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银等减持亚洲科技巨头股票,巴菲特离开比亚迪,孙正义离开阿里巴巴

世界上一些最有影响力的机构正在抛售持有多年的亚洲科技巨头股票,这对投资者来说是一个令人不安的迹象。此前这些公司的股票已经历一轮痛苦的下跌。

最近几个月,软银集团股份有限公司(SoftBank Group Corp., 9984.TO)相继减持了中国电商阿里巴巴集团控股有限公司(AlIBaba Group Holding Limited, 9988.HK, BABA, 简称:阿里巴巴)和印度移动支付公司Paytm的股份,此前这两家公司的股价都出现了下跌。沃伦·巴菲特(WARren Buffett)麾下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Berkshire Hathaway Inc., BRKA)一直在逐步减持中国电动汽车制造商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BYD Co., 1211.HK, 002594.SZ, 简称﹕比亚迪股份)的股份。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自2008年以来一直持有比亚迪股份。

之前入股了数百家科技公司的科技巨头腾讯控股有限公司(Tencent Holdings Ltd., 0700.HK, 简称﹕腾讯)正在减持多家上市公司的股份,涉及价值数百亿美元。与此同时,腾讯的第一大股东Prosus NV正在减持这家中国社交媒体和游戏公司的股份。

百达资产管理(Pictet Asset Management)亚洲特殊情况主管Jon Withaar说:“感觉就像是,最聪明的人正在离开这个房间。”

在许多情况下,这些大规模出售持股的公司面临股东要求提升回报的压力。将长期投资套现,也可以腾出资金用于更有效益的用途,并提供了一个简单的方法来扭转严重亏损。在软银今年4-6月期间亏损约230亿美元后,首席执行官孙正义(Masayoshi Son)表示,在软银的投资狂潮中,他曾经有点被冲昏了头脑。他承诺削减投资,该公司随后决定剥离220亿美元阿里巴巴股票,此举帮助软银在截至9月的三个月恢复盈利。

虽然许多长期股东通过持股多年实现了丰厚利润,但在当前市场环境疲软之际脱手股份,也反映了这些股东对科技公司较长期前景的看法。

多家族办公室Kamet Capital Partners的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Kerry Goh表示,TMT格局已经成熟,增长前景已不像几年前那样好了。TMT指的是科技、媒体和电信,这个组别包括互联网平台公司和其他新经济企业。

Goh说,尤其是中国互联网公司,它们面临着激烈得多的竞争和监管机构更严格的反垄断审查。这意味着这些企业必须想办法增加内生性收入和利润,而不是像过去那样通过收购来实现。

投资者正在关注明年战略股东撤资的进一步迹象。

腾讯今年出售了在纽约上市的互联网公司冬海集团(Sea Ltd., SE)价值30亿美元股份,并且最近表示,将通过向腾讯股东发放特别股息的方式,减持外卖平台美团(Meituan, 3690.HK)的232亿美元股份。腾讯曾以同样的方式减持了在线零售商京东集团股份有限公司(JD.com, Inc., 9618.HK)的165亿美元股份。

中国政府对科技行业进行了整治,去年对美团处以超过5亿美元罚款。但大和资本市场(DAIwa Capital Markets)的中国互联网研究主管John Choi说,腾讯的减持既有商业逻辑,也有政治逻辑。

Choi称,反垄断担忧可能是一个主要因素,但不是唯一因素,因为腾讯还必须考虑当前的市况及其投资回报情况。

农银国际(Agricultural Bank of China International)中国互联网行业分析师Steve Chow表示,投资者现在已将注意力转向腾讯持有大量股份的其他公司,包括快手科技(Kuaishou Technology, 1024.HK)和拼多多(Pinduoduo, PDD)。

腾讯首席战略官James Mitchell在11月份的财报电话会议上说,腾讯在考虑将其所持某家公司部分股份分配给自己的投资者时,着眼的是该公司的实力、它所处行业的健康状况以及它能带来的回报。他说,腾讯从其所持美团股份中获得了约30%的内部回报率。

软银是全球最大的科技投资者,有一长串可供其撤资的公司。软银持有印尼科技公司GoTo Group和印度物流公司Delhivery Ltd.的股份,这两家公司都已在今年上市。此外,软银已清仓所持中国在线房地产经纪公司贝壳控股有限公司(Ke Holdings Inc., BEKE, 简称:贝壳)股份,获得超过10亿美元的收益。

