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一年被市场热捧的火锅、复合调味料等赛道,今年已成为“前浪”,被喜新厌旧的资本拍死在沙滩上。
天府财经网统计,截至8月17日收盘,同花顺三级行业为“调味发酵品”的12家A股公司中,10家年内涨幅为负,天味食品(603317.SH)跌63.56%,中炬高新(600872.SH)跌46.01%,日辰股份(603755.SH)跌37.27%,调味界“茅台”海天味业(603288.SH)跌27.09%,仅莲花健康(600186.SH)、佳隆股份(002495.SZ)2家飘红。
港股上市的颐海国际(1579.HK)也跌了59.55%,与其关联方海底捞(6862.HK)一起躺平。
与股价暴跌相伴随的是,受原材料价格上涨、去年基数较高等因素影响,这些公司今年一季度业绩也很惨淡。如今,半年报公布在即,它们的基本面会有所好转吗?
颐海国际:与海底捞一损俱损
在大规模扩张之前,海底捞门店所用的火锅底料几乎由颐海国际唯一供货。后来随着海底捞不断扩张,只凭颐海国际供货已无法满足需求,颐海国际逐渐从唯一供货商变成了第二大、第三大供货商。
直到2020年,颐海国际还有近三成的销售收入来自海底捞,这一占比在2019年是39%,2018年是44%。因此,海底捞一直都是颐海国际的主要客户,可以看出颐海国际对海底捞的依赖。
但是受疫情影响,2020年海底捞营收增速放缓至个位数,净利润暴跌86.82%。而颐海国际的营收增速及净利润增速也双双腰斩。
与此同时,两个“难兄难弟”的股价也呈断崖式下跌,海底捞、颐海国际年内分别下跌49.81%、59.55%。
颐海国际市值最高时达1493亿港元,现在只剩下484.74亿港元;海底捞市值最高时4428亿港元,现在也只有1634.97亿港元。
可见,作为同一老板、同一行业的关联企业,存在明显的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特征。张勇把鸡蛋放进了同一个篮子。
天味食品:领跌调味品板块
2019年4月16日,天味食品作为“火锅底料第一股”正式登陆A股。上市以来,股价自首日开盘价8.8元一路涨到去年年底的68.33元,不到2年上涨近7倍。市值更是一度到达518亿的高位,而其2020年的营收才23.65亿,归母净利润只有3.64亿,高位时对应市盈率达142倍。
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2021年初至今,天味食品跌幅已超63%,市值相比最高时蒸发约330亿。尽管如此,股价仍未有企稳迹象。
调味品为何大跌?
主要是上半年受基数影响较大,同时渠道库存较高。从财报数据看,去年绝大多数调味品企业呈现二季度业绩和利润高增长的态势,造成今年上半年面临高基数压力。
天味食品去年上半年营收同比增长45.98%,归母净利润增幅更是达到94.62%。而到了今年一季度,却在营收同比增长56.21%的情况下,归母净利润、扣非净利润双双跌入个位数。
颐海国际去年上半年营收、股东应占净利润分别增长33.83%、47.55%,较高的起点同样为今年中报业绩造成压力。
同时,去年受疫情影响,餐饮渠道的消费严重受损,家庭消费增长,企业为保证利润,向渠道压货,造成渠道库存较高。
另一大原因是今年原材料上涨,而成本无法向下游传导。调味品公司的盈利能力短期受原材料价格波动影响较大,今年以来,大豆、白糖和包材等原材料价格上涨较快,而龙头企业海天味业在年初宣布不提价,造成行业的成本压力无法向下游传导,盈利能力承压。
受此影响,一季度行业整体毛利率相较去年出现明显下滑。市场普遍预计二季度调味品行业成本端仍将承压,从而导致个股股价跌跌不休。
行业前景不明朗
2014-2020年,我国调味品行业产量从739.1万吨增至1627.1万吨,年均复合增速14.06%;市场规模从2595亿元增至3950亿元,年均复合增速7.25%。
但有市场人士分析认为,长期来看,复合调味品的成长空间存在一些不确定性。就餐饮端而言,中式餐饮博大精深,在许多菜品上,厨师的作用可能难以取代,我国复合调味品的渗透率难以达到美日韩等国的渗透率水平。
就家庭端而言,90后下厨频率较低,疫情之后家庭端对复合调味品的需求能增长多少也是未知数。
此外,随着人们健康意识日益提高,更加追求清淡健康的饮食,对调味品的依赖逐渐下降。
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负。转载请注明出处:天府财经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