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得不说,近期人工智能是真的火,软件、硬件、技术、应用等轮着翻的炒,就连同花顺(300033,SZ)都借着人工智能的东风一举突破了千亿市值。可惜同花顺在千亿市值一日游时,却发出了股东近百亿巨额减值的消息,套现套出了一种公司都不要了的感觉。更重要的是,这背后涉及一笔25亿的补税。
3月27日,就在市值突破千亿的当晚,同花顺发布公告称,公司实控人以及高管、员工持股平台计划减值上市公司8.46%的股份。按照当天收盘价算,合88亿元,不知道散户们顶不顶得住!
为啥突然这么大手笔的套现呢?都是同花顺的老套路了。
先来看公告,和减持公告一起发的还有上次的减持结果。去年9月6日,股东高管们也吵吵着要减持7.46%的股份,结果到3月27日,减持计划到期,一个人也没减持,只有员工持股平台凯士奥象征性地减持了0.004%。
但是同花顺就爱整这出,每次发上期减持结果的时候,都得带着下期的减持计划,这么多年了,每次这几个股东合起来都要减持百分之七八的股份,最后基本都是没减持,或者象征性地减持一点点。就说凯士奥,从2019年到现在,吵吵着减持了4年,不一共才减持了0.54%吗?那他们来来回回的图啥呢?
这减持公告主打的就是一个薛定谔的陪伴,让股东处在一种套现跑路和不套现陪伴的叠加状态,说白了就是我可以不减持,但我要时刻准备减持,风紧扯乎,随时跑路,玩的就是一个意识流。
那么这次近90亿的减持计划会不会又是虚晃一枪呢?和之前还是有些差别的。
之前在披露减持计划时,减持目的都是一句简单的“股东资金需要”,但这次提到了凯士奥收到税务局的通知,要求补税25个亿!
什么情况?这事还得从同花顺上市前说起。在上市之前,2007年同花顺进行了股改,成立了员工持股平台上海凯士奥。2009年,同花顺上市之后,上海凯士奥持有上市公司15%的股份。
但问题就出在这个员工持股平台身上,因为当初上海凯士奥成立时采用的是公司制,而不是合伙企业,有啥区别呢?
交的税不一样呗。
公司制除了25%的公司所得税,还要交20%的个人所得税,25%+(1-25%)*20%,那就相当于交了40%的税。而有限合伙企业只需要交20%的个人所得税,相差一半呢。毕竟持股平台是在公司上市前持的股,成本贼低,随着同花顺股票的暴涨,持股平台手里的股票越来越值钱,收益越来越厚,但这要是变现了,交税的差距可就大了,20%可能得是几亿甚至几十亿的差距。
于是股东们就想把公司制企业改成有限合伙企业,打起了避税的主意。正巧2019年,北京有政策可以改变企业性质,于是凯士奥就把注册地迁到了北京,之后在2020年4月把公司性质从公司制改成了有限合伙,改完后又把公司注册地迁回了上海。最后,“上海凯士奥投资咨询有限公司”就变成了现在的“上海凯士奥信息咨询中心(有限合伙)”。
看起来完美避税,但真是那么回事吗?
当时北京出政策时针对的是本地企业,为了防止外地企业避税,就要求其他地区的有限公司得先注销,再来注册有限合伙企业,所以要求凯士奥按照2020年4月在上海清算注销来补税,也就是说,要根据2020年4月凯士奥所持上市公司的股票收益来补税。刚才也说了,员工持股平台的成本贼低,算下来所持股票的收益差不多增值60多亿,40%算下来要补的税差不多25亿左右。
凯士奥这一套操作实打实坑了自己,股票还没套现呢,先整了25亿的税出来。这也是为什么同花顺管理层回应称,凯士奥出售股票所得只有3亿多元,远远少于要征的税额和滞纳金。
偷鸡不成蚀把米,同花顺自己是不缺这25亿的,毕竟上市公司账上躺着75亿的货币资金,但这事跟上市公司也没关系啊,股东也不能明目张胆地从上市公司账上拿钱给自己交税吧?
所以减值公告喊了这么多次,这回狼可能真的要来了,之前象征性的装装样子,这回可是实打实的要用钱,虽说不会像公告那样真减持90亿,但这25亿的窟窿得想办法补吧。
其实这事儿说白了,完全是持股平台整的活,并不影响上市公司同花顺的正常经营,但如果持股平台凯士奥真要通过减持凑钱,那减持期间对二级市场的股价肯定也会有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