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汇鸿集团(600981.SH)公告称,公司高管发生人事变动,晋永甫接替陆备上任副总裁职位。这已是半年来,汇鸿集团发布的第6起高管变动公告。
管理层频繁变更之外,汇鸿集团还曾上演过连续三任“一把手”落马的戏码。这些都给汇鸿集团的内部管理及业务经营蒙上了阴影。
此外,公司令人眼花缭乱的“多元化”产业布局拖累业绩,以及去年高达5.5亿元的合同踩雷事件,更是让本身陷入发展困境的汇鸿集团雪上加霜。
成立于1996年的汇鸿集团,2010年与实力相当的开元集团走到一起,并于2015年整体上市。原以为是强强联合,没想到产生了负面效果。
如今,这家年营收近400亿,总资产近300亿的江苏省属外贸企业,总市值不足80亿。
01
管理层动荡,内控缺位
算上刚刚辞去副总裁职务的陆备,近半年,汇鸿集团有6位管理层辞任相关职务。
不止如此,近年来,汇鸿集团从董事长、党委书记到副总裁,不断有人“落马”,公司管理层一时间似乎成了反腐重灾区。
2020年6月24日,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援引江苏省纪委监委消息:江苏汇鸿国际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张剑涉嫌严重违纪违法。
而张剑的两名前任,曾任江苏汇鸿国际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的冯全兵和曾任江苏汇鸿国际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的唐国海也相继倒下。
一连三任董事长倒在反腐利剑之下,这在业内实属罕见。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多任董事长“落马”,汇鸿集团近年来还有多名高管被查:2019年9月,原汇鸿集团党委副书记、总裁范迪康涉嫌严重违纪违法接受纪律审查和监察调查,当时,范迪康已退休6年;2019年3月,汇鸿集团原副总裁许荣云接受纪律审查和监察调查。
作为国资企业,投资者最惧怕的就是腐败与懈怠,而管理层腐败的背后凸显的是企业内部管理的混乱。内部管理就像是多米诺骨牌,一个环节出现问题,就可能会引发严重的连锁反应。
02
主营业务亏损,负债率高企
说到汇鸿集团的主营业务,那也是迷一般的存在。年报披露的信息显示,公司主营业务主要有三大板块,即供应链运营、房地产及投资。
其中供应链运营主要包括冷链物流、医疗健康、纺织服装、浆纸板材、机电船舶等。虽然冠以“供应链运营”之名,但是底下一堆的子业务,各种业务之间没有协同性,这给本就“凌乱”的高管团队增加了管理难度。
有分析人士称,以外贸起家的汇鸿集团旗下产业众多,且跨度较大,而其涉足的金融领域均以财务投资身份出现,除了新近切入的再生资源,其他产业之间关联度不大,实现产业资源协同难度不小。
这一点,也可以从汇鸿集团这些年的营业收入看出。
天府财经网注意到,汇鸿集团营收在2015年达到391.4亿元的历史顶峰后,就在400亿大关面前停滞不前了,这些年主业收入始终没有明显增长。
不仅如此,汇鸿集团扣非净利润也堪称惨淡。数据显示,2017-2021年前三季,其扣非净利润分别是:-1.51亿元、-7.13亿元、-1.03亿元、3998.09万元和-3326.94万元,累计亏损近10亿。不少产业还面临着培育,需要持续投入。
与此同时,公司的负债压力也是有增无减。
截至2021年三季度末,汇鸿资产负债率为75.28%。同期,公司货币资金有37.39亿元,而仅短期借款就高达68.98亿元,远超其自有资金量。公司流动性并不宽裕。
03
股价暴跌,二股东亏本减持
天府财经网注意到,汇鸿集团股价在2015年的牛市中创出25.4元的历史最高,随后便一路跌宕下滑,最低跌至2021年7月的2.49元,最大跌幅超90%。从此以后,公司股价就一直在2.49-4元区间徘徊。
股价一路暴跌的原因有很多,但最重要的一点还是业绩太差,主营业务长期萎靡不振。
没有业绩支撑的汇鸿集团,跌跌不休的股价,留不住股东的心。去年,兴证资管的一波减持引发市场关注。
兴证资管作为汇鸿集团的第二大股东已经超过5个年头。2015年12月,汇鸿集团作为江苏省委省政府确定的深化国企改革试点单位,在省属企业中率先实现整体上市,并募集配套资金引入战略投资者。
随即,公司以4.09元/股非公开发行股票募集资金20亿,参与者包括兴证资管管理的61号计划、71号计划、63号计划,持股总额为2.2亿股,锁定3年,至解禁时占汇鸿集团总股本的9.81%。
2021年11月9日,汇鸿集团公告了兴证资管“亏本”大甩卖式的减持计划。公告显示,兴证资管以2.53元至2.96元,以大幅低于成本的价格,合计减持2750万股,占比1.23%,损失4000万左右。
事实上,兴证资管抛售汇鸿集团股票也在意料之中,毕竟其股价早已让各类机构摆手远离。而这对于江苏国资旗下的一家老牌上市公司来说,十分意外且令人汗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