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低空经济风口下,亿航智能业绩暴涨919%
相比于传统的民航和直升飞机,eVTOL 因为高效、便捷、经济及安全性能高等优势,被视为低空经济的核心。由此与低空飞行活动和产业结合的经济形态崛起,并且涵盖多个领域,包括由低空经济而衍生出的多个新的经济形态和产业结构,进而汇集成一个巨大的产业链,随着该产业最近两年的蓬勃发展,预计到2035年产业规模将超过6万亿元,届时的商用和工业无人机将达到2600万架。这个超级风口出现,与此有关的产业无疑坐上了火箭蹿升,就连一些概念股也因此倍受关注,迎来最好的发展契机。 比如被誉为eVTOL 龙头的亿航智能,前几年还一直处于亏损状态,而随着低空经济的火爆,2024年第二季度的财报一经发布,立刻引起业内外的广泛聚焦。财报显示,第二季度营收1.02亿元,同比增长919%,环比增长65%;不仅营收上创历史新高,净利润也成功扭亏为盈,净利润获得115万元的结余,要知道此前的市场预期亏损是2400万元。 成功的企业都经历过创业初期的至暗时刻,亿航智能也不例外,但它如何在短短数年内突然崛起,低空经济的风口是一个原因,自身过硬的技术也是先决条件。 从亏损到开始盈利,风口来了挡都挡不住 只能说,前几年亿航智能处于亏损状态,主要原因是因为“无证经营”,所生产的产品未受到相关部门的正式批文,只能在自己的基地里自娱自乐,无法流向市场。而随着低空飞行经济大行其道,三证齐全后低空航空器产品销售端先发优势明显,旗舰产品EH216-S销量大幅增长,第二季度共计交付49架EH216-S产品,交付量比去年同期的5架及第一季度的26架都有大幅增长,业绩也就彻底改观。 然而,第二季度营收增长9倍仅仅只是开始,手握去年三季度订单超过1000架,经过上半年的业绩腾飞后,轻车熟路的交付很有可能再创新高,亿航智能的业绩究竟会有多炸裂,后续上演如何高光的表现,也许大家都在拭目以待。 除了销售交付,下一步的商业化运营一旦提上日程,随之而来…
-
玛珂科技上市股价即涨400%,这会不会是下一个正丹股份?
截止目前为止,2024年A股已经上市的公司中,股价涨幅最大的依然是正丹股份。这家以371.77%涨幅领跑A股的大牛股,就连被誉为投资“天花板”的茅台也望尘莫及, 说它是股市难得一股清流也实至名归。可正当大家都认为这是一项无法超越的纪录时,堂堂的白马股,会被一家新上市的公司超越,而且这家公司还是那种看起来有些名不见经传的“新锐”。 这就是在8月16日刚刚登陆A股的玛珂科技,一家以半导体设备陶瓷材料零部件起家的公司,貌似与当前正在风头上的IPO之前,玛珂科技的知名度并不高,别说股市和外界人士,就连材料供应链的许多有关人士,恐怕也未必知道这家公司是什么来头。可如果对其仔细考究,会发现玛珂科技并不是那种“空穴来风”、靠空壳突然蹿红的互联网企业,而是实打实的科技公司,背后的创建团队、研发技术,也足够令人敬服。 早在15年的2009年,由三位留美陶瓷材料博士创立,经过多轮天使投资,完成多轮增资和股权转让,公司逐渐形成了先进陶瓷材料零部件的研发、制造、销售、服务为一体的实体企业,拥有多项令同行无法企及的技术优势,突破了海外企业对半导体设备用产品的垄断,一举成为本土企业先进陶瓷的代表。 尽管在国内半导体设备先进结构陶瓷采购的规模中,只占有14%的份额,但却是大陆地区半导体设备供应商总规模的72%,是国内多家面板巨头厂商的主要供货商,2年前的6月份正式向创业板提交IPO申请,直到2年后成功上市,发行股价8元暴涨到37.75元 ,市盈率高达44.90倍,足见市场和股市对玛珂科技的热情之高。 历经15年的沉淀和发展,国内半导体终于可以实现陶瓷加热器、静电卡盘和超高纯碳化硅套件的产品自由,国内泛半导体产业链设备关键零部件自主可控,不再被国内企业“卡脖子”,而且产品在医药、汽车领域等均可广泛应用,泛半导体设备国产化的需求旺盛,作为先进陶瓷材料零部件自主研发重要的一环,玛珂科技的地位可见一斑。 成为下…
-
股价和业绩都逆势大涨,真正的光伏“大佬”原来是它!
