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催化下,预制菜快速发展,到2022年春节,更是站上风口,一时风头无两。那些早早登陆A股的上市公司掀起一波上涨行情,资本市场之外具备先发优势的企业亦被重点聚焦,亚洲渔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亚洲渔港”)即是其中一例。
亚洲渔港成立于2002年,为国内生鲜餐饮食材品牌供应商,主营业务为标准化生鲜餐饮食材的研发、销售及配送服务。凭借在海产市场的深耕和供应链优势,亚洲渔港不断在水产预制菜赛道加速,业绩弹性向好。
事实上,在资本大佬抢滩预制菜之前,亚洲渔港早早引入美团、新希望等实力股东。如今,站在预制菜风口上,公司拟登陆创业板,借势扩大产能,进一步提高生鲜食材的供应效率,夯筑公司竞争力。
2021年上半年营收恢复至疫情前水平
凭借在业内的多年积累,亚洲渔港业绩增长迅速。2018年、2019年分别实现营业收入9.14亿元、12.03亿元,净利润6412.20万元、7052.31万元。
但进入2020年,疫情冲击各行各业,尤其是在北京新发地、大连等几起疫情证实由冷冻海产品引起后,冷链物流相关行业更是遭遇重创。有数据显示,疫情期间,大多数企业冷链运量都出现了下滑,52.63%的企业表示运量减少30%以上,15.79%的企业运量减少10%-20%。以冷链物流及冷冻食品见长的亚洲渔港自然也未能幸免,2020年业绩出现一定程度的下滑,实现营业收入8.97亿元,净利润4697.67万元。
但危与机是对孪生兄弟,疫情之下催生了“宅”经济,生鲜商品“高频、刚需”的优势被数倍放大,储存周期长、制作方便、新鲜营养度高的冷冻冰鲜品消费蓬勃向上,冷链物流迎来黄金发展期。2020年我国冷链物流市场规模达3832亿元,同比增长13%,冷链需求总量突破2.65亿吨,同比增长13.69%。
亚洲渔港作为细分领域的龙头企业,紧抓后疫情时代的发展机遇,不仅联合知名连锁餐饮店推出“名厨名店”系列新品,快速推进餐饮企业标准化发展,构建全新的合作模式,多维度赋能传统餐饮行业;布局餐饮+电商零售的2C赛道,实现线下到线上标准化产品的快速转变,依托冷链物流体系,加强生鲜电商布局;还凭借雄厚的资金能力收购中联食品(大连)有限公司,提高自主生产与深加工能力,进一步构筑核心竞争力等。
动作频频,亚洲渔港业绩弹性充分释放。2021年1-6月,公司实现营业收入5.61亿元,净利润3326.50万元。其中,营业收入较2020年同期增长45.07%,相比2019年同期增长3.16%,已基本恢复至疫情前水平。
顺应行业发展趋势募资加码产能
当然,亚洲渔港的发展亦离不开行业的快速发展。数据显示,2019年、2020年、2021 H1,中国餐饮市场规模达到4.67万亿元、3.95万亿元和2.17万亿元,按照食材原料进货成本占比40%,餐饮供应市场规模达到1.87万亿元、1.58万亿元和0.87万亿元,加上家庭消费需求,餐饮食材需求市场规模较大。尽管餐饮市场短期受疫情影响,但随着疫情的逐步好转,餐饮复苏将加快,相应的餐饮供应市场也将继续大发展。
行业水大鱼多,竞争自然激烈,还较为分散。但随着对食品安全、营养健康的要求越来越高,生鲜食材标准化、品牌化、规模化是大势所趋。公司副董事长蒋德智此前就曾公开表示,当下中国预制菜市场中,to B和to C的占比大概在8:2,预制菜在2B端愈发火热的背后,离不开餐饮行业标准化的成熟,标准化餐饮供应链的完备也将成为支撑预制菜行业进一步发展的重要动力。
亚洲渔港此次IPO募资即是顺应行业发展趋势而为。公司拟使用募资2.50亿元投建中央冷链加工项目,规划建筑面积5万平方米,设计产能15000吨,项目建成后将解决市场需求快速增加与公司产能有限的矛盾,进一步提高公司的生产和销售规模,提高公司对生产加工环节和产成品质量的控制力,创造新的利润增长点。而拟8000万元投建的前进宝供应链项目则是为应对快速扩大的业务规模以及进一步提升产品生产和配送效率而提出的,计划新增12个全国性仓储物流节点。
亚洲渔港表示,公司将以“品牌+信息化管理系统”作为整体发展战略,持续拓展产业布局的深度和广度。在垂直B2B领域,公司将持续利用信息化管理系统融合,使生鲜餐饮食材的需求与食材加工制造、冷链物流等多个环节高效衔接,实现供、需协调发展,全面提升对终端餐饮企业的服务及供货能力。公司计划依靠速冻海水产品的单点突破建立的优势和渠道网络,逐步拓展业务广度至其他关联品类。面对日益增加的对高质量产品的生产需求,加工环节在生鲜食材供应领域占有重要地位,对上游采购端的原材料品质可进行严格筛选,具有高附加值的优质产成品将增加对下游客户定价的话语权,为公司后续发展提供有效的保障,增强公司未来发展的灵活性。
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负。转载请注明出处:天府财经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