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银行上半年信用减值损失近45亿,滥用暴力催收投诉缠身

近日,南京银行(601009.SH)发布的2021年半年报显示,该行实现营业收入202.37亿元,同比增长14.09%;净利润84.54亿元,同比增长17.07%。

观察财报发现,南京银行的业绩增速挺亮眼,但其中的隐忧不少,掣肘该行的净息差、净利差仍然处在低位,在规模上升的同时,不良贷款、逾期贷款继续增长,资本夯实程度、应对风险能力有所下降。

此外,近些年消金业务成为南京银行发力重点,但《眼镜财经》注意到,因为业务开展不合规,该行屡收监管罚单。更因暴力催收、泄露隐私、渠道混乱等问题,广泛被消费者投诉,截至目前,仅在黑猫投诉平台,投诉南京银行的帖子已超过1200多条。

南京银行上半年信用减值损失近45亿,滥用暴力催收投诉缠身

净息差低位运行 核心资本承压

首先,在当前市场环境下,净息差是体现银行盈利能力的重要指标,净息差有限将导致银行面临长远的经营压力以及结构性的挑战。但是一直以来,南京银行的净息差相对于其他上市城商行就较低,今年仍然没有明显改善。

半年报显示,南京银行净息差为1.91%,净利差为2.01%,在上市银行中依旧处于低位,两项指标仅高于上海银行(601229.SH)。

眼镜财经》了解到,这主要是因为江浙地区金融机构较多,存款竞争较为激烈,南京银行吸收存款中定期存款比例较高,使得该行计息负债付息率较高。且南京银行的息差走势是在一季度稍有改善后,二季度继续收窄,将在未来长期遭受考验。

其次,从业务结构看,南京银行的金融投资占比相对较高,6月末,该行金融投资账目余额达7382.98亿元,同比增长10.5%,占到资产总额的44.4%,重要性可见一斑。可是,上半年该行金融投资产生的收益不增反减,投资收益25.46亿元,同比减少25.75%。

具体来看,无论是交易性金融资产、债权投资还是长期股权投资,投资收益都不同比例地下滑。投资收益属于非利息收入,和净息差呈现了两端的隐忧,可能共同掣肘该行业绩增长。

另外,上半年来,南京银行的资本充足率指标均下降。截至6月末,该行资本充足率为13.28%,比上年末下降1.47个百分点;一级资本充足率为10.72%,比上年末下降0.27个百分点;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为9.78%,比上年末下降0.19个百分点。

同时,值得注意的是,南京银行的流动性风险指标,尤其是流动性覆盖率出现明显下降。截至2021年6月末,该行的流动性覆盖率为117.1%,较上年末相比下降48.44个百分点;净稳定资金比例为110.21%,较上年末下降5.13个百分点。

资本充足率指标与流动性风险指标反映的都是银行应对风险、承担风险的能力,监管规定指标的目的在于抑制风险资产的过度膨胀。上述数据体现出,南京银行在规模增长的同时,相应所需的准备没有跟上,资本夯实程度、应对风险能力有所下降。

资产风险居高不下 建筑业不良率增长27倍

近年来,因为受到南京本地一些民企大户违约影响,南京银行的资产质量风险在上市银行中居高不下。从2018年起,该行接连受雨润集团、三胞集团和丰盛集团债务违约的影响,资产质量出现恶化。该行不良生成率由2017年的0.65%上升至2019年最高值1.14%,2020年不良生成率小幅下行至1.07%。同一时期不良贷款率由0.85%上升至0.91%。

《眼镜财经》注意到,南京银行努力将上述风险逐渐出清,但是新的风险亦在逐渐显现。上半年内,南京银行信用减值损失为44.87亿元,同比增长4.51%。其中,以摊余成本计量的贷款和垫款信用减值损失为48.05亿元,同比增长29.86%。

此外,半年报显示,南京银行的不良贷款余额为69.81亿元,较上年增加8.07亿元。因为新增不良贷款的影响,在加大问题资产处置力度,以及加速推进存量隐患资产风险出清后,该行的不良率依然为0.91%,堪与上年末持平。

南京银行的逾期贷款余额也有所增长。截至6月30日,逾期贷款余额为97.60亿元,比上年末增长0.11%。其中,本金和利息逾期60天以内贷款余额5.72亿元,比上年末减少0.18%;本金和利息逾期90天以内贷款余额32.26亿元,比上年末减少0.04%;本金或利息逾期90天以上贷款余额65.34亿元,比上年末增长0.15%。