不可否认,尽管这几年的新能源呼声很高,时代似乎进入了一个以新能源为主流的发展模式,但作为新能源的主要板块之一——光伏,无论是过去的几年,还是刚结束的2023年和今年,都处于一个令人难以捉摸的境况中,一方面市场需求强劲,潜力巨大、发展前景值得看好;另外一方面许多从事该领域的企业都不大景气,业绩和股价始终处于摇摆不定的浮沉中,起伏巨大。 原本以为光伏可能是一个人人趋之若鹜的香饽饽,它可能反过来会给你一个沉痛的教训;而如果你认为它已经见顶,它又可能会让你大呼意外,出现难以预料的涨势。比如在刚发布半年报的诸多光伏企业中,行业整体亏损严重,甚至可以说一片黯淡,偏偏有一家企业却呈现出逆势的显著增长,成功拿下2024年“业绩保卫战”的半程冠军,上半年预计实现归母净利润12亿元-14亿元,股价也在半年报发布当日上涨9%,妥妥的一副光伏“大佬”才有的模样。这就是刚在去年从美股转战A股的阿特斯,——一家成立23年,以晶硅光伏组件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为一体的巨头公司。 谁说整体亏损就不能“独善其身”? 就在不久前的7月17日,阿特斯发布2024年上半年业绩预告,预计实现归母净利润为12亿元-14亿元,这在行业整体亏损的大环境之下,显得非常“格格不入”。要知道,早前的光伏“五巨头”中的隆基绿能、通威股份分别公布了上半年预计亏损48亿元-55亿元、30亿元-33亿元的通报,作为光伏领头羊的隆基绿能明明去年上半年同期还盈利91.78亿元,今年却亏损严重,可见行情有多不好。商界有句话叫“雪崩之时,没有一片雪花是无辜的”,但让业内外都感到意外的是,在所有可以称之为光伏组件制造商巨头的公司中,阿特斯的这份业绩预告却实实在在的告诉人们:谁说整体亏损的光伏行业无法“独善其身”,这才是最稳定的光伏巨头! 与那些好大喜功、喜欢故弄玄虚的企业不同,在这份亮眼的业绩报告之后,也隐藏了阿特斯低调与务实的一面。之所以能在整体…
-
“电竞第一股”诞生,靠游戏也可以上市的公司其实“另有隐情”?
多年前的阿里巴巴如日中天,创始人马云曾经说过一句话:“从来没有一个国家的游戏会变成这个样子,没有一个国家的孩子玩游戏会这么疯狂。”后来的一句话也一语成谶:在韩国打游戏可能是一种职业,但在中国,这可能是一个青少年“不务正业”的表现。 然而,可能若干年之后,不仅马云没有想到,大多数人也没想到,打游戏真的会成为一种“正经”的职业,而且专门负责组队打游戏的公司还会堂而皇之的上市、5G技术、XG、
-
智驾芯片第一股上市股价即跌,是不是预示着智驾的东风并非万能?
IPO,背后的投资者推波助澜自然是源动力;公司所从事的行业值得看好,有充分挖掘的潜能、广阔的前景,具有良好的成长价值,都是不可忽视的原因。而黑芝麻智能成功登录港股,成为中国智能驾驶芯片第一股,交付稳定增长、技术上具有明显的优势,都是其在众多竞争者中脱颖而出的关键所在。 2023年营收呈翻倍增长,一举来到3.12亿元,其中的多项产品已经为多款车型成功量产,与其他公司共同开发的一体化自动驾驶产品也投产在即,商业化初期支出巨大、大量研发和资本开支造成的亏损,基本也可以归结为生产经营调整亏损及经营亏损,而非业绩不佳造成的市场不景气、行业受冷遇。随着更多技术和商业化进程的推进,凭借过硬的技术,产品上优势明显的内核驱动,每年100%增幅的产品交付力,黑芝麻智能很可能迎来转机,实现扭亏为盈。 历经十数年的工程领域技术积累,黑芝麻智能芯片的设计具有高效的资源特征,产品的速度和效率都是值得看好的底气,稳中求快的战略意图也很务实,在智驾量产市场中快速实现批量,进入正循环运转,可能为期不远,扩建更大的智能化市场版图也不会是意外。
-
净利润增长2倍,汇顶科技是否已经见顶?
