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汽车自主品牌市占率不断提升,合资品牌承压,长安福特2022年净亏31.97亿

日前,长安汽车(000625.SZ)发布2022年年报。数据显示,随着自主品牌量价齐升,2022年长安汽车营收、利润均大幅增长,实现营收1212.53亿元,同比增长15.32%;实现净利润77.98亿元,同比增长119.52%;扣非净利润44.59亿元,同比增加169.78%。该数据被券商称为长安汽车“十多年以来最好的盈利年份”。

同时,随着自主品牌近年来的“攻城略地”,长安汽车在全球布局方面的信心提振。4月18日,长安汽车董事长朱华荣上海车展上正式发布“海纳百川”计划,并提出“四个一”发展目标。即到2030年,长安汽车将在海外市场实现投资突破100亿美元,海外市场年销量突破120万辆,海外业务从业人员突破10000人,并将长安汽车打造成世界一流的汽车品牌。这意味着,长安汽车出海战略再按下“快进键”。

2023年全球经济存在较高的衰退预期,海外需求方面存在一定压力。同时随着行业“价格战”继续“内卷”,电池材料价格、芯片供给等压力尚未出现明显趋势反转的情况下,长安汽车的上述出海战略能否顺利推进、能否在2023年再迎来一个“好年份”?要回答好这个问题,长安汽车或还需要在“快进的战略”中保持警醒。

自主品牌市占率不断提升,成业绩新支柱

整体来看,2022年全球经济承压,受多重冲击,需求整体不旺,我国汽车产业面临挑战。但由于此前我国汽车产业持续推动转型升级以及2022年发布的延续新能源汽车免征车辆购置税等政策助力,新能源汽车在去年持续呈现爆发式增长,销量再创新高,成为汽车市场的最大增长点,并提升了产业的抗压能力,行业累计产销实现同比增长。

在此背景下,长安汽车全年实现销量234.6万辆,同比增长2%。其中长安系中国品牌汽车销售187.5万辆,同比增长6.8%,居行业第二;长安系新能源车销量突破27万辆,同比增速大幅好于新能源汽车行业;自主品牌出口海外总量约17万辆,再创出口销量新高。

根据最新数据,上述强势表现还在延续。

今年一季度长安自主品牌累计销量39.60万辆,同比增长9.%。同时,长安自主品牌新能源一季度累计销量8.45万辆,同比增长105.4%,长安自主新能源同比维持高速增长。出口方面,今年一季度自主品牌出口销量6万辆,同比增长10%。

在自主品牌快速的“攻城略地”下,市占率方面,长安品牌汽车市占率逐年提升,从2019年的5.17%上升到2022年的6.98%,今年一季度占比已经达到8.54%。

自主品牌的强势,掩盖了合资品牌的持续承压。从数据上看,长安福特全年净利润亏损31.97亿元。长安汽车称,这是因长安福特为加速振兴关停落后产线,当期计提资产减值所致。但值得注意的是,合资品牌销量实际承压。最新数据显示,长安福特一季度累计销量4.48万辆,同比下降25.7%。长安马自达一季度累计销量1.39万辆,同比下降66.1%。

在一升一降之下,2022年长安品牌经营质量也持续向好,利润占比达85%,成为新的盈利支柱。同时,得益于自主品牌单车盈利能力提升,2022年全年毛利率实现同比增长达到20.5%。

新能源化进程提速,“出海”按下快进键

靠自主品牌的“翻身仗”,2022年长安汽车迎来了多年来的一个最好盈利年份。但从股价表现来看,在2022年年中经历一轮快速反弹后,股价再度掉头向下。如今股价较2022年6月底的高点几近腰斩。在业绩披露后,反而还出现了股价小幅下跌。

利好出尽是利空,2023年乃至未来的预期才是市场对长安汽车估值的关键。

放眼2023年,宏观经济环境持续承压,全球衰退预期高企,需求整体减弱趋势未见明显改善。行业端来看,“价格战”仍在持续。同时受“芯片荒”持续发酵影响,汽车芯片供需矛盾在未来一段时间内或仍不能得到改善。此外,在汽车市场总量低增长、新能源车高增长的“换挡期”,电池原材料价格在高位的持续震荡将继续对车企传导压力。

不过面对宏观和微观环境的压力,长安汽车正在努力通过自身产业升级、能力重塑等科技转型,确保顺利实现此前拟定的战略目标——即,2023年集团280万辆的销量目标,以及“到2025年实现集团销售350-400万辆,其中长安品牌销售280-300万辆。到2030年,力争实现集团销售500万辆,其中长安品牌销售400万辆”的中长期目标。

