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分外采用工未披露 华塑股份涉嫌信息披露违规

华塑股份(600935.SH)于近日在上交所上市,公司此次IPO发行3.86亿股、募资15.21亿元投建2*300MW热电机组节能提效综合改造项目、年产20万吨固碱及烧碱深加工项目、年产3万吨CPVC项目及偿还银行贷款。

《经济参考报》记者近日实地调查发现,作为一家主营聚氯乙烯(下称“PVC”)、烧碱的公司,华塑股份存在大量“劳务外包”情形,但公司对此轻描淡写,公司劳务外包的人数规模、管理方式、定价方式及其公允性均未披露。受访的多位业内人士表示,氯碱化工企业的盈利水平对成本较为敏感,华塑股份理应详细披露公司劳务用工情况,公司涉嫌通过劳务外包形式规避相关法律法规,其持续盈利能力有待观察。

对此,华塑股份在回复《经济参考报》记者采访提纲时称,公司为专注主业,提高生产经营效率,对于部分服务采取外购方式。公司已按照会计准则的要求对外委、外包服务机构进行会计核算和会计处理。

部分外采用工未披露 华塑股份涉嫌信息披露违规

大量外采用工未披露

作为安徽省最大的盐化工企业,华塑股份在安徽省定远县的角色举足轻重。公司厂区坐落于定远县炉桥镇盐化工产业园区。《经济参考报》记者近日在现场看到,一条近十米宽、超两米深的河流环绕着占地390公顷的华塑股份厂区,近30米高的烟囱矗立其间,三座桥将这座近似孤岛的厂区与外界相连。行走在这座人口不足15万人的小镇,提及华塑股份,几乎人尽皆知。

但让华塑股份进入全国视野的,则是今年4月公司厂区发生的闪爆事故。据媒体报道,今年4月,滁州市定远县华塑热电厂脱硫制浆罐顶焊接堵漏作业区发生闪爆,造成六人死亡,属于较大事故。华塑股份、承包此次作业任务的龙净环保对外均称,死亡人员均非公司员工。

这些死伤人员到底隶属于哪家公司?华塑股份未回复本报的问询。但有分析指出,这些不幸遇难的工人可能是劳务外包公司员工。

招股说明书显示,2018年—2020年及2021年6月末,华塑股份(含分、子公司)职工人数分别为2251人、2545人、2486人和2590人。从人员结构来看,截止到今年6月底,华塑股份生产人员占比为78.1%。

这仅仅是华塑股份庞大用工规模的一角。《经济参考报》记者连日来调查发现,华塑股份不仅在专业的爆破服务和修理工作环节存在外采用工情形,而且在电石出炉、包装服务、货物装卸等环节亦大量外采用工。

“(电石厂)机修现在就需要10几个人,如果现在应聘,学员工资6000元,包括社保等全部费用,有点技术的工资更高,你愿意给工人多少就给多少。”近日,定远县一家为华塑股份提供外包服务的劳务公司负责人说,目前该公司给华塑股份提供200余名劳务外包人员,多的时候约400人。他称,华塑股份目前仍有近2000名劳务外包人员。

另一家劳务公司合伙人亦给出了近乎一致的华塑股份劳务人员数量。

炉桥镇一位知情人士11月24日则告诉《经济参考报》记者,华塑股份存在大量的劳务外包情形,总人数约2000人,都是周围村里的村民。如果算上这些人,华塑股份在岗人员约5000人。

《经济参考报》记者调查发现,目前仅能查到部分华塑股份公开的外采服务招标信息。在华塑股份招股书以及其他公开资料中,都查询不到公司劳务外包及用工情况。

相关“细节”在招股书中。《经济参考报》记者注意到,华塑股份在招股书中仅提及“劳务费”问题。公司称,报告期内,公司存在劳务费的情形,劳务费下对应的有“爆破服务、热电机组运营服务、电石出炉服务等、包装费、安保及物业费和零星劳务费。”公司称,爆破服务向具有资质的爆破公司采购,不属于劳务外包;热电机组运营服务需运营方提供符合国内先进电厂运营标准的服务,技术含量较高,不属于劳务外包;电石出炉及包装服务技术含量低、重复性高,安保及物业等服务属于生产辅助类服务,因此该类服务向具有相关经验的第三方采购,属于劳务外包。

