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控失效遭处罚,多项财务风险高挂,爱康科技“困境反转”谈何容易?

因异质结电池而受市场青睐的爱康科技(002610.SZ),似乎拥有的更多是表面光鲜。

11月8日,深交所对爱康科技及相关当事人给予通报批评处分。经查,爱康科技及相关当事人存在以下违规行为,包括:一、控股股东非经营性资金占用;二、违规对外提供财务资助。

这对筹划定增项目的爱康科技而言,无疑是一盆冷水:公司此前接受投资者调研中透露,计划在合适的时间做30亿定增,再匹配50%杠杆融资,整体可以覆盖22GW总投资。

内控失效遭处罚,多项财务风险高挂,爱康科技“困境反转”谈何容易?

除了内控堪忧,爱康科技本身的财务质地也不乐观:《碳中和日报》梳理发现,公司目前尚有巨额担保在身,且三季报显示,公司负债合计约48.63亿元,其中非流动负债合计10.35亿元,流动负债则为38.27亿元。

爱康科技如何实现如管理层口中的“困境反转”?目前来看,难度不小。

控股股东非经营性资金占用

碳中和日报》发现,爱康科技曾多次被控股股东非经营性资金占用,以及违规对外提供财务资助。

2017年至2019年度,爱康科技及下属子公司南通爱康金属科技有限公司(简称“南通爱康”)、苏州爱康光电科技有限公司、苏州爱康金属科技有限公司,以向供应商江阴东华铝材科技有限公司(简称“江阴东华”)、江阴市振隆光伏科技有限公司预付货款的形式,间接向控股股东江苏爱康实业集团有限公司(简称“爱康实业”)提供财务资助。

上述行为构成控股股东非经营性资金占用,2017年累计发生金额1.6亿元,日最高占用余额1.6亿元,占2016年经审计净资产的2.84%;2018年累计发生金额18.04亿元,日最高占用余额6.35亿元,占2017年经审计净资产的10.97%;2019年累计发生金额20.13亿元,日最高占用余额5.67亿元,占2018年经审计净资产的9.53%。

此外,2018年3月至2019年8月,爱康科技及南通爱康向江阴东华支付预付款,但江阴东华未能提供相应原材料。上述行为构成违规对外提供财务资助,2018年累计提供财务资助金额8.16亿元,占2017年经审计净资产的14.28%;2019年累计提供财务资助金额2.17亿元,占2018年经审计净资产的3.69%。截至2021年4月底,上述资金占有款和财务资助已全部收回。

对此,深交所作出如下纪律处分决定:

一、对爱康科技给予通报批评的处分;

二、对爱康科技控股股东爱康实业给予通报批评的处分;

三、对爱康科技实际控制人、董事长邹承慧给予通报批评的处分;

四、对爱康科技董事袁源,总经理、时任财务总监易美怀,财务总监李静给予通报批评的处分。

碳中和日报》了解到,资金占用以及违规资助这些问题多次出现,显示了上市公司从公司管理层开始就没有重视内部控制环境的建立,导致公司内控意识普遍缺失。有分析认为,董监高没有发挥应有的领导作用,内部审计也没有充分发挥应有的监督作用,控制监督的运行程序不完善,内部控制制度执行力度小,才会让大额资金多次被股东占用。

业绩亏损难阻股价高歌

资料显示,爱康科技是一家专注于新能源电力投资运营及提供一站式光伏配件的高新技术企业,其产品主要包括太阳能电池边框、太阳能安装支架、太阳能电池板等。

异质结电池能否成为爱康科技的“救星”?业内分析指出,相比目前市场上主流的PERC电池,异质结电池在转换效率上有明显的优势,发电增益也更高,然而其成本依然过高,未来能否大面积使用仍未可知。

尽管如此,爱康科技的股价在异质结电池的带动下,即使业绩亏损也难以阻挡大幅上涨。公司前三季度营收20.27亿元,同比下降16.70%;净利润亏损1.2亿元,同比大跌1105.97%;扣非净利润亏2.44亿元,同比跌69.70%。

其中,第三季度单季度主营收入7.6亿元,同比上升9.44%;单季度净利润-5328.54万元,同比下降254.42%;单季度扣非净利润-7530.64万元,同比下降108.93%。

然而,如此糟糕的业绩下,爱康科技的股价却曾一路飙升,8月10日至9月15日期间累计涨幅达172.42%,期间还有多个涨停板。

投资者对爱康科技的的期待,或许源于其大举扩张计划。2021年中报显示,公司现拥有江苏苏州、江苏泰州、江西赣州、浙江湖州四大生产基地,其中湖州基地是国内首个建成的异质结GW级基地,项目规划6GW异质结电池+6GW高效组件,总投资额50亿。

