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宗商品交易场所(又称“电子盘”)与银行的合作模式到底是什么样的?客户的资金风险在哪儿?投资者资金可能通过什么途径流失?
导报记者调查发现,在大宗商品交易场所与银行进行的“集中式银商转账业务”合作中,其最大的风险在于,电子盘的交易系统与银行的资金存管系统在“核账”方面存在严重漏洞,为电子盘开立虚拟账户、利用虚拟资金开了后门。“对于大宗商品交易场所来说,资金安全是首要的。业内现在急需一个统一、安全的资金结算平台系统。”业内人士罗烜对导报记者表示。
数亿资金不知去向
8月4日,在济南市经七路一个光线略显阴暗的宾馆内,许存道和另外几名投资者住在这里。“宾馆条件有些差,但条件好的我们住不起了,我们现在负债累累,所有的钱突然就没有了。”许存道说。据了解,第二天他们向相关部门递交了举报材料。
投资者的资金,原本在一个由青岛金智发在银行开立的存款专用账户内。青岛金智发最后一次披露该账户余额是在7月11日,当时显示余额为3.84亿元。
但至7月15日,投资者在青岛金智发已无法出金。“我们通过私人关系查到,账户里的真实资金只有20多万元。”一大户王先生对导报记者说。青岛金智发也已向投资者放出消息,其已无力偿还投资者资金,目前账户内只有几十万资金,并以此要求投资者参与其重组进程。
3.84亿元变为20多万元,这与山东农产品的情况类似。
山东农产品最后一次公布投资者账户余额是在7月10日,显示公司两个投资者保证金账户总余额为3亿元。但至7月15日上午,投资者查到其真实的账户余额仅有1200多万元。当日下午,处理该案的莱芜市公安局北孝义派出所向投资者发布消息称,山东农产品在两个银行的账户确实只剩1200多万元。
山东农产品的主办方山东中商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山东中商)一高层曾向导报记者证实,账户早已出现严重不足,远远低于公司公布的账户余额。
“封闭安全”的交易模式
那么,投资者的钱去哪儿了?
由于案情尚未明了,投资者资金去向难下定论。但导报记者采访了数名业内人士,国内某交易场所的负责人向导报记者详解了这一业务模式的特点。
在大宗商品交易场所与银行机构的合作中,最重要的内容是“集中式银商转账业务”合作,该业务的流程模式分为银行和交易市场两部分。
在银行一端,投资者需要开立银行结算账户,交易场所需要在银行开立专用存款账户。投资者在银行结算账户的资金完全受自己控制,其将该账户的资金转入专用存款账户称之为“入金”,反之称之为“出金”。
在交易市场一端,投资者要在交易市场开立会员资金账户,这个账户实际上是一个虚拟账户,其对应的投资者持有交易头寸及护仓资金,数额大小会随着交易行情变动。
该业务模式两端的关系是,专用存款账户与会员资金账户是对应的。一方面,投资者在专用存款账户中的出入金,相应会改变投资者的会员资金账户;另一方面,在交易过程中,亏盈会改变投资者的会员资金账户,从而影响其在专用存款账户的权益,进而影响其出入金。
总体而言,所有投资者的会员资金账户总额,应当与专用存款账户金额对等。在每个交易日结束后,银行会将存款专用账户的对账单发至交易场所,交易场所将交易数据、会员资金账户发送至银行,双方会对账目进行核对。
这个系统是很封闭的系统。除了投资者可以出入金外,只有一个出口:交易场所需要在银行开立单位结算账户,这个账户用于向投资者收取佣金、手续费等。银行会根据交易场所提出的申请,从专用存款账户划拨佣金、手续费等,交易场所会相应调整投资者的会员资金账户。
由于有“核账”环节,从交易场所单位结算账户流出的资金,投资者可以监控,这就保证了资金不会从单位结算账户大规模流出,因此这个模式是很“安全”的。
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负。转载请注明出处:天府财经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