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O
-
大麦植发再度冲击IPO:多项指标下滑,屡次被监管处罚
近日,大麦植发更新招股书,继续冲击港交所上市。 根据灼识咨询报告,大麦植发是中国在中高端毛发诊疗服务行业中的领先医疗集团,也是行业内首家通过使用种植笔提供微针植发的医疗集团。 相较于2022年6月29日递交的上市资料,这次大麦植发更新了2022年1-7月份的数据,这期间公司分别实现营业收入与净利润约为4.69亿元和1171.4万元,各自较2021年前七个月减少19.53%、57.72%。 除了业绩明显下滑,大麦植发约半数收入投入营销揽客,且公司的虚假宣传被监管处罚,因“虚假宣传、植发失败”等原因被消费者投诉。此种情况下,大麦能否成为继雍禾植发之后“港股植发第二股”,仍值得进一步观察。 天眼查显示,大麦植发成立于2015年,位于广东省深圳市,注册资本为3000万元。 根据灼识咨询报告,公司是中国首家提供集问诊及诊断、微针植发、固发及养发为一体的全周期毛发诊疗服务的医疗集团。在全面的问诊及诊断的基础上,公司为脱发患者提供定制的治疗方案(包括手术治疗以及非手术服务),力求有效防止脱发恶化,促进毛发生长。 市场地位方面,大麦植发在国内中高端毛发诊疗服务行业中较为领先。按2021年收入计,公司在一线城市占据5.2%的市场份额,在中国整体植发服务市场的市场份额为4.7%。同期,大麦植发医疗在一线城市的养固市场的市场份额为3.7%,在中国整个养固市场的市场份额为3.3%。 根据资料,医疗养固服务一般指由持牌医美手术相比,门槛更低,所以吸引大量资本进入赛道,市场规模增速比不上植发机构开店增速。并且,机构需要花费大量的广告费用吸引和教育消费者,导致净利率低。 他认为,未来植发机构只有做大做强品牌,减少对渠道商的依赖,降低营销费用,才能真正跑出来。 有业内人士指出,植发属于医美经济的一部分,但不同于其他医美项目,植发手术服务属于一次性消费,复购率几乎为零,这一方面需要商家不断去营销获得新客户,…
-
相宜本草十年艰难上市征程:竞争力不再,跌至20名
2022年11月10日,上海相宜本草化妆品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相宜本草)同中金公司(601995.SH)签署了IPO进程 相信在大部分消费者的印象里,对相宜本草的记忆还停留在超市货架中的“妈妈牌国货”。相较于国产中草药护肤品牌,年轻消费者往往更偏爱使用国内外知名的大牌美妆产品。 二度翻红的相宜本草其实早在十年前,就曾是国产美容护肤品的知名品牌。 2012年,相宜本草首次递交招股书,计划拟募资7亿元,主要用于营销渠道及品牌建设项目和信息化平台建设项目,封帅合计控股80.5%为公司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 根据当时相宜本草披露的业绩显示,2009年至2011年,相应本草实现营收分别为3.77亿元、7.5亿元和13.35亿元,营收增长率分别为87.73%、98.76%和78.11%。 不仅如此,相宜本草的IPO计划,首次IPO也宣告终止。 时任相宜本草总裁严明曾表示,终止上市出于公司战略方面的考量。相宜本草选择终止上市的近十年,也是化妆品行业高速发展的黄金十年。 根据iiMedia Rese美股份等。 十年风云,天下已变。相宜本草还能重新回到曾经的位置吗? 02 相宜本草跌至20名压力巨大 2022年1月4日相宜本草执行总裁俞巍透露,在整个市场增速放缓的情况下,2021年相宜本草实现全年同比33%的增长,其中线上同比增长59%,线下同比增长15%。