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网易经济学家年会夏季论坛近日在北京举行,中国新供给经济学50人论坛成员、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所长、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战略咨询委员会委员张承惠在“科技金融相对论”分论坛上表示,随着近几年大数据、超级计算、人工智能、机器学习、区块链、社交网络等发展,金融科技Fintech已经在解决融资难、融资贵,优化金融服务体验,使金融服务更加便利化,创造收益更高和更便宜的服务,提供更好的金融消费者保护这五个方面发挥作用。以下为张承惠发言节选:
大概在两三年前,我们听到金融家用非常漠然的口气说,互联网金融只是远方一道亮丽的风景线。然而,才过了短短几年,我们看到大数据、超级计算、人工智能、机器学习、区块链、社交网络等新理论、新科技快速发展。而这些技术在金融领域的应用日益广泛,它呈现出一种深度学习、跨界融合的特征。
最近两天,国务院印发了《新一代人工智能的发展规划》,我们看到,金融科技应用在互联网支付、移动支付、网络借贷、智能投顾、网络征信与评级、数字货币及网络金融商品交易平台等领域已经广泛应用。
我最近一直在坚持一个观点:金融科技一定会改变金融,主要从以下几方面改变:
一、解决融资难、融资贵
中小微企业融资难,我们大家都说了很多年,还有个人消费信贷,其实也是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对于融资难、融资贵,我觉得有两个关键节点是大机构、大银行不太容易解决的:
一是信息不对称。大银行要想充分了解中小微企业的信息是非常困难的,信息不对称对银行来说意味着高风险。我很久以前到民营企业去调研的时候,听说民营企业家通常有三本账,一本账是给税务看的,一本是报给工商看的,还有一本账是自己看的,我估计他们给银行看的恐怕又是一本账。所以,信息不对称问题是普遍存在的。
二是征信成本太高。金融机构要获得中小微企业的真实信息,需付出很高的交易成本,这个交易高成本一定会影响金融机构的效益。
这两个关键点如果不解决的话,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融资不方便的问题是很难真正得到解决的,尽管监管部门花了很大的力气。
而现在,金融科技有助于破解融资难的问题,主要是利用大数据来抓取用户各种各样的生活场景,这些是征信体系征集不到的信息,再通过分析这些生活场景来准确判断融资者的信用风险有多大,甚至于他的还款意愿有多大,实现对金融风险的精准管理,同时也可以大幅度降低资源匹配成本和交易成本。
另外,金融科技还有助于金融服务的广覆盖,实际上就是我们讲的普惠金融。微额借贷是一个非常小的网络借贷子行业,据说它的覆盖面在中国有几千万人,而这几千万人通常是不大可能从银行获得贷款的,因为他的需求金额非常小,甚至只有一百块、一千块都,这么小的规模对银行传统的风险管理手段来说是不可控的。
刚才讲的是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同样也依靠金融科技得到了有效改善。我们都知道P2P现在名声不大好,但是往回看,2012年、2013年民间借贷利率非常高,被称为“高利贷”。但是我们现在看P2P的利率水平,大体上降了一半左右,也就是8%-10%。所以,随着金融科技的发展,融资贵的问题也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缓解。
二、优化金融服务体验
传统的金融服务是后延式的、被动式的,现在是实时交互的,可以更好地满足用户体验,满足用户日益多样化的金融需求。
三、促进金融服务便利化
我们看阿里小贷和一些其他的P2P平台,放款速度都非常快,这离不开金融科技提供的征信支撑。
四、提供更高的收益和更便宜的服务
比如智能投顾,可以大大提高财富管理的效率,它的效率远高于人工投顾。另外,也可以降低成本,因为智能投顾靠人工智能来管理风险,可以有效地降低投资机构的管理成本,从而降低客户的成本。
五、更好地保护金融消费者
