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种迹象表明,自1998年以来最严重的厄尔尼诺或将于今年降临。
这些年来,厄尔尼诺伴随其吊诡的发音,以略带“不祥之兆”的口吻传唱于民间。当气候出现异常,谈论厄尔尼诺现象本身甚至已成为一种现象。但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是,当我们谈论厄尔尼诺时,我们在谈论什么?
据国家气候中心监测数据显示,赤道中东太平洋大部海温在今年5月份和常年平均值相比偏高0.5摄氏度以上——“已进入厄尔尼诺状态”,未来可能形成中等强度以上的厄尔尼诺事件。
而6月5日,美国气象预报中心也表示,北半球今夏出现厄尔尼诺现象的几率是70%,秋冬季则是80%——与之前预测相比,几率增加。NASA卫星收集的数据显示,太平洋东部海域2014年5月初的情况与1997年5月状况类似——那年的气候异常在全球造成了350亿美元的损失,约23000人的死亡被认为与此相关。
“圣婴”来临
19世纪初,生活在南美洲秘鲁渔场附近的渔民发现了一个奇怪现象:每过上几年,这一年10月至次年3月间海水温度就会比往年高一些,这对渔场的冷水鱼以及靠这些鱼类过活的渔民们而言都可谓灭顶之灾。由于这种现象总在圣诞节前后发生,渔民们将其视为上帝之子“圣婴”发怒了,于是降下天灾——“圣婴”即是厄尔尼诺一词的原意。但秘鲁渔民们并不知道,其实全球各地都遇到了来自这个“小男孩”的扰乱。
简单概括,厄尔尼诺是指赤道中东太平洋海域海水大范围持续异常偏暖的现象。它源于海洋,左右大气——海水温度升高一点,都会对全球平均温度产生重大影响。“海温分布的变化,会影响全球大气环流,整个气候系统都会出现调整,进而在全球不同地区发生大范围旱涝冷暖等异常变化。”资深气象研究员许小峰告诉《华夏时报》记者。这种现象每隔几年爆发一次,有时短暂而温和,有时持久而强烈,即将来临的这次有可能属于后者。
对于习惯以因果逻辑理解和简化世界的人类而言,面对气候这个庞大复杂的系统,现有知识还不足以探寻厄尔尼诺的全部奥秘。“厄尔尼诺是如何影响全球变化的,人类还没有完全搞清楚,局限于目前的技术手段,人类更关注线性关系,但其实天气或气候的变化规律中还存在非常多的非线性关系。
非线性关系异常复杂。虽叫作‘天气’,但影响天气的东西不仅仅是天,还有地形、海洋、地球自转和公转、植被覆盖,包括人类自身活动等等都会对天气产生影响……当厄尔尼诺发生的季节不同、海域不同、持续时间不同时,对天气-气候的影响都有很大差异,这也正是对厄尔尼诺研究的困难所在。”中国科学院气象学博士后李汀向《华夏时报》记者表示。
许小峰则告诉记者:“根据目前各国发布的厄尔尼诺预测结果综合分析,一般提前半年左右做出趋势分析还是有可能的,但对于具体的强度、范围还很难做到准确。不过好在厄尔尼诺现象的发生是一个逐步形成的过程,现在对大气、海洋的监测能力提高了,可以随时发现海温、风场变化等信息,可以通过这些信息持续对厄尔尼诺是否发生、发展进行监测,从而进一步分析其带来的后续影响。”
李汀也在文章中写道:“人类对于海洋和大气的气象监测已经逐渐完善,并研究出各种指数来描述厄尔尼诺,比如南方涛动指数(South Oscillation Index,常简写为SOI指数)、信风指数和向外长波辐射指数(Outgoing Long-wave Radiation,常简写为OLR指数)等。依靠各种数值模式(尽管不同模式的结果会有所差异),可以对厄尔尼诺现象作出大致的预报。”
但或许可以肯定,想要完全洞悉气候的非线性关系是个极为艰巨的任务。正如1974年哈耶克的“诺奖”演说词:整个世界是复杂系统,没有任何人有足够知识了解,理解甚至控制它。我们不要假装像工匠那样认为可以把世界设计得尽善尽美,我们只可能像园丁那样,爱护这个生态系统,并帮助它成长。
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负。转载请注明出处:天府财经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