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到两个数据,今年一季度全球智能手机市场上,苹果的营业利润是前八家厂商利润之和的92%,远远超过去年同期65%的比例,马太效应进一步凸显。
另一个数据是,IDC公布的今年二季度全球手机出货量前五依次是:三星、苹果、华为、小米、联想(包括摩托罗拉)。
也就是说,国产手机销量火爆的背后,难以走出微利或亏损的囧境。为此,华为、小米等相继推出高端机,试图提升盈利水平,获得品牌溢价。
然而,在硬件层面过度依赖供应商,软件系统几乎都是在安卓的基础上做一些小修小补,在配置、制造工艺上严重同质化的国产手机,凭什么获得品牌溢价?何况国产手机最初占领市场的法宝就是性价比,现在要走高端路线,难道不是拿自己的弱项PK苹果、三星的长项吗?
个人觉得,对国产手机而言,通过打造生态链,通过提供增值服务盈利,成功的几率可能更高。
比如,魅族Flyme系统实现了可在通讯录中利用支付宝转帐,可在短信界面直接充值,小米衍生出小米生活、小米金融等业务。
品牌溢价的艰难之路
苹果的高利润,是品牌成功溢价的必然结果。为了提高利润,华为、小米、VIVO和OPPO都先后进军中、高端手机市场。
华为Mate7高配版售价突破了4000元,VIVO和OPPO的高端旗舰机型,也在3000元左右。小米Note最初的售价,也定在了2000元以上。
就现状来看,品牌溢价是国产手机品牌的一条艰难之路。以小米来说,在激烈的竞争形势下,小米相继失守1999元和999元这两个价位。价格低廉的红米,成为了小米销量的主力。
援引媒体报道,红米系列占小米销量的70%以上,这意味着小米销量虽然大但利润却相当单薄。正因于此,小米才会推出小米Note,并尝试提升品牌的溢价能力。
事实就是,小米Note上市后销量低迷。小米Note的售价,也由最初的3000元以上,一路下跌到2099元。
小米Note低迷的销量和定价的一路下滑,注定小米品牌溢价战略失败,毕竟小米手机此前已经在1999元的价格区间。
相比之下,华为的品牌溢价之路,比小米要好一些。在价格上,华为Mate7的定价已经挺进4000元以下的价格区间,华为P8的定价也逼近4000元。
遗憾的是,华为高端机型的销量并不乐观,华为Mate7销量只有500万台。
OPPO和VIVO的品牌溢价之路,也不乐观。在价格上,OPPO和VIVO的高端机型已经占稳了3000元以上的市场,销量也不错。
可在核心竞争力方面,OPPO和VIVO的高端机型,显然无法与苹果和三星相提并论。
苹果之所以能够有如此高的品牌溢价,一是iOS这个出色的系统,二是出色的制造工艺。再看国内的手机品牌,无论是系统还是制造工艺,其溢价能力都相当的单薄。
值得欣慰的是,国内手机品牌已经意识到品牌溢价的重要性,未来如何取得突破性进展仍考验着国产手机品牌的智慧。
系统或是一条突围之路
放眼望去,国内自主品牌的手机产品,在外观、系统和制造工艺上,都能看到苹果和三星的影子。由于国内手机厂商在硬件层面过度依赖供应商,而手机系统几乎是清一色的安卓,这致使各品牌手机很难形成差异化的竞争优势。
在硬件层面,国内手机品牌只有华为一家拥有自主研发的处理器和基带,其他手机厂商都在使用高通或联发科的处理器。
众所周知,硬件研发有非常高的技术门槛,既便是摄像头和电池这些小配件,都有很高的技术壁垒。加之国内的手机厂商在硬件研发方面没有技术积累,从硬件层面突破,靠自主研发硬件来实现手机差异化竞争是很难的。
在这些深度定制的手机系统中,小米的MIUI、魅族的Flyme在用户体验上还是非常出色的。在做法上,小米MIUI和魅族Flyme的思维截然不同。
小米MIUI注重系统体验的一些细节,以及主题的美化;魅族Flyme,则是基于安卓底层的系统修改,实现了通讯录中能够进行支付宝转帐,短信界面可以充值的“生态”。
与硬件技术的高技术门槛相比,国内手机厂商在软件方面的积累要多一些。
未来,如果魅族、360和小米能够在深度定制系统方面取得突破,并形成自己的特色,这将是国产手机品牌的核心竞争力。
尽管国产手机厂商在系统定制方面有了一定的技术积累,但将系统打造成为手机品牌的核心竞争力还有一段很长的路要走。除此之外,对安卓的过度依赖,也会影响手机系统深度定制的核心竞争力。
苹果手机占全球手机销量的20%,利润却点全球手机利润的90%以上。国内手机销量遥遥领先,利润却很单薄。多年来深陷价格战泥潭的国产手机,在配置、制造工艺上已经呈现出同质化竞争的格局。
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负。转载请注明出处:天府财经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