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站上市5年越亏越猛,UP主分走了超四成营收,为何却还要停更出走?

2022年,B站在收入达到新高度219亿的同时,也亏出了新风采,全年亏损75亿,上市5年总共亏了192亿。

B站上市5年越亏越猛,UP主分走了超四成营收,为何却还要停更出走?

B站2009年成立,在过去的13年里,真就纯纯的“为爱发电”,干赚吆喝不赚钱,而隔壁爱奇艺2022年都奇迹般的扭亏为赢了,不知道B站是否感受到了压力,2024年盈利的计划还能否顺利达成?

先来看一下业绩。B站四大业务中,移动游戏、增值服务、广告、电商及其他,只有移动游戏收入在下降,剩下的3个都实现了正向增长,特别是以大会员和直播为主的增值服务,较2021年增长了26%。

B站上市5年越亏越猛,UP主分走了超四成营收,为何却还要停更出走?

可游戏这块现金奶牛是越来越奶不动了。回顾过往,靠着二次元发迹的B站,2016年误打误撞拿下了《FGO》手游的中国独家代理权,随着《FGO》的爆火,即便对游戏一窍不通的B站,也感受到了来自收入高增长的“真香”。

直到2018年上市,B站的收入构成中有七成来自于移动游戏,甚至可以说B站完全是被一款游戏送上了市,一时之间就分不清它到底是二次元主题社区,还是一家游戏公司。

这时候问题就来了,咱就拿个代理权,也不能真把自己当游戏公司了。再说了,只做个游戏公司,那格局不是小了吗?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故事有多大,估值就有多大。

同时由于B站承诺不做贴片广告,广告业务的创收本来就弱于其他平台,好不容易逮着了游戏这块现金奶牛,自然也不会轻易舍弃。于是,B站开始向多元化平台型公司发展,加入搞流量的队伍,直播、买剧、创作、晚会,一次又一次的破圈,带着流量席卷而来。反映在数据上,就是月均活跃用户和月均付费用户的快速上涨。去年四季度,B站的月均活跃用户已经达到3.26亿,月均付费用户达到2810万。

B站上市5年越亏越猛,UP主分走了超四成营收,为何却还要停更出走?

当然流量的获取是需要代价的,且代价越来越高,结果就是B站营业成本嗷嗷的涨,销售费用嗷嗷的涨,所以即便业务越做越大,收入越来越高,净利润还是嗷嗷的亏,而且亏得一年比一年厉害。

B站上市5年越亏越猛,UP主分走了超四成营收,为何却还要停更出走?

有意思的一点是,B站的业绩报告里提到,2022年180亿的营业成本里,有91亿是收入分成成本,也是营业成本增加的主要原因。这部分钱就是UP主的分成和激励。

因此,降本增效的时候,UP主的收入下降也跑不了。其实浪哥我做了快三年了,上个月视频的激励也就500块钱,税前,还不如进厂打螺丝呢。对于很多UP主来说,真的需要刷单才能活下去。

反观B站游戏业务收入,近几年几乎陷入了停滞增长,甚至出现了负增长。原因也是多方面的,一方面是版号发放的限制,另一方面,我一直认为游戏行业就是一个一将功成万骨枯的行业,竞争过于激烈,成千上万的游戏,真正火起来的屈指可数。钱是一把一把的烧,烧完了依然敢问路在何方。

但尝过一次甜头的B站却丝毫不在意,在代理游戏的基础上,开始自研游戏,甚至投资收购了大量的游戏工作室,却再也没有遇到第二个《FGO》,甚至根本没整出几个像样的IP。

不过好消息是,最终多样化的目标实现了。经过几年的折腾,B站已不再单一依赖游戏业务,游戏业务的收入占比从2018年的七成下降到了去年的两成多点,占比近四成的增值业务成为了第一大业务,也是烧钱烧来的。

B站上市5年越亏越猛,UP主分走了超四成营收,为何却还要停更出走?

除了游戏外,这几年B站也对外做了不少投资,像MCN、动画、影视版权这些都是常规操作,不过餐饮、电动汽车、服装、新闻这些属实是有点散则满天稀了。

其实对于B站或者是对于互联网公司的亏损,我们似乎早已经习以为常,甚至并不觉得亏损是他们的问题,毕竟烧钱搞流量、扩张、跑马圈地已经是行业发展的共识,只要能实现收入的增长,花钱买量又怎么了?大家做短视频的想做中长视频,做中长视频的开始抖音化,一切都是为了流量。

这放在以往互联网行业快速发展的时代确实也没啥毛病,得流量者得天下,随便你们怎么折腾。但目前互联网行业明显走下坡路,买流量时代已然过去,这时候到底是多元化谋出路,还是聚焦基本盘?

