通跌停,中国银河跌超6%;智慧政务、软件股走低,雄帝科技、信息发展、旗天科技等跌超10%。个股呈现普跌态势,全市场下跌个股超4800只,今日成交5841亿元。截止收盘沪指跌0.93%,深成指跌1.54%,创业板指跌1.62%。 2、板块概念方面,业绩增长、养鸡、民航、电力等板块逆势活跃,次新股、智慧政务、金融科技、财税数字化等板块跌幅居前。 3、两市共443只个股上涨,24只个股涨停,4614只个股下跌,36只个股跌停,12只股票炸板,炸板率37%。
-
国泰君安首家互联网创新定位分公司上海青浦分公司正式启动运营
日前,国泰君安首家互联网创新定位分公司上海青浦分公司正式启动运营。据了解,目前已有至少4家券商设立互联网分公司,包括国信证券、华西证券、国金证券以及国泰君安,其中国信证券已设立3家互联网分公司。互联网分公司的设立,不仅折射了行业整合各类资源,加强辐射重点区域服务能力的新思路,也体现了券商加大数字化转型力度,以金融科技赋能业务发展的一大趋势。(上证报)
-
超10家理财子公司宣布下调旗下部分理财产品费率
记者注意到,进入6月以来,已有中银理财、交银理财、招银理财、光大理财、民生理财等超10家理财子公司宣布,下调旗下部分理财产品费率。从调降费率的理财产品类型来看,主要以固定收益类和现金管理类理财产品为主,调降的费率包括固定管理费、销售手续费以及托管费等。经优惠调整后,有部分理财产品降至“0费率”。在业内人士看来,随着金融市场的不断开放和金融科技的发展,理财产品市场竞争愈发激烈,理财产品的“阶段性降费”可能会成为一种常态。(金融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