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天都市报 记者 姚岗 许洋
这个7月,对海底捞来说,注定不算太平。7月初公司发布盈利警告,“预计2020年上半年收入较2019年同期下降约20%,预期公司于该期间将录得净亏损”。近日,海底捞又遭顾客爆料,称其在海底捞乌鸡卷中吃出硬质塑料片。
海底捞连夜道歉
塑料片事件发生在7月12日。当天,济南市民郑女士和男友张先生前往海底捞连城广场店就餐,并下单了半份乌鸡卷。
郑女士称,乌鸡卷吃到嘴中,两人感觉到肉里有一些硬硬的东西,他们以为是乌鸡卷里的脆骨,便没有在意。但是吃到后来,感觉非常不对劲,她和男友用筷子将肉卷拨开,发现里面有像塑料片一样的东西。
郑女士称,她随后找到店员反映此问题,工作人员将剩下的乌鸡卷端走,并提出了“免单”的处理方案,并愿意赔偿500元的火锅券。郑女士并未接受该处理意见,并将此事投诉至媒体。
在曝光的视频中,楚天都市报记者看到,乌鸡卷中夹杂的物品疑似塑料制品,上面还有黄白色的条纹。
就餐后的第二天下午,郑女士与张先生表示两人均出现了不同程度胃部痉挛和便血的情况。在济南五院急诊科的医生诊疗记录上,记者看到,可能是有肠道出血的症状,无法确定病因是否与饮食有关,建议住院接受进一步的检查。
7月20日晚上22时27分,海底捞在官方微博发布道歉启事。称公司对于7月12日晚上,有顾客在乌鸡卷中吃出塑料一事表示非常抱歉。经过查明,确定是因为在工厂灌装环节员工操作不规范,导致产品标签掉落到产品中。并称公司会进一步在门店端加强对员工的培训,严格按照规范操作,避免发生此类事件。
当天晚上,#海底捞回应塑料乌鸡卷事件#冲上微博热搜。
消费者并不买账
事实上,这已经不是海底捞第一次因为食品安全问题遭到投诉。
楚天都市报记者梳理发现,2017年8月25日,北京海底捞劲松分店、太阳宫分店被曝其门店后厨存在“老鼠爬进装食物柜子”“清理地面和墙壁的扫帚、摸布与餐具一同清洗”“洗碗机油污未清洁”和“火锅漏勺用于掏下水道垃圾”等卫生问题。对此,海底捞回应称媒体报道情况属实,将会作出调整。
同年4月12日,海底捞(宝安海雅缤纷城店)被深圳市食品药品监管局抽查发现其冰箱内有生熟食未分开存放、冻库存在标签标识不清等问题,要求其作出整改。
在海底捞的官方微博,记者看到,不少网友们对海底捞目前的产品质量和服务问题表示失望。
网友“东樘”表示,接二连三了,真是有点失望,下次想去吃都得想想了。
网友“齐齐top“评论称,不上新闻也不会道歉吧。
网友“起个名还有限制”表示,“我今天吃到头发!吃到头发!吃到头发!”
记者看到,7月19日,有网友投诉称其在海底捞火锅沈阳印象城店吃出蚂蚁,店员提出换一盘菜,但他并未同意。店员查看监控后承认问题,称可以免单。
7月15日,有宁波网友称,他与朋友于7月11日晚上在宁波银泰城海底捞门店就餐,吃了该店的牛肉丸后,三人均出现腹泻现象,并提供就医报告。
6月30日,有网友称他于6月25日凌晨在海底捞中石化大厦店就餐,次日早上起来出现腹痛,呕吐腹泻不止的症状,到医院检查确诊为急性胃肠炎。
艰难的市场环境
7月7日,在港上市的海底捞发布盈利警告,公司预计2020年上半年收入较2019年同期下降约20%,较2019年同期录得约9.11亿元的公司拥有人应占溢利,预期公司于该期间将录得净亏损。
楚天都市报记者在公告中看到,海底捞将亏损原因归咎于受到新冠疫情的影响。公告称,由于疫情的暴发,以及各国、地区随后实施的防疫措施及消费场所限制,对公司自2020年1月以来的业务产生了重大影响。
今年年初,海底捞还曾因菜品涨价一事引起过争议。有消费者晒出菜单显示:人均220+,血旺半份从16涨到23元,八小片;半份土豆片13元,合一片土豆1.5元,自助调料10块钱一位;米饭7块钱一碗……该事件还一度登上微博热搜榜。
面对外界舆论的压力,海底捞4月10日就涨价一事致歉:海底捞门店此次涨价是公司管理层的错误决策,伤害了海底捞顾客的利益。对此深感抱歉。自即时起,中国内地门店菜品价格恢复到今年1月26日门店停业前标准。
面对艰难的市场环境,海底捞也试图通过调整商业化策略减少疫情的负面影响,然而从实际看来,效果并不明显。
中国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接受楚天都市报记者采访时分析称,整个餐饮行业现在进入了供应链的重塑期,加大了整个质量内控体系的难度。餐饮企业要把整个供应链的食品安全的内控体系要进行一个夯实,比如海底捞要把质量内控体系要补起来,否则企业做得越大,它的风险就越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