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石油可以说是经济的关键,而中东则是石油的关键。从1930年代中东发现了大量石油的那一刻开始,它就注定在将来会成为世界的焦点,成为美国、英国、前苏联的战略必争之地。
在短短的几十年间,发生了战争、联合、阴谋、政变、暴富、危机、谈判等等。废话不多说,让我们来聊一聊持续了近百年的中东石油之战。
1859年8月27日,美国商人埃德温·德雷克在宾夕法尼亚州第一次成功钻出了石油。他当时拿了一个装威士忌的桶来装钻出来的石油,这个桶之后成为了石油最重要的计量单位之一,就叫桶(BARrel),一桶大约是159升。
稍微声明一下,从地底下挖出来的油叫原油或Crude Oil,之后经过加工才会变成石油。这两者其实有些区别。但是今天为了简单起见,都把它统称为石油。
大家一看石油这东西好,燃烧效率比之前烧煤要高多了,而且运输也特别方便,用管道就行了。所以之后的50年里,石油产业就开始迅速发展。人们大量建造油井、炼油厂和管道,石油产量从1860年时的50万桶,10年之后就达到了2000万桶。再过了50年到1920年,这个数字就达到了4.5亿桶每年。
所有国家都清楚,石油将是一个改变世界的产业。需要注意的是,在1900年之前,石油大部分采掘、提炼和消费基本上都是在美国。美国的产量占全球的百分之六七十,而美国整个的石油产业链基本上都被洛克菲勒的标准石油公司垄断了。直到1911年,美国最高法院认为不能再这么垄断下去了,就把洛克菲勒公司拆分成了34个公司。
有趣的是,根据当时的美国开采量,人们掐指一算,发现如果只有美国这么点儿石油,10年就开采光了。之后这几十年,全球的人都在满世界找石油。先后在墨西哥、伊朗、委内瑞拉、伊拉克和科威特发现了大量的石油。
紧接着,1938年,美国商人在沙特又发现了新的石油资源。这下可厉害了,因为这回发现的是当时已知最大、最丰富的石油区。短短10年之间,在中东这个地区发现了巨量的石油存储。这就好像一帮地主在一个穷小子的屁股底下挖出了黄金。
英国和美国人突然发现,我去,中东这个鸟不拉屎的沙漠,竟然有这么多石油。
实际上,中东在之前的600多年里,都被奥斯曼帝国陆陆续续地统治着。后来,奥斯曼帝国慢慢落寞,一战战败后被英法大卸八块,英国托管中东。因此,尽管英国本土没有什么石油,但一下子成为了全球石油产业的霸主,控制了当时已知石油储量50%的国家和地区。但是,1938年,沙特挖到宝了。这时候,美国人就坐不住了。你看,中东那片都归你们英国,但沙特可是我发现的,沙特可得归我。
中东的这一系列石油发现,让本来只能以旅游业为主的沙漠国家摇身一变,成为了世界的主角,带领着全世界进入长达百年动荡的石油时代。
石油这种资源具有自己独特的属性。首先,需求方面,人们对它的依赖度极高,可以算是半个刚需。就是说,它便宜我买,它贵我骂骂咧咧也得买。而且,这个需求会越来越高。
反过来再看供给方面,它不像粮食,一看少了我可以再多种点,在一定范围内是有一种弹性的,而石油储存量就这么多。这种刚性需求的稀缺资源,如果有人能控制住它大部分的源头,就太舒服了,对吧?便宜点也能卖得出去,贵一点也能卖得出去,那我肯定把价格抬得高高的然后赚利润。这对消费者来讲显然是不好的,但对石油商来讲,这就是他们始终追求的。
所有的石油商也都明白这个道理。例如,之前的洛克菲勒就是这么干的,他不惜重金去收购石油的上下游,垄断整个产业链,来达到控制石油价格的目的。当然,这也造就了当代最富有的男人。
拆分后,整个石油市场就又开始大乱战,这些公司就玩命地开采石油。一九二几年的时候又开始狂打价格战,所以石油价格一直都处在低位,大家也都不怎么赚钱。但这价格战打着打着,巨头终于有一天就想明白了。你说,咱们何必搁这打来打去,谁也打不赢谁。就算打赢了,政府又得给咱们给拆了。还不如大家联合起来,偷偷地一起搞一个组织,我们一起控制油价,这样就可以大家一起赚钱。