具体来看,目前长安汽车新能源化进程提速。新车方面,2023 年迎新能源产品大年,全年长安汽车拟推出10 余款新能源新品,包括插混系列和纯点系列。插混及纯电产品的加速投放,被券商研究员给于了较高的弹性预期。

同时,长安汽车“出海”战略也按下“快进键”。4月18日,在上海车展上,长安汽车董事长朱华荣发布了海外战略“海纳百川”计划,并提出了出海目标达成时间表(具体目标参见文章开头部分)。

为达成这些目标,朱华荣提出,首先长安汽车将推进产品和产能方面布局,即到2030年将推出不少于60款全球产品,力争打造2款全球销量突破50万辆级的产品,海外布局超过50万辆的产能;同时,加快欧洲、美洲、中东及非洲、亚太、独联体五大区域市场布局。

2030年之前长安将进入全球90%以上的市场;其次,品牌建设布局方面,以长安品牌为主,加强深蓝品牌、阿维塔品牌海外建设。到2030年,在海外市场构建20余个本地化营销组织,海外网点数量突破3000家。最后,在组织、人才布局方面,成立东南亚事业部以及欧洲区域总部,同时加大海外各区域本地化人才聘用。

这两项战略的加速均受到了行业分析师的看好。但值得注意的是,考虑到长安汽车2022年的“好年份”主要还是来自于传统自主业务盈利能力大幅增长,并消弭了新能源业务以及合资板块实际亏损的不利影响。

市场常提到“盈亏同源”。这意味着,一方面随着汽车市场“换挡”(即总量增速放缓、新能源车加速增长),长安汽车传统燃油车业务可能会面临整体结构调整的压力。

另一方面在当前的“价格战”、“芯片荒”、电池原材料价格高等不利因素下,长安汽车新能源车业务周期恰好在投入期,尚未进入集中放量期,新能源车的产销情况不仅需要持续观察,还需注意相关数据对长安汽车估值产生的影响。此外,出海战略,在当前全球经济衰退预期高涨的情况下,能否顺利实现销量突破带来业绩的表现,也值得持续观察。

因此,整体来看,长安汽车在2022年的好成绩下,仍需冷静谨慎,练好内功,找到切实有效的阿尔法策略。

本文转载自财今龙门阵,内容可能有删改,文章观点不代表天府财经网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

(0)
上一篇 2023-05-04 11:24
下一篇 2023-05-05 09:17

相关推荐

  • 酒鬼酒的战线收缩 打了谁的脸

    高峰能带领酒鬼酒(000799)攀登下一个“高峰”吗?最近,该公司管理层公开放话,“5年之内,恢复并超过2022年的水平”——老实讲,这个目标有点自知之明,但也有点盲目自信。 酒鬼酒最新发布的业绩预告显示:2024年营收约14.23亿元,同比再次大降49.7%左右;净利润1000万元-1500万元,同比下降98.17%-97.26%,距离亏损仅一步之遥。存货、合同负债等前瞻性财务指标,可更清晰地看到酒鬼酒当下的经营困境。 那么,2022年酒鬼酒又是什么表现呢?当年实现营收34.1亿元,归母净利润9.99亿元。 两相比较,现在营收还差了20亿元,净利润连2022年的零头都当不到,整整差了9亿元。 如果再看看当下经济环境和行业周期,金哥认为,未来5年,酒鬼酒能收复“失地”已算不错,谈什么“超过”2022年,可能有点奔放了。 2024年2月,高峰接替王浩成为酒鬼酒新任董事长。掐指算下来,也有一年多了,目前酒鬼酒的表现还很难说是彻底扭转了颓势。 从高峰为酒鬼酒开出的“药方”来看,核心是收缩战线,把主攻方向聚焦在酒鬼酒的“大本营”湖南市场,未来湖南市场占比“要超过总体销量的60%”。 金哥注意到,这个“战略收缩”,可谓将前任的脸,打的啪啪响。 在2022年6月的年度股东大会上,时任酒鬼酒新任董事长王浩曾信心满满地表示,“中粮对酒鬼酒的定位就是走全国化,不太可能仅定位在湖南做一个业务,中粮的胃口没那么小,视野也没那么窄。” 彼时的王浩,绝不会想到后面的风云突变,以及一地鸡毛。 问题来了:现在高峰的“收缩”,是酒鬼酒的一次“明智回归”,还是说会让酒鬼酒因本土发展空间有限而失去进一步扩大市场份额的机会? 金哥给大家做道算术题。湖南白酒市场的总规模大概280亿,未来5年,酒鬼酒若顺利收复2022年“失地”,营收再次突破34亿元,那依酒鬼酒湖南市场要“超过总体销量的60%”来计(34*60%=…