我觉得未来金融监管科技是一个重点。监管科技可以实时地监管金融交易,提高市场监管效率,这是靠人力做不到的。当一个金融市场得到有效监管的时候,金融消费者的保护程度一定会提高。
另外我想谈谈谈金融科技如何影响和改变金融业。
现在已经有越来越多的金融机构认识到金融科技的冲击,这一现象和前几年的漠然、甚至带有某种藐视的态度已经截然相反了。我觉得金融科技可以全面影响金融机构的内部管理和运行效率,以及金融机构之间的竞争方式。未来,一个金融机构的科技能力大小,将是金融机构的核心竞争力,并将对金融机构自身的信誉产生越来越实质性的影响。
第一个影响:倒逼金融机构调整网点布局
银行业协会最新数据显示,2012年银行业金融机构交易离柜率达到84.3%,只有约16%的交易在柜台进行,电子银行替代率达到72%。我们可以看到,目前银行网点排队的情况已经没有过去那么严重了。以往大量由人工处理的业务可以交给机器和人工智能来处理,在这种情况下,金融机构一定会考虑到网点布局的调整、人员的调整。因此我们看到,人工投资顾问、大堂经理、柜面人员已经开始逐渐被压缩,而科技人员的比例在上升。
第二个影响:提升金融机构的信息处理能力
对金融机构来说,可以更加精准地服务于它的目标客户,优化获客方式。
第三个影响:帮助金融机构更好地管理风险
1、管理金融机构的内部风险。近年来,由内部风险引发的金融风险事件频发,通过金融科技,可以对道德风险、合规风险做到早发现、早预警、早处置、早防范。
2、管理金融机构的外部风险。可以通过金融科技及时发现客户资金的异动情况、担保关联方的异动情况,以及抵押品价值变动的情况,从而尽早发现和防范违约风险。
同时,对整个金融市场的风险也可以做到早预警、早防范。
现在国际上监管部门非常看重“三反”,反洗钱、反逃税、反恐怖融资。中资金融机构走出去的过程中,普遍会由于在三反方面不符合监管部门要求,遇到很多麻烦,甚至有的海外分行负责人被警察抓起来,门店被封掉。实际上,洗钱、逃税、恐怖融资等行为,都可以通过金融科技监控。
第四个影响:改变金融机构的行为方式
我们看到,现在银行普遍都在培育客户使用电子渠道交易的习惯,对手机银行、网上银行、微信银行这些功能越来越重视,有些银行已经着手建设智慧银行,同时在搭建一个开放式的金融服务平台。也有些银行和阿里、京东学习,已经介入一些电商业务。
第五个影响:大幅度降低金融机构的内部成本
目前金融机构主要是用层层审计的方式来控制某一个点的风险,以及内部的系统性风险。层层审计的成本是非常高的,如果能够用现代的一些新型科技工具,比如说区块链,就可以有效地节约内部成本。如果全球的金融系统都用统一的步骤实现去中心化的实时结算清算,就有可能改变全球的金融格局,当然这还是稍微远一点的事情。
第六个影响:未来金融机构会越来越多地和金融科技企业合作
在中国,第三方专业化数据处理公司的市场空间非常大。我们看到,现在像征信、评级、加密、电子签名、平台、安全这些比较专业的领域都有专业的公司去做、去深耕细作,我是比较主张金融业更多地去和专业性的第三方公司合作。金融科技公司的优势是非常突出的,它的人才队伍非常年轻化,而且组织架构扁平化、很灵活。另外激励机制也是非常强的,比传统的金融机构要强出很多。而且金融科技公司承受失败的能力强,银行基本上是极其厌恶风险的,而银行在中国融资体系中是占主导地位的,所以银行的喜好很大程度上左右了整个中国金融体系的喜好。
我刚才介绍了金融科技公司的很多优势,这些优势对传统金融机构来说,恰恰是它的劣势,所以传统金融机构只有通过合作才能实现共赢。
未来金融科技发展面临的挑战:
一是货币政策的有效性。随着数字货币的发展,货币政策究竟能不能按照货币当局的意图传导到实体经济中去?这是一个问题。也可能会对传统的金融版图结构构成很大的挑战。
二是挑战分业监管体制。未来,金融科技会改变金融交易过程中的信息处理方式、决策方式、信息渠道、风控工具等。因此传统的金融监管指标可能会失灵。而中央银行金融监管当局应对这些挑战的过程中,各种监管政策也会调整,这种调整会对金融业产生很大的影响。
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负。转载请注明出处:天府财经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