部分外采用工未披露 华塑股份涉嫌信息披露违规

但招股书对于劳务费用以及相关费用的细节并未进行阐述,如提供劳务外包的公司名称、有多少家劳务外包公司、共有多少劳务外包人员、劳务外包费用支出数额以及公允性等,这些均未在招股书中进行列示。

“劳务费包括劳务外包等是中介机构核查的重点,包括提供劳务外包的企业、劳务外包的人数、购买价值的公允性以及社保缴纳情况等。华塑股份没有明确提及这些内容比较罕见”,一位保荐机构的资深注册会计师直言,“对于这些审核重点,一般公司都会做详细披露,个别公司即便在申报稿中未详细阐述,监管部门也会在后面的问询中提及,因为劳务外包容易引发较大法律风险。”

对此,国内一家PVC公司高管告诉《经济参考报》记者,PVC行业竞争激烈,成本控制能力是评估一家PVC公司竞争优势的关键指标之一。如果公司大量外采用工,应该详细披露具体情况,以便投资者能够对公司人力成本做出准确评估。

涉嫌规避相关劳务法规

《经济参考报》记者调查发现,IPO公司用工模式亦是监管层关注的重点,不少公司均被问询,招股书则对此专门予以披露。如智信精密、影石创新、集萃药康、明月镜片等IPO公司均详细披露了用工情况,对劳务外包、劳务派遣两种模式进行了详细区分,并由专业律师发表意见。

但华塑股份不仅在招股书中未对劳务外包、劳务费等进行详细披露,在监管问询阶段也并未提及。如此做法令业界费解。

《经济参考报》记者调查了解到,华塑股份的劳务用工疑似存在“假外包、真派遣”的情形。

中国裁判文书网一则落款时间为2019年12月25日的“皖11民终3193号二审民事判决书”显示,“一审法院认定事实,华塑公司自2013起以劳务外包方式将案涉炉前工发包给新宇工贸公司,分别在合同中就合同价款作了约定,同时该条还就炉前工的月工资作出了明确约定。新宇工贸公司承包后又将所承包的部分劳务转包给新皖公司承包,案涉炉前工也在转包范围内。2018年6月5日,华塑公司健康安全环保部发布通报称王某某于2018年6月3日小夜班时酒后上岗,经批评教育后,第二天小夜班仍然酒后上岗,违反了华塑公司严禁酒后上岗的相关规定,将王某某退回新皖公司,并建议解除劳动合同。”

对此,北京市京师律师事务所律师许浩告诉《经济参考报》记者,劳务外包是指用人单位作为发包方,将部分业务或工作内容发包给相关机构,由该机构自行安排人员按照用人单位的要求完成相应的劳务服务,并对劳务服务的成果和质量直接承担责任的劳务承包形式。一般来说,一些非技术性的、事务性的工作,往往可以被劳务外包;劳务派遣是指劳动者与劳务派遣公司签订劳动合同,然后由劳务派遣公司将劳动者派遣至用工单位工作,由用工单位直接管理用工的一种用工模式。

许浩称,“从上述法院查明的事实来看,首先,华塑股份外包服务针对炉前工工资作出明确约定,并提出按人支付,这就是间接干涉劳务外包单位的用工数量;其次,华塑股份对外包工进行批评教育,并将其退回新皖公司,这都证明是华塑股份在对新皖公司的员工进行管理”,北京市京师律师事务所律师许浩称,“显然,华塑股份的这种用工模式属于‘假外包,真派遣’,即虽然劳务合同中签订的是劳务外包合同,但实际上却是劳务派遣,劳动者仍然由发包人(用人单位)直接进行管理的情况。这属于违法行为。”

11月24日,《经济参考报》记者分别致函、致电华塑股份、定远县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局劳动监察大队、定远县人社局等单位了解反应华塑股份劳务外包及相关问题,但未获回复。

浙江法豆律师事务所合伙人魏宏岩律师在接受《经济参考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劳务外包与劳务派遣两者之间最大的差别,一是发包或者用工单位是否对用工直接管理,即工作时间、工作形式和工作内容由谁安排,二是支付的对价是人还是事或工作任务。

