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今年开始,鱼跃医疗已经进入较为乏力的“后疫情时代”。在市场需求趋缓、原材料涨价等不利因素影响下,鱼跃医疗前三季度净利润同比下滑10%以上,这也是该公司自2008年上市以来首份业绩同比下滑的三季报。
《眼镜财经》注意到,随着疫情红利的逐渐消散,相关行业也开始进入“真刀真枪”比拼,对于技术壁垒较弱的鱼跃医疗来说,明显占不到优势。
实际上,今年医疗器械板块普遍较为景气,Wind数据显示,根据41家医疗器械公司的三季报,净利润平均的同比增长率在96%以上;只有4家公司的净利润同比下滑,其中鱼跃医疗首当其冲。
作为家族新一代接手公司管理的典型,近年鱼跃医疗积极扩张赛道,也在拥抱新技术与趋势。但是,业务结构遭遇瓶颈、前期收购商誉过高等事项,成为公司转型之下的阵痛。而三季度期间,机构投资者正在“出逃”鱼跃医疗,持有鱼跃医疗的基金等机构消失60家以上,减持金额超过20亿元。
增收不增利,现金流减少
前三季度,鱼跃医疗实现营业收入53.10亿元,同比增长9.53%;归母扣非净利润为12.31亿元,同比下降11.61%。其中,第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17.18亿元,同比增长20.32%;归母扣非净利润为3.51亿元,同比下降5.23%。
《眼镜财经》了解到,鱼跃医疗三季报业绩下降,部分原因在于去年同期新冠疫情影响下,呼吸机等相关业务增长较快,取得较高的业绩基数,但今年产品销售趋向常态化。
值得警惕的是,鱼跃医疗今年的毛利率也下滑明显,前三季度毛利率49.81%,同比降6.22个百分点。这意味着公司盈利能力减弱,收入增速跟不上成本增速;且在产品结构中,能取得高利润的板块受到压制。
在10月24日召开的鱼跃医疗机构投资者电话会议上,关于三季报毛利率较去年下降的具体原因,公司解释称,一方面,相较于常规年份,去年由于疫情原因公司产品构成中抗疫产品占比较大,且部分抗疫品类的毛利相对较高,今年的产品结构和毛利率逐渐回归常态;另一方面,虽然公司已经通过对原材料储备进行缓解和改善,但三季度部分原材料涨价对毛利率也产生了较小的负面影响。
《眼镜财经》注意到,鱼跃医疗还面临着回款上的困境,今年应收账款出现大幅增长,远超营收增速,与之相对应的是,现金流入大幅较少。数据显示,年初应收账款为5.47亿元,截至9月30日达到7.72亿元,增长41.16%。与此同时,前三季度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10.88亿元,同比下降57.41%。
而这与鱼跃医疗议价能力重新减弱有关。在去年疫情时期,因为相关产品供不应求,鱼跃医疗可以执行先付款再发货的政策。随着今年市场旺盛度降低,鱼跃医疗的主要客户可以先收货再回款,因此给应收账款与现金流造成压力。此外,今年主要原材料和运费价格均出现上涨,也导致公司的现金支出增加。
并购商誉高企,效益不及预期
近年来,鱼跃医疗比较惹人注目的是,多次为扩大经营规模采取并购举措。2015年以来,鱼跃医疗接连完成了对上械集团、上海中优、德国曼吉士Metrax等的收购。今年第三季度,该公司的又一起收购也引起市场关注。
9月2日,鱼跃医疗宣布已经完成收购浙江凯立特医疗器械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凯立特”)50.993%股份的交割事宜。公告显示,鱼跃医疗付出的交易价格为3.66亿元,并承继了凯立特股东方尚未履行的之前轮融资协议项下的4200万出资义务。凯立特整体股权估值为8亿元,但截至一季度末,凯立特的账面净资产为8512.67万元。按此计算,收购的估值溢价839.78%。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凯立特还处于亏损状态,2020年和2021年一季度,凯立特的净利润分别为-1531.42万元和-438.53万元。为何鱼跃医疗要高溢价收购一家尚处于亏损的公司?
据了解,凯立特的主要优势是动态血糖监测技术及相关产品,而鱼跃医疗尽管今年各项主业表现平平,唯一实现增长的就是糖尿病护理业务,公司意欲把糖尿病作为未来重要的增长点。但在此之前,鱼跃医疗血糖产品主要是血糖仪及试纸产品,通过这笔收购,可以完成公司在糖尿病赛道的补足。
不过,这也意味着鱼跃医疗本就较高的商誉将继续增加。截至三季度末,公司商誉达到11.14亿元,较6月末增长38.25%,占到公司总资产比重的约9%。
实际上,鱼跃医疗进行大规模并购,部分原因是意识到原有业务内生增长的相对乏力,这在今年表现得尤为明显。过去几年鱼跃医疗的业绩增长,很大程度上是依靠并购带来的,但是并购取得的效益并不如预期,除了2020年在疫情之下异军突起外,2016-2020年期间,鱼跃医疗的净利润同比增速是呈现下滑状态的。
在去年,鱼跃医疗为了业绩好看,将上械集团毛利率低的业务剥离出了上市公司外;但今年,又将一家经营亏损的公司纳入财务报表范围,其四季度的业绩表现将可能受到拖累。
技术壁垒较低,投资者不“感冒”
尽管10月24日的调研会议吸引了83家机构的110人参加,但是落到实处,“用脚投票”来说,三季度的机构投资者对于鱼跃医疗并不“感冒”。
Wind数据显示,在2021中报时,鱼跃医疗有84家机构持股,但是到2021三季报时,缩减至剩余23家机构持股;并且同期,基金持股数量减少6029万股,券商持股数量减少120万股,《眼镜财经》估算,9月末相比6月末,机构减持鱼跃医疗的金额在20亿元以上。
三季度机构对鱼跃医疗减持,除了出于获利了结的投资安排原因,还在于意识到,接下来鱼跃医疗将面临更加激烈的市场竞争。因为鱼跃医疗所从事的医疗器械技术壁垒不高,国内市场同质化严重,去年以来不少企业都在跨界进军这一赛道。而与欧姆龙等国际品牌相比,在高端产品上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尚无有效的可替代产品,那么低价策略将成为中低端市场的主要竞争手段。
实际上,鱼跃医疗的产品线一直以中低端产品为主,因此在研发上,鱼跃医疗的产品并不占优势。数据显示,2019年前,公司研发费率仅3.5%,“创二代”85后的吴群上位后,2019年公司研发投入2.35亿元,占收入的比例为5.07%。2020年,公司的研发费为4.01亿,占收入比接近6%,但对比行业内龙头迈瑞医疗的18.69亿(占比近8%)还是有一定差距。
或许鱼跃医疗也意识到,不能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今年三季度,还开始进军金融行业。8月21日,鱼跃医疗发布公告,拟与蚂蚁集团等数家公司共同出资80亿元,设立重庆蚂蚁消费金融有限公司。鱼跃医疗作为蚂蚁消费金融的股东之一将出资约4亿,持股比例约占4.99%。
据了解,重庆蚂蚁消费金融其经营范围主要为发放个人消费贷款、接受股东境内子公司及境内股东的存款、向境内金融机构借款等。随后,鱼跃医疗的所属板块中也增加了“阿里概念”。
鱼跃医疗的这笔投资与主业完全无关,也许是为了等到疫情红利完全消散后,给自己留下的一条“退路”。但在核心技术和竞争力的提升上,吴群和鱼跃医疗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眼镜财经》将会持续关注这一过程。
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负。转载请注明出处:天府财经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