不过,爱康科技目前多项高悬的财务风险,或将成为上市公司未来的“雷”。截至今年10月底,爱康实业及其一致行动人江阴爱康投资有限公司、邹承慧合计质押上市公司股份数量约为5.3亿股,占其合计持有公司股份数量的比例达93.16%。

此外,据爱康科技披露,公司控股股东及其一致行动人未来半年内到期的质押股份数量累计约为3.12亿股,占其合计持有公司股份的比例为54.84%,占公司总股本的6.97%,对应融资余额约为5.25亿元;未来一年内到期的质押股份数量累计约为3.17亿股,占其合计持有公司股份的55.72%,占公司总股本的7.08%,对应融资余额约6.45亿元。

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负。转载请注明出处:天府财经网

(3)
上一篇 2021-11-12 13:43
下一篇 2021-11-16 17:03

相关推荐

  • 容汇锂业转战创业板:业绩变脸风险高悬,行业分类“量身定制”

    眼镜财经》注意到,伴随新新能源行业景气度快速提升,下游需求的提升助推容汇锂业业绩的快速增长。 招股书显示,2020-2022年容汇锂业的营收分别为5.06亿元、15.42亿元、59.1亿元;实现的归母净利润分别为0.45亿元、3.7亿元、19.05亿元,业绩呈上升趋势。其中2022年容汇锂业的营收为59.1亿元,同比增长283.27%,实现归母净利润19.05亿元,同比增长414.86%。 《眼镜财经》翻阅招股书说明书发现,2020—2022年,容汇锂业碳酸锂产品的销售均价分别为3.55万元/吨、8.23万元/吨、38.66万元/吨,碳酸锂相关业务的营收分别为2.84亿元、7.98亿元、36.92亿元,占其营业总收入的比例为60.16%、52.66%、62.52%。 其电池级氢氧化锂2020年至2022年的售均价分别为4.88万元/吨、8.32万元/吨和33.59万元/吨,氢氧化锂对应的营收分别为1.32亿元、6.44亿元、21.81亿元,占其营业总收入的比例分别为28.05%、42.44%、36.92%。 然而,业绩增长的容汇锂业或将面临着业绩变脸的风险。 据容汇锂业招股书显示,截至今年一季度,公司电池级碳酸锂和电池级氢氧化锂的市场价格分别为22.95万元/吨、31.75万元/吨较去年38.66万元/吨、33.59万元/吨的销售价格也出现了大幅下降。 由于容汇锂业自身没有新三板挂牌时容汇锂业对自己的分类为“C26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2020年12月容汇锂业向上交所科创板提交天齐锂业、盛新锂能等锂盐加工企业的分类则为“IPO公司的上市板块定位,不同上市板块的估值不同,估值高的板块不仅能够使IPO公司获得较高溢价,保荐机构也能从中获得更多收益。整体来看,不排除容汇锂业的行业分类问题为IPO“量身定做”。 子公司环保问题未如实披露 招股书显示,容汇锂业拥有5家控股子公司…

    2023-06-08
    8.0K
  • 女儿随妈姓,华一股份IPO折射骨肉情

    近几年新新能源产业链概念的企业赚得盆满钵满。 苏州华一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华一股份)便是其中之一。2021年,其营收同比骤增339%,净利润同比骤增达1265%。 带着如此“华丽”的业绩,华一股份也开始“觊觎”IPO上市。拟募资8亿元,募投项目是年产11.65万吨的新能源毛利率却逐年上涨,踩中了高毛利和低研发相悖的逻辑陷阱。 除此之外,监管层还就实控人认定、供应商集中度较高、毛利率暴增等问题展开问询。 无业游民秒变“二把手” 股权结构方面,王振一、顾红霞夫妇为华一股份实控人。王振一持股46.33%,担任公司董事长、总经理职务,顾红霞持股4.83%,二人共同持股51.16%。 顾琛、王小龙和王振宇为实控人王振一、顾红霞夫妇的一致行动人,其中,顾琛为实控人之女,王振宇为王振一的弟弟,王小龙为顾红霞的表妹夫。三者分别持股4.25%、1.54%和1.54%的股份。因此,实控人拥有58.50%的表决权。 乐居财经《穿透投资者的身份通过增资成为公司股东。 本次增资金额17778.60万元,新增股本510.00万股,增资成本为34.86元/股。 然而,仅仅过去8天,上述全部主体又签署了《解除协议》,约定《投资协议》项下的特殊权利条款已于2021年12月30日彻底解除,为IPO铺路。 二股东疑同业竞争遭问询 招股书显示,华一股份第二大股东奥克股份(代码)于2010年成功登陆创业板,是一家专注于环氧乙烯衍生精细化工高端新材料的研发与生产经营。已形成建筑化学品、新能源材料、医疗健康、日用化学品四大业务板。在第一轮问询中,监管层就华一股份与奥克股份是否存在同业竞争提出质疑。 2020年11月,奥克股份通过受让股权及增资成为华一股份股东,持股35%。华一股份股改后,奥克股份向发行人董事会推荐1名董事、1名监事(任监事会主席)。 同年,奥克股份新能源材料业务达到批量生产阶段,涉及产品碳酸乙…