他称,华塑股份上述劳务安排不仅存在“假外包、真派遣”规避法律规定10%劳务派遣要求的嫌疑,即使认定为劳务外包,也还可能存在转包、分包等应予披露的情况,而华塑股份对劳务外包情况的披露远未达到证监会相关规范的要求。证监会2020年6月修订的《首发业务若干问题解答》中明确,部分首发企业存在将较多的劳务活动交由专门劳务外包公司实施的情况的,中介机构应当充分关注以该等劳务公司的经营合法合规性等情况、劳务公司是否专门或主要为发行人服务、劳务公司的构成及变动情况,就上述方面进行充分论证,并发表明确意见。华塑股份可能存在上述情况,而在相关材料中并未予以充分披露,中介机构也未关注上述情况并发表明确意见。

盈利能力“成色”存疑

资深会计师田先生在接受《经济参考报》记者采访时说:“部分企业通过对外采购技术含量低、重复性强的劳务服务,这样可以降低普通工人数量从而达到高新技术企业对研发人员比例的标准,最终实现减免税收。”

招股书显示,华塑股份此次IPO募资净额14.02亿元,投资建设2*300MW热电机组节能提效综合改造项目、年产20万吨固碱及烧碱深加工项目、年产3万吨CPVC项目及偿还银行贷款。

“这个行业是一个充分竞争的行业,我们评价一家PVC公司,主要是看其成本控制和利润情况”,一位不愿具名的PVC公司人士告诉《经济参考报》记者,近年来,PVC行业集中度在上升,产能增长较大,竞争激烈。

中国氯碱工业协会的数据显示,2020年底,我国PVC生产企业减至70家,总产能2664万吨(含聚氯乙烯糊状树脂127万吨),平均PVC生产规模约为38万吨/年,较上年继续提高4万吨。新增产能201万吨,退出55万吨,产能净增146万吨。PVC产能排名前十位企业进入规模提升为65万吨/年,大部分集中在西北的新疆和内蒙古以及华北地区。全年行业整体开工率较上年有所下调,平均为78%。

不仅如此,在建PVC产能规模亦不可小觑。如氯碱化工(600618.SH)在广西钦州基地投资的30万吨/年烧碱、40万吨/年聚氯乙烯项目,目前在施工进程中。鸿达兴业亦正在建设年产30万吨PVC及配套项目,该项目主要产品为PVC。

多位业内人士表示,行业产能尚有闲置,新建产能释放势必会对华塑股份形成挑战。

招股书显示,2018年、2019年、2020年和2021上半年度(下称“报告期”),分别实现营业收入43.79亿元、45.68亿元、50.81亿元和28.20亿元,实现净利润4.13亿元、5.01亿元、6.13亿元和3.60亿元。不过在营业收入和净利润持续增长的背景下,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呈现下降,同时期分别为5.81亿元、5.61亿元、11.74亿元和5.50亿元。

毛利率是企业产品竞争力的具体表现之一,PVC作为华塑股份的第一大主力产品,其销售比例在2018年至2021年上半年间各报告期所占比例逐步上升,从2018年的销售占比56.48%至2021年上半年达到71.15%。但是其毛利率却远也低于同行。在PVC销售占比越来越大的情况下,其PVC毛利率却远低于同行,造成其整体利润下滑,竞争力变弱。

2018年至2021年上半年各报告期内,华塑股份PVC毛利率分别为11.82%、12.27%、21.07%和25.31%,同期同行业可比公司的平均毛利率分别为:24.53%、27.89%、30.04%和42.54%。

对此,华塑股份称,主要原因系公司地处华东地区,而上述可比上市公司地处或邻近煤炭资源丰富的西北地区,公司煤炭、兰炭、焦粒采购价格高于上述同行业上市公司。

虽然华塑股份的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在不断增加,但其资产负债率仍然高于同行业可比公司。2017年—2020年及2021年上半年,华塑股份期末资产负债率分别为92.08%、76.06%、59.94%、51.86%和43.84%;而同期可比公司平均资产负债率为31.39%、33.32%、38.51%、35.82%和35.88%。

