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5日盘后,“眼茅”爱尔眼科公布了三季报,基金经理们的动向也浮出水面,前十大流通股东中,张坤管理的易方达蓝筹精选混合型基金和高瓴资本管理有限公司-HCM中国基金消失,“医药女神”葛兰管理的中欧医疗健康混合基金位列第四,基金持仓较上个报告期增持了3557.66万股,排名上升两位,可以看出大家存在分歧。
截至26日收盘,爱尔眼科涨1.84%,最新报收48.19元,市盈率为119.44。爱尔眼科的股价自今年7月1日触及高点72.27元以来,一直处于下跌趋势,持续下跌的原因或与市场估值偏高和迟迟未落地的定增有关。
今年第三季度,爱尔眼科实现营业收入42.48亿元,同比减少3.48%;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8.88亿元,同比增长2.05%;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9.48亿元,同比减少5.38%。
对此,爱尔眼科在三季报中解释称,湖南、湖北、广东、四川、重庆等多省市地区疫情反复,对当地医院的业务开展造成较大影响。
爱尔眼科背后,有一套独特的经营模式。自2014年起,爱尔眼科开始出资参与设立并购产业基金,投资眼科医院。该基金规模74亿元,爱尔仅出资12.68亿元,持股17.1%(不足20%没有实控权),因此不用并表,也不会影响自身业绩。
在这样的模式下,爱尔眼科可以抓住机会收购业绩较好的医院借此扩大规模,而基金投资人则拿钱走人,大家双赢。但这样操作也存在一定的风险,随着收购体外投资医院数量的增加,爱尔眼科这几年账面上商誉也逐年增加,从2019年的26.38亿元增至2021年三季度的41.26亿元,无形中埋下了一颗颗雷。
商誉就是购买方合并成本大于被购买方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的差额。但因为商誉的质量参差不齐,所以大家还要看被收购公司的质量如何。商誉一旦减值,意味着公司一部分钱白花了,减值的部分,将直接成为损失计入利润表。
来源:市界
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负。转载请注明出处:天府财经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