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经济纵览:从日不落到欧洲病人,从撒切尔主义到脱欧

英国脱欧已经吵吵了四五年了,它现在到底怎么样了?是脱了还是没脱?脱了多少?脱干净了吗?

其实最开始,我就想讲一讲英国脱欧的。但是整理着我就发现,英国那些事实在是太乱了,什么政治、经济、历史、地理、边境、文化等等,所以咱们今天就一口气穿起来,讲一讲英国的经济。

英国经济纵览:从日不落到欧洲病人,从撒切尔主义到脱欧

你说这个昔日的全球霸主,拥有全球的金融中心,一个钟爱下午茶和”Fish and Chips”的国家,一个又绅士又有足球流氓的国家,它的经济到底什么样?那怎么就跟欧盟分手了?

18世纪末,英国率先开始第一次工业革命。1815年和法国彻底打赢了第二次百年战争,这之后维多利亚时代的大英帝国就步入了全盛时期,展开了全球殖民。那时候地球上的24个时区全都有大英帝国的殖民地,真的就是日不落帝国横扫天下。到1870年的时候,虽然大英帝国本土只有9.1%,和中国、印度都没法比,但架不住人家殖民地多啊。而且,印度也是它的殖民地之一,如果把它所有的殖民地都加起来,大英帝国的GDP就占到了全球的1/4。这个只有2,000万人的国家,在军事实力和国际地位上都变得空前的强大,经济也是相当的富裕。

但其实英国这老大的位子屁股还没热乎多久呢,像什么德国、法国、美国,还有晚一点的日本,也都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时候完成了工业化,奋起直追。又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和中间经济大萧条的冲击,英国的实力已经大不如前了。殖民地也都被迫一个一个吐了出来。而且打仗这个事,从经济上来讲是非常费钱的,你看英国的国债比上GDP的比例,从一战开始的时候,国家借债就从百分之三四十一直飙升到170%。刚还了一点儿之后又开始打仗,在二战的时候已经飙升到了240%。他们二战时候欠美国人的钱,到2006年才还清。

而且在战后,英国也进入了短暂的衰退,也是靠管美国人借钱才挺过去的。所以二三十年,英国的社会主题也没什么经济政策刺激之类的,唯一的主题就是还钱。

1950年到70年,像德国、日本、美国都在促进自由市场经济的高速发展,但是英国却选择了将很多产业国有化。我们看他们经济数据,当时发展的还算是比较稳健,但是就缺乏创新。你把德国、美国的数据一拿出来,就知道英国的差距了。所以那时候的英国经济,甚至被人们戏称为的欧洲病人。

二战之后,全球这些国家都刚刚经历了两次战争的摧残,神经都非常紧绷,所以大家都想抱团取暖。欧洲其实也一样,一是避免再一次陷入战争,二是大家联合起来促进贸易发展经济。所以当时包括德法在内的6个国家,就共同建立了欧洲经济共同体,也就是欧盟的前身。

英国这边眼看着自己的GDP增速减缓,而原来那些还不如自己的邻居们像德法现在都发展的那么好,居然还搞了个小团体,英国看了肯定有点眼红。

其实这事儿有个小插曲,就是在欧共体刚建立的时候,他们是邀请过英国的,那时候大概是1950年。但英国一方面那时候比较保守,又把很多的产业都国有化了,第二方面,他当时跟美国玩得比较好,所以就不想加入这个小团体。

好,现在看见人家小团体组团开始起飞了,自己也开始有点后悔了,再一次要求加入。法国人看了就挺不爽,那时候法国总统戴高乐就看英国跟美国走得很近,那我不想跟他一起玩,所以英国63年和67年两次想加入欧共体都被戴高乐给否了,甚至连谈判都不想谈,只要我在台上一天,你就别想加进来。