华塑股份称,资产负债率远高于同行业可比公司平均数,主要原因系公司2018年增资前大量固定资产建设资金来源于借款,股东投资较少,造成公司负债较多。

如今,华塑股份终于上市。华塑股份在2017年和2018年3月份15个月内7次因污染问题被处罚。报告期内,华塑股份因安全生产等问题被处罚7次。

12月14日,《经济参考报》记者致电定远县应急管理局盐化工业园应急管理中心,了解华塑电厂较大安全生产事故调查进展,工作人员称,可能因为调查期比较长,目前还没有消息。

《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第二十九条规定,事故调查组应当自事故发生之日起60日内提交事故调查报告;特殊情况下,经负责事故调查的人民政府批准,提交事故调查报告的期限可以适当延长,但延长的期限最长不超过60日。

“从4月至今已经7个月,但在规定的期限内,华塑厂区闪爆事故调查报告至今未出,这也意味着华塑股份的责任还不清楚,如果认定了华塑股份存在重大责任,公司IPO命运可能被改变。”一位市场人士称,事故认定报告至今未出,华塑股份已于11月26日在上交所上市。

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负。转载请注明出处:天府财经网

(4)
上一篇 2021-12-12 11:12
下一篇 2021-12-21 17:58

相关推荐

  • 酒鬼酒的战线收缩 打了谁的脸

    高峰能带领酒鬼酒(000799)攀登下一个“高峰”吗?最近,该公司管理层公开放话,“5年之内,恢复并超过2022年的水平”——老实讲,这个目标有点自知之明,但也有点盲目自信。 酒鬼酒最新发布的业绩预告显示:2024年营收约14.23亿元,同比再次大降49.7%左右;净利润1000万元-1500万元,同比下降98.17%-97.26%,距离亏损仅一步之遥。存货、合同负债等前瞻性财务指标,可更清晰地看到酒鬼酒当下的经营困境。 那么,2022年酒鬼酒又是什么表现呢?当年实现营收34.1亿元,归母净利润9.99亿元。 两相比较,现在营收还差了20亿元,净利润连2022年的零头都当不到,整整差了9亿元。 如果再看看当下经济环境和行业周期,金哥认为,未来5年,酒鬼酒能收复“失地”已算不错,谈什么“超过”2022年,可能有点奔放了。 2024年2月,高峰接替王浩成为酒鬼酒新任董事长。掐指算下来,也有一年多了,目前酒鬼酒的表现还很难说是彻底扭转了颓势。 从高峰为酒鬼酒开出的“药方”来看,核心是收缩战线,把主攻方向聚焦在酒鬼酒的“大本营”湖南市场,未来湖南市场占比“要超过总体销量的60%”。 金哥注意到,这个“战略收缩”,可谓将前任的脸,打的啪啪响。 在2022年6月的年度股东大会上,时任酒鬼酒新任董事长王浩曾信心满满地表示,“中粮对酒鬼酒的定位就是走全国化,不太可能仅定位在湖南做一个业务,中粮的胃口没那么小,视野也没那么窄。” 彼时的王浩,绝不会想到后面的风云突变,以及一地鸡毛。 问题来了:现在高峰的“收缩”,是酒鬼酒的一次“明智回归”,还是说会让酒鬼酒因本土发展空间有限而失去进一步扩大市场份额的机会? 金哥给大家做道算术题。湖南白酒市场的总规模大概280亿,未来5年,酒鬼酒若顺利收复2022年“失地”,营收再次突破34亿元,那依酒鬼酒湖南市场要“超过总体销量的60%”来计(34*60%=…