因此,当时石油市场里最主要的三个玩家的老大,1928年在苏格兰秘密会面,达成了一个口头协议,叫做As-Is Agreement。官方翻译尚不明确,因此我把它翻译成叫做“就这么着条约”。内容大概就是,我们大家都避免竞争,达成协定,分割好市场上的地盘,然后各自管各自的摊子,价格我们也定死了,不打什么价格战,就这么着。大家一起赚钱,都有肉吃。
之后,其他4家石油巨头也陆续加入了“就这么着条约”,这七个公司就形成了一个秘密组织的联盟,控制了全球的石油市场。这个组织还有一个可爱的名字,叫做Seven Sisters七姐妹。这七姐妹手里可攥着伊朗、伊拉克、沙特和海湾国家几乎所有的开采权,并且还拥有着世界85%的石油储备,在国际市场上呼风唤雨,为所欲为。这个秘密协定实际上当时别的公司也都不知道,甚至政府也不知道,它是在20多年后才被慢慢泄露出来的。
像七姐妹这样的联合控制一种资源的组织,在经济学中被称为卡特尔(Cartel)。实际上,卡特尔是为了避免过度竞争,导致整体利益下跌而形成的一个垄断联盟。卡特尔对整个经济的资源配置肯定不利,但对组织成员来说肯定更有利。因此,市场上的监管者,包括消费者,都在想方设法阻止卡特尔的形成。但商家则想方设法形成卡特尔。
由于石油资源的稀缺性非常明显,形成卡特尔的利益也非常之高,因此我们看到在全球范围内的石油市场上会多次形成各种不同的卡特尔。当然,这些七姐妹也会给中东国家的政府付一些税费和使用费,但他们的目标是在不惹麻烦的情况下尽可能少付钱。此外,七姐妹还会在各个国家之间周旋。如果某个国家说税费太少了,七姐妹就会说这个国家税费太高了,我去隔壁采一采。等你们税费降一点了,我再回来采。中东这些国家一点脾气也没有,因为七姐妹是他们唯一的客户,各国政府也没辙,只能在不赚钱和赚那么一点点钱之间选择赚一点点钱。这么几圈下来,这些税费就相当于没有了,这七姐妹就相当于让各个政府去打税费的价格战。
可能你也会纳闷,中东国家怎么就这么怂,就凭七姐妹这么欺负他们,不把采油权给抢回来,然后自己生产自己卖呢?实际上他们也是迫不得已,主要原因有以下四点:
首先,有些产油国根本还没有独立,政权都还被欧美控制着。连个独立政府都没有,采油国有化肯定无从谈起。
其次,即使这些国家独立了,也得在国际市场上生存。顶风作案一举把采油国有化,就会被欧美政府反手制裁,限制出口,肯定也扛不住。
第三,这些产油国当时确实是没钱没技术,只知道自己屁股下有黑黄金。但这还不够,你得把它挖出来,然后才能卖出去。现在委内瑞拉就是个例子,作为全球石油储量最丰富的国家,却混得很惨。
最后,即使产油国成功地产出了石油,也得卖出去。当时七姐妹控制着的欧美市场几乎是他们的唯一客户。如果惹恼了他们,就会被限制出口。
其实我们用脚趾头想想也能知道,七姐妹背后肯定是西方政府在撑腰。例如,BP背后就是英国政府,控制着伊朗的石油开采。
美国政府为了为石油公司保驾护航,1945年二战之后,罗斯福总统特意去了沙特,达成了一个非常重要的口头协议,基本上就是说沙特会给美国商人优先开采权,作为交换,美国政府这边会给沙特提供武器和军事保护,还有大把的黄金。之后,美国就可以在沙特里建一个完整的采油和贸易体系,自己开采自己卖,只需要每个月给沙特交点武器、交点钱就行了。
直到现在,美国作为全球最大的军火制造国,它头号客户就是沙特阿拉伯。后面我们也会讲到,美国在各种时期以各种原因,去给各种国家卖武器。
因此,由于政府的支持,加上以上原因,七姐妹牢牢控制着中东这些石油资源。作为地主,七姐妹把中东这些穷小子拿捏得死死的。不管石油在哪里开采、开采多少,开采之后卖给谁,全都由七姐妹说了算。