    2022-12-20
    9.1K
  • 杀入新势力前三甲,新能源汽车跑出一匹新黑马

    新新能源汽车的一匹新黑马。 据吉利汽车港交所公告,极氪已于12月7日按保密基准向美国证交会递交可能进行AITO问界、极氪取而代之。 有意思的是,从时间维度来看,极氪的成立时间才不到两年,于2021年3月成立,如此年轻的品牌,竟也能进入新势力前三甲,极氪的成长速度不免令人疑惑。 快,是极氪的不二法则。 2022年10月,极氪首次月度交付过万,当月极氪交付1.01万台汽车,累计交付5.56万台,环比增长22.3%。 然而,极氪2021年3月才成立,2021年4月才发布极氪品牌及旗下首款产品——极氪001。但到2021年6月15日,极氪001 2022年可交付订单量已全部售罄,极氪的火爆程度不言而喻。 不过从爆火到质疑不断,极氪也仅用了短短几个月。 比如首款车型极氪001还未上市,就因为交付时间延长、配置更改、标配变付费选配等问题,引来了诸多的负面舆论。 新车交付后,极氪001甚至还出现了车机系统卡顿、宣传的黑色天幕变成蓝色等问题,遭受不少车主吐槽。 可即便如此,极氪仍然热度不减。 2022年10月,第5万台极氪001 交到广州车主的手上,从零0到5万,极氪仅用了一年多。 对比蔚来、小鹏等其他造车新势力,从0到5万的时间均超过2年。极氪之快,令人咂舌。 估值超过100亿美元 为扭转口碑,极氪做出了诸多改变。 今年7月,极氪就曾豪掷3亿,宣布将为所有极氪001新老车主免费升级高通骁龙8155智能座舱,以此解决车机系统开机慢、卡顿等问题。 按照极氪的说法,8155芯片比之前的820A芯片CPU算力提升177%、GPU算力提升94%,内存带宽提升100%,车机唤醒时间仅2s。 此次之后,从交付数据来看,极氪001自7月后进入疯长模式,从月销5千台到直接破万,极氪仅用了三个月的时间。 极氪还站在了巨人的肩膀。 虽然是一个新品牌,但极氪其实由吉利控制,被认为是承担吉利新能源汽车攻坚和品牌向…

    2022-12-17
    1.9K
  • 海尔“造车”:跟风还是另有远谋?

    近日,海尔集团注册成立汽车相关新公司的一则消息不断发酵。这家名为“青岛卡泰驰汽车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的横空出世,将此前海尔在汽车产业布局的“野心”进一步向外界袒露。 公开消息显示,在家电企业纷纷向汽车行业进军的赛道上,海尔的这一举措显然不是要“冲动”造整车,而是在其深耕多年的智能家电领域的基础上,向汽车智能化发展的一步大棋。 但也有业内人士认为,即便海尔在智能家电和工业互联网方面具有一定的先天优势,但是进入技术更加密集型的汽车行业,对海尔来说或许也是更大的挑战。 新公司卡奥斯“站台”  近期,海尔集团在汽车领域动作频频。天眼查App显示,11月21日,青岛卡泰驰汽车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成立,注册资本1.5亿元。该公司经营范围包括新兴新能源汽车整车销售、汽车零配件零售等。股权穿透可见,青岛卡泰驰汽车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的大股东是海尔卡奥斯股份有限公司,海尔集团持有后者51.2%股权,为其控股股东。 随着海尔成立汽车科技公司这一消息的发布,外界有关海尔造车的舆论也多了起来。 11月29日,针对“造车”传闻,海尔集团相关人士公开表示:“目前海尔正围绕汽车工业互联网生态进行布局,各项业务有序开展。”他透露,目前海尔集团暂不会进入整车制造领域,但不排除涉足汽车智能解决方案及汽车零部件相关业务。 为汽车产业链企业数字化赋能即海尔要建立家车互联新生态,而为其赋能的正是卡奥斯COSMOPlat工业互联网平台。 作为海尔三十年技术的积累和工信部推动的工业互联网平台,卡奥斯COSMOPlat覆盖了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和运营、工业智能技术研究和应用、工业软件及工业APP开发、智能工厂建设及软硬件集成服务、采供销数字化资源配置等板块,面向家电家居、化工、汽车等行业提供智能制造、数字化创新等服务,是全国首家国家级工业互联网示范平台。目前,卡奥斯COSMOPlat已经连接企业90万家,服务企业8万多家。…

    2022-12-15
    3.7K
已有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