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过六十岁的许家印,完成从学习“造车”到整车下线的阶段性进展,仅用了半年时间。
6月29日,期待已久的恒大新能源汽车——国能93车型正式在天津量产下线,这是恒大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快速推进的缩影,也是恒大国内生产线大规模量产能力的力证。
花六个月时间从幕后到台前
恒大造车的端倪在去年3月的2017年业绩发布会上就有显现。彼时许家印只道:“从2018年开始,恒大要在战略上积极探索高科技产业。”
随即而来的9月,恒大以145亿元入股全球最大的汽车经销商—广汇集团,成为其第二大股东。
2019年以来,恒大先是斥资9.3亿美元入主瑞典国家电动汽车公司NEVS,这是一家继承了萨博汽车核心技术的一流车企,从2012年开始布局并深耕新能源汽车,拥有超500人的全球研发团队、多元化的国际管理团队及多项自主研发知识产权。
新能源汽车的制造成本和技术瓶颈都系于动力电池。因此,电池制造商是目前产业链的核心资产。
1月24日,恒大健康以10.6亿元的对价,收购动力电池的中外合资企业—卡耐新能源58%的股权,成为第一大股东,为恒大在整车制造中解决储能问题做好了技术储备。
电池之外,电机同样是新能源汽车的核心部件,轮毂电机则是电机领域最为先进的产品形态。3月,恒大健康以5亿元收购荷兰e-Traction公司70%股份,也由此获得了世界最先进的商用车轮毂电机驱动技术。
2个月之后,许家印又飞到欧洲,与英国Protean公司签约,完成了对后者的全资收购。
Protean是轮毂电机领域的“独角兽”,是目前全球少数能够实现量产的乘用车轮毂电机企业。
自此,整车研发制造、动力电池技术、量产轮毂电机,全球最大销售渠道,新能源汽车上下游的核心资产,都被恒大一一买下。
一波麻利儿操作后,恒大迅速搭建起国内首个新能源汽车全产业链,还一并解决了恒大进军新能源汽车领域“缺乏汽车整车研发制造能力、电池技术、电机技术和销售端”四大瓶颈,此次国能93的正式量产下线,也标志着恒大造车已步入全新阶段。
从0到1的突破 树立企业转型样本
随着国能93车型在天津生产基地量产下线,恒大在上海、广州、沈阳的各生产基地的建设投产也将加速提上日程,为后续推出更多蕴积恒大基因的新车型提供产能保障。
从最初对质疑声的不屑一顾,到中途被合作伙伴使绊子后的愈挫愈勇,到去年底以来,通过一系列让人目不暇接的并购布局,完成新能源造车全产业链闭环,到半个月前,在沈阳和广州落户新能源汽车生产研发基地,再到现在量产车下线。
短短一年多的时间,在新能源车赛道上,恒大便由一个搅局者、懵懂的新手成长为引领者、中国新能源汽车最大的一股变量,这一路上恒大经历了很多。
时下中国经济正处在结构优化调整、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期,包括房企在内的中国企业都面临着“升级”压力:往什么方向转型?如何转型?怎样才能成功转型?这些都是亟须搞清楚的现实问题。
此时,某种程度上,恒大在新能源车领域从0到1的突破,就是一个很好的、值得社会和其他企业研究的“企业转型样本”。尤其是恒大新能源汽车的成功下线,更是直接印证了过去一年多,恒大转型在路线选择、战术策略、执行力等方面有诸多可取之处。
正所谓成功既要靠主观努力,也要靠历史进程。如今制造强国战略是大时代背景,“新能源汽车”不仅被列为国家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更是政府工作报告的高频关键词之一。
可以说,以新能源车为代表的新型制造业,是新时代最为重要的风口之一。也正因如此,传统几大制造业强国,如日本、荷兰等都在投入资金、人力研发最先进的新能源车技术。使得大量优质技术和资源涌现在行业内。
一旦进入新能源汽车的风口,不仅意味着巨大的市场空间,也意味着企业有更多的国际先进技术资源可用,减少弯路。
如此看来,许家印曾立志,恒大将在3-5年内成为世界规模最大、实力最强的新能源汽车集团,也必将实现。
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负。转载请注明出处:天府财经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