其实不光是中东这些国家,但凡不在七姐妹那里边的人都不太爽。例如意大利国有的石油公司,他也想加入七姐妹的行列,变成八姐妹,分享一些油水,但七姐妹不让他进入。当时这个公司的董事长就酸溜溜地说,“你们七姐妹欺负人”。七姐妹这个名字就是这位董事长给他们起的外号。
中东一直被攫取着,政府可能还能捞点油渣,勉强糊口。但对于民众来说,真的是连渣都不剩了。
首先,伊朗的民间就开始出现不满情绪。我们曾经说过,伊朗实际上是被英国控制的。因此,在二战爆发之前,七姐妹之一的英伊公司(BP的前身)一直控制着伊朗的石油开采。后来,1939年二战爆发,石油需求激增,美国和前苏联看到了商机,都想来凑凑热闹。于是,大家各抒己见,一直很难达成一致。这时候,就像鹬蚌相争渔翁得利一样,伊朗的议员摩萨台想到了一个机会。他趁着这些大国相互僵持不下的时候,在1950年的伊朗议会上提出了一个提议,要审查英伊公司缴纳的石油使用费,另外还要控诉这家公司主动减少石油产量。打了一招措手不及。
但英伊公司也不傻,肯定不会老老实实配合审查。而当时的伊朗总理是欧美人,也提出了反对意见。在这个时候,出现了一个神奇的转折。1951年3月7日,这个总理被刺杀了。你说巧不巧,这总理死后不到8天,伊朗议会就紧锣密鼓地开始投票,对石油进行国有化。结果投票结果通过了,3月17日,伊朗向全世界宣布石油开采国有化。同年4月,摩萨台当选为伊朗的新总理。
但是,我们也知道,把石油的开采权拿回来,这只是第一步,难的在后面。果不其然,英国就把军舰开到伊朗的港口,禁止伊朗出口石油。1950年,伊朗全年的石油产量还有2.4亿桶,到了1952年,只产了1000万桶,这不是因为生产能力不够,而是因为即便生产了也卖不出去。国有化后的第一年,伊朗只卖出了300桶石油,还是卖给了一个意大利公司。看来意大利还真挺讨厌七姐妹的。
英国这边一看,自己这么大的摇钱树被抢走,肯定相当不服气。于是,他向美国求助,让美国帮助他夺回伊朗的石油权。美国同意帮忙,并说:“搞定之后,我们一起赚钱。”
于是,美国的中央情报局开始介入伊朗政局,在CIA的帮助下,1953年伊朗发生政变,总理摩萨台被逮捕入狱三年。之后,他就一直被控制在自己的私人住所里,直到1967年去世。
英美扶上来了一位新总理,并搞定了当时的伊朗国王,就都又成了他们的自己人。
得,这下可好,伊朗虽然费了很大的劲,终于把石油给国有化了,但国家总理又换人了,七姐妹依然控制着伊朗石油的定价权和销售渠道。美国就凭借着这次帮助英国,成功地控制了伊朗的石油。
此役之后,从1953年开始,美国成功地控制了中东最重要的两个石油国——沙特和伊朗。它们成为了美国在中东的支柱,美国一方面为他们提供大量的武器,控制中东的局势,同时制衡北方的苏联,另一方面也可以确保油价的稳定供给。
伊朗的比较失败的国有化经历也把中东其他国家吓着了,一时半会再也没有人敢提这个问题了。
美国人其实还是比较喜欢大家都和和气气一起赚钱,不太喜欢之前英国压榨伊朗那种,所以之后就慢慢地跟沙特、科威特,还有其他一些中东国家定了一个五五分成的协定。这五五分其实听着也挺不错,你想中东这些国家他们也没有什么销售渠道,啥玩意不干往那一坐就可以五五分成,所以中东这些政府也还算听话。
你有没有发现,这大国之间定协议也是挺草率的,之前说你给我石油,我给你武器,现在却定了一个五五分成的协议,这么大一些国家讨论个事就跟过家家似的。
然而,慢慢就出现问题了。二战之后,几乎所有国家都意识到了石油开采的重要性。于是,全球范围内出现了300多家石油公司,其中包括许多国有企业。这些公司加入了全球石油市场竞争。从石油开采数据来看,从1950年到1970年这段时间,开采数量呈指数般的上涨。
