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鞋这一话题一夜之间火了起来,今天大有继续发酵之意。坊间有句顺口溜:70后炒房、80后炒股、90后炒币、00后炒鞋。总之不同年龄段都有自己的主战场,谁都不想被一帮老头子把控话语权。
话说回来,鞋圈真的是一个有效的投资市场吗,房股两市少说已验证了上百年,币圈好歹也有近十年的历史,鞋圈照模学样竟然也搞出了T+0交易所,不知以后是否会有K线、专业炒鞋分析师问世,有创业想法的现在正是做个炒鞋公众号的好时机。

概念的一夜爆火,其背后必有资金推动,目的就是把鞋圈之外的资本拉进市场,顺便吸引一批投机爱好者入场接盘。从网上大家对炒鞋的评论来看,仿佛看到了2017年币圈泡沫破裂的预演,至于下一步泡沫持续还是破裂也只是时间演变问题。炒鞋、炒币本质上都是炒的一种稀缺性资源,如果不是带着未来价值发现的心态入场,而是简单的做猜涨跌性质的赌博,那免不了继续踏坑。
较于币圈来说,鞋圈有着同与不同,相同之处在于目前可炒作的标的均由各大品牌鞋商把控,他们可以不断推出各种款式以及任意数量的鞋品,完全可以将品牌鞋玩成一个高度控盘的资本游戏。如果将各种鞋的品牌比作目前的各大交易所,就会发现其类似之处,各平台发行自己的IEO,赚钱效应也随着用户参与度逐渐饱和而降低,到最后无非是另一个接棒游戏了。
另一个相似点在于,随着市面上鞋的数量及款式提高,单个鞋的价值必然是被稀释的。相当于币圈的公链板块,尤其是去年公链应用给了圈内无穷的想象力,一大串号称更高性能的公链排队等待上市,每一个公链进入市场既瓜分了资金也瓜分了用户,最终造成整个公链板块孱弱的现实。不过话说回来,币市中大饼的稀缺性并不会因为新币上市而遭受影响,毕竟价值存储的概念无人可以代替,进而成为整个市场的基石能够护佑各种资本游戏得以进展下去,反而鞋圈缺少这样一枚定海神针般的存在。
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负。转载请注明出处:天府财经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