公司类贷款中,“建筑业”不良贷款率最高,达到了4.28%,较2020年末的0.16%增长了近27倍。横向对比稍早发布半年报的招商银行(600036.SH)和宁波银行(002142.SZ),“建筑业”对公贷款不良率分别为0.58%和0.53%。

“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结束服务业”的不良贷款率为2.31%,位居对公不良率第二,较2020年末增加了1.95个百分点。南京银行表示,因公司个别客户经营困难,不良下迁,导致“建筑业”和“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的不良率波动。

消金业务投诉缠身 暴力催收恐吓家人

《眼镜财经》了解到,南京银行曾以债券、同业等业务闻名,近些年喊出转型零售的战略,消金业务成为发力重点。不过,转型的路上曾多次收到罚单。

最引人注目的是,今年7月,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对南京银行开出罚单。受处罚的原因比较少见,是因为违反了反垄断的相关规定。根据处罚文件,3月份,市监总局立案调查南京银行与苏宁易购(002024.SZ)合资设立的苏宁消费金融有限公司,经调查,案件构成“违法实施的经营者集中,但不具有排除、限制竞争的效果”,对涉案南京银行处以50万元罚款,系顶格处罚。

据《眼镜财经》统计,2017年至2020年,南京银行及其子公司、分支机构共受到监管部门出具的行政处罚共计46宗,处罚金额共计6956.68万元。大部分案由都与其消费理财方面的信贷违规问题相关。

去年6月,南京银行被监管一口气开出21张罚单,合计罚款金额一度超过1400万元。包括南京银行南通分行违规发放消费贷款进入证券市场和房地产市场等,被南通银保监分局罚款110万元;南京银行无锡分行因个人消费贷款资金被挪用于购买理财、购房或偿还贷款等违法违规行为,被无锡银保监分局罚款65万元。

《眼镜财经》还注意到,近期南京银行投诉缠身,在黑猫投诉、聚投诉等平台上,消费者的投诉帖子一直没有停过。内容多为暴力催收、骚扰家人、渠道混乱等。而大多数投诉正在处理中。

8月10日,有用户投诉:“老人带着年幼的三岁孩子在家,南京银行在未告知情况下,委派来三个高大壮实男人上门,造成老人因为惊吓过度入院治疗。”8月13日,又有用户称:“南京银行的催收人打着工作人员的旗号进家催收,威逼暴力,严重侵犯家人的人身安全。”

还有不少用户投诉南京银行泄露个人隐私,不仅有把个人信息提供给催收第三方的行为,还会“爆通讯录,屡次打我家人、同事和单位电话,给我生活和工作造成很大困扰。”

因为南京银行的消金业务与很多互联网平台合作,渠道混乱也是用户投诉的主要内容。有用户表示:“在万达两笔消费贷款,由于受伤住院,不便还款,在本人不知情的情况下变成了南京银行的贷款,这是欺骗客户。”还有用户称:“本人已于2021年6月11日结清所有分期乐账单,隶属南京银行的那部分账单却在征信上迟迟未更新,影响银行贷款。”

500
500

据悉,此前有万达小贷借款人在遭到暴力催收后,投诉到了银保监会,江苏银保监局约谈资方南京银行,要求其加强对合作机构的管控,禁止违反客户授权使用获取通讯录信息等行为。