然后慢慢的,七姐妹对整个石油市场的控制也变得不像之前那么强了,游戏在悄悄发生变化。真正的稀缺资源从最开始的销售渠道和开采技术,慢慢的转移到了石油本身,也就是说,在1950年到1970年这20年间,稀缺资源已经从七姐妹手中转移到了坐拥石油的中东政府,这就开启了一个新的OPEC时代。
在六七十年代的时候,竞争变得愈演愈烈,而且七姐妹还搞了价格歧视,从中东收石油的价格比从加拿大、墨西哥等国收石油的价格便宜,这就是欺负中东那些国家。中东国家肯定气不打一处来,他们与西方国家政府打了20多年的交道,自己渐渐也回过神来,意识到自己强大的潜在实力了。并且他们也学会了卡特尔。
于是,1959年,首届阿拉伯石油大会在埃及召开。在这个会上,沙特和委内瑞拉等国家一拍即合,表示不能再这么被欺负了,不能让那些跨国石油公司随便定价。于是,这两个国家的石油部长迅速达成了一个马蒂协定,呼吁各个产油国成立一个石油咨询委员会,来负责审核这些跨国石油公司的价格变化。当时,沙特和委内瑞拉是除美国和前苏联之外,石油产量最大的两个国家。
随后,在1960年的9月,来自伊朗、伊拉克、科威特、沙特和委内瑞拉等国的代表齐聚巴格达,讨论如何联手抬高油价,同时摆脱西方国家对石油的控制。这是全球石油储量最大的6个国家里边的5个,另一个是加拿大,这5个国家加起来占到全球已知石油储量的近60%。尤其是科威特,这个巴掌大小的国家只有400多万人口,却拥有全球6.1%的石油。这几位意识到自己才是石油界的霸主,要起来反抗,一起成立了石油输出国组织,也就是OPEC。
随后,从1961年到1975年,OPEC的成员国从5个扩大到了13个。这些成员国的石油产量占当时全球一半以上,因此在市场上相当有话语权,可以更有底气地与欧美进行谈判。这也意味着新的卡特尔形成了,以对抗旧的卡特尔。
OPEC的主要职责是通过设定各成员国之间的石油产量来控制全球石油供给,从而影响石油交易价格。听起来,中东这些国家终于要硬气一把了,其实并没有。实际上OPEC在刚开始的十年里,只有在向欧美以外的其他国家出口石油时,才能稍微有那么点话语权。和欧美这边的石油生意,他们说了还是不算,毕竟大部分的石油生产都还没国有化,还是被七姐妹控制着,政府就只能收税收手续费而已。
然而,时间来到了1970年代,这时候世界经济高速发展,特别是汽车、火车等对石油的需求越来越大。即使美国和苏联加足了马力产石油,也是供不应求。这时候,美国也遇到了困难,一方面资助越战欠了一屁股债,再加上央行的刺激,美元通货膨胀率超过了5%,实在绷不住了。尼克松宣布美元和黄金脱钩、脱离布雷顿森林体系,紧随其后的是一系列紧缩性政策来控制通胀。
英国也没好到哪去,通胀更严重,9.4%,比美国还厉害。总之,这两个国家都混得不咋地,实力被削弱,而中东石油的重要性日益增强,两边就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原来的穷小子们不知不觉就要变成新的地主,就差捅破最后一层窗户纸了。
1973年10月6日,第四次中东战争爆发,也叫赎罪日战争,以色列和埃及、叙利亚开战。你可能会问,怎么又来了3个国家,怎么一上来就是第四次战争了?别急,咱们稍微说一下中东战争。
实际上,中东战争特指以色列和周围阿拉伯国家之间的战争。以色列和这一圈阿拉伯国家一共打了5次仗,叫5次中东战争,也叫阿以战争。至于原因,主要就是宗教地盘这一类的,和石油其实关系不大。阿拉伯国家主要参战的是埃及、叙利亚和约旦,石油大国们并没有怎么参与战争。沙特、伊朗、伊拉克等国家主要是给阿拉伯国家精神上的支持来反对以色列,而英美是支持以色列的,主要方法是提供武器。