英国就只能等到1969年戴高乐下台才又开始运作,最终在73年成功加入了欧共体。

但你以为加入了小团体就能搭上顺风车了吗?那可不是。那时候正好还赶上全球的能源危机,油价暴涨,英国的通胀一度达到了20%。经济一不好,各种不满的情绪就都出来了,虽说英国是好不容易才加入了这个小团体,但是没两年就有了退出的声音,甚至还搞了一个全民公投,不过最后67%的支持率,英国还是留下来了。

你听着,像小孩在玩过家家一样。

到了1979年,英国又迎来了一位新首相,非常强势的铁娘子撒切尔夫人。撒切尔夫人上台后直接来了一个180度大转弯,非常大胆地对英国进行了大刀阔斧的供给侧的自由化改革。供给侧改革就不是去刺激消费,而是从产业端着手,基本上把金融市场和银行业都去监管自由化减税,打击工会控制通胀这些。并且把之前很多国有化的产业开始私有化,希望通过这种市场经济的方式来激活经济。

这套政策理念也被后人称之为撒切尔主义。这套东西听起来很耳熟,如果我讲俄罗斯经济的时候,戈尔巴乔夫搞的跟这个就有点像。上个世纪80年代,基本全球的主题都是市场自由化,包括德国,之后也是学的撒切尔夫人这一套。撒切尔夫人搞得怎么样了呢?那肯定是比戈尔巴乔夫要好多了。

英国的经济从撒切尔夫人时代开始慢慢追赶德法,而且英国的金融业在这一波浪潮里边迅速崛起,成为了英国的支柱产业,也是全球第二大金融中心。美元最重要的一个利率,叫LIBOR,就是London Interbank Offered Rate。美元最主要的利率是伦敦的银行间隔夜拆借利率,可想而知伦敦当时在整个世界金融体系当中的地位。

之后你像全球的投行、银行中心就那么几个,欧洲就是伦敦,北美就是纽约,亚太基本就是香港或者新加坡,然后可能还再加个日本,基本上就靠这么几个点来覆盖全球的业务。不过脱欧之后,很多公司都开始从伦敦慢慢开始往外搬了,所以说伦敦的金融中心地位很大程度上都是仰仗着撒切尔夫人的改革。

但是改革肯定是有代价的,当时英国的失业率直接飙升到了12%,是英国近百年来的最高水平,所以可想而知当时的社会还是非常动荡。在英国内部也有很多声音反对撒切尔夫人,再加上她把很多国有化的东西都私有化了,肯定也动了很多人的蛋糕,当时也遇到了很多阻力,也有人吐槽她过于强势,所以她还是个挺具有争议性的人物。不过可能也就是这么强势的一个铁娘子,才能把英国这么快速地推上了自由市场经济的道路。英国加入欧洲这个小团体,其实对于自己的发展还是非常有帮助的。

你看欧洲三大Buddy(好兄弟)英法德,之后的人均GDP,拉着手往前走,紧跟着美国的步伐。你别看数据上它跟德法手拉着手,但实际上它在欧盟里边的地位,一直处于一个比较边缘的游离状态,就感觉一直没怎么加进去。

首先地理上确实隔着一道英吉利海峡,然后经济上也有这大大小小的各种纠纷。你就说英国,它作为一个四面环海的岛国,英吉利海峡的鱼,被欧盟限制只能捕1/5,而且还得给欧盟交会费,英国人当然就很不爽啊。而且英国人自始至终都有那么一点傲气,心想我们是高贵的英国人怎么能跟法国意大利人混为一谈。你看75年他们刚加进欧盟,没两年就开始搞公投说要退出来,就是什么都要搞特殊,欧盟这边定的规矩,我就是不想遵守。当然这可能也仰仗于撒切尔夫人非常强势,所以之后德国法国想搞出来一个欧元,英国人这边我不要加入,我要使用我们高贵的英镑。