时间会给出答案。但可以确定的是,相较于以往的简单粗暴,现在的用户更需要精细化运营,用户的价值才是平台真正的价值。而在行业下行时,真正能够留住用户的,唯有内容,或许这才是盈亏平衡的关键。

每次说起B站,大家都会说B站变了,B站不是以前的B站了。确实变了,大家接受不了曾经的精神乐土逐渐商业化,觉得它变得乌烟瘴气。但不要忘了,没有人可以一辈子为爱发电。换位思考一下,如果不进行商业化,B站也是活不下去的,大家的精神乐园也需要建立在资本垂怜之上。也有人希望B站不要去趟各种浑水,只做自己的小而美,可是互联网资本浪潮之下,谁又能独善其身呢?

本文转载自浪哥财经,内容可能有删改,文章观点不代表天府财经网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

(0)
上一篇 2023-05-31 11:33
下一篇 2023-06-05 10:45

相关推荐

  • B站Q2净亏损9亿,上市顶流如何打破“赔钱换热闹”的魔咒?

    营收超预期,用户增长、广告营收增速是不争的事实,尤其广大品牌复投率高达75%,但平衡盈亏成了一个始终无法破解的难题。

    2021-08-25
    5.0K
  • 回港上市的B站,除了连亏5年,还能讲什么故事?

    至今为止,B站已经连续亏损五年,2016~2020年累计亏损超过60亿元。

    2021-03-15
    3.9K
  • 斗鱼虎牙合并,谁将主导公司运营

    昔日对手,如今将携手并肩。 昨日,国内两大腾讯提出的邀约,进行战略合并。合并后的新公司将设联席CEO,为虎牙现任CEO董荣杰和斗鱼现任CEO陈少杰,双方的产品和品牌仍将保持相对独立运营,管理层保持稳定。 支点财经8月14日稿件曾预测,虎牙将通过“以股换股”合并收购斗鱼所有已发行股份,成为上市主体,斗鱼将会退市。 针对本次合并,融资。2018年3月8日,腾讯在同一天向斗鱼、虎牙分别投资6.3亿美元、4.6亿美元。“游戏是腾讯核心业务,腾讯会抓住所有对游戏业务有帮助的资源。”虎牙CEO董荣杰曾表示,腾讯同时投资两家头部平台,是上了“双保险”。此后,腾讯不断加码斗鱼、虎牙,并成为两家公司第一大股东。 今年8月10日,斗鱼、虎牙分别发布公告称收到腾讯发出的合并建议。合并背后,是显而易见的“内忧外患”。 斗鱼、虎牙先后于2018年、2019年上市,当时“百播大战”尘埃落定,国内直播平台基本确立“两超多强”的整体格局。打趴一众对手后,斗鱼、虎牙一直呈现“撕咬”状态,双方在头部主播、赛事版权上争夺激烈。去年年底,斗鱼炉石传说主播安德罗妮、萌太奇夫妇因跳槽至虎牙,被判支付违约金1亿元。 如今,移动互联网流量竞争加剧,前有陌陌、映客,后有快手、B站,对斗鱼、虎牙都构成直接威胁。 对腾讯而言,两强合并,一方面能避免同质化竞争和缓解内耗,天价互挖主播等恶性事件将不再重演;一方面能合力应对竞争,拼抢流量,增强议价能力,拓展营收空间。 强强联合不等于高枕无忧 据了解,双方合并预计将在2021年上半年完成。合并后仍有不少挑战有待突破。 其一,斗鱼、虎牙均存在收入来源单一的问题。今年上半年,斗鱼、虎牙直播收入分别占营收比重的92.5%、95.1%,广告及其他收入占比均不足一成。 其二,用户增速放缓,行业区域饱和。艾瑞咨询发布的《2020年中国游戏直播行业研究报告》显示,游戏直播用户增速或将从2018年的…