让我们回到1973年的第四次中东战争。这次战争与石油有关,而美国像往常一样向以色列提供武器、装备、设施和技术。像沙特、伊朗和伊拉克等国,之前几次中东战争他们都气得要炸了,但是没啥用。可是这一次他们的话语权可就不一样了,OPEC的这些阿拉伯国家联合起来,对西方实施了石油禁运。如果你支持以色列打仗,我就减少对你的石油供应。正如我们刚才说到的,1970年代欧美极度依赖石油,并且处于高速通货膨胀。因此,这一波石油禁运非常有效,在两个月内,石油价格从每桶15美元上涨到超过60美元。请注意,这些价格都经过通货膨胀调整的。
这次暴涨就是第一次石油危机。与此同时,OPEC的各个成员国,包括伊拉克、科威特、委内瑞拉和沙特等,在话语权日益增强的情况下,陆续国有化了本国的石油。
而伊朗在1979年爆发了革命,推翻了之前西方扶上来的政府,把国王也推翻了,建立了伊朗伊斯兰共和国。
就这样,经过了全球动荡的十年,中东也于结束了七姐妹时代。但与石油相关的动荡还远远没有结束。
伊朗革命后,新的领袖霍梅尼手中握有大量武器,他不仅对西方,对全世界也非常咄咄逼人。这些武器实际上是美国为了制约前苏联而卖给伊朗的,结果给自己埋下了祸根,现在霍梅尼的军事实力非常强大。
美国面对这么大个石油输出国,肯定不想轻易失去对伊朗的掌控。于是美国联合苏联,一起去撺掇伊朗边上的伊拉克去跟伊朗干架,主要就是撺掇萨达姆。这个“撺掇”指的是提供武器支援。
于是,1980年至1988年,伊朗和伊拉克进行了长达8年的两伊战争。而中东这片以沙特为首的这些君主制的国家也担心伊朗势力过大,也都资助萨达姆跟伊朗打,所以沙特和伊朗这两个中东的支柱就结下了梁子,之后冲突就一直都没停过。虽然还没有什么大规模的正面冲突,但是一直在中东的各国家的战场上对抗。
说回这两伊战争,伊朗和伊拉克打仗会导致什么?那就是石油产量的减少,因为打仗本身就需要大量的石油,更何况是石油国和石油国之间打仗。伊朗的石油产量从战前的每天600万桶骤减到150万桶。石油价格在1980年代再次翻倍,从不到70美元直接飙升到每桶140美元,这就是第二次石油危机。
短短10年之内,这两次石油危机对全球经济造成了巨大的影响。首先是通货膨胀,你看石油、经济、生产,方方面面的成本价上升,通货膨胀对经济的打击非常之大,更何况是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快速的上升,美国通货膨胀就一度飙升到了13.5%,英国和日本更是夸张地超过了20%,都纷纷冲到了二战之后的最高位。
可以说这10年间,全球经济的主题就是通货膨胀。为了应对石油短缺,英国和美国采取了一些非常极端的手段来限制大家对石油的使用,例如高速公路限速、减少航班、强制关闭工厂等。你有时候看到那加油站排老长老长的队,然后就给你加那么一点点油。全球的经济都在这两次石油危机(1974年和1980年间)遭到了衰退。
当然这两次石油危机中间肯定也有人能大捞一笔,那就是中东里边没打仗那些国家,主要就是沙特阿拉伯。两次石油危机,沙特的GDP都在飞速增长,尤其是第二次,开足了马力产石油,油价还能飞涨,简直爽的不要不要的。
另一方面,这两次石油危机,可真是把那些石油依赖国给吓怕了,大家都发现这些中东国家还真是说减产就减产,害得我们通货膨胀,经济危机。不行,我们不能这么依赖中东的石油,得想办法。
于是各个国家都开始采取措施减少对OPEC石油的依赖,比如不用石油来发电,可以用天然气、用核能,甚至回归到之前用煤炭。各国政府投入数10亿美金来开展项目,来研究石油的替代能源。
虽然经济和科技都在高速发展,但全球对石油的需求量却开始下降。同时,各个国家也在大力开采新的油田,例如欧洲北海、美国阿拉斯加、墨西哥和加拿大等地。因此,非OPEC国家的石油产量在这一时期持续上涨,一方面需求减少,另一方面其他国家的供给增加。这就让石油价格开始回落,在1982年跌到了每桶80美元。