通过投诉可以看出,上述问题依然不见改善。南京银行转型路上能否合规发展,《眼镜财经》将会继续关注。

500

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负。转载请注明出处:天府财经网

(1)
上一篇 2021-08-19 14:18
下一篇 2021-09-13 19:21

相关推荐

  • 消费金融谋变:一边狂发金融债,一边急转不良资产

    在增量收缩、存量内卷、风险上移的当下,持牌消费金融公司正在积极求变。 记者观察到,持牌消费金融公司求变,一方面表现在加快处置个人不良贷款。截至9月25日,今年有13家消费金融公司在银登中心挂牌转让了107期个贷不良资产包,资产总笔数超过228万笔,未偿本息超过218亿元,已超过去年全年。 另一方面,持牌消费金融公司“疯狂”发金融债。中原消金近日完成今年第二期20亿元金融债券发行,招联消金、兴业消金、中银消金、杭银消金、马上消金等9家消费金融公司今年累计发行29笔金融债,合计484亿元,创下历史新高。 “不论是发行金融债券,还是转让个人不良贷款都是为了资金合理配置和管理,提升综合竞争实力。”多位受访专家表示,在目前的环境下,消费金融机构在合规经营的底线之上,要坚定落实自主经营管理,根据自身的优势资源禀赋及监管政策导向选择合适的商业经营策略及展业模式,精进科技水平的同时持续严密风控防线。 批量转让不良资产 持牌消费金融公司开始批量出售不良资产。 9月24日,蚂蚁消金、北银消金分别在银登中心(银登网)发布2024年第4期和第14期个人不良贷款(个人消费贷款)转让公告,蚂蚁消金本期拟转让20.0328万笔未偿本息5.9亿元的不良贷款,起始价5600万元。北银消金本期拟转让7.333万笔未偿本息27.3亿元的不良贷款,起始价1580万元。 根据银登中心统计,2023年个人不良贷款批量转让业务成交规模达到965.3亿元,较2022年增长449.4%。其中,消费金融公司不良转让成交规模为183.7亿元,占比约19%。2024年上半年,个人不良贷款批量转让业务成交规模为321.5亿元,同比增长127.5%。其中,消费金融公司不良转让成交规模65.2亿元,占比约20%。 据记者不完全统计,截至9月25日,今年以来有13家消费金融公司在银登中心挂牌转让了107期个贷不良资产包,资产总笔数超过2…

    2024-09-27
    2.8K
  • 优等生”变动了“差生”,新任管理层能带领兴业消金重回行业前三吗?

    文 丨 姜晨 出品丨鳌头财经 消费金融行业“优等生”兴业消费金融股份公司(以下简称“兴业消金”)意外变成了“差生”。 今年上半年,兴业消金实现营业收入51.88亿元,同比下降6.30%,净利润2.77亿元,同比下降78.09%。 在已经披露半年业绩的20家消费金融公司中,兴业消金的净利润同比降幅排名第二。2016年以来,公司也是首次出现中期净利润下降。 兴业消金一直被视为“业绩黑马”。2020年至2023年,净利润连续4年稳居行业前三。 兴业消金净利润为何闪崩?公司没有解释。近3年,公司不良贷款率(以下简称“不良率”)持续攀升,资产减值损失大幅增长。 为了应对业务规模扩张,今年2月底-7月初,公司举债百亿。 备受关注的是,兴业消金在经营方面屡现违规,今年上半年,公司因5项违规被罚170万元。 半年净利罕见大跳水 兴业消金业绩罕见大幅跳水。 今年上半年,兴业消金实现营业收入51.88亿元,较上年同期减少3.49亿元,减少幅度为6.30%;净利润2.77亿元,较上年同期减少9.87亿元,同比减少幅度达78.09%。 这是一份较为糟糕的成绩单。 今年上半年,有20家持牌消费金融公司披露了成绩单。其中,中银消金的净利润垫底,亏损3.05亿元,同比下降208%,降幅最大,而兴业消金的净利润同比降幅排名第二。 与之对应的是,宁银消费金融公司净利润同比增长211.61%,建信消费金融公司、蚂蚁消费金融公司、南银法巴消费金融公司、中原消费金融公司等净利润同比均有较大幅度增长。 净利润同比降幅接近80%,对于兴业消金而言,是罕见的。 历史数据显示,2016年中期至2023年中期,兴业消金的营收净利持续双增。其中,2023年上半年,净利润为12.64亿元,较2016年中期的0.56亿元增长2157.14%. 今年上半年,兴业消金首次出现营收净利双降,净利润表现可以用“闪崩”来形容。 兴业消金成…

