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业股份(600128.SH)近日发布的2021年年报显示,公司过去一年营收和净利润双增长,扣非净利润创下近6年来最好的表现。与此同时,弘业股份积极响应大股东号召,拿出利润的30%来分红。
成立于1979年的弘业股份,1997年就在上交所挂牌,是全国外贸工艺品行业和江苏省外贸系统第一家上市企业。上市这么多年,由于主营业务主要是外贸进出口,业务特性摆在那里,所以公司一直是规模大利润不高,几十亿的营收,仅换来千万元级别的净利润。
受行业大环境等多重因素影响,弘业股份近年来经营得颇不容易。《眼镜财经》查阅财报发现,从2016年开始,弘业股份以77.89万元的扣非净利润为起点,开始走向亏损的泥潭,一直到2021年才走出低谷,扭亏为盈。
毛利率下滑,多家子公司资不抵债
贸易业务是弘业股份自成立以来从事的主要业务,业务范围涵盖出口、进口及国内贸易。其中出口贸易主营服装、玩具、渔具等大类产品,进口贸易主营医疗器械、化工等产品,内贸业务主营煤炭、液氨、尿素、化工品等。
2021年,弘业股份实现营业收入53.21亿元,同比增长20.33%;净利润仅3321.63万元,同比微增3.12%。
虽然弘业股份实现了扭亏,但其毛利率水平自2019年以来已经连续三年下滑,2019-2021年毛利率分别为7.96%、6.81%、5.92%。
在经营业绩增长的同时,《眼镜财经》注意到弘业股份的南京弘文、弘业泰州、弘业永润、弘业永煜、弘业福天、南通弘业进出口、法国 RIVE 公司、弘业缅甸、荷兰 RAVEN HOLDING B.V等多家子公司或亏损,或资不抵债。其中南通弘业在连续3年亏损之后,终于不堪重负,于今年3月申请进行破产重整。
除此之外,弘业股份的法国子公司、荷兰子公司、缅甸子公司也是连续三年亏损,截至2021年12月末,三家子公司当前都是资不抵债的状态。对于这三家子公司的营业状况,弘业股份倒也没有避讳,其在年报中表示,法国公司、荷兰公司受国外疫情影响经营较困难,弘业缅甸工厂则是受疫情及局势动荡的双重影响,一直处于停业状态。
只是,全球疫情还在持续,市场需求会延迟,但不会消失。宏业股份如果只看到客观因素,而不审视内在,找到应对的办法,这三家子公司的结局又将如何?
现金流恶化 股价跌近八成
与2021年报一同发布的还有弘业股份为子公司提供担保的公告。公告显示,弘业股份拟为弘业技术、化肥公司、弘业永润、弘业永恒、弘业永欣、弘业永为、弘业环保等7家合并报表范围内的控股子公司,分别提供不超过 2亿元、1.8亿元、6000万元、6000 万元、2500万元、1500万元和 5000万元的保证式担保。上述借款总额共计5.9亿元。
除此之外,年报数据显示,弘业股份尚有担保余额1.96亿元。反观公司现金储备,截至2021年末,货币资金为6.02亿元,同比下滑27.48%。而到了今年一季度末,货币资金进一步降至5.68亿元。
同时,从偿债能力角度分析也能发现,弘业股份或许面临一定的现金流压力。
《眼镜财经》注意到,截至2021年末,公司流动负债中的短期借款为1.81亿元、应付账款7.51亿元,两项合计9.32亿元。而当期货币资金仅能覆盖上述借款的64.59%,较2020年86.91%的覆盖比例下降20多个百分点。
需要注意的是,弘业股份的经营现金净流数据表现也不容乐观。
年报显示,2021年公司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为-1.85亿元,同比下滑150.63%。若拉长时间维度来看,2019—2021年,弘业股份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分别为4.17亿元、3.66亿元及-1.85亿元,处于连续下降通道。
值得一提的是,弘业股份于3月29日发布控股股东增持的消息,但并未对公司股价形成明显的正面促进。增持公告发布后,公司股价仍处于震荡下行通道。截至5月5日收盘,弘业股份报收于6.83元,已较最高时期跌去近八成。
由此可见,看似弘业股份走出了“最后一个寒冬”,终于守得云开见月明,但日益下滑的毛利率,越来越紧张的现金流以及迟迟不见回弹的股价,都在提醒投资者,这家老牌贸易企业的前路可能并不顺畅。对此,《眼镜财经》将继续保持关注。
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负。转载请注明出处:天府财经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