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3年,德国人竟然拿纸币来糊墙、生火。当时德国马克变得一文不值,上厕所用都嫌太小。物价平均每两天就要翻一番,年化的通货膨胀率达到了惊人的数字。
2008年,津巴布韦印出了那张最著名的面值100万亿津巴布韦元的纸币。当时,津巴布韦物价平均每24.7个小时就得翻一倍,年化的通货膨胀率达到了7.3%乘以10的108次方。这是什么概念?反正我是没有概念。
1946年,匈牙利物价平均每15.6小时就要翻一倍,年化通货膨胀率同样惊人。
别看我们现在都当段子在讲,但这些对当时当地的经济来讲,那绝对就是灭顶之灾。
2022年,美国、欧盟、英国突然飙升了通货膨胀,让这个词再一次成为了全球经济的主题。今天咱们尽量轻松有趣,而又深入地聊一聊这个通货膨胀,还有政府和央行他们脑子里到底都是怎么想的。
通货膨胀,通货就是指钱,膨胀就是贬值,所以通货膨胀就是钱的贬值。
我们最常见衡量的指标叫做CPI,消费者物价指数,大概就是衡量我们平时用的商品和服务的一个物价走势。
以美国CPI为例,60年前大概是29点几,现在是296。不过你看这个绝对的数字其实意义也不大,你看它对比就知道,OK,现在美国的物价大概是60年前的十倍,也就是说60年前的1美元就大概相当于现在的10美元。是不是比你想象那个通货膨胀率要低?
同样60年间,澳大利亚的物价翻了16倍,英国翻了25倍,印度翻了88倍,土耳其翻了970万倍。
物价涨就是钱越来越不值钱了,这个其实不难理解。
经济学家用来形容和解释通货膨胀的公式有一大堆,什么凯恩斯主义、货币主义、新凯恩斯主义等等,就是你听着都感觉好像很有道理,但这里边几乎没有一个是长期好用的。这个其实也是通货膨胀非常神奇的地方,因为它的形成原因其实你怎么想非常之简单:无非就是经济体当中流通的货币量超过了经济的体量,太多的钱就追逐太少的商品,那物价不就自然而然涨了吗?
可是就这么简单个事儿,大家就是拿捏不住。你要知道,各国央行的首要目标,甚至很多央行唯一的目标,就是要维持物价的稳定。就是钱你随便印,利率你也随便调,你就只要保住物价稳定,保住这个通货膨胀率就行了。但它就是保不住。即使就是像美联储、欧洲央行这些都是里边汇集了世界顶尖的经济学家,他们内部的意见经常也不一致。这个事儿肯定没那么简单。
咱们现在就从思想上把它拔高一下。如果我们站在整个经济体的角度,那钱无非就是一个流通的工具。所以这个货币它对应的一个购买力,就比如说我这杯奶茶是3块钱还是300块钱,其实没有那么大所谓。我们真正追求的是什么呢?就是更幸福、更快乐、更美好的生活。当然,我们今天可讨论不到那个高度。对于经济体来讲,我们追求的其实是更高的产值,简单粗暴点来说就是更高的GDP。
就是说,大家每天都努力工作、努力干活、努力生产,去产出更多更好的产品和服务,那我们作为消费者就可以消费和享受到这些更好的产品和服务,这样整个经济体它的运转就更高效,这个是我们追求的。
那从货币的角度来讲,怎么样才能帮助我们达到更高的产值呢?我们正常会想到,你说货币在经济体当中它就是个媒介,所以你做到尽量稳定就好,也就是说你手上比如说100块钱,那你永远都能买到相同的东西,很稳定,它就有助于经济体的运行。
但是慢慢就有人发现,假设我们手中的钱,它不是完全一成不变的,而是所有人手里的钱是在一点一点的贬值,那就算你把一箱子钱藏在你床底下,看起来是非常安全的,但是因为通货膨胀,你床底下的钱的购买力其实是在慢慢消失,而这购买力就被转移到那些新创造出来的钱上,它其实是在对大家的财富进行就持续不断的微调,我不能让你太安逸了,我得尽量少的让你把钱藏在床底下,而更多的逼着你去赚钱,去生产、去消费,也就是说通货膨胀,它其实是一种无时无刻不在进行的财富的再分配。
就比如说,你今年买一杯奶茶要20块钱,明年同样的一杯奶茶,你要花21块钱,那你一看我这手上的钱,今年要是不花出去,那明年就变少了,那我还是赶紧多花一点,这样一来大家就会更多的去产生即时的消费,那这样社会总需求就上升,GDP也就上升了。
你看,一潭死水,就你把通货膨胀往这搅和搅和,就激发出了更大的活力,这也是为什么我们现在普遍认为,适量的通货膨胀对整个经济来讲是更好的。
当然,我们作为消费者肯定是不太喜欢这种被逼着去花钱的危机感,所以也有很多人把通货膨胀列到了一个叫做痛苦指数(Misery Index)里边,但是总体来说,经济学家才不CARe你那什么痛苦指数,还是经济发展更重要。