所以可以这么说,不管是英国人自己还是欧盟其他国家的人,都没有正儿八经把英国当成欧盟区的一个核心成员员来看待。尽管英国的民众一直对欧盟都心存隔阂,但是也没什么大矛盾,毕竟经济发展都挺好的,大家日子还能好好过。

直到2010年之后,欧洲债务危机,各国都身陷泥潭。经济不好的时候,刚刚我们提到英国对欧洲其他国家那些小情绪就容易上头,亏钱的时候,不爽的时候气就不打一处来,就想找人干架,你看机会这就来了,让英国人找着了。

2015年的时候有大量的以叙利亚为主的难民通过向希腊和意大利开始涌入欧洲去寻求庇护。德国的默克尔就牵头并且支持给这上百万的难民提供援助,而且还要求大家要按自己国家的人口比例来接纳这些难民。欧盟既然决定了,成员国也没办法,都得按这个来,而且很多难民也不傻,都不想在希腊待着,所以最后就导致大量的难民都涌入了英法德。

最开始大家态度还都是人道主义,你们既然有难我们也支援一下,也都是开放的态度。但慢慢的这些人开始影响到了英国社会的安定,影响到英国自己人的就业率,影响到了英国的风俗起习惯,更关键的是他们竟然还在法国搞出了恐怖主义袭击。英国的民众就因为这些难民的涌入,开始对欧盟产生了非常强烈的抵触情绪。其实这移民问题一直是英国抵触欧洲的一大痛点,只不过2015年难民潮确实是闹得比较大,所以成为了一个直接原因和导火索。

从英国人口净流动数据来看,从1998年开始,每年都有数十万人涌入英国。现在英国的人口密度已经在发达国家中名列前茅,非常挤。每平方公里的平均人口密度为277人,而美国则只有34人。每年还有数十万人从欧盟涌入英国,这对英国人来说,肯定会感到不爽。这种矛盾在英国民间开始酝酿。

在真正开始讨论脱欧之前,我们需要稍微了解一下英国的政治体系。

英国采用君主立宪制,女王或国王为君主,现在是伊丽莎白二世。君主主要负责牌面和气质,而立宪立法则由议会负责,这是英国政治的中心舞台。英国议会也被称为国会,分为上议院和下议院。

议会和立法等决策主要由下议院决定,虽然它被称为下议院House of Commons,但它才是最关键的部分。这下议院整天就是在那吵架,下议院有650个席位,也就是650名议员(Member of PARliament)。我们经常听到谁是一名MP,这就是指下议院里的议员。每个议员代表英国的一个选区。

英国每5年进行一次大选,人们投票选举的不是首相,而是各个选区的MP。最后,看哪个党的MP数量超过325个(下议院席位总数的一半),这个党的领袖就成为下一任首相,然后他/她再组建自己的政府。如果一党的选票多,但没有超过325票,那就麻烦了,这个党必须与其他党派组合成联合政府。保守党和工党是最主要的两个党派。

所以,英国的选举是一个非常自下而上的过程,不像美国总统选举那么个人主义。

现在我们来讲讲脱欧是如何发生的。当时的英国首相是2010年上任的保守党的卡梅伦。然而,保守党在议会中的席位并不多,只有306个,还不到一半。卡梅伦非常支持英国留欧,这也是当时大多数英国经济学家达成的共识。但卡梅伦当时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因为英国民众对欧盟不满的情绪越来越强烈。因此,出现了全民公投的呼声和压力。此外,出现了一个新的党派,叫做UK Independence Party(英国独立党),简称UKIP。这个党派毫无疑问支持脱欧,保守党内部也逐渐分化成脱欧和留欧两大派系,甚至出现了两个议员转向UKIP党的情况。

对于卡梅伦来说,内忧外患。到2015年英国大选的前夕,就有网站预测,UKIP的支持率已经达到了25%。虽然保守党还是可能赢,但是大概率绝对到不了半数,也就是325个MP的席位。于是卡梅伦为了想获得更多的支持,就做了一个让他未来都会后悔的事情。他承诺说,但凡保守党在15年大选的时候能够达到多数票,就是超过325个席位,就搞你们要的全民公投。

