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驾芯片第一股上市股价即跌,是不是预示着智驾的东风并非万能?

AI浪潮下的人工智能和自动驾驶迅速崛起,因此受益的自动驾驶企业数不胜数,前不久的萝卜快跑等就收获了一波结结实实的量价齐飞,股价也迎来新一轮的涨潮。原本应该是倍受市场期待、资本青睐的智能驾驶领域,却不是谁都能“坐享其成”,也不是谁都可以在这阵东风的劲刮之下,坐上火箭般蹿升的速度一飞冲天。比如,刚刚在港交所上市成功的智能芯片企业——黑芝麻智能,完成敲钟仪式还来不及高兴,股价就破发,实在是乐极生悲,反转比变脸还快。

背靠广汽集团、均胜电子等资本,历经十轮融资,金额也达到了7亿美元,包括小米、吉利、腾讯等巨头,都是它的投资者,这样大有来头的公司,按理说该是开局满堂彩,出道即巅峰,关键是它还顶着“国产自动驾驶芯片第一股”的名头。可事实却是开局黑,发行股价28港元股,开盘大跌35.7%,一路下滑到18.8港元股,即便随后有所回升,来到20港元股,但距离开盘依然有28.6%的跌幅,这样的上市,只博得一个113亿港元的市值,可谓流年不利。

智驾芯片第一股上市股价即跌,是不是预示着智驾的东风并非万能?

缘何处于智能驾驶的浪口风尖,携有诸多巨头投资的光环,反而在上市后不受股市待见,这其中的逻辑该如何解释?

智驾芯片第一股上市股价即跌,是不是预示着智驾的东风并非万能?

3年亏损近100亿元是“原罪”?

其实只要把所有与智能驾驶、自动驾驶有关的企业捋一遍,就会发现一个非常相似的共同点:这些企业大多成立不久,不是一些老牌企业扶植的下属机构,就是背靠财力惊人的巨头公司,但在挂牌成立之后,基本都处于“烧钱”阶段,并未正式进入盈利阶段。

黑芝麻智能无疑就是属于这样的企业,站在巨人肩上,几乎和此前的如祺出行类似,都是与智能驾驶有关,但黑芝麻智能的主要业务又与其他智能驾驶不同,因为它的主要业务其实是车规级计算SoC及基于SoC的智能汽车解决方案供应商,说白了就是SoC指片上系统,一种集成电路设计,将特定的应用或功能所需的所有必需组件及系统集成到单个微芯片,从而传导成图形处理器、专用集成电路及其他组件集成单个芯片,而不是将单独组件安装在一个主板上的应用器件。

智驾芯片第一股上市股价即跌,是不是预示着智驾的东风并非万能?

在黑芝麻智能的主要合作商中,主要客户基本都是汽车OEM一级供应商,而在2024年的财报中显示,公司目前手握16家汽车OEM及一级供应商的23款车型意向订单,去年的总出货量则超过15.6万片,是全球第三供应商,营收也主要来自自动驾驶产品及解决方案。只不过,成立8年以来,仍处于亏损的“烧钱”阶段,仅2012-2023年,营收总计5亿元,但亏损却超过100亿元,占据中国市场7.2%份额,但盈利依然是一个严峻的问题。

根据2023年在中国市场自动驾驶芯片及解决方案的供应商排名中,黑芝麻智能位列第五位,原本计划通过在港股上市,募集约10亿港元作为未来五年研发,10%作为提高商业化能力,10%用于营运资金及一般公司用途。从上市的目的也不难看出,大规模时代的AI芯片应用即将到来,但黑芝麻智能能否“撑”得过“烧钱”阶段,需要看接下来的业绩表现和股民、投资者对其支持力度。

智驾芯片第一股上市股价即跌,是不是预示着智驾的东风并非万能?

上市遇冷,未来何去何从?