按照公司的规划,期望在2022年实现45%的同比增幅。 依靠主打的本草精华以及主播带货、综艺出圈等方式,相宜本草的业绩似乎已有回温的迹象。然而在巨头林立的化妆品行业,相宜本草想要弥补自身与头部品牌之间的差距,也并非易事。 根据Euromonitor统计数据显示,目前我国化妆品市场中欧美品牌依然占据主导地位。欧莱雅和宝洁的市场份额常年位居行业第一,市场份额占比基本保持在10%上下,其他相关企业的市场份额占比则盘踞在2%-5%之间。 此外…
-
80后创业,3年半分红4亿!绿联科技冲上市
国内最大的电子市场深圳华强北即将又走出一家毛利率呈逐年缓慢下滑趋势。 招股书披露,2019—2021年及今年上半年,绿联科技营收分别为20.45亿、27.38亿元、34.46亿元和18.03亿元,其中,2020—2021年的增长率分别为33.85%和25.88%。 同期,其净利润分别为2.27亿元、3.06亿元、3.05亿元和1.3亿元。其中,2021年,营收同比增长约26%,净利润反倒下滑了近4%。 同期,绿联科技的主营业务毛利率分别为49.74%、38.10%、37.21%和37.15%,逐年微降。 02 绿联科技十分注重销售,总体形成了线上销售为主和“境内+境外”的销售格局。 其中,主营业务线上销售占比约8成,但近年来占比逐年微降;线下销售占比则有所提升。 报告期内公司主营业务线上渠道收入占比分别为82.41%、82.35%、78.14%和77.04%。 尤其是境外市场,主要依靠线上渠道销售。截至2022年上半年,绿联科技境外市场主营业务线上销售达7亿元,占比84%;线下销售1.3亿元,占比16%。 而从境内+境外市场销售来看,两者占比则较为均衡,报告期内公司主营业务境内收入占比分别为56.51%、52.62%、53.91%和53.33%。 产品方面,绿联科技主营业务收入主要依靠3大类产品:今年上半年,其传输类产品占比最高,约34%;音视频类产品占比23%;充电类产品占比24%。 值得注意的是,上市前,2019—2021年及今年上半年,绿联科技现金分红分别达5千万、1.7亿元、1.2亿元和5974.56万,累积分红约4亿元。 而此次拟使用募集资金投入金额共约15亿元,其中4.5亿元拟用于补充流动资金。 03 绿联科技此次冲击上市,面临不少质疑。 此次,除了招股书,绿联还更新了发行人及保荐机构关于审核中心意见落实函的回复、会计师关于审核中心意见落实函的回复。 其中,就专…
-
刷单换股权,拆穿IPO企业里的利益魔盒
18岁从老家浙江来到重庆大学读书的郭毅军,从此便一头扎在了“医疗器械”这个行业里。 学业生涯从本科、研究生到博士,职业生涯从教师到市场销售经理再到自己创业当老板,郭毅军在这个行业的耕耘终于要开花结果了,即将收获一个科创板首发上会。拟发行不超过0.13亿股、募集6.61亿元,用于“手术动力系统产业化”、“研发中心”、“信息化”、“营销服务网络升级”等项目的建设以及补充流动资金。 这家从事手术动力装置的医疗器械企业,自今年6月份冲刺私募基金,分别持股4.01%、3.48%、3.09%。除这三家外,另有11家私募基金股东。 郭毅军属于专家型领导,1965年3月出生,博士研究生学历,重庆邮电大学生物医学工程研究中心主任,正高级工程师。作为行业专家,郭毅军参与组织起草了《电动骨组织手术设备》等多个国家医药行业标准,于2018年获得国务院特殊津贴,并获得2019年科技部国家科技创新创业人才称号。 1999年12月,郭毅军、李代红共同出资发起设立西山有限,注册资本为200万元。 2015年底,西山科技曾在融资。 