其实站在他的立场上,他那个想法也还是没有错的。一方面他肯定是希望留欧的,但是他这么一说,会显得自己非常的公平公正。而且当时根据预测,他也不觉得保守党能获得多数席位,也就是说大概率,他也不用履行自己的诺言进行全民公投。

说句实话,万一保守党真的拿到了多数席位要搞全民公投,真正脱欧的概率也并不高,而且还能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堵住那些想脱欧的人的嘴。所以你看,卡梅伦是想的很美的。

英国民众一听,这公平公正,高兴了,立马风向就转向了保守党。结果保守党在选举当中获得了330个席位,超过了一半。这下一看,卡梅伦也不知道自己是该哭还是笑了。明明都赢了选举,可是当时嘴欠许下的承诺,我现在就是跪着也得给它兑现了。于是他就宣布,在2016年的6月23日搞一个全民公投,来决定英国到底是去还是留。

现在就有了两大阵营开始给自己拉票宣传演讲。支持留欧的阵营以当时英国的首相卡梅伦为首,再加上工党的,还有再之前的英国首相。一般这种搞什么投票选举不都会有个口号么,他们当时的口号就叫”BritAIn Stronger in Europe”,就是说英国在欧洲会更强大。外边的势力包括美国还有欧盟,以及一些主流媒体,其实大多数声音都是支持留欧的,毕竟这样更有助于世界的稳定,就想你们内部闹闹就得了,还真离呀对吧。

脱欧派阵营其实挑头的也是一个保守党的人,这个人叫Boris Johnson,他也是后来的英国首相。然后还有刚刚我们说新成立出来的UKIP党的头Nigel Farage,而他们的口号叫做”Take Back Control”,就是夺回主动权。

公投的宣传慢慢就变得越来越难看,两边都各种无所不用其极,就去煽动民众的情绪。本来其实是一个正常的经济政治活动,变成了一个拼肾上腺素的行为,存在着大量夸大以及单方面的宣传。其实选举前不都有各种各样的抽样预测么,当时预测的概率是说,留欧这边会以73开而获胜,没什么悬念。所以像脱欧派的Boris Johnson,他在公投前就已经准备好了失利的演讲稿,而卡梅伦那边都已经开始准备庆祝胜利了,然后要去跟欧盟谈判了。

最终时间来到了,2016年6月23日,全民公投。当时问卷上只有一个问题:英国到底是应该留在欧盟还是脱离欧盟?由于选票是一点一点统计的,而且是人工统计,我记得那天其实最开始的时候,留欧派还是非常有优势的,所以市场也都跟预期一样表现得非常稳定。

谁知道突然然形势急转直下,双方的比分开始胶着,市场就跟着开始剧烈震荡。金融市场也是剧烈波动,当时的英镑兑美元经历了英国现代史上波动最大的一天。

最终的结果出乎所有人的意料,相信大家现在也都知道了,就是Brexit脱欧这一方以52:48的微弱优势暴冷取胜。你看还是“Take Back Control”更能煽动起民众的激情,让我们掌握自己的命运。其实像英格兰、威尔士的大部分地区,他们是支持脱欧的,而英格兰中间这一小片,就是伦敦这样的大城市,还有苏格兰、北爱尔兰这部分地区是支持留欧的。所以脱欧的结果就直接导致了,苏格兰很多人嚷嚷着说全民公投要退出英国,因为他们想留欧。你看咱先不说英国脱欧结果对经济上的影响,首先就让英国国内变得更加割裂了。

卡梅伦这一下,那可真是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第二天自己觉得脸都没了,待不下去了,引咎辞职。半个月之后,Theresa May(我们就叫她梅姨)在竞选中就接过了英国首相的职位,她可真的是临危受命,而且也是英国历史上继撒切尔夫人之后的第二位女首相。