    2020-10-13
    5.6K
  • 爱奇艺下架漫威,腾讯视频暗怼:在线视频下半场再起硝烟

    5月1日,“爱奇艺下架漫威作品”的话题引起了不少网友热议,部分会员甚至怒喊道“要你会员何用”。对此,爱奇艺做出了“版权到期,没有补偿”的解释。有趣的是,对手电商、漫画、游戏、直播等产业生态链,还完成了导流,为平台实现多元化流量变现,奠定了殷实的基础。 资料显示,在IP赋能会员付费上,《延禧攻略》为爱奇艺带来了1200万会员;《扶摇》和《如懿传》为腾讯带来的1700万付费会员。在IP赋能游戏上,爱奇艺耗资20亿元将《花千骨》由IP落地游戏后,为平台带来首月玩家破1000万,月流水近2亿收入的佳绩…… 不难发现,优质内容是在线视频吸引用户流量,实现流量变现的主要“源泉”与“动力”。换而言之,只要在线视频拥有了优质IP版权,就在变现上拥有了话语权。这也就是拥有漫威电影版权的腾讯,为什么能“骄傲”暗怼爱奇艺的原因所在。 而对于“版权=话语权”的演绎,想必搜狐是最有发言权的一方。在“爱优腾”三足鼎立格局生成前,搜狐曾在2014年4月前,先后共引入了76部美剧版权,以“看美剧,上搜狐”的口号,吸引了大量流量,位居美剧霸主之位。 但“生不逢时”的搜狐,一方面因“限外令”,美剧优势遭遇打击,另一方面,BAT对爱优腾的助攻,加剧了各平台间的斗争,无资力支持且尚未盈利的搜狐因无力交战,渐渐被挤到了第二梯队。资料显示,去年腾讯视频以1188部美剧的数量成为最大美剧平台、优酷则以优酷1039部紧跟随后,双方均高于搜狐的196部。 可以看到,“版权”是在线视频的独门武器,也是关乎在线视频生死存亡的重要因素。毕竟,平台“降维”或是“升维”与版权内容产生的效应,息息相关。爱优腾们不惜血本交战“版权”亦是同样的道理。 流量渐退,版权之战正转至“独家”高地 经过上半场“抢版权分流量”的争夺赛后,爱优腾们都已分别完成了“流量池”的打造,例如爱奇艺、腾讯在去年Q3通货膨胀影响,版权费上升…

    2019-07-02
    2.8K
  • 苹果越来越有钱,手机却越来越乏味,让我们重新谈谈设计

    对于苹果,首席设计官乔纳森·艾弗已经失去了“孩童时期的兴奋”。他将于今年内离职,并建立自己的独立设计公司“LoveFrom”。 今年是他在苹果工作的第27年,也是乔布斯离开的第8年。乔布斯去世后,外界对苹果的评价趋向于,越来越少谈设计,越来越多谈股价。毕竟,它是史上第一家市值破万亿美元的公司。 苹果越来越有钱,我们的手机却越来越乏味。折叠屏?刘海屏?曲面屏?这些暂时还只能让科技博主和科技记者感到兴奋,而无法激发普罗大众产生“机不可失”的冲动。 而手机,早就不仅仅是一部机器,几乎成为了我们身体“无法分割”的一部分。定义了这一切的,很大程度上是苹果,是iPhone背后的史蒂夫·乔布斯和乔纳森·艾弗。 所以,设计,让我们来继续谈一谈设计,和即将离开的艾弗。 “纯粹”的设计原则 比起乔布斯,在美国之外的市场,乔纳森·艾弗这个名字也许没有那么响亮。毕竟,就连艾弗自己也抱怨过,“当乔布斯把设计的功劳归于自己的时候”,“当媒体文章说苹果的创新全部仰仗乔布斯”,艾弗感到备受打击和费力不讨好。 尽管如此,艾弗和乔布斯共同工作了十五年。乔布斯的妻子评价其为“在史蒂夫的生活中,大多数人都是能够被替代的,唯独乔尼不是。”乔布斯对艾弗的评价则是“他比其他任何人都更为理解苹果公司的核心理念。乔尼是我在公司里的‘精神伴侣’”。 这种相互理解建立的基础,则是二人在“设计原则”上的一致认同。 “我们的想法很一致,就是如何让我们的产品看起来纯粹且浑然天成。” “今天,苹果要重新发明手机。”2007年,乔布斯发布初代iPhone时如是说道。“它是一部手机,一个AIrPods等配件也是如此。“大多数产品都是在发布时人气达到最高,之后持续走低。而AirPods的人气却在发布后的两年半内持续走高,搜索率比发布时涨了10倍。” ARPods,但这恰恰是艾弗设计理念的体现。“很多人都把设计看作一种有力的区别手段,能将自己…

    2019-06-30
    1.6K
已有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