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管连发57问,燕之屋回应打马虎眼,“燕窝第一股”IPO能否如愿?

一直以来,对于“食用燕窝是否真的有效”,各种声音一直争议不断,在未有数据支撑的情况下,燕之屋的产品是否真的有保健功效,也很难证实。

燕窝,站在养生风口,作为一种新消费品,正在飞入更多百姓家。而就在前不久,国内知名燕窝品牌燕之屋递交了招股书,拟向上交所主板发起冲击。此次IPO将募资10.19亿元,其中,拟拿出超20%用于营销网络建设及品牌推广项目。

眼镜财经》了解到,这已不是公司第一次冲击上市,早在2011年和2021年,燕之屋曾两次拟赴港上市,却都无疾而终。

监管连发57问,燕之屋回应打马虎眼,“燕窝第一股”IPO能否如愿?

本次IPO如果成功过会,燕之屋将成为燕窝产业链相关的第一家上市公司。但就在4月22日,证监会官网披露了多达57条的《燕之屋首次公开发行股票申请文件反馈意见》。5月初,燕之屋更新了招股书,但对于监管的质疑,燕之屋的表述十分含糊,有些问题也并未详细解答。

燕窝第一股的IPO之路,可能不会那么顺利。

招股书里的答非所问

在长达24页的审核反馈中,证监会连发灵魂拷问,提出了诸如是否有夸大宣传效果、销售费用是否过高等问题。

比如,证监会提出,请发行人补充说明:

(1)关于燕窝的营养价值介绍等相关材料、数据来源,是否有权威出处;

(2)在一些宣传燕之屋燕窝的软文广告中曾写到,清朝的皇帝因食用燕窝而长寿,请具体列表说明公司广告等相关宣传材料的具体宣传口径,相关宣传是否存在虚假宣传等合规风险,公司是否因此受到行政处罚等等。

然而《眼镜财经》注意到,在燕之屋5月4日更新的招股书中,并未对相关问题进行回应。对于燕窝的营养价值,公司全篇只做了如下表述:

“中医认为燕窝具有滋补养生作用,古代本草类医药典籍如《本经逢原》《本草从新》《本草纲目拾遗》《本草求真》等有关于燕窝的功效方面的记载,将燕窝的主要功效归纳为:益气化痰、滋肾养肺、补脾和胃以及调补虚劳。”

“虽然现有实验研究已经对燕窝的营养成分进行了较为充分的分析,对于食用燕窝对生物机能的影响也进行了一定的研究,现有研究表明食用燕窝是安全的。但是由于消费者个体体质千差万别,若个别消费者因体质等原因不适于食用燕窝但发生不当食用,则可能会导致消费者面临出现不良反应的风险。”

也就是说,公司的表述也只敢确保燕窝是安全的。而对于具体的营养价值,公司在招股书中的参考依据似乎也只有《本草纲目拾遗》这样的医药典籍,并未提供充分的数据支撑。

此外,证监会还曾要求燕之屋对“含量可达10%以上的唾液酸——N-乙酰基神经氨酸,是燕窝中关键的活性成分之一”等表述说明是否有权威出处。

就这一点,招股书中称:“实验研究表明,燕窝主要成分为水分、脂质、唾液酸、蛋白质、氨基酸、碳水化合物等。燕窝所含唾液酸中的主要类型为N-乙酰基神经氨酸,其是燕窝中关键的活性成分之一,含量可达10%以上,目前实验室研究表明唾液酸在免疫调节、抗衰老、促进细胞生长等方面具有有益功效,同时唾液酸热稳定性较好,炖煮或加工成即食燕窝罐头唾液酸均可以得到较好保留。”

可见,燕之屋对权威出处的解释只归为“实验室表明”,而具体的权威出处则未做说明。

据《眼镜财经》了解,一直以来,对于“食用燕窝是否真的有效”,各种声音一直争议不断,在未有数据支撑的情况下,燕之屋的产品是否真的有保健功效,也很难证实。

暴利还是薄利?

不可否认的是,燕窝确实是一门赚钱的生意。2019-2021年,燕之屋的综合毛利率分别为48.55%、48.65%和52.67%,逐年攀升。

监管连发57问,燕之屋回应打马虎眼,“燕窝第一股”IPO能否如愿?