好,那要是反过来通货紧缩呢?那就是说同样的100块钱,你明年买的东西比今年还多。那要是我肯定就把钱藏在床底下了,这样你财富其实在一年比一年变多。这样听起来是不是就一点也不痛苦,很爽了。
可是问题就在于,那大家就不努力赚钱干活了,在家躺着就完了,花钱也尽量减少。毕竟你不花钱,实际上就相当于是在赚钱。那所有的人就都会变成非必要不花钱,而这个其实长期来讲的话,就会进入到一个非常可怕的通缩恶性循环。
日本其实就是个非常典型的例子。90年代,泡沫破裂之后,就陷入了通货紧缩,之后就是信用萎靡。经过了30年,央行不管怎么刺激,政府不管怎么借债,这需求就是刺激不起来。当然它有一系列文化老龄化的问题,但是你就能看出来,这个通货紧缩是多么的可怕。
所以你看,价格越来越便宜,它并不是真正的问题,而是大家都不工作了,不努力了,不赚钱了,不生产了,都躺平了,也不花钱了,进入到一个低欲望社会。这才是深层的问题。
我们之所以Care通货膨胀,并不是因为我们关心价格的变化,而是价格的变化,它会带来需求的变化和GDP的变化。但是你这个通货膨胀,财富再分配的效应它也不能太过了。
你比如说,我今年床底下的钱能买100杯奶茶,明年能买99杯,后年买98杯,那你觉得可能还行,对吧?我努力赚钱,但你比如说像津巴布韦那样,我今天买100杯奶茶,明天好家伙,50杯,再过一个礼拜一杯都买不着了。那我赚钱还有什么意义,对吧?
三天两头就给我重新开一次局,把大家财富再洗牌了,我辛辛苦苦在这赚钱养家,你咵给我重开一局,那我肯定立马躺平对吧。
这钱自己够花就行了,钱到了手里立马烫手山芋,赶紧花了了事,剩下的反正你存起来,也是马上就消失了。这种情况就叫超高速的通货膨胀,也就是恶性通胀Hyperinflation,它对经济的打击真的是毁灭性的。你比如说像一战之后的德国,当时一块面包要1000亿马克,而后天可能就变成2000亿了。
这种情况下,这个经济的金融系统、信贷系统基本上就完全瘫痪,社会生产力也会骤减。当时德国半年之内就有600万人失业,最后就导致了新的货币军事管制、政治动荡,还间接导致了希特勒的上台。
历史上陷入恶性通胀的国家,几乎无一例外全都要经过艰苦卓绝的全面改革、全面重启,才有可能慢慢地恢复过来。
所以你看,刚刚我们说这个通货紧缩,这就有点像经济它给冻住了,冻死了就不怎么发展了,而恶性通胀就经济有点过热了,开始自燃了,自燃就自己会越烧越厉害,这都是不行的。
你看,我们刚才说了通货紧缩和恶性通胀的可怕。所以现在是不是可以更深入地了解一下为什么大多数的经济学家都会追求那个适量的通货膨胀呢?其实就是个度的问题。比如说像美国、欧洲、英国、日本、加拿大和澳大利亚央行都把通胀的目标定到了2%到3%左右。大部分其他经济体的央行虽然不一定公布一个特别明确的通胀目标,但也都希望把通胀控制在2%到5%之间。
各国央行不管用什么货币政策,他们头号目标就是把这个通胀能够维持在一个合理的区间,即使它的成本是牺牲掉一些经济的短期增长,甚至是陷入到短期的衰退。保住通胀就是现在各大发达经济体的一个底线。
我们顺便提一嘴,可能有人就会好奇,那你说通胀对资产价格比如说股价和房价有什么影响呢?
其实理论上这个事是说不太准的,因为干扰的因素会非常多。但你要直观地去猜个方向,你可能会觉得它是正相关的,因为通货膨胀价格都涨了,大家为了抵御通胀可能就会投资到房地产、股票市场里头去。但实际上很有意思,我们看IMF对71个经济体过去股价和通胀之间关系的回归,结论就是不管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股价的表现和通货膨胀其实是负相关的,也就是说高通胀的时候股票一般都会跌。
这其实是因为促使股票下跌最主要的原因是政策,也就是说在高通胀的时期,不管是财政政策还是货币政策,政府和央行为了抑制通胀大概率都会采取紧缩的政策,而这个紧缩政策就导致了股价的下跌。
但土耳其是个例外,他在高通胀的时期没有采取紧缩政策,所以股票就一年之间翻了三倍。
当然还有一个例外,就是能源公司的股票,历史数据表明一般在高通胀时期能源公司股票表现都非常好,这个也是非常符合2022年全球通胀的行情。
那你说到底为什么会导致通货膨胀呢?你可能会非常直观地感觉是因为央行印钱,或者说是央行印了太多的钱,所以导致了通货膨胀。怎么说呢,对也不对,或者说不完全对。有的时候政府不印钱也会导致通胀,有的时候政府就玩命印钱,它就是带不来通胀。比如看日本央行之前二十多年无限量的印钱还是通货紧缩,对吧?