票是投完了,结果是出来了,但你以为这就完了吗?这才是混乱刚刚的开始。脱欧哪那么简单,英国脱欧可不是像现在这个团队里有28个人,有一个人摔了门说走就走了。

而且我们刚才说卡梅伦是支持留欧的,所以他本来也没想到会脱欧,政府根本一点准备都没有,所以不管是英国还是欧盟,还是整个市场,大家一瞬间全都懵了。

2017年3月29日,英国正式向欧盟提出脱欧申请,限期两年内要完成谈判。基本上意思说,就两年的时间,如果英国和欧盟能达成一致,达成个协议,那我们就按协议来脱欧;如果达不成一致,那叫No Deal,也就是说在突然之间就要给欧盟和英国划一道线,所以不管是像关税、法律,统统都得重新搞。

各个国家之间不管是政治和经济,本来就已经很错综复杂了,又经过半个世纪的大融合,哪能那么说脱就脱。而且还有一堆跨国公司,你说这中间怎么搞?所以怎么脱大家肯定都希望能够达成一个一致,那就派梅姨去谈判。梅姨这个处境也真的是很尴尬。

当时有记者问梅姨:“英国脱欧意味着什么?”梅姨无奈地回答:“Brexit means Brexit。”也就是说,英国脱欧就是英国脱欧,没有其他含义。所以,可以说梅姨是“废话文学”的鼻祖。我认为她真的是英国历史上最倒霉的首相之一。本来她是卡梅伦阵营的,也支持留欧。但是,卡梅伦自己惹了麻烦,甩手不干,把这个烫手的锅交给了梅姨。

具体来说,脱欧需要解决一些有点无聊的经济问题,如自由贸易、公民权益、脱欧成本、现有外债和捕鱼权等。这里有一个非常重要、也非常棘手的核心问题,就是边境问题,特别是北爱尔兰和爱尔兰共和国之间的边境。边境问题困扰着英国长达半个世纪,非常头痛。虽然这个问题已经解决了,但是因为脱欧,又得重新解决。具体来说,就是怎么处理北爱尔兰和爱尔兰共和国之间的边境问题。

在20世纪之前,整个爱尔兰岛都在英国的统治之下,虽然内部有一些人想独立,爱尔兰也经历了多次反抗,但是北部的一部分人希望留在英国。因此,1920年,英国为爱尔兰划定了长达499公里的边境线。北部的称为北爱尔兰,算是英国的一部分;而南部的大部分地区则是爱尔兰共和国Republic of Ireland,是独立的。虽然划定了边境线,但两边就不消停,都非常有敌意,虽然也是邻居,还打起了贸易战,加征相互惩罚性关税,局势不断加剧。

爱尔兰共和国觉得北爱尔兰也应该是爱尔兰的一部分,这个观点得到了北爱尔兰的一部分人的认可。因此,北爱尔兰的民众逐渐分成了两派:希望留在英国的统一派(Unionist)和希望加入爱尔兰共和国的民族主义派(Nationalist)。到了1960年代,北爱尔兰的两派人开始肢体冲突,形势非常动荡,英国不得不在边界线上加上防护墙和军事隔离带,以防止冲突进一步蔓延。

动荡的局势持续了30多年,造成了大大小小的冲突,死亡人数上千。直到1998年,统一派和民族主义派达成了一个奇葩协议,名叫“Good Friday Agreement”。基本上,北爱尔兰的民众可以自己选择是当英国人还是当爱尔兰人,并且整个北爱尔兰也可以决定是留在英国还是加入爱尔兰共和国。

简单来说,无论是北爱尔兰作为一个整体还是其内部居民,都拥有极大的自由和选择权。这样才终于结束了英国和爱尔兰之间长时间的纠纷。既然都这么自由了,边境线就慢慢地消失了。如果你现在再去看,你根本就不会注意到那块还有一条国境线。