眼瞅着油价持续下跌,沙特率先召开OPEC会议,呼吁大家都开始减产来抬高油价。然而其他成员国并不搭理沙特,因为他们认为80美元也不少了,赚一点是一点,就接着继续生产。沙特也没办法,只好自断产量。1985年产量仅为1979年的三分之一。但后来发现没用,因为其他成员国都在偷偷增产石油,全球的石油供应实在是太多了。1985年价下降到了72美金一桶。这时候沙特老大哥实在是受不了了,心想:“你们不听话是吧,让我来教教你们做人。你们不是想产石油吗?没问题,我陪你们产。”就开始向市场投入了大量的廉价石油,导致1986年石油价格直接腰斩,跌到不到30美金一桶。这一下所有人都傻眼了,因为这就意味着对其他国家,尤其是一些生产成本很高的国家,就完全没有办法盈利了。
咱来看看不同国家的石油生产成本。这个是2016年一些典型的石油生产大国,他们生产原油的成本。最高的是英国,每桶44.3美金;委内瑞拉虽然石油储量是全世界第一,但是成本也高达27.6美金一桶;伊拉克、沙特、伊朗这三个成本才10美金左右,所以你看这帮中东国家生产石油的成本是非常低的,一方面因为油确实又多又好找,第二方面也是运输、采办,整个这套设施都非常齐全。
这时候你是不是要问了,你看他们生产的成本才10来美金,刚刚我们说油价从130跌到30,那他们不照样赚钱吗,怕什么?
这里头的问题就是,这些中东国家它基本上就光产石油,石油的出口能占到全国总出口的90%以上,别的产业全都不发达,全都得进口,全都得花钱。这就像什么?比如说你靠卖石油来养活家人,那不是说你工资大于0就行了,你要想长期维持下去养家糊口的话,你赚的钱总得比你花的钱多才行对吧,所以对国家也是一样,尤其是那些严重依赖石油出口的国家,就是你石油的价格不能光跟开采成本比,要考虑到整个国家的开销,它得能达到收支平衡才行。
能让他们达到收支平衡的石油价格叫做财政平衡油价,油价得比这个价格高才行。伊拉克的财政平衡油价是62,沙特是86.5,油价得达到86.5美金一桶,沙特政府才能收支平衡,它才有钱去进口那些机器、粮食、消费品等等。伊朗则高达155美金一桶,这还是之前的数据,现在已经达到了将近400美金一桶。
这就是为什么1986年沙特把油价直接干到30,其实是杀敌一千自损八百的招,所以你看它也真的是非常有魄力了,也算是暂时性的稳住了那些搭便车的石油输出国,终于也开始老老实实遵守协议,大家一起通过限制产量来提高石油价格,沙特也算是稳住了自己在OPEC里边老大哥的地位。
咱再说回来,伊朗和伊拉克这边打了长达8年的两伊战争,两边为了边境问题旷日持久,劳民伤财,但打到最后打了个寂寞,还跟以前一样,跟没打似的。伊朗这边没有西方的经济支持,整个经济就被拖垮了。而伊拉克萨达姆这边就因为打仗欠下了400亿美金的外债,同时也拥有了当时号称全球第四的军事实力,欠了一屁股债,但是肌肉算是练发达了,现在能怎么办?出去抢钱,于是萨达姆就盯上了咱们刚刚说它南边巴掌大小,但是literally富得流油的国家——科威特。关键是伊拉克因为打仗还欠了科威特150亿美金的外债,萨拉姆一看南边有一个这么弱,又这么有钱的债主,那我要打他。
1990年8月2日,伊拉克突然武装侵占了科威特,之后美国和伊拉克多次谈判未果,5个月之后就在1991年的1月17日,多国部队就发起了“沙漠风暴”行动,以压倒性的优势把伊拉巴克军队赶出了科威特,萨达姆在撤军的时候还不忘把科威特的600个油井给点燃,直到2个月后才逐渐被扑灭。这个就是著名的海湾战争。之后联合国又恢复了科威特的主权,同时对伊拉克进行了经济上的制裁,伊拉克的经济从此也就一蹶不振。
你看,之前西方为了制衡前苏联卖武器给伊朗,后来伊朗不太听话就开始卖武器去扶持伊拉克,后来伊拉克也不听话了,干脆自己就派军队来擦屁股,反正现在整的中东就是一堆武器。
