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初启动的清理整顿“回头看”工作,已有一定成效。但是,至今仍有大部分省市没有完成验收工作,2018年3月又是一个时间节点,届时同类交易场所的整合工作将备受关注。
在清理整顿大环境下,监管“鞭子”落下的同时,交易场所开始谋求转型。不过,其转型方向依旧集中在外汇交易、外盘现货、国际期货等备受争议领域。此外,也包括一些与交易无关的行业,如直播、游戏、零售电商等。
各类交易场所的转型和发展方向到底在哪里?在原有模式几乎被监管层全盘否定后,新的业务模式如何创新才能不触碰红线?2018年,延续清理整顿工作之外,现货行业亟待回归实体。实体是金融的根基,为实体经济服务是金融立业之本。
2017年1月9日,清理整顿各类交易场所部际联席会议(以下简称“联席会议”)第三次会议在北京召开,时任证监会主席刘士余主持会议。第三轮交易场所清理整顿“回头看”工作自此拉开。
会议要求,针对近一个时期部分交易场所违规行为死灰复燃、违法违规手法花样百出、问题和风险隐患依然较大等问题,部署开展一次交易场所清理整顿“回头看”活动,用半年时间集中整治,解决交易场所存在的违法违规问题,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
不过,目前我国尚未出台针对场外现货交易平台监管的法律法规。“回头看”依据的仍是第一轮清理整顿出台的国发38号、国办发37号文。
2017年的清理整顿被认为是“史上最严”。清理和净化交易市场,正本清源,遏制投机之风。相比前两轮清理整顿,“回头看”有三个特点:
- 首次官方发布交易场所摸底数据,对全国各省市具体情况进行了详细摸底和调研;
- 首次提及各省市按类别分类整合;
- 首次采用“白名单”“黑名单”制度。
经要素观察统计,2017年全国已经陆续对外公布的“黑名单”有1481家。云南省和湖南省是此次清理整顿的“重灾区”。云南省先后公布2批违规微盘名单,共计634家。仅次于云南省的是湖南省,共计360家入“黑名单”(包括:商品类19家、文化类7家、经营异常企业149家、省外具有风险的交易场所会员及服务机构184家、和后来爆出的华人产权交易中心)。相比于“黑名单”,“白名单”共有10个省份公布了数量,仅110家。
尽管2017年的“6·30”大限、“9·30”大限都已过去,当前交易场所清理整顿仍是进行时,2018年将上演续集。根据清整联办2017年3月17日下发的《关于做好清理整顿各类交易场所“回头看”前期阶段有关工作的通知》,省级人民政府要推动交易场所按类别有序整合,原则上一个类别一家,于2018年3月前整合为一家交易场所。
不过,从目前公布的名单来看,多数省份的验收“白名单”难产,整合方案更未明确。业内人士分析,股权分配和业务转型是整合的主要难点。
【相关阅读】
10省区110家交易场所通过检查验收 “白名单”平台3大玩法依然难脱清白
各地白名单交易场所生存现状:仅30多家大宗商品、文化艺术品类平台正常运行中
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负。转载请注明出处:天府财经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