首次增资在2020年10月,西山科技员工持股平台幸福者企业管理中心认缴出资。以6元/股的价格共计64.10万元进行增资。两个月后,外来投资方(4家企业和4名自然人)共增资395.18万元,成本25.3元/股,这个价格是按照公司投前整体估值8亿元计算确定。 第三次增资是债转股,2019年,上海景桢向西山科技借款900万元,并约定至2021年底前,上海景桢有权将所持有债权按西山科技不高于6.7亿元的投前估值转换为股权,2021年3月,上海景桢将该债权按照18.84元/股的转股价格转换为股权,上海景桢持股3.09%。 监管层还对此次债转股提出质疑,要求西山科技说明债转股事项是否具有真实交易背景,是否涉及对赌,出借款项是否实际支付、资金来源及具体用途,约定及实际转股价格的确定依据。 20…
-
女儿随妈姓,华一股份IPO折射骨肉情
近几年新新能源产业链概念的企业赚得盆满钵满。 苏州华一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华一股份)便是其中之一。2021年,其营收同比骤增339%,净利润同比骤增达1265%。 带着如此“华丽”的业绩,华一股份也开始“觊觎”IPO上市。拟募资8亿元,募投项目是年产11.65万吨的新能源毛利率却逐年上涨,踩中了高毛利和低研发相悖的逻辑陷阱。 除此之外,监管层还就实控人认定、供应商集中度较高、毛利率暴增等问题展开问询。 无业游民秒变“二把手” 股权结构方面,王振一、顾红霞夫妇为华一股份实控人。王振一持股46.33%,担任公司董事长、总经理职务,顾红霞持股4.83%,二人共同持股51.16%。 顾琛、王小龙和王振宇为实控人王振一、顾红霞夫妇的一致行动人,其中,顾琛为实控人之女,王振宇为王振一的弟弟,王小龙为顾红霞的表妹夫。三者分别持股4.25%、1.54%和1.54%的股份。因此,实控人拥有58.50%的表决权。 乐居财经《穿透投资者的身份通过增资成为公司股东。 本次增资金额17778.60万元,新增股本510.00万股,增资成本为34.86元/股。 然而,仅仅过去8天,上述全部主体又签署了《解除协议》,约定《投资协议》项下的特殊权利条款已于2021年12月30日彻底解除,为IPO铺路。 二股东疑同业竞争遭问询 招股书显示,华一股份第二大股东奥克股份(代码)于2010年成功登陆创业板,是一家专注于环氧乙烯衍生精细化工高端新材料的研发与生产经营。已形成建筑化学品、新能源材料、医疗健康、日用化学品四大业务板。在第一轮问询中,监管层就华一股份与奥克股份是否存在同业竞争提出质疑。 2020年11月,奥克股份通过受让股权及增资成为华一股份股东,持股35%。华一股份股改后,奥克股份向发行人董事会推荐1名董事、1名监事(任监事会主席)。 同年,奥克股份新能源材料业务达到批量生产阶段,涉及产品碳酸乙…
-
蚂蚁集团坐镇!友宝在线“流血”再战上市
招股书失效不到1个月,“无人零售商”友宝在线开启了二次冲刺的步伐。 2022年12月16日,港交所网站披露了友宝在线最新提交的招股书。坐拥豪华股东、年收入不菲,但亏损却日益严重。友宝在线的故事会好讲吗? 01 友宝在线的故事要从2011年开始讲起。彼时,无人售货、互联网创业生涯里的“首秀”,做的主要业务是短信和彩铃下载。后来这家公司以1.25亿美元的价格卖给了新浪。 此后王滨也进入新浪,任职高级副总裁。 除了创业,王滨也搞投资,2006年开始担任云锋基金合伙人,还参与了线上儿童娱乐社区淘米网的天使投资,后者于2011年登陆纽交所。 2011年,王滨联合银泰投资董事长沈国军、携程创始人季琦,几个人拿出了1亿元原始资金,友宝正式面世。2012年,友宝在线公司成立。 