其实导致通胀大概可能有三种因素,首先就是需求拉动型的通胀,叫做Demand-pull。
比如说,我们想象一个正常运行的经济体,突然有一天出于某种原因,大家就非常想喝奶茶,所以就是在这个经济体完全都跟以前正常的情况下,额外增加了一个需求,大家就会跑去奶茶店买奶茶。那这时候全国有千千万万个奶茶店的老板,他们就非常高兴了,就会导致两个结果,一个是生产更多的奶茶,另一个就是奶茶涨价。但不管是哪一种,都会导致奶茶店的老板最后是赚到了。
赚了钱的老板,这时候就可以去买吃的、买包什么的,你要碰上好一点的老板,还会给员工发奖金、涨工资。这样员工也拿着钱去买包、买吃的,那你看这时候,卖包卖吃的生意不就兴旺,就进入到了下一个循环,买更多的包和吃的。
所以,总结下来就是先是有了总需求的增加,就会导致产量上涨、物价上涨,那企业的利润就会增加,就会导致消费增加,就到了新一轮的需求增长,那这良性循环它不就起来了吗?
这就是为什么刚才说总需求增长会导致经济增长,但是这里边你发现没有,有一个副作用,就是物价上升,也就是通货膨胀。所以这个逻辑链,其实就是需求拉动型的通货膨胀。
咱们刚才说印钱可以刺激需求,就会进入到那个刺激经济和通货膨胀的循环里头去。但其实各国央行最近面临着一个比较尴尬的问题,就是它们印的钱其实发不出去,因为央行要控制货币,它采取的政策无非就是要么调利率,要么去买卖一些金融资产。但实际上这些手段,你这钱还是在金融体系里边打转。
这怎么解释呢?就比如说央行,它去买了好多国债、公司债,但是卖了债券拿到钱的这些金融机构,它们就死活不把钱取出来或者放贷放给实体经济,你比如说转头又投向股市了,也就是说不管央行它把利率降到多低,这些商业银行就是不把贷款放出去,那就没有钱流到实体经济里,这样的话这钱就在金融体系内部打转,它永远到不了像你我这样的消费者手里去实际的买奶茶。
所以就是央行费了半天的劲,又是降息又是印钱,但是这个钱就压根没留到我们刚才说那个经济增长的循环里头去。这也一定程度上解释了为什么2020年之前的大概十来年吧,像日本、欧洲,包括美国,就那么大量的量化宽松、长期的低利率,你就是看不到实体经济的通货膨胀,而只是看到股市在那哐哐涨。
疫情来了之后,这拜登政府也算是看明白了,就央行印钱用处已经不大了,还是得我们政府出马,我们就得把钱送到消费者的手里,就是真的literally给大家发钱。先是在2020年的时候,几乎给所有人每人发1200美元,家里有孩子的再加500,失业了的每个月600,还有各种贷款的减免。
到2021年,年收入不足75000的每人再给发1400。反正就里外里这两年期间,给大家发了大概5万亿美元。这是什么概念?就相当于每个美国人人头上平均都发了15000美元。
首先,政府无节制地印钱。一般情况下,都是因为战争或者政治因素导致的。你想政府要不是真的逼急了,它也不会到自己印钱自己花这么低劣的手段。后果咱都知道,它肯定不可能不知道,对吧?比如说像刚刚我们提到的920到1923年的德国,1945年到1946年的匈牙利,这不都是因为一战二战战败了,签了一堆赔偿款,迫不得已才开始自己印钱。
政府印钱了,货币量就增加,那不就推动需求?接下来就带来了需求推动型的通胀。可是就是因为政府印钱印得太猛了。通货膨胀涨得太快,高到一定程度的时候,社会的财富分配就非常快了,也就是说大家其实解决温饱就得了,从来不会想着说去存钱。
注意,但这个时候还没到真正的恶性通胀,也就是大概百分之四五十的样子。这个时候就算政府意识到通胀的可怕,停了印钞机,可是大家已经都减少工作了。那社会的产能就开始下降,商品就开始减少。那会造成什么呢?价格上涨。
这个不就告诉我们说,因为供给不足,导致成本推动型的那个通货膨胀了。然后再往后通胀就更高,大家就更不工作,物资就更短缺,通胀就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