也就是这次海湾战争,让油价在那两次石油危机之后的20年里边稍微支棱了一下。所以沙特在OPEC里边老大哥的地位是坐稳了,但是油价直接被干到40美金之后就一直躺平了20年,之后他们也想再次去减产提高油价,但是效果都微乎其微。可想而知这段时期这些石油国家、石油公司的日子都不好过。
但是从2000年开始,油价开始一路飙升。在2008年的时候,甚至达到了147美金一桶,是历史上的最高油价。当然原因有很多了,比如说伊拉克战争,还有OPEC减产,短期内都导致了油价的上涨。不过我个人认为,这里边最主要的一个原因真正促使石油在10年之内持续上涨,让这些石油输出国都大赚一笔,那就是中国。2001年12月中国加入WTO之后,GDP就开始一路飙升,随着GDP一路飙升的当然还有石油需求量。
时间来到了2008年,次贷危机爆发,由于全球性的经济危机,油价从140暴跌到了32美金。OPEC这边还是常规性的操作,通过减产来提高油价。后来大家也渐渐意识到,可能不会形成一个长期性全球性的经济危机,所以油价又很快反弹到了80块钱左右。
这时候有一股新力量的介入,扰乱了全球的石油格局,就是美国的Fracking技术,叫水力压裂法。一般钻油井找到一个石油比较集中的地方,然后伸进去个管,像吸管一样把它给吸出来。但是那种石油特别集中的地方其实是非常难找的,因为大部分石油都是分散在地壳当中的页岩层。Fracking技术就是先钻到页岩层,然后横向延伸个几千米,再高压注入一些特殊的液体,就能把页岩层里边石油和天然气给吸出来。这个技术的开采成本虽然达不到像中东那些国家10来美金一桶的水平,但基本可以达到三十几美金,也算是相当便宜了。更关键的是,页岩层里边的石油储量是要远远大于那些传统的石油储量。就拿美国来说,美国目前发现的石油储量是438亿桶,而页岩油的储量据估算能达到2万亿桶,就是传统储量的50倍。
这个技术也打破了石油市场的平衡。凭借着Fracking技术,美国的石油供给就从2008年的每天500万桶飙升到了2013年的每天1,300万桶。美国就一下从了石油输入国变成了石油的输出国。
沙特老大哥一看肯定不高兴了,看见本来是自己的盟友这么玩命的开采石油,沙特就大手一挥,带着OPEC试图去通过增加石油产量来打压油价。尽管OPEC里边一些小国已经完全撑不住了,在那喊“老大哥别再开采了,我们已经不赚钱了”,但是沙特完全不管,就为了挤出美国这些Fracking公司,加足了马力开采。
于是油价在2015年从100多美金一下腰斩又到了50美金,全球的石油产能严重过剩。但是谁曾想到美国石油商们就完全不鸟他们继续大力开采,在2017年石油产量甚至超过了沙特和俄罗斯,成了全球第一的石油生产国。
咱来看看2021年的数据,全球大概每天能产1亿桶石油,其中第一梯队是美国,20%,沙特、俄罗斯都10%多点,再往后就是加拿大、中国、伊拉克、阿联酋、巴西、伊朗。
21世纪搅乱世界石油格局的除了Fracking技术,还有一股更庞大的力量。其实从20世纪初开始,人们就慢慢意识到石油的过度消耗会给地球环境带来非常大的损害,因为石油燃烧产生二氧化碳,会导致全球气候变暖。
在过去的200年,全球气候升高了一摄氏度,而在2030年,这个数字可能会达到1.5摄氏度。1.5度你听着可能觉得没多少,但把你那屋里空调往高调1.5摄氏度你试一试,可能没过一会你就得出来骂娘了。更何况是在这么短时期内全球性质的变暖,这会导致巨大的生态变化。全球变暖的严重性其实已经得到了大部分国家的共识。
2015年12月,全球超过150个国家和地区共同签署了巴黎协定,旨在将温度上升控制在1.5摄氏度以内。这已不仅是一个国家或区域的问题,而是全人类的问题。因此,这也加速了现在全球经济向清洁能源的转型。如果你看一下全球石油使用量,你会发现其中一半用于汽车。这也是为什么很多国家开始大力推进电动汽车。
