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新言财经
近日,蚂蚁“借呗”“花呗”整改事宜引发关注。去年11月3日,蚂蚁集团距离IPO仅差临门一脚时暂缓上市。
而在蚂蚁暂缓上市前夜,银保监会等部门下发《网络小额贷款业务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下称《征求意见稿》)。
蚂蚁集团招股书显示,其从事的微贷科技平台业务主要为小额贷款公司业务,“借呗”和“花呗”分别为其全资子公司重庆市蚂蚁商诚小额贷款有限公司(下称“蚂蚁商诚小贷”)和蚂蚁小微网络小额贷款(下称“蚂蚁小微小贷”)产品。
如今,蚂蚁“花呗”和“借呗”的运营主体已由“网络小贷”转为“持牌消费金融”,《征求意见稿》下发也已满一周年。
尽管《征求意见稿》还未“转正”,但其在行业内的“威力”却不容小觑。
《新言财经》获悉,在《征求意见稿》发布的过去一周年里,已有至少7家网络小贷公司进行了增资,而增资的额度,也较为统一的恰好让其总注册资本达到允许开展业务或跨省开展业务的“合格线”。

年内至少7家巨头系网络小贷增资
自《征求意见稿》下发以来,网络小贷公司增资在巨头系中表现尤为明显。
据《新言财经》不完全统计,今年截至11月9日,至少有7家网络小贷公司在今年进行了增资,这些小贷公司背靠着字节、腾讯、美团、OPPO等行业巨头。
《征求意见稿》在网络小贷公司的注册资本方面指出:跨省级行政区域经营网络小额贷款业务的小额贷款公司的注册资本不低于人民币50亿元,且为一次性实缴货币资本。
50亿元,是小贷牌照能跨省开展业务的企业注册资本“及格线”,也是多数巨头企业们旗下小贷公司增资的策略。
据统计,今年注册资本增加至50亿元的网络公司共有3家。分别涉及字节、腾讯、美团。其中,字节年内进行了2次增资。
天眼查资料显示,今年1月26日,字节旗下的深圳市中融小额贷款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中融小贷”)的注册资本发生变更,由10亿元增加至30亿元。而在中融小贷今年首次增资不到半年,其又在6月10日时再增资20亿元,总注册资本达到50亿元。
“字节对旗下中融小贷增资至50亿元,一方面,字节跳动依托今日头条、抖音等大流量App,流量优势明显,尤其是在小额借贷领域,在满足对应的监管要求,保持资本充足,关联交易合规的基础上,以助贷或联合贷的方式与资金方合作,做大借贷业务规模,寻求突破业务及营收相对单一的瓶颈;另一方面,资本约束下,也给了字节与头部平台同台竞技的机会,表明了字节不想缺席小贷业务的决心”,易观金融行业高级分析师胡精华告诉《新言财经》。
不愿缺席小贷业务的企业不止字节一家。
今年4月,腾讯旗下深圳市财付通网络金融小额贷款有限公司(下称“财付通小贷”)的注册资本也自25亿元增加至50亿元;8月,《新言财经》获悉,美团旗下重庆美团三快小额贷款有限公司(下称“美团小贷”)已将注册资本增加至50亿元。
据《新言财经》统计,除上述3家增资至50亿元的小贷公司外,目前注册资本在50亿元以上的网络小贷公司还有5家,分别是蚂蚁小微小贷、重庆度小满小额贷款有限公司(下称“度小满小贷”)、重庆星雨小额贷款有限公司(原名:重庆苏宁小额贷款有限公司,下称“星雨小贷”)、南宁市金通小额贷款有限公司(下称“金通小贷”)、中新(黑龙江)互联网小额贷款有限公司(下称“中新小贷”),注册资本分别为120亿元、70亿元、60亿元、89.89亿元、50亿元。
如果说,字节、腾讯、美团等巨头增资旗下网络小贷公司是为获得一个跨省放贷的资质,那么360数科、新浪旗下的网络小贷公司增资至10亿元,瞄准的便是区域性经营网络小贷业务的“资格证”。