    2024-09-25
    2.3K
  • 男子看黄推掉陷阱,两个多小时被骗20余万,18万多是从借呗、招联、美团、携程、中邮、马上消费金融临时借来的

    电信诈骗固然可恨,但这些现金贷平台又在这场骗局中扮演了什么角色?直到主人公最后向父母借钱时,在才家人的劝说下幡然醒悟,选择了报警止损。

    2023-07-20 TMT
    21.0K
  • 长城搅拌“自救”:“外忧内患”多项财务风险高悬,转战创业板饱受质疑

    眼镜财经》注意到,根据公告,9月27日,公司向深圳证券股票并上市的申报材料。经向全国股转公司申请,公司股票自2022年9月28日起停牌。 拉长时间来看,2016年11月16日起,长城搅拌正式在新三板挂牌。在毛利率并未伴随营收双向增长,反而呈逐年下降趋势。同时,企业还存在着负债激增的局面。 另一方面,目前搅拌设备行业高端技术以美、德等国企业为主导,低端产品技术的日趋成熟使得国内竞争格局日趋白热化。受限于研发投入、资金不足等问题,长城搅拌面临着高端领域“卡脖子”的问题。 在内忧与外患双重夹击下,创业板上市成了翻身的唯一途径。 行业高端领域受限 研发、资金存缺陷 作为国内较早从事搅拌设备研发、生产、销售和服务的高新技术企业,长城搅拌长期深耕于搅拌设备领域,公司主要产品包括通用立式搅拌设备、特殊用途搅拌设备、模块化成套设备和搅拌设备零部件及配件。 搅拌设备是让不同物料进行混合且充分反应的关键设备,广泛应用于化工、新IPO募资规划之一。据悉,该项目拟总投资7029.15万元,本次募集资金中有5979.15万元将用于该项目建设。 此外,资金问题也是遏制企业向高端领域持续发展的关键。招股书显示,公司业务发展所需资金主要来源于经营积累,可利用的新能源行业客户的业务规模。由于新能源行业对于对于搅拌设备的采购需求通常较高,公司为维护宁德时代、华友钴业等新能源领域重要客户,对该行业客户给予了相对较低的产品毛利率。但对于传统优势行业如生物工程,由于该领域对于搅拌设备产品的工况要求不高,导致该行业搅拌设备产品的市场竞争逐步加剧,2021年开始公司在生物工程行业的毛利率水平同比下降较为明显。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2021年度订单量增长较快,致外协加工规模增长较快,公司自有产能已不能满足订单需求,因此需要通过增加机加工定制件外协的业务量来按时完成客户订单,此举进一步降低了产品的毛利率水平。近三年公司外协金…

    2022-10-20
    8.1K
  • 康鹏科技的IPO拦路虎:安全、环保风险叠加 内控管理或存缺陷

    化工企业的安全生产责任重大,事故就像IPO前康鹏科技的财务内控又出意外,康鹏科技能否保证各主体之间的独立性? 由于化工企业的生产特性,安全管理与污染防治一直是需关注的重点事项。然而,正在IPO阶段的上海康鹏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康鹏科技”),却在安全、环保以及内控方面屡屡出现问题。 这已经是康鹏科技第二次闯关IPO,前次IPO时,上交所就对康鹏科技生产技术及安全管理等方面是否存在重大缺陷、由安全事故造成的公司业务停滞及业绩下滑情况,以及历史上关联公司重大环保违法案件发出问询,公司过会阶段被否。 本次再战IPO,康鹏科技调整募投项目,集中在信托产品“踩雷”的情形。 事故频发,会否影响业绩? 招股书显示,康鹏科技主要从事精细化学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化工企业的安全生产责任重大,不巧的是,事故就像康鹏科技头上的魔咒。 据了解,2020年2月24日,子公司衢州康鹏化学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衢州康鹏”)精馏辅助五车间内发生生产安全事故,一名操作工人在操作过程中发生中毒窒息,经抢救无效死亡。 之后,衢州市应急管理局就“224”事故分别向衢州康鹏、衢州康鹏法定代表人彭勇以及当班主操祝超出具《行政处罚告知书》,对衢州康鹏处以25万元罚款的行政处罚,对衢州康鹏法定代表人彭勇处以7.26万元(2019年年收入的30%)罚款的行政处罚,对当班主操祝超处以警告,并处于0.6万元的行政处罚。 同年4月22日,衢州康鹏再次发生生产安全事故,当天处于试生产运行中的衢州康鹏1500吨LiFSI生产线后端的一台处理釜在中和处置精馏后高沸物时发生冲料事故。 安全事故甚至对公司经营业绩造成负面影响。财务数据显示,2019年-2021年康鹏科技实现的营业收入分别为6.87亿元、6.29亿元、10.05亿元,对应实现的归属净利润分别为1.41亿元、0.9亿元、1.34亿元。可以看到,公司在2020年经营业绩大幅…

    2022-10-13
    3.7K
已有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