创始人资源丰厚,友宝自然是不缺钱的,投资机构也很豪华,包括建银国际、蚂蚁集团、春华资本、江诣创投、中金资本等都在其中。其中,蚂蚁集团在2018年和2019年两次进行战略投资,总计28亿元。 本次上市前,蚂蚁集团为该公司最大机构投资方,持有友宝16.68%的股份。此外,春华资本持股5.56%,中金公司持股3.96%;王滨持股17.90%,执行董事兼总裁陈昆嵘持股4.09%,二人为一致行动人,合计持股21.99%。 02 友宝核心业务是点位,由69964个自动售货机友宝点位及17602个附属点位组成。覆盖国内288个城市以及31个省级行政区,其中80.5%集中于一线、新一线及二线城市。 值得注意的是,2022三季末,友宝的点位数量比2021年末有所下降,从彼时的102739降低到87565,下降幅度不小。 覆盖场景方面,学校和工厂占据了半壁江山,2022年9月末分别占比27.5%、26.8%,办公场所和公共场所点位占比次之,分别为18.4%、15.1%,最低的是餐厅,点位占比仅为3.0%。 看到这里蜜友们应该大概明白了,…
-
江苏飞宇医药IPO怪事:老板吴玉飞向时任镇副局长沈文广借了815万,沈文广是现任总经理
资金来源不详 连续2年住房公积金为0缴纳 科技时代,一看到科技二个字就头痛,比如趣睡科技就是打着科技旗号的一个雷军套现的平台,比如深交所网站上刚刚被问询的江苏飞宇医药科技,实际上就是一家主要为印度提供原料药的医药原料企业。不知道中国IPO说明书没有说明沈文广当时作为镇政府领导是哪里积累了这么一笔巨款的。因为
-
SKG按摩了谁
“从一个门外汉到年销售额15亿元的互联网家电企业的掌舵者,在竞争如此残酷的京东平台的细分品类中均排名第一,腰部按摩仪销售额在天猫位居第一。 如今,已在广州打拼17年的刘杰,即将带领他的SKG品牌叩开IPO之路充满了不确定因素。 空壳公司“占坑” 刘杰的梦想从“家电小王国”广州顺德开始。 2007年11月,刘杰、徐思英夫妇分别出资80万元、20万元在顺德创办佛山狮开生活电器有限公司,从事各式小家电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并给它起了一个国际范儿名称——SKG,代表着Sm阿里巴巴创始人IPO》发现,上述10家公司里有一半是空壳公司。 其中,子公司杭州未来成立于2021年7月8日,注册资本100万元,尚未实缴;子公司广东倍科成立于2022年4月19日,注册资本500 万元,实缴10万元;子公司广州倍科成立于2021 年11月19日,注册资本10万元,实缴5万元;伦教分公司、深圳第一分公司均于2019年成立,上述5家公司尚未开展实际经营。 同样值得关注的是,未来穿戴曾将1家全资子公司未来穿戴(北京)技术有限公司注销,这家成立不足一年的子公司,也是未开展实际经营的空壳公司。 有业内人士分析称,IPO企业下设多家空壳公司并不正常,极大可能为关联交易埋下机会。曾有这样的案例,某股票,未来穿戴拟募资16亿元,其中14亿元用于未来健康数字化工厂建设、智能穿戴小红书、毛利率不断下跌,各期毛利率分别为62.80%、60.83%、55.08%及53.11%,导致未来穿戴主营业务毛利率出现波动,各期分别为55.81%、58.31%、52.38%及51.32%,且低于直接竞争对手倍轻松0.2-5.18个百分点。 过高的销售费用以及大幅波动的毛利率,构成未来穿戴近些年来持续增收不增利的硬伤。2019年-2021年,公司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13亿元、1.43亿元、1.32亿元,逐年下滑。…
-
花房集团终赴IPO,直播老将路在何方?