前沙特石油部长曾经说过一句很有哲理的话:“石器时代的结束并不是因为没有石头了,而石油时代的结束也不会是因为石油被用光了。”这其实是近十年中东国家面临的窘境之一,一方面是美国这边石油产量越来越多,另一方面大家都在减少对石油的依赖,所以OPEC感觉自己对石油的掌控力越来越弱。毕竟,它的产量只占全球的40%,也很难直接控制油价。于是沙特只能寻求非OPEC国家的帮助,俄罗斯成为了自然的选择。
2016年11月,OPEC会议再次达成了一个减产的协定。这一次是一个历史性的时刻,因为这次不仅是OPEC的成员,还有包括俄罗斯在内的11个非OPEC成员国一起达成了减产协定。这个新的更大范围的团体就被称为OPEC+。然而,油价并没有因为OPEC+减产就稳定下来。2020年疫情爆发,全球的汽车厂、工厂和飞机都在减产,对石油的需求量也开始大量骤减。
这时,沙特就跟俄罗斯说,咱赶紧减产,这样油价还能稍微维持一下,并以示诚意自己先大量减产,可是却发现俄罗斯这边不光没有减产,还偷偷增产,还大量降价,这下可把沙特给气着了。于是沙特和俄罗斯就开始了一个非常短暂的价格战。
你说本来需求就已经骤减了,这边两个老大哥还在打价格战,油价一度就跌到了20美金。这个价格俄罗斯肯定受不了,连自己成本都cover不了,于是OPEC+就再次达成了减产协定。
从最开始的七姐妹到OPEC再到现在的OPEC+,这些卡特尔随着竞争的加剧越来越开放,他们的垄断地位一次又一次减弱。最开始的七姐妹可以通过提前商量好的股份去限制每个成员国的责任和利益,但是后来到了OPEC和OPEC+,各个成员国之间从生产、经营、财务上完全独立,也没有办法互相去监管,即使一个国家不听话,别人也不能拿他怎么样,也没有什么法律的约束。所以到最后,OPEC+对石油价格已经很难产生什么实质性的影响了。
老大哥沙特唯一能做的就是玩命产石油,杀敌一千自损八百,给小弟们点颜色看看,但是也很难在长期维持一个稳定的卡特尔。所以很多经济学家都认为,OPEC可能不能称作一个卡特尔,至少不是一个有效的卡特尔。
到了2022年,欧美对俄罗斯石油天然气的制裁又让油价飙升到了120美元以上,与此同时,欧美通货膨胀也在飙升。跟上个世纪70年代石油危机时候的情况有点像,通胀苗头加上高油价,干柴烈火一点就着。通货膨胀瞬间飙升,美国、英国、欧洲央行赶忙加息。你看,IMF1月份还预测2022年全球的经济增速能达到4.4%,结果一看这通胀架势立马改成2.9%,这么大幅度的改动就跟玩似的。
美国也是逼急了,通胀这么高油价不能再涨了。拜登这边每天就只能磨破了嘴皮子去劝沙特增产,甚至还有传言说,拜登有可能会亲自飞到沙特去劝阻沙特王子。而沙特这边肯定也不想被西方牵着鼻子走,你们让我增产我就增产,那之前我说减产的时候你们干嘛去了?而且他们也不希望把好不容易拉进来的新盟友俄罗斯给惹急了。
2022年5月,随着油价的暴涨和美股的暴跌,沙特阿美石油公司Saudi Aramco超过苹果,成为了全球市值最高的公司。
尽管能源转型现在被推行得很激进,但也并不意味着中东这些王子们的好日子立马就要结束,现代经济对石油的依赖度仍然很高。很多机构都预测,石油的消耗量会在2035~2040年达到峰值,然后才会慢慢下降。因此,在可以预见的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石油仍将是世界的焦点,中东也将继续拥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持续了百年的石油之战还远远没有结束。
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负。转载请注明出处:天府财经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