《征求意见稿》要求:经营网络小额贷款业务的小额贷款公司的注册资本不低于人民币10亿元,且为一次性实缴货币资本。
9月16日,360数科旗下的福州三六零网络小额贷款有限公司(下称“360小贷”)注册资本由5亿元增加至10亿元;3月31日,新浪旗下的抚州市新浪网络小额贷款有限公司(下称“新浪小贷”)的注册资本亦由5亿元增加至10亿元。
此外,OPPO和宜信也对旗下网络小贷公司进行了增资。欢太数科(OPPO)旗下的重庆市九龙坡区隆携小额贷款股份有限公司(下称“隆携小贷”)注册资本由10亿元增加至20亿元,宜信旗下的海南宜信普惠小额贷款有限公司(下称“宜信小贷”)注册资本由10亿元增加至15亿元。
仅4家达标,大多增资未实缴
《征求意见稿》下发至今已满一周年,却还未“转正”。
“《征求意见稿》发布至今并未落地,时间确实比较久。背后的原因,可能有些条款依然存在不确定性,基于审慎原则,暂时不发布。”零壹研究院院长于百程说道。
不过,《新言财经》注意到,上述7家增资的网络小贷公司中,天眼查资料显示,目前均未完成实缴。
具体而言,中融小贷的实缴资本为10亿元,财付通小贷的实缴资本为25亿元,美团小贷的实缴资本为4.6亿元,360小贷和新浪小贷的实缴资本均为5亿元,隆携小贷和宜信小贷的实缴资本均为10亿元。
这么来看,7家进行增资的网络小贷公司似乎只是迈出了第一步。
就符合《征求意见稿》中跨省放贷注册资本要求而言,目前,实缴资本在50亿元以上的网络小额贷款公司,依旧仅有蚂蚁小微小贷、度小满小贷、星雨小贷、金通小贷4家。其中,蚂蚁小微小贷、度小满小贷和星雨小贷3家公司,均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各项贷款等业务,实缴资本分别为120亿元、70亿元和60亿元。
实缴资本为81亿元的金通小贷的经营范围包括:办理各项小额贷款,但尚未明确是否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业务,《新言财经》致电金通小贷,公司方面未作出答复。从金通小贷陷入的借贷纠纷来看,其主要涉及广西当地企业。
中新小贷的注册资本为50亿元,但其实缴资本为49亿元。《新言财经》了解到,其工商变更记录上最新的更新时间为2020年7月份,而此前的注册资本变更记录显示未达50亿元。因此,中新小贷的增资时间很可能在《征求意见稿》发布之后。
“今年消费金融公司的审批明显放缓了步伐,但是银行牌照也不是那么容易的获取的,而金融始终是流量变现最为容易的业务。这些巨头还不能放弃网络小贷公司牌照,他们一方面要向监管积极申请网络小贷公司全国展业的许可,一方面要增资满足新规的要求夯实未来发展的基础。未实缴,也应该确实是观望新规的最终版本和落地时间。”苏宁金融研究院金融科技研究中心主任孙扬表示。
于百程也指出,腾讯、字节等多家旗下网络小贷公司陆续增资,一是基于业务层面规模增长的需要,二是为网络小贷管理办法落地后申请相关牌照做准备。“如果股东资金充裕,实缴并不难,后续可以根据业务需求和监管需要快速做出调整。”
《征求意见稿》发布至今一周年,新规尚未正式落地,之后是否有变数还未可知。《征求意见稿》也对存量跨区业务整改提出了3年的过渡期,为小贷公司留出了充足的时间。
同时,值得注意的是,如蚂蚁集团、天星金融等机构均有含金量更高的消费金融牌照,一位接近互联网巨头的人士对《新言财经》表示:未来大厂的贷款业务多半都会是跨省网络小贷、消费金融两个牌照并行。换言之,美团、字节跳动等巨头,未来再度申请消费金融牌照的可能性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