分产品来看,碗燕产品的毛利率分别为52.96%、55.74%和59.64%;鲜炖燕窝的毛利率分别为47.61%、47.08%和47.15%;冰糖燕窝的毛利率分别为52.77%、49.41%和55.64%;干燕窝的毛利率分别为31.02%、27.64%和42.46%。

监管连发57问,燕之屋回应打马虎眼,“燕窝第一股”IPO能否如愿?

在公司的主营业务成本中,原材料占比在80%左右。而直接材料中,主要原材料食用燕窝占比在85%以上,其余为冰糖、人参、阿胶等辅料以及玻璃瓶、PP碗、铝碗、瓶盖等。

此前有媒体据此计算,燕之屋每碗燕窝的成本只有不到45元,即使算上人工和制造费用等,一碗燕窝的成本也不过53元,而其售价却高达近300元,可见其暴利性。

也正因如此,公司的股东一直将燕之屋视作现金奶牛。根据招股书,2019年至2021年,燕之屋共分红5次,累计分红2.5亿。而2018年至2021年,燕之屋的累计归母净利润才3.73亿。换句话说,燕之屋将近70%的利润都用来分红了。

但“暴利”的燕窝虽然给股东带来了利润,却没有为公司赚到钱。

数据显示,2019年至2021年,燕之屋的营收分别为9.51亿元、12.99亿元和14.99亿元;但归母净利润分别只有0.79亿元、1.20亿元和1.67亿元。净利率在10%上下徘徊。

在此背后,《眼镜财经》注意到,燕之屋近几年的销售费用连年攀升,其在营销上花费的资金甚至超过了净利润。这两年,燕之屋曾先后邀请刘嘉玲、林志玲等“重量级”女星代言,最近又签约了自带流量的赵丽颖,将年轻消费群体定位为重要增量人群。

数据显示,燕之屋2019-2021年的销售费用(未执行新收入准则)为3.08亿元、3.83亿元和4.51亿元,分别占当期营收的32.40%、29.50%和30.08%。

监管连发57问,燕之屋回应打马虎眼,“燕窝第一股”IPO能否如愿?
监管连发57问,燕之屋回应打马虎眼,“燕窝第一股”IPO能否如愿?

其中,广告宣传费分别为1.87亿元、2.37亿元和2.67亿元,分别占当期销售费用(执行新收入准则)的60.84%、74.93%和68.37%,以及当期营收的19.72%、18.27%和17.85%。

监管连发57问,燕之屋回应打马虎眼,“燕窝第一股”IPO能否如愿?

因此,证监会要求燕之屋进一步说明公司的业务驱动模式、竞争策略,是否通过降低产品单价促销、大量广告营销支撑业绩,公司是否存在影响持续经营能力的相关风险等等。

另外,《眼镜财经》注意到,尽管燕之屋销售费用达亿元级,但研发费用却只有一千多万,仅占总营收的1%左右。

数据显示,2019年至2021年,燕之屋的研发费用投入分别为1874.24万元、1766.42万元和1894.64万元,仅占公司总营收的1.97%、1.36%和1.26%。

同时,据燕之屋招股书透露,2020年至2021年,其研发费用率远低于同行可比公司平均值3.75%、2.38%和3.84%。

从这点看,燕之屋华丽营销宣传或许只是徒有其表。关于公司IPO后续进展,《眼镜财经》将持续关注。

本文转载自眼镜财经,内容可能有删改,文章观点不代表天府财经网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