然而,英国脱欧之后问题就来了。北爱尔兰是英国的一部分,爱尔兰是欧盟的一部分。本来英国在欧盟里,大家都自由流通,没什么问题。但是现在英国一旦脱离欧盟,那这条边境线到底是画不画呢?画,那老问题就又回来了;不画,北爱尔兰相当于没脱欧对吧。所以画也不是,不画也不是,那就得谈。

针对这个问题,梅姨和欧盟就扯来扯去,一直都没有一个非常好的解决方案。更麻烦的是,她可不仅仅只需要跟欧盟谈。她需要先跟欧盟谈好一个deal,然后拿着这个deal,让自己的国会去通过,这样两边才能达成一致。但她在中间被卡着就非常难办。她如果跟欧盟那边特别强硬,欧盟肯定是跟她达不成一致的。但她如果太软跟欧盟达成了一致,拿到国会的方案,肯定对英国没那么友好,国会又通不过。

虽然处境很难,但是梅姨的思路还是很清晰的。她知道自己要先搞定国会,因为搞不定国会,不管她跟欧盟那边谈什么,国会这边都会否决,那就白谈了。所以她要争取到国会里更多的支持,进而争取更多的席位。

在梅姨刚上台的时候,有一个调查显示她的支持率非常高。2015年时,卡梅伦上任时,保守党已经拥有330个席位。但是那个调查显示,如果现在重新选举,梅姨的保守党将会横扫获胜,获得更多的席位。所以,2017年4月,梅姨宣布要重新进行英国大选。但是结果又令她大跌眼镜,保守党只得到了317个席位,还不如原来的330个。这次虽然还是赢了,但是因为票数没过半,她就必须和其他党派组建联合政府。这样,保守党就丧失了对政府的绝对控制权,英国的国会里边每天就充满了吵架,脱欧的谈判也越来越混乱。

2018年11月,梅姨终于与欧盟达成了协议,眼看着两年期限将至。但是,2019年1月,英国国会以大比分否决了这个协议,要求梅姨回去重谈。之后,梅姨又向国会提交了一个协议,结果又被国会否决。几天之后,欧盟只得将截止日期再延后三个礼拜到4月12号。然后梅姨又给国会提交了一次协议,结果还是被否决了,非常丢脸。欧盟一看达不成,于是将截止日期再次延长到10月31号。

在2019年6月,梅姨实在是忍不下去了,然后辞职了。她当了三年的首相,却被各种否决。

2019年7月,Boris Johnson接任,就是保守党里支持脱欧的那位。但留给他的时间也不多了,他只有三个月的时间来进行谈判。

10月17日,新的截止日期将至,Boris Johnson这边好不容易和欧盟又达成了一个新的协议,结果两天之后又被英国国会驳回。然后欧盟这边,英国脱欧的截止日期又被延长到了2020年1月31日。

Boris Johnson感到很气愤,认为无论他谈什么,国会都要给他驳回。于是,他要求重新大选,以便让国会重新选举。在2019年12月12日的大选中,Boris Johnson和他的保守党终于横扫了大选,赢得了365个席位,终于把国会给搞定了。一周后国会又重新投票了Boris Johnson的脱欧计划书,这次终于通过了。

2020年1月31日,截止日到期,英国脱欧正式启动。2020年12月31日,英国正式完成脱欧。

为什么英国脱欧能吵那么长时间呢?笼统地说,双方达成了以下几点协议:

首先是贸易,双方可以继续自由贸易,零关税。

第二块就是移民,这也是英国人小情绪的来源。人员不能自由流动,英国依然采用打分移民系统,只有分数高的人才能进入英国。当然,这是双向的,英国人也不能自由进出欧盟各国了。