    2025-04-03
    3.4K
  • 2024年报深解|舍得酒业:老酒战略“深蹲蓄能”,控量挺价修复渠道韧性

    3月21日盘后晚间,舍得酒业(600702.SH)披露2024年年度报告。报告显示,在积极推动渠道库存良性去化的情况下,公司2024年实现营业收入53.57亿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46亿元。 同时,舍得酒业还公告了2024年度利润分配方案,拟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4.30元(含税),合计拟派发1.42亿元(含税)现金红利,占公司2024年度归属于母公司股东净利润的40.94%。承压之下,依然保持稳定分红,可见公司对股东回报的重视。 面对行业深度调整的严峻考验,舍得酒业2024年通过坚定执行“控量挺价”策略,有效修复渠道生态,稳固品牌价值,为长期战略布局蓄力。依托“老酒、生态、文化”三大不可复制的确定性优势,整装再发的舍得酒业,未来发展更具韧性支撑,后市可期。 复盘2024年:质效并举固本拓新,逆势经营稳中有进 当前,白酒行业正处于新旧周期切换的阵痛期,价格倒挂、库存高企等问题集中爆发,市场风险不断释放。减速换挡,夯实基础,成为众多白酒企业的战略选择。 以舍得酒业为例,尽管2024年业绩因主动调整而短期承压,但也加速出清了过去数年高速发展所积累的风险压力,为新周期的发展埋下关键伏笔。而拆解舍得酒业2024年报数据,也能发现多个积极信号,可见其稳健的基本面。 其一,资产规模持续扩大,费用优化降本提效。据年报显示,2024年舍得酒业总资产118.02亿元,较2020年增长53.48亿元;2024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68.08亿元,较2020年增长近一倍。可见深度践行老酒战略的四年以来,舍得酒业综合实力不断增强。与此同时,公司精益化管理也见成效,管理费用同比减少15.37%,节流的同时,运营效率得到进一步提升。 其二,深化老酒战略落地,标准引领构建优势。由舍得酒业牵头参与并制定的《坛贮老酒(浓香型白酒)》和《生态酿酒评价规范》两项团体标准,于2024年先后发布,为…

    2025-03-25
    5.1K
  • 喧哗中的坚持 舍得酒业70亿营收的含金量

    在一片沸腾的产业喧哗中,一个企业应该如何应对不确定性?又该怎样乘风破浪并稳健前行? 刚刚披露了2023年年报的舍得酒业(600702.SH),或许给出了一个答案。 据年报数据显示,舍得酒业2023年实现营业收入70.81亿元,同比增长16.93%;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7.71亿元,同比增长5.09%。 在去年复杂的经济和消费环境下,舍得酒业的这个成绩可谓来之不易。 要知道,2023年是中国酒业新周期的“转折之年和分化之年”。 这是中国酒业协会《2023中国白酒产业发展年度报告》指出的。同时,该报告预测:随着产业结构和产业周期进一步深调,白酒行业“马太效应”持续加剧,酒企面临的压力与挑战倍增。 对于舍得酒业交出的这份经营答卷,资本市场自然给出了积极回应。 中泰证券的研报就认为,舍得酒业年报符合预期,收现回款质量较高,维持“买入”评级。 3月21日上午开盘,白酒指数发力上涨。舍得酒业涨逾5%,其他酒企如泸州老窖(000568.SZ)、今世缘(603369.SH)也涨逾2%。 01 持续增长的秘密 舍得酒业的营收得以持续增长,与一个“战略”有关。 据2023年年报透露,那就是“老酒战略”——正是公司持续推进该战略,老酒品质进一步得到消费者的认可,使得销售收入增加。 “品质之上,唯有老酒”。2019年,基于生态酿酒、坛储技艺等多重领先优势,舍得酒业率先在行业里提出了“老酒战略”。 可以说,“生态”+“老酒+科创”,搭建起了舍得酒业产品品质的护城河。而始于明清至今仍升腾着酒香的泰安作坊、国家级非遗技艺加持下的“六老技艺”、原坛原酒原址的贮藏方式,则融合凝聚成为老酒价值的重要内涵。 舍得酒业在“老酒战略”上的真实与坚持,映射在企业经营上,就让它拥有了某种坚定的力量。 从产品在终端市场的表现来看,2023年舍得酒业中高档酒实现收入56.55亿元,同比增长15.96%。 “老酒战略…

    2024-03-22 消费
    4.9K
  • 43年的燕京啤酒,净利润同比增长7373.28%,终于要翻红了?

