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3日,有媒体刊发报道《客户和供应商高度重合,新潮能源陷财务造假疑云?》,直指A股上市公司新潮能源(600777.SH)涉嫌严重财务造假。
据报道,新潮能源主营业务为石油的勘探、开发及销售,但在2019年突然新增酒类贸易业务,且当年就实现收入1.77亿元。在回复上交所年报问询函时,新潮能源表示酒类贸易业务的客户仅有上海勍宇贸易有限公司和上海颜依贸易有限公司两家,供应商也只有上海尊驾酒业集团有限公司一家。记者仔细查阅工商资料后却发现,三家企业的注册地址、联系电话、电子邮箱等关键信息高度重合,怀疑三者实质上系同一家公司。
5月14日晚间,新潮能源专门发布澄清公告,但公告内容却避重就轻、澄而不清,让围绕在新潮能源身上的财务造假疑云,不但没有散去,反而越来越浓厚。
电子邮箱露出马脚
在5月14日晚间的澄清公告中,对于上海勍宇、上海颜依、上海尊菀(上海尊驾的子公司)工商登记资料高度重合的问题,新潮能源给出的解释是:“在后期办理工商登记、年检的过程中,由于代办机构的原因,导致上海尊菀、上海颜依、上海勍宇预留的联系电话及电邮相似”,把问题都甩锅给“代办机构”就能蒙混过关吗?
天眼查显示,上海尊驾由高诚企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100%控股,高诚集团在工商部门登记的邮箱为gaocheng gaocheng-corp.com,而高诚集团官方网站的网址恰为www.gaocheng-group.com,足见后缀为gaocheng-corp.com的邮箱正是高诚集团专用的内部邮箱。
令人惊讶的是,上海勍宇登记的邮箱为gaocheng gaocheng-corp.com,竟然与高诚集团登记的邮箱完全一样。再追踪下去,上海颜依登记的邮箱为zhouyanping gaocheng-corp.com,上海尊菀登记的邮箱为wuqinglian gaocheng-corp.com,二者也都使用了高诚集团内部不同的电子邮箱,难道高诚集团就是新潮能源口中的“代办机构”吗?
查阅高诚集团官方网站,在集团概况一栏里有这样一段描述,“高诚由产业‘制造’到‘智造’,经过数年艰辛求索,探寻出一条以跨界创意与科技创新为双核驱动的独特发展道路”,如果硬要将高诚集团称之为“代办机构”,是否要问问高诚集团答不答应?

经过一番抽丝剥茧,上海勍宇、上海颜依、上海尊驾实为同一家公司的事实越发明显,我们不禁要问,新潮能源向同一家公司既采购白酒,又销售白酒,事后又极力否认,这背后到底有何隐情?
上海尊驾曾卷入*ST皇台虚假陈述
*ST皇台(000995.SZ)曾于2017年12月21日发布《重大合同公告》称,其与上海尊驾签订了价值1.48亿元的销售合同,让人疑惑的是,*ST皇台2017年全年销售额仅为4760.51万元,该笔销售合同的金额已达到*ST皇台2017年全年销售额的3倍之多,然而销售合同签订后却从未执行。
为什么*ST皇台会选在此时公告其与上海尊驾签订所谓的重大销售合同?市场人士来看,其目的很明显,就是通过发布签订所谓重大销售合同的虚假利好消息拉抬股价。具体来说,*ST皇台以重大资产重组的名义于2017年7月24日停牌,于2018年1月23日复牌,且重组宣告失败,特意赶在2017年底发布公告称与上海尊驾签订重大销售合同,就是明知重组已经失败,担心复牌后股价出现大幅下跌,所以抢在复牌前炮制虚假的销售合同,营造业绩将出现暴增的假象来拉抬股价,所以*ST皇台联合上海尊驾表演了一出欺骗市场的大戏。
如今,上海尊驾卷土重来,同时出现在新潮能源的供应商和客户之列,让人不得不怀疑这背后暗藏玄机。
新潮能源酒类贸易业务无销售人员、无销售费用
2019年年报显示,新潮能源酒类贸易业务实现营业收入1.77亿元,但销售人员为0,销售费用为0,销售上亿元的酒水难道不需要人工,不发生销售费用吗?上述年度报告中的记载,也显然与常识不符。
原监事陈启航曾要求调查酒类贸易,但被拒绝
新潮能源的白酒不仅被上交所连续两年在年报问询函质疑,就连公司内部的部分监事也曾产生质疑。
今年4月20日,新潮能源公司发布第二十六次(临时)会议决议公告。根据公告,监事陈启航曾要求行使监事权力,向董事会申请查询茅台酒、咨询费等的合同、单据等及美国员工工资、福利表等信息、资料,随后监事会召开第九届监事会第二十六次(临时)会议。
根据公告,监事会表示,“已将监事正常履职所需的相关材料送达至各位监事”,陈启航的要求被监事会中剩余的两位监事(刘思远、訾晓萌)投票否决,相关材料监事陈启航也没有看到。
一般来说,监事主要职责就是对公司运营进行监督,但监事陈启航行使权力要求受到了限制,新潮能源这种对监事隐藏白酒业务相关材料的行为令人费解。
另外,根据4月30日的股东大会公告,陈启航已经不在监事会成员中了。
4月20日,证监会网站刊登文章指出,“上市公司真实、准确、完整、及时的披露信息是证券市场健康有序运行的重要基础,财务造假严重挑战信息披露制度的严肃性,严重毁坏市场诚信基础,严重破坏市场信心,严重损害投资者利益,是证券市场‘毒瘤’,必须坚决从严从重打击”。
新潮能源一则澄清公告非但没有消除市场质疑,反而加剧市场对其财务造假的担心,在证监会重拳整治财务造假的背景之下,新潮能源事件将如何发展,我们将继续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