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迎来新的革命浪潮,人工智能纷纷崛起,但谁才是股市“机器人第一股”?这个问题悬而未决之后,终于在股民们的翘首以待中等来答案揭晓。
去年12月29日,深圳优必选科技正式登陆港股,成为国内“人形机器人第一股”。上市即获得一波涨潮,当初投资的机构和股民坐享1000倍回报的同时,首日开盘股价冲向91元,对应市值约380亿港元。历经10年,当年估值3600万元飙升至如今的近400亿,股市大热,难免让人不由得对标同行业绩,市场狂热的背后,“人形机器人第一股”是否值得看好?它的崛起,是否意味着A股迎来新的格局,从此步入工业母机高速发展赛道?
上市并非“一本万利”,多年亏损仍在“探路”
早在12年前,人们对机器人的概念还不够清晰之时,优必选就把主要业务对准了人工智能和人形机器人研发、平台软件开发运用及产品销售,说它是一家全球性的高科技创新企业,也是实至名归。然而,专注于人工智能及机器人核心技术的应用型研发、前瞻性研发和商业化落地,无论是高性能的伺服驱动器、计算机视觉,还是机器人操作系统应用框架ROSA,要实现商用服务机器人和个人\家庭服务机器人的系列产品成功问世,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背后必须是以持续的投入和试验为依托,说白了,这是一个无休止的“烧钱”过程,没有强大的资金支持、连续的融资,可能熬不到产品成功面市,公司就已经岌岌可危了。
值得庆幸的是,当初投资优必选的机构都耐心十足、眼光独到,看准了人工智能必将兴起的一天,机器人大量上市更是大势所趋,即便公司成立的前10年,一直处于连年亏损中,但深受投资机构青睐,不少明星企业、资本大鳄,都是背后坚定的支持者。
截止2023年6月30日,也就是去年上半年为止,优必选在工业制造、商用服务和家庭陪伴的三个应用场景中,共计售出76万台机器人,人形机器人销售也超过10台,但至今并未实现盈利。2020年-2022年的3年间,公司营收分别为7.4亿元、8.17亿元、10.08亿元,净利润则是-7.07亿元、-9.18亿元、-9.87亿元,在人形机器人业务持续增加的同时,亏损仍在扩大。
尽管在2022年人形机器人贡献了5184万元的收入,较之同期增长超3倍,但人形机器人较高的技术壁垒,使得在研发上投入已经近16亿元,占平均总收入的56.5%。当然,拥有1800项机器人及人工智能相关专利的优势,也使其业务保持50%以上的毛利率,显示出巨大的发展潜力和应用空间。
罗马不是一日建成,机器人也不是那么容易就能代替人类,多年“探路”,也许等的就是上市之日,但上市能不能一本万利,答案其实充满许多不确定性。
对标同行,优必选是否值得看好?
纵观整个行业,国内目前在研发、制造机器人的企业并非只有优必选,这个行业在家务市场、商务市场及工业生产市场应用场景的空间极大,未来应用于医疗、教育、服务等多个领域的前景无疑更为广阔。优必选在多年来深耕此行业后,既有同行难以望其项背的技术优势,但累计亏损超过30亿,盈利仍未到来,销售和营销开支偏高,商业化新产品和开发新机器人及人工智能技术,都是绕不开的资金缺口。
表面上看,坐拥技术资源和多年行业积累优势,实则在智能服务机器人解决方案的产业中,只有2.8%的市场份额,距离行业前两名的6.4%和4.6%仍有明显差距,而身后的第四位和第五位分别是2.7%、2.22%的市场份额,差距很小。前景很乐观,短期内的压力却也不小,甚至可以说技术有待提高、成本必须控制,才是当前急需解决的关键问题。
相对于拥有完整产业链和自主研发能力,能通过自身所持有的技术和装备,靠一己之力占据整个产业全过程的企业,优必选最大的优势是硬件集成、控制系统、驱动系统、执行系统方面的技术积累。不过,尚处于发展早期的人形机器人,制造成本较高,性能需要不断提升,必然会承受研发上的巨大开支。上市后可能面临的挑战和困难还会更多,短期内的业绩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困扰市场评估,但长期发展潜力值得看好,估值不算高也是一大利好,处于高速发展的行业趋势,或助其继续强势,获得更多关注。
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负。转载请注明出处:天府财经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