    尽管时间已经到了2023年6月底,这一年已经过去整整一半,但如果不是业内人士,恐怕也不会有人注意到,喝了40多年的燕京啤酒,可能也要面临“喝不起”的考验了。最直接的原因是,在2023年第一季度发布的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比去年同期增长7373.28%,各项数据都说明:曾经的啤酒龙头,沉寂多年后,终于要翻红了! 换句话说,多年来一直处于低谷的燕京啤酒终于要“咸鱼翻身”了,利润直接实现了近75倍的增长,交出一份最好的业绩成绩单,而上一年的同期,利润仅为86.39万元。这家老牌啤酒品牌能在这个夏天实现一季度7000%以上的大幅增长,不得不说是“二次创业、复兴燕京”的成功,也是一个国资企业“大象转身”的经典案例。 曾经的燕京啤酒一度是国内最大的啤酒企业集团之一,长时间占据消费者的餐桌、酒席,恐怕就连一些大型的商务、家庭活动,也少不了它的身影。然而,思想僵化、创新力不足、活力不足,还是让这家辉煌的企业在2013年营收达到137.48亿的高点后,开始走下坡路,整整10年间,沦落到排名第五的位置,昔日的“啤酒老大哥”风光不再。 如今,沉寂整整10年的燕京啤酒在经历了换帅后,大刀阔斧的对多个方面进行深化改革,高端化就是其营销变革的主要方向。这样一来,多年的老用户和忠实消费者是否还会继续为此买单,也成了一个不小的疑问和变数。 通过多年来营收、利润偏低,不难看出燕京啤酒一直存在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这家老牌企业又是如何寻求主动变身的? 问题:体量大,但赚钱能力不足 今年4月17日发布的华润为12.78%,足见燕京啤酒虽然占据了不小的市场销售份额,体量也大,但赚钱能力显然不足。如果对比大概同等的电商和直播带货,销量才陆续提升,创造了2023年一季度最好的业绩

    2023-07-10
    5.2K
  • 波司登披露22/23年财报 经营利润稳定双位数提升

    6月28日,年报。毛利率亦实现连续6年稳定提升。 过去一年,面对充满复杂性和不确定性的外部环境,波司登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绩单”。 营收、净利持续增长 22/23财年,波司登集团收入稳步提升至约人民币167.7亿元,实现5年复合年均增长率达13.6%;集团净利润稳步提升至约人民币21.4亿元,实现5年复合年均增长率达28.3%,并创历史新高。其中集团经营溢利更是实现同比10.0%的增长。 在过去一年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下,波司登持续围绕“聚焦主航道、聚焦主品牌”的战略方向和“品牌引领”的发展模式,实现了营收、净利的高质量增长。 这是波司登经连续第5年实现集团利润增速快于收入增速,显示出集团经营能力提升的同时,经营效率亦在积极良好提升。这样稳健的财务表现也获得了国际权威评级机构的认可,21/22财年获得穆迪和标普分别授予“Baa3(展望稳定)”及“BBB-(展望稳定)”长期信用评级,集团在22/23财年继续获评“双投资级”,既彰显了互联网+”运营模式,22/23财年实现收入约为人民币12.2亿元,同比上升25.4%。 伴随着成功的品牌重塑升级以及创新轻薄羽绒服的推出,集团的羽绒服产品全面升级,助力波司登品牌的毛利率持续提升,并带动了羽绒服板块整体毛利率的提升。22/23财年,品牌羽绒服业务的毛利率同比上升0.5个百分点,达66.2%。其中,波司登品牌毛利率实现连续6年稳定提升,在22/23财年达70.8%,同比上升1.4个百分点。 贴牌加工管理业务方面,尽管面对全球消费市场低迷以及多重不确定因素考验,该项业务依然保持稳定且健康的发展,22/23财年的收入较去年同期上升20.7%,达人民币22.9亿元,实现5年复合年均增长率达19.6%,创历史新高;毛利率同比稳健上升1.3个百分点,达19.9%。 两大核心业务板块的毛利率持续提升,显示出波司登战略转型的成果显著。随着零售低谷已过…

    2023-06-29 消费
    15.6K
已有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