寒冬之下,花房集团如何破局? 12月12日,直播界“元老”花房集团(下称“花房”,03611.HK)正式挂牌港交所。 花房此次IPO,但“初老症”难解。时至今日,直播行业风口已过,花房只能“赶了个晚集”。上市之日姗姗来迟,花房的变革也遭遇瓶颈,直播老将未来路在何方? LPL全球总决赛,EDG刷屏社交网络。 在腾讯等直播平台,不仅各大抖音、微博、朋友圈更纷纷刷出Z世代节日氛围。 与之鲜明对比的是,曾经的“直播界奥斯卡”花椒、六间房对此话题却冷冷清清,只有寥寥几人为EDG欢呼,让人不禁疑惑,这是“养生”的节奏? 直播界“初代玩家”花房旗下拥有花椒、六间房等直播平台。 当直播赛道新玩家频出,多方夹击之下,Z世代的选择或将决定花房的生命周期。即使IPO成功,花房也要直面“初老”;毕竟,当EDG刷屏时,沉寂的花椒已经不复“直播界奥斯卡”。 初代直播平台IPO 花房的主营业务为国内花椒、六间房以及海外的HOLLA。 2006年,花房推出了六间房直播平台,也是直播界的“前辈”,经过一系列的思想碰撞,花椒于2015年诞生,由周鸿祎的“宝马车自燃”直播出圈。 随着柳岩、李湘等明星的入驻,花椒逐渐声名大噪,2016年在京举行了一场知名主播云集的表演活动“花椒之夜”,被称为“直播界的奥斯卡”,并迎来了A轮投资。 2017年,花椒之夜就登陆北京卫视,打造了行业内首个直播节。 隔年6月,花椒与六间房联合,成为花房的两大主打平台;此后,花房为扩展海外业务,在2020年收购HOLLA集团,HOLLA也成为花房的第三个平台。 花房的股东架构中,“红衣教主”周鸿祎通过三六零(601毛利率从2020年的38.0%下降至2021年的27.9%。花房在招股书称,为提高用户参与度,六间房增加吸引及留任独立主播的成本。 营销费用、主播成本等逐年高企,花房也做出过转变。 从2019年开始,花房逐渐把采购额从2018年的…
-
玮硕恒基IPO故事会:温州老板给女性朋友某文化传播公司老板杨*婷转账2670万,给老婆只有40万交易
昆山玮硕恒基已经上市委会议过后,最近以来,多家投资者的关注,这些流水中,多家涉及到家庭关系,如嘉兴中润光学的“中国好“前妻”,实控制人张平华离婚原配放弃3.5亿元股权”。 而玮硕恒基的资金流水同样巨大,除了一些企业关联的资金转账之外,实际控制人温州老板周芝福报告期给一家苏州文化传播公司的女老板转账2676万,除了转回的1100万之外,还有1576万在黑洞里面。与此同时,证监会是不是应该继续刨根问底 ▽ 周老板温州人职业丰富 ▽ 巨额资金往来 杨*婷婷的资金往来最神秘
-
科创板上市公司泽达易盛欺诈发行,拟被罚1.51亿!或被强制退市
泽达易盛(688555)成立于2013年,2020年6月在科创板上市。
-
天元智能IPO:负债高企、毛利率下滑 受托加工业务存瑕疵
11月4日,在股转系统挂牌的江苏天元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称“天元智能”)更新了招股说明书,欲冲刺沪市主板。 更新后的招股书披露,天元智能本次拟募资5.49亿元,募集资金将用于蒸压加气混凝土成套装备建设项目、高端加气混凝土生产线成套智能化技术改造项目、新建研发测试中心项目及营销网络建设项目,剩余1.40亿元用于补充现金流。 由于公司所属中高端赛道市场集中度高,随着三一筑工等大型企业先后加入,行业内竞争加剧。但与同行业公司相比,天元智能优势并不突出。长久以来,公司一直背负着资金压力,负债常年居于高位,一度突破资产总额的80%。尽管营收、利润过得去,但由于上市公司。2019年至2021年,三家可比公司蒸压加气混凝土装备营收均值为12.58亿元、16.23亿元、21.83亿元。