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国际投行研究报告
花了几个小时看成都倍特药业IPO招股书,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倍特药业每年销售额的50%左右,也就是15亿以上的钱用于学术推广营销!
凌通社看到,2020年1-9月承接推广的公司都是刚刚成立,其中一家10月才开张,倍特药业每年开上万个学术会议,医生的工作难道是开会?尤其是在新冠期间,连视频会议的成本平均都要花9万,这是黄金视频啊?本次发行的保荐机构是华泰证券、律所是北京市信格律师事务所、审计是大华会计师事务所,他们也敢签字?
尤其是,倍特药业董事长是苏忠海,此前一直被市场和媒体指控和沃森生物(300142.SZ)串通弄了7亿。
4年47亿学术推广费谁收了?
IPO招股书显示,倍特药业是一家生产仿制药的企业,主要产品是头孢类抗感染药,这些药品大多数都是非常多厂家都可以生产的普通药品,只要是医生都知道这些药品的基本原理,但倍特药业每年有巨大所谓业务推广费。
数据显示,2017年的业务推广费是3.51亿,2018年是12.75亿,2019年为17.08亿,2020前三季度为13.75亿,也就是说4年的业务推广费达到惊人的47亿。要知道倍特药业4年的销售收入分别只有11.25亿、25.31亿、32.36亿和24.87亿(1-9月)。也就是说,当病人吃药的时候,差不多一半的钱是用于医生的学术推广。
销售收入的一半用于业务推广:
销售费用的90%以上是业务推广费:
研发费用只有销售费用的大概20%:
业务推广费的构成是这样的:一团浆糊
IPO说明书显示,公司的业务推广费包括学术推广费、市场调查费以及渠道建设费,因为没有说明具体做什么,相信大家都和凌通社一样搞不清楚,也不知道中介机构是否去现场调查核实过,凌通社觉得基本上是一团浆糊。
去年1-9月份前五推广服务商:不能细看
IPO招股书显示,2020年1-9月,有5家咨询公司担任了服务商,总共的费用为1.03亿元,根据招股书对服务商选择的标准,服务商应该是有经验、有渠道等等。
那么大家跟凌通社一起看看这些咨询公司情况吧(中介机构你们看过没有)。
01 铿羽商务:只有一个人缴纳社保
这家叫做铿羽商务的咨询公司2020年7月23日才核准更换现在的法人,注册资本1000万,实际缴纳了14.7万资本金,经营期限到2021年5月16日就终止了,缴纳社保的人数是1人。而倍特药业在短短的时间内开了2550.63万发票。
02 四川鲁比克:去年9月17日才核准
这家叫做四川鲁比克的公司(包括上海分公司)核准日期是2020年9月17日,注册资本500万,实际出资0。而就是这样一家公司,在短短的几个月内开具了2380多万的发票。
03 湖南善仁行:去年10月16日才核准了新的变更
这家公司到是成立得很早,缴纳社保数据显示,一共有11人。2020年10月增加了股东童伟江,并核准。就是这样一家公司,开具了1377.8万的发票
04 北京鼎合轩:去年12月4日刚刚增资
2019年12月4日,鼎合轩刚刚把注册资金共100万变成500万。
一个网络视频会议花了8.99万
招股书显示,2020年1到9月,学术推广开了23470个科室会议,平均每天87个;召开5004个学术会议,平均每天18.5个;召开了3757个网络视频会议,平均每天13.9个。
也就是说,在新冠流行的2020年,倍特药业的销售公司到各个医院给医生们每天开会,交流学术问题。
科室会议共召开6775次,平均参加的人数16.41个,但开会成本4717.96万,相当于平均每个医生每次424元。
学术会议也就是市级别的,平均参加人数70.34人,一共开了1087次,花了1.36亿。每次开会的成本为12.53万,合每个医生成本为1781元/次。
更夸张的是视频会议,我们都知道视频会议的最大好处是不要钱,弄个Zoom或者腾讯会议什么的,最多注册年费几千元,而倍特药业一共花费了3.38亿开了3757个视频会议,平均每次75.1个医生参加,合每个医生1197元/次。开个视频学术研讨会怎么给1197元呢?中介机构是否核实这成本给的是药品?学术资料?还是什么补贴?
真实的药品成本价格看哭了
IPO招股书显示,药品的价格一大半是通过学术推广等名义用在医生那边了,那真实的成本是多少呢,凌通社看了一下哭了。其实这才是到医院的价格,到病人这可能还要贵吧。
这注射液成本0.87元,卖161.45元:
马来酸麦角新碱注射液是公司生殖系统类主要产品,2020年1-9月卖了1.6亿。
头孢成本1毛2,卖6毛6:
阿莫西林成本1.57元,卖12.69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