软银将2000年对阿里巴巴的2,000万美元投资转化为股权,这部分股权在高峰时估值达2,000亿美元。虽然这是有史以来最成功的投资之一,但软银已经减持阿里巴巴股份,对其他公司进行了大笔投资,偶尔产生灾难性的后果。

在减持阿里巴巴股份方面,软银更倾向于使用复杂的融资解决方案,而不是直接出售。软银今年通过解除一个复杂的衍生品头寸,剥离了价值220亿美元的阿里巴巴股票,该头寸类似于由软银所持阿里巴巴股份支持的一笔抵押贷款。不过,截至9月份的六个月内,软银集团的投资组合仍遭受了超过60亿美元的亏损。

尽管软银和腾讯是投资者重点关注的最知名公司,但明年可能会有另一些潜在卖家进入该市场。阿里巴巴及其关联公司蚂蚁集团(Ant Group Co.)在科技行业拥有大量投资组合。红杉资本(Sequoia Capital)和Tiger Global Management LLC等基金对亚洲科技行业进行了大笔投资.

Prosus一名发言人说,减持腾讯股份并不影响该公司对中国或腾讯的看法,该公司打算做一家长期股东。他表示:“我们对腾讯有坚定的信心,非常看好该公司前景。”

本文转载自凌通社,内容可能有删改,文章观点不代表天府财经网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

(1)
上一篇 2022-12-12 13:53
下一篇 2022-12-15 10:41

相关推荐

  • 网聚暖流,情暖陇原 互联网科技企业驰援积石山爱心榜单

    度小满捐赠2000万元支援甘肃地震灾区 19日上午,度小满紧急通过中国红十字基金会捐款2000万元,专项支援甘肃震区的紧急救援、救灾物资采购、受灾群众生活安置及灾后重建等工作。 字节跳动捐赠2000万元,支援甘肃及青海地震灾区 19日,北京字节跳动公益基金会宣布捐赠2000万元人民币,联合公益机构,为甘肃及青海受灾严重地区提供灾后救援及重建。由于当地防寒保暖需求高,北京字节跳动公益基金会已联合壹基金,将第一批备灾物资——1000床棉被启运发往灾区。 阿里巴巴[BABA]联合多方驰援,首批发出5万多箱应急物资,并追加1000万元 19日,阿里巴巴官方发布,已联合多方驰援甘肃青海抗震救灾,首批5万多箱应急物资发出。午后,阿里巴巴再次宣布,将追加1000万元人民币捐款,用于甘肃青海地震灾区救援和民众生活恢复。 蚂蚁集团捐赠1000万元驰援甘肃临夏州积石山县 19日,蚂蚁集团在官微宣布将向甘肃省临夏州积石山县政府定向捐赠1000万元,用于受灾地区紧急救援、过渡安置和灾后重建。 同时,新东方捐款1000万元驰援甘肃救灾 19日消息,新东方宣布向壹基金捐赠1000万元现金,其中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捐赠500万元,东方甄选[1797]捐赠500万元,紧急驰援甘肃地震灾区救灾工作。 李佳琦捐款500万元紧急驰援甘肃地震灾区 19日上午,小米公益基金会捐赠500万元紧急驰援地震赈灾 小米官方宣布向地震灾区捐款500万元,用于采购应急救灾物资、支持灾后重建工作。 辛巴公司捐赠400万元物资和现金 19日,辛选集团宣布向甘肃受灾地区捐赠400万元(200万元物资+200万元现金)。据了解,辛选集团紧急采购的5000件羽绒服,已于19日启程运往甘肃受灾地区,为灾区群众提供温暖与应急保障。 交个朋友控股向甘肃、青海捐赠200万元救灾 19日,交个朋友控股紧急启动救灾响应,向中国乡村发展基金会捐赠200…

    2023-12-25
    5.1K
  • 侵犯他人跨境电子商务专利?阿里巴巴[BABA]在日、美、韩三国同时被告

    最新消息显示,一家名不见经传的日本专利权公司在12月15日向韩国首尔中央地方法院申请针对交易系统可以帮助商家按照预先确定的税率在海关提前登记货物,并帮助客户在购买时支付关税,以确保交货。 在向日本法院提交的诉讼中,BWB Inc.请求对阿里巴巴及其物流子公司菜鸟、天猫运营商淘宝发

    2023-12-20
    3.7K
  • 经济“卷王”拼多多们,消灭供应链中间层

    失去渠道商,我们将失去什么?