同期天元智能该业务收入分别为4.98亿元、5.29亿元、8.11亿元。虽然并未披露2022年上半年均值,但从已有数据来看,天元智能4.20亿元的营收离可比公司均值还有相当的差距。 很显然,科达制造拉高了整体均值水平。天元智能一向把科达制造视为直接竞争对手,并在招股书中将自己与科达制造放在了行业第一梯队。可两者业绩相去甚远,天元智能真的能和科达制造“平起平坐”?是天元智能低估了行业水准还是高估了自己的行业地位? 毛利率方面,天元智能同样不具备竞争优势。报告期内,公司主营业务毛利率分别为 16.32%、17.97%、14.97%和13.61%。其中,蒸压加气混凝土装备波动较为明显,分别为12.80%、15.91%、13.51%、12.81%。报告期内仅2020年略有增幅,此后便一路下滑至2019年水平。机械装备配套产品的毛利率同样也不容乐观,报告期内从25.17%直线下降至17.79%。 从销售模式来解析,公司蒸压加气混凝土装备业务以直销模式为主,每年占比均超过85%,但毛利率较低且不稳定,报告期内一路从1…
-
存货超营收、对手系供应商 博隆技术“二进宫”实控人难关不易过
作为国内气力输送行业的领先企业之一,上海博隆装备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博隆技术”)近期向上交所递交招股书。继今年初上会失利后,此次已是博隆技术二度向沪市主板发起冲击。 不过,《减持能源等大型民营石化企业。 《眼镜财经》注意到,报告期内公司前五大客户营业收入分别为2.92亿、4.30亿、5.90亿、2.98亿,占营收比分别为 79.58%、91.35%、60.30%和97.76%。基于客户集中度高、大客户大订单集中的特点,2022年一季度前五大客户销售收入陡升37%,大客户依赖进一步加剧。招股书披露,若未来石化、化工行业主要企业与公司合作意愿下降,或主要客户自身经营发生重大不利变化,将可能对公司的经营业绩或后续回款产生不利影响。 通过翻阅招股书,《眼镜财经》发现,2019年度出现在前五大客户名单中的科倍隆集团近年来一直是博隆技术前两大供应商之一。报告期内,公司向前五名供应商的采购金额占当期采购总额的比例分别为49.15%、58.60%、43.33%和34.85%,其中向科倍隆集团采购额占比为11.57%、16.89%、12.98%、11.04%,2020年度其采购占比一度跃居首位。 德国科倍隆集团成立于1879年,总部位于德国斯图加特,专业生产物料处理系统、旋转给料机等阀门部件和混炼挤出机。在华独资子公司科倍隆机械设备系统(上海)有限公司,位于上海市松江区,业务范围包括旋转阀、换向阀的供应,系统解决方案设计,及总包合同执行。 博隆技术表示,在石化、化工合成树脂和聚烯烃领域,公司所处生产流程的粉粒体输送环节,主要竞争对手是德国科倍隆集团与泽普林集团,同时包括以上海金申德粉体工程有限公司为代表的少数国内从事气力输送的企业。由于科倍隆集团经营业务范围涵盖了旋转阀、换向阀等关键部件,博隆技术在视其为竞争对手的同时却又不得不屈服于关键技术不足带来的被动局面。 据招股书披露,报告期内博…
-
康鹏科技的IPO拦路虎:安全、环保风险叠加 内控管理或存缺陷