(3)
上一篇 2022-06-11 20:56
下一篇 2022-06-20 17:36

相关推荐

  • 科力股份IPO:“区域+客户”双重依赖,曾多次被行政处罚

    科力股份自被北交所受理材料以来,共经历三轮问询。公司业绩稳定性、产品质量风险、采购情况披露、应收账款和存货等均是关注重点。

    2024-08-21 资本
    1.9K
  • 京东产发难逃IPO落空

    若无法撕掉身上沉重的地产标签,唯恐再冲击IPO的希望亦相当渺茫。

    2024-06-04
    6.1K
  • “成都智造”杀出黑马 瑞迪智驱是如何炼成的

    今日(5月13日),瑞迪智驱(301596.SZ)正式在深交所创业板挂牌上市。作为“成都智造”杀出的一匹黑马,瑞迪智驱有着怎样的前世今生?未来在自动化设备领域的主战场,它又将演绎出怎样的一番精彩? 这个生产商“行业中少有” 瑞迪智驱来自成都市双流区,全称“成都瑞迪智驱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招股书中,它是这样介绍自己的—— 我国自动化设备传动与制动系统零部件领域的“知名企业之一”;是“行业中少有的”同时拥有电磁制动器、精密传动件和谐波减速机产品的生产商。 ⬆️ 成都瑞迪智驱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不了解自动化设备领域的,至此可能已看得一头雾水:这是啥?这又是啥?这都是啥? 在揭开这些产品的神秘面纱之前,让我们先从熟悉的电梯说起吧。 为了让运行中的电梯准确地停在每层楼,确保进出的乘客和精准的楼层对接,我们需要使用到一种重要的安全设备——就像汽车需要刹车来停止一样,电梯也需要一种特殊的“刹车”来确保它可以在正确的位置停下来。 这个重要的安全设备,就是电磁制动器。 电梯日常的上上下下,需要它。在电梯遇到紧急情况时,失控或者发生电力故障,就更需要它来迅速制动电梯,以防止发生意外。 通常来说,一部电梯需要使用2-4个电磁制动器。你可以闭着眼睛想下,这个产品的市场有多大。 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国内电磁制动器产品历史上一直为国外垄断。目前我国很多的高端电梯所用的电磁制动器,仍以进口为主。 而瑞迪智驱作为较早从事电磁制动器自主研发的企业,通过多年不断的技术和工艺钻研,它生产的电磁制动器已成为中国电梯领域的主流制动器品牌之一,达到了国际知名品牌的同等水平。 凭借在电梯制动器上丰富的技术储备,天府财经网注意到,瑞迪智驱还成功突破了长期由国外品牌占据的高空作业平台车市场,并开始批量供货。 除了电磁制动器,瑞迪智驱的主要产品还包括精密传动件、谐波减速机等,它们都是自动化设备的关键零部件之一。 ⬆️ 以机器人…

    2024-05-13
    7.2K
  • 湃肽生物终止IPO :奇葩格局!华熙生物是客户还是股东,更是竞争对手

    今年6月份,市场上还在等着A股迎来“美容肽第一股”,半年后,由多家上市企业加持的湃肽生物就收回了扣响A股大门的手。 就在12月27日,深交所公告显示,浙江湃肽生物有限公司已撤回其创业板上市申请。此举根据《深圳证券股票发行上市审核规则》第六十二条,深交所决定终止对该公司首次公开发行股票的审核。 据悉,2023年12月22日,湃肽生物向本所提交了《浙江湃肽生物股份有限公司关于撤回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创业板上市申请文件的申请》,保荐人向交易所提交了《华泰联合证券有限责任公司关于撤销保荐浙江湃肽生物股份有限公司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创业板上市的申请》。 这是一家拥有诸多光环的企业:客户团强大,其中包括了上市化妆品企业珀莱雅、华熙生物、丸美;赛道火热,时下备受关注的“减肥神药”司美格鲁肽的原料药是湃肽生物的产品管线之一……但这也是一家颇具争议的企业:前5大客户中,有4个是自家股,以其中的华熙生物为例,除了是客户还是股东,更是竞争对手;产能利用率偏低仍要募资新增生产线产能…… 湃肽生物的IPO审核程序。 因为湃肽生物的IPO,作为股东的投资者问及相关问题,也收到了不少关注度。10月中旬,投资者还在问及相关问题。 值得一提的是,在湃肽生物的股东名单中,珀莱雅和华熙生物都是2022年6月,基本是在IPO申报前12个月突击入股。 现在,湃肽生物撤单,股东们着急吗? 01

    2023-12-28 大健康
    3.5K
  • 冲刺IPO的货拉拉为何连续被约谈?

    商业利益向左,司机权益向右,平台如何做好“端水大师”?

    2023-12-27 TMT
    5.9K
已有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