一个公司能顺利完成IPO,背后的投资者推波助澜自然是源动力;公司所从事的行业值得看好,有充分挖掘的潜能、广阔的前景,具有良好的成长价值,都是不可忽视的原因。而黑芝麻智能成功登录港股,成为中国智能驾驶芯片第一股,交付稳定增长、技术上具有明显的优势,都是其在众多竞争者中脱颖而出的关键所在。

2023年营收呈翻倍增长,一举来到3.12亿元,其中的多项产品已经为多款车型成功量产,与其他公司共同开发的一体化自动驾驶产品也投产在即,商业化初期支出巨大、大量研发和资本开支造成的亏损,基本也可以归结为生产经营调整亏损及经营亏损,而非业绩不佳造成的市场不景气、行业受冷遇。随着更多技术和商业化进程的推进,凭借过硬的技术,产品上优势明显的内核驱动,每年100%增幅的产品交付力,黑芝麻智能很可能迎来转机,实现扭亏为盈。

智驾芯片第一股上市股价即跌,是不是预示着智驾的东风并非万能?

历经十数年的工程领域技术积累,黑芝麻智能芯片的设计具有高效的资源特征,产品的速度和效率都是值得看好的底气,稳中求快的战略意图也很务实,在智驾量产市场中快速实现批量,进入正循环运转,可能为期不远,扩建更大的智能化市场版图也不会是意外。

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负。转载请注明出处:天府财经网

(0)
上一篇 2024-08-21 10:58
下一篇 2024-08-21 11:00

相关推荐

  • 金徽酒石少军278万薪酬背后:核心高管绩效考核协议“只奖不罚”引争议

    如果三年前公司没有“顺势”调整针对9名核心高管的绩效考核协议,1985年生的石少军会后悔选择来到金徽酒(603919)吗? 金徽酒来自甘肃陇南,它最新披露的年报显示,石少军2024年从公司取得的税前报酬总额约278万元,仅比董事长周志刚少了13万。 石少军目前是公司董事、副总裁,也是金徽酒首席人力资源官。 石少军颇有来头。他毕业于中国人民银行研究生部,也就是现在的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曾任国泰君安证券公司创新投行部执行董事、保荐代表人。 而国泰君安正是金徽酒2016年IPO时的保荐机构。彼时,石少军是该IPO项目协办人,主要协助俗称“保代”的保荐代表人干活。 2016年前后,“保代”是投行圈的顶流,税后百万年薪很常见。 然而,就在石少军取得“保代”资格后,2017年下半年,他突然离开国泰君安加入了金徽酒,成了公司董秘。 放弃投行“黄金门票”,选择到一个刚上市的西北酒企当董秘,这能赚多少钱?金哥查了下石少军的上一任,2015年度金徽酒董秘胡阳取得税前薪酬不到50万元。 事实上,在2022年前,石少军在金徽酒的税前薪酬就没有超过100万:2018年是57.4万元,2019年98.76万元,2020年93.36万元,2021年76.51万元。 这里有一个背景需要点下。就在石少军加入金徽酒之前,2016年8月,金徽酒和保荐机构国泰君安,一并收到了证监会的警示函。 原因是金徽酒“言而无信”,明明在IPO招股书中承诺新老股东共享利润,结果在封卷之后却擅自发分红5880万元。 人生就这么奇妙。石少军如果现在还在投行,可能日子也不见得顺风顺水。在IPO节奏持续调整之下,降薪裁员,如今在券商投行已较为普遍。 但一个不可否认的事实是,自2022年金徽酒“顺势”调整了针对9名核心高管的绩效考核协议后,石少军终于成了“高富帅”。 当然,那一年,他的职位也变了,升任公司董事、副总裁。 2022年,…