    2023-12-18 TMT
    23.6K
  • 啥是总额法、净额法?从国联股份300亿收入凭空消失看上市公司财技那些事

    在大大的拼多多、业绩嘎嘎猛,被质疑年报的时候,国联股份说好的730多亿的收入,扭头就变成了400亿,一封公告硬生生干没了340亿,这是造了什么孽? 倒也不是说300多亿的业务没了,也不用太过紧张,对利润是没啥影响的,只是之前的700多亿收入是采用总额法确认的,而年报在审计过程中,公司难以取得或拥有部分交易与相关毛利率也就个位数的水平。 而净额法则可以隐藏收入,同时营造出高毛利的表象。比如国联股份,在前些年,虽然营业收入嗷嗷地涨,但毛利率水平是一年不如一年,2022年随着部分收入调整为净额法确认,毛利率明显上升。 从会计确认方法来说,总额法和净额法横跳,可以不同程度美化报表,或者放大/隐藏收入。但这玩意儿也不是你想怎么确认就怎么确认,核心逻辑在于你对于出售的商品是否具备控制权。同样是倒爷,如果我是真的进了一批货,然后找客户倒卖出去,我对这批货享有控制权,在此过程中也承担着货的减值等风险,那我就可以用总额法确认收入,同时确认相应的成本。但如果我纯纯的是个中间人,做的是平台,就像京东,淘宝做的是平台生意,至于谁卖、卖给谁、卖啥也无所谓,用净额法确认收入。而京东有自营的业务,虽然是倒卖,但对货物拥有控制权,用总额法确认收入。这也是为什么阿里明明利润比京东高,但收入规模却不及京东,在以收入规模排名的世界500强中,阿里的排名比京东靠后。 其实在编报表时,有很多类似的方法可以用来美化报表,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财技”,比如存货的计价、折旧的计量、研发投入的处理等。在销售商品计算成本时,对存货的计价有多种方法:先进先出、后进先出、加权平均、个别计价。 举个例子,假设我之前一共进了A、B、C 3批货,成本分别是10元、20元、30元,那当我卖了一批货,卖的成本应该计作多少钱? 按照先进先出法,先进来的先出去,计作10元;按照后进先出法,后进来的先出去,计作30元;按照加权平均法,3批货的平均成…

    2023-05-12
    11.2K
  • 为什么互联网容易产生巨头垄断?巨头为什么喜欢让商家二选一?什么是网络外部性?

    2021年4月,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对阿里巴巴也因为同样的原因受到了182亿元罚款。 互联网巨头为什么喜欢让商家二选一?在传统行业比如说腾讯,短视频就是饿了么,京东、微信一模一样的即时通讯软件,会不会有人用呢?不会,因为那个网络里没有人,没有人就没有价值,而微信有这么多的用户,这就是它的价值所在。 这就叫直接网络外部性,因为我这个平台比较大,所以更多的人愿意加入这个平台,这样就非常容易诞生巨头。假如这个领域有两家公司,本来体量差不不太多,其中一家稍微大一点,那么它就会比另外一家更有价值,这样一来用户就会逐渐地向这个更大的企业流动,最终的结果就是大企业独霸天下,赢者通吃,较小的企业消亡。 除了这种直接外部性,互联网行业还有一种所谓的间接外部性。 2)间接网络外部性 直接外部性和间接外部性的区别在于,前者只有一个用户群体,它的价值正比于这个用户群体的平方(V=N²);而后者往往有两个用户群体,比如商家和消费者,它的价值正比于两个用户群体数量的乘积(V=M*N)。 比如软件行业的巨头微软。最开始可能有很多种操作系统,其中Windows更好用一点,所以微软的用户稍微多一点。用户多了之后,另外一个群体——软件商就更愿意针对Windows做开发,因为它的用户多;Windows上的软件多了,用户就更愿意来Windows,两者之间促进,于是微软的生态就越来越大。 再比如字节跳动。只要有新的产品和新的商业模式,在巨头的夹缝中依然可以诞生新的巨头。 在商业上,有时候看得见的威胁并不可怕,而看不见的新模式往往会颠覆我们的认知,即所谓的“降纬打击”。比如很多年前,移动以为联通是它最大的对手,后来发现短信业务全都被微信给抢走了;制造假币的人最开始以为验钞机是他最大的对手,最后发现假币是被微信和

    2023-05-09 TMT
    8.9K
已有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