化工企业的安全生产责任重大,事故就像IPO前康鹏科技的财务内控又出意外,康鹏科技能否保证各主体之间的独立性? 由于化工企业的生产特性,安全管理与污染防治一直是需关注的重点事项。然而,正在IPO阶段的上海康鹏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康鹏科技”),却在安全、环保以及内控方面屡屡出现问题。 这已经是康鹏科技第二次闯关IPO,前次IPO时,上交所就对康鹏科技生产技术及安全管理等方面是否存在重大缺陷、由安全事故造成的公司业务停滞及业绩下滑情况,以及历史上关联公司重大环保违法案件发出问询,公司过会阶段被否。 本次再战IPO,康鹏科技调整募投项目,集中在信托产品“踩雷”的情形。 事故频发,会否影响业绩? 招股书显示,康鹏科技主要从事精细化学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化工企业的安全生产责任重大,不巧的是,事故就像康鹏科技头上的魔咒。 据了解,2020年2月24日,子公司衢州康鹏化学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衢州康鹏”)精馏辅助五车间内发生生产安全事故,一名操作工人在操作过程中发生中毒窒息,经抢救无效死亡。 之后,衢州市应急管理局就“224”事故分别向衢州康鹏、衢州康鹏法定代表人彭勇以及当班主操祝超出具《行政处罚告知书》,对衢州康鹏处以25万元罚款的行政处罚,对衢州康鹏法定代表人彭勇处以7.26万元(2019年年收入的30%)罚款的行政处罚,对当班主操祝超处以警告,并处于0.6万元的行政处罚。 同年4月22日,衢州康鹏再次发生生产安全事故,当天处于试生产运行中的衢州康鹏1500吨LiFSI生产线后端的一台处理釜在中和处置精馏后高沸物时发生冲料事故。 安全事故甚至对公司经营业绩造成负面影响。财务数据显示,2019年-2021年康鹏科技实现的营业收入分别为6.87亿元、6.29亿元、10.05亿元,对应实现的归属净利润分别为1.41亿元、0.9亿元、1.34亿元。可以看到,公司在2020年经营业绩大幅…
-
川宁生物好“另类”:研发费率2年翻倍,销售费率低于A股99%药企
A股“大输液龙头”IPO进入最后冲刺阶段,于8月12日迎来上会“大考”。 川宁生物在抗生素中间体细分赛道具有较强竞争力。今年一季度,业绩已接近去年全年。若本次融资瓶颈,公司有望迎来新一轮高速增长。 抗生素核心企业重拾高增长势头 川宁生物主要从事生物发酵技术的研发和产业化,属于医药中间体制造企业,目前产品包括硫氰酸红霉素、头孢类中间体(7-ACA、D7ACA和7-ADCA)、青霉素中间体(6-APA和青霉素G钾盐)和熊去氧胆酸粗品等,是国内以及全球较大规模的抗生素中间体供应商之一。 抗生素中间体属于抗生素产业链上游,也是整个产业链中技术和资本门槛较高的环节。川宁生物已建立规模化的工业生产体系,其中硫氰酸红霉素、7-ACA、6-APA产量均占据国内市场主要位置。 据了解,目前全球抗生素制剂的市场规模在500亿美元左右。尽管国内限制抗菌类药物使用力度不断升级,据世界卫生组织调查显示,中国的门诊感冒患者约75%应用抗生素,住院患者抗生素药物使用率则高达80%。 从临床用量看,抗感染类药物依然是用量最大的药物。中商产业研究院数据显示,2016-2020年抗生素行业整体增速在4%以上,市场规模达到1780亿元。 抗生素品种繁多,主要分为ß-内酰胺和非ß-内酰胺两大类,其中前者品种最多,临床应用最广。而川宁生物主要产品7-ACA、6-APA、青霉素G钾盐,就是ß-内酰胺类中的头孢菌素类、青霉素类抗生素的重要中间体。 川宁生物近年来业绩波动较大。报告期内(2019-2021年),公司分别实现营收31.43亿元、36.49亿元和32.32亿元,净利润分别为9021.55万元、2.29亿元和1.11亿元。2021年营、利双双下滑,主要是受子公司在当地疫情严重期间停工停产等因素影响。 不过进入2022年,公司重拾快速增长势头,今年一季度营收、净利润分别达9.97亿元和1.01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