    2025-04-01
    958
  • “千禾0”是商标,还是“只”是商标?千禾背了一个巨大的锅

    好在一切都会过去。本周连续两个工作日,千禾味业(603027)的股价都以上扬态势小幅上涨收盘。 上周,这家来自四川眉山的企业,股价连跌了四天,截至上周五(3月21日),市值蒸发9.5亿元。 甚嚣尘上的舆论,差点就要将千禾味业打成下一个莲花味精了。 2000 年前后,一种关于味精有害身体的谣言开始流传。尽管这些说法被视为无稽之谈,但公众对 “化学合成” 的恐慌仍使莲花味精市占率暴跌…… 千禾味业又遭遇了什么呢? 1、“千禾0”是个商标 事情源于有媒体将各厂商的合计13款“零添加”酱油拿去了送检。除了千禾,还有海天、东古、金龙鱼、加加、中坝的产品等。 不检不知道,一检就弄出了“惊天大雷”。结果显示,送检的13款宣称“零添加”酱油中,12款检出镉,7款检出总砷。 彼时,正值315晚会过去没几天,线下网上自然是群情激愤。 事实上,这13款酱油的检验结果均符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污染物限量》(GB2762)、《酿造酱油国家标准》(GB/T 18186)等权威标准。 但在“酱油检出重金属”这类轰动性标题面前,“抛开剂量谈毒性就是耍流氓”这种理性的声音,反而显得声稀音弱。 就在大家以为酱油行业要迎来一波舆论大讨伐时,剧本突然又变了。 有媒体从13款酱油中“拎”出了千禾,把公众关注点从这些酱油的镉、总砷的含量到底对人体有没有害,转而聚焦到了“千禾0”商标上。 该媒体连续发布#千禾0商标被指误导消费者零添加#、#品牌回应包装标0是否意味零添加#、#律师称千禾0酱油存主观误导嫌疑#等热搜话题。 虽然千禾味业随后也公开发布了“与消费者的沟通说明”,并主打一个澄清。结果,在网络中这篇“说明”却被活生生贴上了“千禾道歉”的标签。 这一下子又引来舆论持续发酵!有媒体在微博上还发出了“灵魂拷问”:“千禾0”竟然只是个商标? 一边股价跌跌不休,一边是汹涌的网络舆论漩涡,这事搁谁身上,可能都是百口难辩。…

    2025-03-26 消费
    2.0K
  • 洞察多元消费需求,强化关键价位带布局,舍得酒业于第四届老酒节连发三款新品

    3月20日,舍得酒业第四届老酒节在四川射洪隆重举行。围绕“为美好 在舍得”主题,本次老酒节集中释放酒旅融合、增产扩能、新品发布三大重磅动作,全面诠释了舍得酒业“渠道向下、品牌向上、全面向C”的经营策略,更集结千名经销商表彰、培优,进一步强化厂商关系协同,为今年公司的稳定发展奠定了基石。 遂宁市委常委、射洪市委书记谭晓政,射洪市委副书记、市长王能,射洪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戴宇,复星国际董事长郭广昌,复星酒业首席顾问、沱牌舍得集团终身名誉董事长李家顺,舍得酒业董事长蒲吉洲,沱牌舍得集团董事长、舍得酒业联席董事长吴毅飞,沱牌舍得集团党委书记、副董事长刘颖,舍得酒业总裁唐珲,江南大学教授、舍得酒业首席科学家徐岩,沱牌舍得集团总裁杨中淇,深圳市俱进纸品包装有限公司董事长魏涛等领导和嘉宾,与来自全国各地的上千名经销商和消费者齐聚一堂,共同见证企业发展的新征程。 政府、复星合力赋能,酒旅融合公司揭牌,拓展产业链发展 依托政府、复星的深度赋能,近年来,舍得酒业在经营管理、市场拓展、品牌提质、产品出海、企业文化等方面不断进阶,获得了跨越式发展。2025年舍得酒业又将怎样巩固优势、蓄能发展? 舍得酒业第四届老酒节让市场窥探出了答案的关键截面。 首先,政府和复星的持续赋能,给予了舍得酒业蓄能发展的强大底气。 遂宁市委常委、射洪市委书记 谭晓政 在本次老酒节上,遂宁市委常委、射洪市委书记谭晓政高度肯定了舍得酒业的发展态势,并表示:“我们将坚定不移地创造良好的营商环境,以真心实意付出、真金白银投入、真抓实干攻坚,为舍得酒业发展保驾护航,加快建设全国优势白酒产区。” 射洪市委副书记、市长王能 射洪市委副书记、市长王能表示射洪市委、市政府将一如既往支持舍得酒业发展,希望舍得酒业以创新基因激发发展潜能,整合平台资源,发挥渠道优势,让舍得智慧与东方酒蕴享誉国际国内。 复星国际董事长 郭广昌 复星国际董事长郭…

