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且每年通过打新股的优势也分了不少红。但基金的这点钱和庞大的国家资源比起来还是太渺小,因此他无法获得源源不断的补充,这就决定了他净值提高到一定程度后就很难再动了。当时我对做基金的朋友开玩笑说,买基金其实很简单,他从仓位轻到重的过程就是净值不断提高的过程,你就挑个仓位轻的,没什么重仓股的买进去,等他仓位重了后再出来就行了。大家可以回忆一下,一开始的基金明星是“安字系”、“裕字系”,后来是“同字系”,再后来大家仓位都重了,也爆黑幕了,一个叫泰和的哥们因为没有黑幕仓位特别轻,结果他开始冒出来了,大手笔不断。解释一下,我所说的仓位不是一般的什么50\%持仓,是指有没有重仓股。
后来发开放式了,这绝对是中国基金业的里程碑,也可以算证券市场的一个小里程碑。因为开放式,基金公司的人开始认真做基金了。现在的开放式基金中存在着中国未来机构投资者的雏形,尽管希望还是很微小,但不能忽视。
不知道大家感觉到没有,基金已经从大家很不屑的一个冤大头,逐渐转变为一个谁也无法忽视的角色。这次的反弹,主流板块大部分是基金在主导,而且他们的理念也得到了不少正在转型的机构的认同。我记得好像有一次某私募基金代言人撰稿大骂基金的手法耽误了行情的发展。这已经是什么样的一种心态,大家可以揣摩一下。在现在的基金公司里,我研究过几个,有机个在做数据分析,这种专业化也就是我觉得的希望所在。同时基金公司的分化,也在告示我们选择开放式基金的风险。(甚至一些基金经理如果不看材料,让他把这个基金的招股书给你讲一遍,恐怕都很难,因为许多基金都是糊弄事,研发部弄出一堆名词,基金经理并不了解他。
【技术分析】
我对技术分析的看法是,一对我没用,二如果沉迷其中就成不了大器。
我不能说技术分析没用,这样太托大了,大的道理我也不想说太多,就举一个例子,说一说技术分析的主流之一形态分析。我刚入行的时候,和现在大多数年轻人一样,觉得技术分析神奇有效,值得好好学习,而且也乐此不疲,如饥似渴。后来有一次,我们在讨论一个股票,从a点要拉到b点,怎么个走法。然后我就在纸上画了许多可能性。画着画着,我觉得无论我怎么画,最后一笔总要画到b点,而且看看我画好的几幅图,什么旗型突破,楔型突破,三角整理突破,上升通道,箱形整理突破,或者往下做个双底再突破,等等,都被我画出来了。
怎么都是教科书上的经典图形啊?至此我明白一个道理,形态分析里的各种形态都没错,凡是上涨的股票都会走出其中一种形态来。但是哪个是本?哪个是标呢?不是因为走出这样的形态才使股价从a点到b点,而是因为股价必然会从a点到b点,然后其运动轨迹出现经典形态。
形态是必要条件而不是充分条件。而想通过形态分析,得出股价会从a点到b点,逻辑上就是错误的。实际上效果也不好。效果好的时候是因为你正好碰上了。其实很多评价技术分析的文章都谈过这个问题,我只不过是说一个实际的例子,现身说法。形态分析是如此,那波浪理论呢,太高深了,不敢评论。
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负。转载请注明出处:天府财经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