    2025-04-03
    3.5K
  • 金徽酒石少军278万薪酬背后:核心高管绩效考核协议“只奖不罚”引争议

    如果三年前公司没有“顺势”调整针对9名核心高管的绩效考核协议,1985年生的石少军会后悔选择来到金徽酒(603919)吗? 金徽酒来自甘肃陇南,它最新披露的年报显示,石少军2024年从公司取得的税前报酬总额约278万元,仅比董事长周志刚少了13万。 石少军目前是公司董事、副总裁,也是金徽酒首席人力资源官。 石少军颇有来头。他毕业于中国人民银行研究生部,也就是现在的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曾任国泰君安证券公司创新投行部执行董事、保荐代表人。 而国泰君安正是金徽酒2016年IPO时的保荐机构。彼时,石少军是该IPO项目协办人,主要协助俗称“保代”的保荐代表人干活。 2016年前后,“保代”是投行圈的顶流,税后百万年薪很常见。 然而,就在石少军取得“保代”资格后,2017年下半年,他突然离开国泰君安加入了金徽酒,成了公司董秘。 放弃投行“黄金门票”,选择到一个刚上市的西北酒企当董秘,这能赚多少钱?金哥查了下石少军的上一任,2015年度金徽酒董秘胡阳取得税前薪酬不到50万元。 事实上,在2022年前,石少军在金徽酒的税前薪酬就没有超过100万:2018年是57.4万元,2019年98.76万元,2020年93.36万元,2021年76.51万元。 这里有一个背景需要点下。就在石少军加入金徽酒之前,2016年8月,金徽酒和保荐机构国泰君安,一并收到了证监会的警示函。 原因是金徽酒“言而无信”,明明在IPO招股书中承诺新老股东共享利润,结果在封卷之后却擅自发分红5880万元。 人生就这么奇妙。石少军如果现在还在投行,可能日子也不见得顺风顺水。在IPO节奏持续调整之下,降薪裁员,如今在券商投行已较为普遍。 但一个不可否认的事实是,自2022年金徽酒“顺势”调整了针对9名核心高管的绩效考核协议后,石少军终于成了“高富帅”。 当然,那一年,他的职位也变了,升任公司董事、副总裁。 2022年,…

    2025-04-01
    1.1K
  • “千禾0”是商标,还是“只”是商标?千禾背了一个巨大的锅

    好在一切都会过去。本周连续两个工作日,千禾味业(603027)的股价都以上扬态势小幅上涨收盘。 上周,这家来自四川眉山的企业,股价连跌了四天,截至上周五(3月21日),市值蒸发9.5亿元。 甚嚣尘上的舆论,差点就要将千禾味业打成下一个莲花味精了。 2000 年前后,一种关于味精有害身体的谣言开始流传。尽管这些说法被视为无稽之谈,但公众对 “化学合成” 的恐慌仍使莲花味精市占率暴跌…… 千禾味业又遭遇了什么呢? 1、“千禾0”是个商标 事情源于有媒体将各厂商的合计13款“零添加”酱油拿去了送检。除了千禾,还有海天、东古、金龙鱼、加加、中坝的产品等。 不检不知道,一检就弄出了“惊天大雷”。结果显示,送检的13款宣称“零添加”酱油中,12款检出镉,7款检出总砷。 彼时,正值315晚会过去没几天,线下网上自然是群情激愤。 事实上,这13款酱油的检验结果均符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污染物限量》(GB2762)、《酿造酱油国家标准》(GB/T 18186)等权威标准。 但在“酱油检出重金属”这类轰动性标题面前,“抛开剂量谈毒性就是耍流氓”这种理性的声音,反而显得声稀音弱。 就在大家以为酱油行业要迎来一波舆论大讨伐时,剧本突然又变了。 有媒体从13款酱油中“拎”出了千禾,把公众关注点从这些酱油的镉、总砷的含量到底对人体有没有害,转而聚焦到了“千禾0”商标上。 该媒体连续发布#千禾0商标被指误导消费者零添加#、#品牌回应包装标0是否意味零添加#、#律师称千禾0酱油存主观误导嫌疑#等热搜话题。 虽然千禾味业随后也公开发布了“与消费者的沟通说明”,并主打一个澄清。结果,在网络中这篇“说明”却被活生生贴上了“千禾道歉”的标签。 这一下子又引来舆论持续发酵!有媒体在微博上还发出了“灵魂拷问”:“千禾0”竟然只是个商标? 一边股价跌跌不休,一边是汹涌的网络舆论漩涡,这事搁谁身上,可能都是百口难辩。…