    2025-03-26 消费
    3.7K
  • 2024年报深解|舍得酒业:老酒战略“深蹲蓄能”,控量挺价修复渠道韧性

    3月21日盘后晚间,舍得酒业(600702.SH)披露2024年年度报告。报告显示,在积极推动渠道库存良性去化的情况下,公司2024年实现营业收入53.57亿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46亿元。 同时,舍得酒业还公告了2024年度利润分配方案,拟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4.30元(含税),合计拟派发1.42亿元(含税)现金红利,占公司2024年度归属于母公司股东净利润的40.94%。承压之下,依然保持稳定分红,可见公司对股东回报的重视。 面对行业深度调整的严峻考验,舍得酒业2024年通过坚定执行“控量挺价”策略,有效修复渠道生态,稳固品牌价值,为长期战略布局蓄力。依托“老酒、生态、文化”三大不可复制的确定性优势,整装再发的舍得酒业,未来发展更具韧性支撑,后市可期。 复盘2024年:质效并举固本拓新,逆势经营稳中有进 当前,白酒行业正处于新旧周期切换的阵痛期,价格倒挂、库存高企等问题集中爆发,市场风险不断释放。减速换挡,夯实基础,成为众多白酒企业的战略选择。 以舍得酒业为例,尽管2024年业绩因主动调整而短期承压,但也加速出清了过去数年高速发展所积累的风险压力,为新周期的发展埋下关键伏笔。而拆解舍得酒业2024年报数据,也能发现多个积极信号,可见其稳健的基本面。 其一,资产规模持续扩大,费用优化降本提效。据年报显示,2024年舍得酒业总资产118.02亿元,较2020年增长53.48亿元;2024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68.08亿元,较2020年增长近一倍。可见深度践行老酒战略的四年以来,舍得酒业综合实力不断增强。与此同时,公司精益化管理也见成效,管理费用同比减少15.37%,节流的同时,运营效率得到进一步提升。 其二,深化老酒战略落地,标准引领构建优势。由舍得酒业牵头参与并制定的《坛贮老酒(浓香型白酒)》和《生态酿酒评价规范》两项团体标准,于2024年先后发布,为…

    2025-03-25
    5.1K
  • “AI+”、数据要素、提振消费……这些长虹热词在全国两会持续引发热议

    3月10日上午,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各代表团上午举行全体会议,下午各代表团举行代表小组会议。全国政协十四届三次会议上午举行闭幕会,闭幕会前,举行了最后一场“委员通道”采访活动。 全国人大代表、长虹控股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柳江在四川代表团“开放日”向中外媒体介绍长虹发展情况 此前,3月7日,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四川代表团举行了“开放日”活动。在会上,全国人大代表、长虹控股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柳江进行了发言。他表示,2024年我国经济增长5%,经济总量首次站上130万亿元新台阶,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保持在30%以上。在世界经济复苏乏力、保护主义壁垒高筑、国内有效需求不足等不利条件下,交出了一份成色十足、令人鼓舞的成绩单。对于全国两会传递出的经济长期向好的鲜明信号,也进一步坚定了未来长虹发展的信心。 长虹“AI+”赋能智能制造 作为一家扎根四川绵阳、充分竞争型的国有企业,近年来,长虹抢抓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绵阳科技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科技创新先行区等重要机遇,推动企业生产经营等各方面工作取得了较好的进展。 长虹华意压缩机智造工厂 在产业发展上,长虹家电产量稳健增长,冰箱压缩机销量连续12年保持全球第一。数字产业蓬勃发展,集团营收、利润实现“双增长”;在科技创新上,推出全球首款AI电视,电子Flash放疗设备即将进入临床试验,与院所、高校、企业的联合创新更加紧密;在能力建设上,加速推进首批“6+1”智能工厂建设落地,长虹智慧显示工厂入选全国首批卓越级智能工厂,荣获国务院国资委数字化转型试点企业。2024年,长虹旗下长虹华意、长虹空调、长虹模塑3家公司的项目获得国家大规模设备更新支持资金4590万元,帮助企业有效提升了智能制造能力和经营管理效率。 长虹华丰科技5G+AI智造生产线 在长虹大大小小的工厂车间里,就能实实在在感受无处不在的人工智能技术。长虹华丰科技“5G+AI…

    2025-03-11 科技
    1.1K
已有 0 条评论 新浪微博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