可能已经过去2023年,没有人会预料到2024年居然是属于消费电子“狂欢”的一年,就像没有人能预料到,
-
科沃斯业绩会:深陷增收降利,检讨战略不足,境内收入首现负增长
科沃斯高管表示,2023年,国内消费市场整体复苏乏力,行业竞争加剧,叠加公司扫地机器人国内市场中低价格段降本款产品布局有所缺失,且对新业务领域投入显著增加,共同压低公司整体利润表现。
-
全球首个AI+Web3智能戒指品牌DeRing官网正式上线
近日,全球首个引入Web3激励机制的智能戒指品牌DeRing在其官方推特宣布,DeRing.io官方网站正式上线。在全球超过60%的成年人面临睡眠问题之际,DeRing正在以其创新的AI健康算法和Web3激励机制,引领一场可穿戴技术的新革命,为全球健康危机提供解决方案。 根据 DataHorizzon Research的数据,预计到2032年智能戒指市场规模将达到14.051亿美元,而随着三星和苹果等巨头企业陆续加入智能戒指市场,市场发展前景更加明朗,有专业机构已经提前预测,到2027年,全球智能戒指市场预计将高达到119亿美元。然而,当前智能戒指产品同质化比较严重。DeRing以其独特的商业机制脱颖而出,正引领着市场的新潮流。 DeRing官方推特表示,DeRing官方网站将成为链接全球用户的重要桥梁,未来将会通过官方网站招募首批内测用户,并招募全球社区节点和重要合作伙伴,DeRing不仅仅是一款功能强大的智能戒指,还希望打造一个基于社区自治、专注于促进全球用户睡眠健康的
-
菜鸟与多多买菜侵权诉讼宣判,快递新规已将选择权交给了用户
3月1日,新修订的《快递市场管理办法》将快递“最后一公里”的选择权交给了用户,办法要求快递必须送货上门,经营快递业务的企业未经用户同意,不得代为确认收到快件,不得擅自将快件投递到智能快件箱、快递服务站等快递末端服务设施。
-
数据中心REITs呼之欲出,润泽科技抢饮头啖汤
至今,我国仍未有一只数据中心公募REITs面市,纵观全球REITs市场,纯粹的数据中心REITs数量亦屈指可数。
-
共创汽车智能生态营销新场域,建发汽车&红星美凯龙首发π空间
2024年1月5日,建发汽车携手红星美凯龙共创的汽车智能生态综合体π空间项目于成都正式发布。当地政府领导、汽车及家居行业协会、主流新能源汽车品牌方、跨业态合作伙伴及主流媒体莅临现场,共同见证这一汽车场域营销新物种的诞生。 全国工商联商业地产工作委员会王永平会长莅临现场,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杨中平副秘书长发表致辞。杨副秘书长表示:“π空间项目是新能源汽车营销领域的创新,也是汽车生态建设中的一次尝试,相信能够得到广大车企、用户、商家的欢迎,助力我国新能源汽车的发展。” π空间是百强汽车经销商建发汽车(集团)与中国领先家居连锁平台红星美凯龙突破传统商业边界,合力打造的“家居-出行生活方式展示点”;是将品质智能家居生活体验、潮玩艺术空间与全场域汽车营销场景结合的智能汽车生态综合体;是一个“商业生态新物种”,也是一个“场域营销新闭环”。 对于π空间的打造与未来,建发汽车和红星美凯龙双方均表示非常期待而且充满信心。 建发汽车(集团)总经理黄卫平在致辞中表示,π空间是建发汽车携手红星美凯龙在打造汽车智能生态场域新闭环的最新探索。建发汽车将充分发挥二十多年来在汽车经销服务领域的2C优势,结合集团资源,继续拓展国内汽车流通领域尤其是新能源汽车流通领域业务。 “双方合力打造π空间,可以说是真正的强强联合,优势互补。一方面将激活红星美凯龙的商业空间存量;另一方面,建发汽车的专业运营,也将给这个汽车智能生态综合体带来成熟的运营和无限的想象。” 红星美凯龙家居集团执行总裁兼大营运中心总经理朱家桂表示。 π空间突破传统的商业的边界,将品质智能家居生活体验与全场域汽车营销场景跨界融合,搭建智能汽车营销新载体。打破固有商管模式,在品质家居商城中构建店中店,打造“一站置家“的全新场景。聚焦对品质生活有需求的用户,关注其置换改善的人生重要时刻,构建更加丰富的场景联想,充分激发购车热情。在用户心智中成为“目的地型”…