    2025-03-26 消费
    2.2K
  • 洞察多元消费需求,强化关键价位带布局,舍得酒业于第四届老酒节连发三款新品

    3月20日,舍得酒业第四届老酒节在四川射洪隆重举行。围绕“为美好 在舍得”主题,本次老酒节集中释放酒旅融合、增产扩能、新品发布三大重磅动作,全面诠释了舍得酒业“渠道向下、品牌向上、全面向C”的经营策略,更集结千名经销商表彰、培优,进一步强化厂商关系协同,为今年公司的稳定发展奠定了基石。 遂宁市委常委、射洪市委书记谭晓政,射洪市委副书记、市长王能,射洪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戴宇,复星国际董事长郭广昌,复星酒业首席顾问、沱牌舍得集团终身名誉董事长李家顺,舍得酒业董事长蒲吉洲,沱牌舍得集团董事长、舍得酒业联席董事长吴毅飞,沱牌舍得集团党委书记、副董事长刘颖,舍得酒业总裁唐珲,江南大学教授、舍得酒业首席科学家徐岩,沱牌舍得集团总裁杨中淇,深圳市俱进纸品包装有限公司董事长魏涛等领导和嘉宾,与来自全国各地的上千名经销商和消费者齐聚一堂,共同见证企业发展的新征程。 政府、复星合力赋能,酒旅融合公司揭牌,拓展产业链发展 依托政府、复星的深度赋能,近年来,舍得酒业在经营管理、市场拓展、品牌提质、产品出海、企业文化等方面不断进阶,获得了跨越式发展。2025年舍得酒业又将怎样巩固优势、蓄能发展? 舍得酒业第四届老酒节让市场窥探出了答案的关键截面。 首先,政府和复星的持续赋能,给予了舍得酒业蓄能发展的强大底气。 遂宁市委常委、射洪市委书记 谭晓政 在本次老酒节上,遂宁市委常委、射洪市委书记谭晓政高度肯定了舍得酒业的发展态势,并表示:“我们将坚定不移地创造良好的营商环境,以真心实意付出、真金白银投入、真抓实干攻坚,为舍得酒业发展保驾护航,加快建设全国优势白酒产区。” 射洪市委副书记、市长王能 射洪市委副书记、市长王能表示射洪市委、市政府将一如既往支持舍得酒业发展,希望舍得酒业以创新基因激发发展潜能,整合平台资源,发挥渠道优势,让舍得智慧与东方酒蕴享誉国际国内。 复星国际董事长 郭广昌 复星国际董事长郭…

    2025-03-26 消费
    4.0K
  • 2024年报深解|舍得酒业:老酒战略“深蹲蓄能”,控量挺价修复渠道韧性

    3月21日盘后晚间,舍得酒业(600702.SH)披露2024年年度报告。报告显示,在积极推动渠道库存良性去化的情况下,公司2024年实现营业收入53.57亿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46亿元。 同时,舍得酒业还公告了2024年度利润分配方案,拟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4.30元(含税),合计拟派发1.42亿元(含税)现金红利,占公司2024年度归属于母公司股东净利润的40.94%。承压之下,依然保持稳定分红,可见公司对股东回报的重视。 面对行业深度调整的严峻考验,舍得酒业2024年通过坚定执行“控量挺价”策略,有效修复渠道生态,稳固品牌价值,为长期战略布局蓄力。依托“老酒、生态、文化”三大不可复制的确定性优势,整装再发的舍得酒业,未来发展更具韧性支撑,后市可期。 复盘2024年:质效并举固本拓新,逆势经营稳中有进 当前,白酒行业正处于新旧周期切换的阵痛期,价格倒挂、库存高企等问题集中爆发,市场风险不断释放。减速换挡,夯实基础,成为众多白酒企业的战略选择。 以舍得酒业为例,尽管2024年业绩因主动调整而短期承压,但也加速出清了过去数年高速发展所积累的风险压力,为新周期的发展埋下关键伏笔。而拆解舍得酒业2024年报数据,也能发现多个积极信号,可见其稳健的基本面。 其一,资产规模持续扩大,费用优化降本提效。据年报显示,2024年舍得酒业总资产118.02亿元,较2020年增长53.48亿元;2024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68.08亿元,较2020年增长近一倍。可见深度践行老酒战略的四年以来,舍得酒业综合实力不断增强。与此同时,公司精益化管理也见成效,管理费用同比减少15.37%,节流的同时,运营效率得到进一步提升。 其二,深化老酒战略落地,标准引领构建优势。由舍得酒业牵头参与并制定的《坛贮老酒(浓香型白酒)》和《生态酿酒评价规范》两项团体标准,于2024年先后发布,为…

    2025-03-25
    5.3K
已有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