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长安汽车(000625.SZ)发布2022年年报。数据显示,随着自主品牌量价齐升,2022年长安汽车营收、利润均大幅增长,实现营收1212.53亿元,同比增长15.32%;实现净利润77.98亿元,同比增长119.52%;扣非净利润44.59亿元,同比增加169.78%。该数据被券商称为长安汽车“十多年以来最好的盈利年份”。
同时,随着自主品牌近年来的“攻城略地”,长安汽车在全球布局方面的信心提振。4月18日,长安汽车董事长朱华荣上海车展上正式发布“海纳百川”计划,并提出“四个一”发展目标。即到2030年,长安汽车将在海外市场实现投资突破100亿美元,海外市场年销量突破120万辆,海外业务从业人员突破10000人,并将长安汽车打造成世界一流的汽车品牌。这意味着,长安汽车出海战略再按下“快进键”。
2023年全球经济存在较高的衰退预期,海外需求方面存在一定压力。同时随着行业“价格战”继续“内卷”,电池材料价格、芯片供给等压力尚未出现明显趋势反转的情况下,长安汽车的上述出海战略能否顺利推进、能否在2023年再迎来一个“好年份”?要回答好这个问题,长安汽车或还需要在“快进的战略”中保持警醒。
自主品牌市占率不断提升,成业绩新支柱
整体来看,2022年全球经济承压,受多重冲击,需求整体不旺,我国汽车产业面临挑战。但由于此前我国汽车产业持续推动转型升级以及2022年发布的延续新能源汽车免征车辆购置税等政策助力,新能源汽车在去年持续呈现爆发式增长,销量再创新高,成为汽车市场的最大增长点,并提升了产业的抗压能力,行业累计产销实现同比增长。
在此背景下,长安汽车全年实现销量234.6万辆,同比增长2%。其中长安系中国品牌汽车销售187.5万辆,同比增长6.8%,居行业第二;长安系新能源车销量突破27万辆,同比增速大幅好于新能源汽车行业;自主品牌出口海外总量约17万辆,再创出口销量新高。
根据最新数据,上述强势表现还在延续。
今年一季度长安自主品牌累计销量39.60万辆,同比增长9.%。同时,长安自主品牌新能源一季度累计销量8.45万辆,同比增长105.4%,长安自主新能源同比维持高速增长。出口方面,今年一季度自主品牌出口销量6万辆,同比增长10%。
在自主品牌快速的“攻城略地”下,市占率方面,长安品牌汽车市占率逐年提升,从2019年的5.17%上升到2022年的6.98%,今年一季度占比已经达到8.54%。
自主品牌的强势,掩盖了合资品牌的持续承压。从数据上看,长安福特全年净利润亏损31.97亿元。长安汽车称,这是因长安福特为加速振兴关停落后产线,当期计提资产减值所致。但值得注意的是,合资品牌销量实际承压。最新数据显示,长安福特一季度累计销量4.48万辆,同比下降25.7%。长安马自达一季度累计销量1.39万辆,同比下降66.1%。
在一升一降之下,2022年长安品牌经营质量也持续向好,利润占比达85%,成为新的盈利支柱。同时,得益于自主品牌单车盈利能力提升,2022年全年毛利率实现同比增长达到20.5%。
新能源化进程提速,“出海”按下快进键
靠自主品牌的“翻身仗”,2022年长安汽车迎来了多年来的一个最好盈利年份。但从股价表现来看,在2022年年中经历一轮快速反弹后,股价再度掉头向下。如今股价较2022年6月底的高点几近腰斩。在业绩披露后,反而还出现了股价小幅下跌。
利好出尽是利空,2023年乃至未来的预期才是市场对长安汽车估值的关键。
放眼2023年,宏观经济环境持续承压,全球衰退预期高企,需求整体减弱趋势未见明显改善。行业端来看,“价格战”仍在持续。同时受“芯片荒”持续发酵影响,汽车芯片供需矛盾在未来一段时间内或仍不能得到改善。此外,在汽车市场总量低增长、新能源车高增长的“换挡期”,电池原材料价格在高位的持续震荡将继续对车企传导压力。
不过面对宏观和微观环境的压力,长安汽车正在努力通过自身产业升级、能力重塑等科技转型,确保顺利实现此前拟定的战略目标——即,2023年集团280万辆的销量目标,以及“到2025年实现集团销售350-400万辆,其中长安品牌销售280-300万辆。到2030年,力争实现集团销售500万辆,其中长安品牌销售400万辆”的中长期目标。
具体来看,目前长安汽车新能源化进程提速。新车方面,2023 年迎新能源产品大年,全年长安汽车拟推出10 余款新能源新品,包括插混系列和纯点系列。插混及纯电产品的加速投放,被券商研究员给于了较高的弹性预期。
同时,长安汽车“出海”战略也按下“快进键”。4月18日,在上海车展上,长安汽车董事长朱华荣发布了海外战略“海纳百川”计划,并提出了出海目标达成时间表(具体目标参见文章开头部分)。
为达成这些目标,朱华荣提出,首先长安汽车将推进产品和产能方面布局,即到2030年将推出不少于60款全球产品,力争打造2款全球销量突破50万辆级的产品,海外布局超过50万辆的产能;同时,加快欧洲、美洲、中东及非洲、亚太、独联体五大区域市场布局。
2030年之前长安将进入全球90%以上的市场;其次,品牌建设布局方面,以长安品牌为主,加强深蓝品牌、阿维塔品牌海外建设。到2030年,在海外市场构建20余个本地化营销组织,海外网点数量突破3000家。最后,在组织、人才布局方面,成立东南亚事业部以及欧洲区域总部,同时加大海外各区域本地化人才聘用。
这两项战略的加速均受到了行业分析师的看好。但值得注意的是,考虑到长安汽车2022年的“好年份”主要还是来自于传统自主业务盈利能力大幅增长,并消弭了新能源业务以及合资板块实际亏损的不利影响。
市场常提到“盈亏同源”。这意味着,一方面随着汽车市场“换挡”(即总量增速放缓、新能源车加速增长),长安汽车传统燃油车业务可能会面临整体结构调整的压力。
另一方面在当前的“价格战”、“芯片荒”、电池原材料价格高等不利因素下,长安汽车新能源车业务周期恰好在投入期,尚未进入集中放量期,新能源车的产销情况不仅需要持续观察,还需注意相关数据对长安汽车估值产生的影响。此外,出海战略,在当前全球经济衰退预期高涨的情况下,能否顺利实现销量突破带来业绩的表现,也值得持续观察。
因此,整体来看,长安汽车在2022年的好成绩下,仍需冷静谨慎,练好内功,找到切实有效的阿尔法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