-
李斌“不低头”,蔚来汽车一场不合时宜的高端梦
进入12月,在比亚迪、小鹏、理想等在内的15家车企纷纷官宣降价之际,能源汽车的气氛拉到了冰点。 沉默,沉默是此时的蔚来用户。所有人都在疑惑,在2023年的最后一程,蔚来汽车为何要作出这么“不合时宜”的“一鸣惊人”。 没错,不合时宜。无论是在降价潮中突破心理防线的定价,还是“蔚来”这个品牌在80万元价格档位上微弱的存在感,都让这款80万元的蔚来ET9显得不合时宜。 或许,刚刚拿下中东土豪投资的蔚来汽车冲击高端市场只是时间问题,但在钱还没有捂热的情况下就一举推出不被理解的ET9,不由得让人疑惑: 蔚来汽车到底在急什么? 拿下中东土豪 中国融资规模仅次于高合汽车母公司华人通运从沙特投资部拿到的56亿美元投资。 在一众造车新势力中,蔚来汽车属于“会搞钱”的佼佼者。自2015年成立以来,累计融资规模已经超过1150亿元,而小鹏汽车这俩老对手自成立以来的融资累计额则大约为120亿元、160亿元。但也因为如此庞大的融资规模,蔚来汽车创始人李斌也将失去第一大股东人的地位。 用绝对的控股权换取融资,蔚来汽车真的这么缺钱吗?从财务数据来看,蔚来汽车2020年-2022年的亏损分别为53亿元、40.2亿元、144.37亿元,到了2023年前三季度,亏损规模更是进一步扩大到154亿元,已经超过上年全年,更是接近2021年的4倍。 按照前三季度399549辆的交付量,蔚来汽车每卖一辆车就要亏损4万元。在市场争夺战依然如火如荼的当下,如此卖货带来的资金压力可见一斑。 除了卖车啥都干 蔚来汽车缺钱,比其他造车新势力都缺钱。而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很大程度上在于蔚来汽车“除了卖车啥都干”。在卖车之外,蔚来汽车有四块举足轻重的业务,换电站、手机以及客户服务。 其中,换电站被蔚来汽车内部定义为“蔚来护城河”。当然,这条护城河的造价是昂贵的。据了解,蔚来汽车三代换电站的成本分别为300万元、150-200万元以及1…
-
光伏下游又要面临“不可承受之轻”?产能过剩周期中全行业进入微利时代
据国家光伏新增装机量21.32GW,环比提升56.5%,今年前十一月新增装机累计达163.88GW,全年装机量有望达到180GW。更乐观的预测则认为,随着第一批大基地在1231之前并网,今年新增装机有望达到200GW,这几乎是2021年装机量(53GW)接近四倍。 今年以来,随着硅料供应瓶颈消除,组件价格几乎“半价”促销,同样让组件厂压力颇大。多位头部企业高管呼吁,低价组件伤害全行业,预计组件价格在明年将迎来反弹。 全年装机有望实现200GW 临近年末,光伏行业依然能传来振奋消息:据中国光伏行业协会统计,针对今年我国光伏新增装机量的情况,在今年已上调一次装机预期的基础上,二次上调预测数据,预计今年新增装机量为160GW至180GW,集中式和分布式开发并举。全球装机则由305-350GW上调至345-390GW。 事实上,中国光伏行业协会的预测还稍有保守。有关负责人提到,考虑到第一批风光大基地必须在年底前并网,全年集中式光伏新增装机还有提高。另根据行业机构统计,全年装机在直流侧预计达到200GW。 根据光伏行业协会数据,今年前10个月,我国光伏新增装机超过140GW,同比增长145%,属于近10年来最高增速,且多数月份的同比增长都超过了100%,3月份最高超过了400%。 在上游制造方面,各环节均创下新高。数据显示,今年前10个月,国内多晶硅产量约114万吨,硅片产量约460GW,电池产量约404GW,组件产量约367GW,同比增速分别为86%、79%、74%、72%,上述产量规模均已超2022年全年水平。 不过,根据机构统计,2023年硅片、电池片和组件环节产能预计均将超过800GW,远超终端需求预测,由此引发的产能过剩现状,几乎成了各环节企业普遍面临的风险。国金证券在研报中预测,2024年全球光伏需求同比增长30%至490GWac(对应组件安装量约650GW、产量6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