最麻烦的问题在边境上,就是北爱尔兰和爱尔兰之间,不需要建墙了。但在贸易上,尽管北爱尔兰是英国的一部分,但与爱尔兰和欧盟之间可以进行自由贸易,没有海关限制。但是,要将北爱尔兰的东西运到爱尔兰海,进入不列颠主岛,需要经过审查,反过来也一样。当然,这中间还有一大堆细节,但主旨就是这么个意思。

以上就是双方扯了好几年最终达成的协议。英国脱欧到底是好是坏,是福是祸,众说纷纭。

咱先不管对英国的经济是好还是坏,这几年之间的扯皮带来的不确定性,就已经是一个非常大的成本。欧盟和英国里边那些跨国公司,有40%总部都设在伦敦。2016年之后说要脱欧,那之后到底怎么样了,大家都在等着你们谈。好,你们就在那扯皮。你说要杀要剐,你得给个准信对吧,我好摆个姿势等着你。就这么一直这悬而不决,我总部是搬还是不搬,我什么事都得好几手准备,我的发展计划都得搁置。在那等着你们扯皮,极大的影响了英国当时的生产力。

包括刚刚我们说投票结果那块,苏格兰其实是支持留欧的,结果也是让他们伤透了心。苏格兰政府这边就提出要搞全民公投,要不要脱英。

虽说有这么多大大小小的后遗症,但是英国脱欧这件事现在终于算是告一段落了。

按照惯例我们来快速看一下英国经济的现状。英国全称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国土面积24万平方公里,全球排名第80,人口6,700万,全球排名21。GDP2.83万亿美元,全球排名第五,人均GDP4.1万美元。英国的GDP中,农业占比0.58%,工业20%,服务业则占近80%。英国从二战之后一直就保持着比较稳定的发展,和德国法国一起齐头并进,并且都在2008年之后受到了欧债危机的影响。

英国通胀曾经在上个世纪70年代受到石油危机的影响达到20%以上,但之后在撒切尔夫人严格的控制下一直保持在低位。英国失业率为4.7%,处于相当不错的水平。但是在上个世纪80年代,撒切尔夫人改革的时候和欧债危机的时候,还是经历了高失业率。政府债务在二战之后一直稳步降低,但近10年受到欧债危机和疫情的影响,开始攀升。

贸易上,英国近几年属于进口国,其中和欧盟的贸易占到了英国对外贸易的一半。英国的金融业和航空业都非常发达。

本文转载自小Lin说,内容可能有删改,文章观点不代表天府财经网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

(0)
上一篇 2023-04-27 14:29
下一篇 2023-04-29 12:33

相关推荐

  • 经济“卷王”拼多多们,消灭供应链中间层

    失去渠道商,我们将失去什么?

    2023-12-18 TMT
    23.6K
  • 人均GDP逆天的以色列,经济崛起的关键词:西德赔款、外来移民、控制政府债务、创新和犹太文化

    以色列的人均GDP高达5.5万美元。你要再看它的邻居们,土耳其、伊拉克、约旦,完全都不是一个数量级,就算是土豪沙特,都被它碾压,以色列甚至超过了英国、德国、日本,直逼美国。 它能做到如此陡峭的曲线,其实是一个非常特殊历史背景下的产物。所以你说以色列的经济它到底都经历了什么? 两千年历史恩怨 首先,咱们先快速地概览一下以色列的历史背景。 现在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的这一整块地区都叫做巴勒斯坦地区。这个地方两千多年前的时候曾被犹太人统治过,后来这两千年就经过了各种朝代的更替,到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这个地区被英国人接管。 当时这个地方居住的主要是阿拉伯人,占了总人口的3/4,而犹太人大概占13%。那时候犹太人正好兴起了一波复国运动,想要在这块地上建立自己的国家。再加上后来欧洲发生了犹太人大屠杀,还有一些各种各样的政治原因,就导致当时全球各地的犹太人都涌向了巴勒斯坦地区,20多年里数量翻了8倍。 二战结束时,犹太人口已经达到了60万,占了当地人口的1/3。这么多犹太人这么快速地涌入,原来生活在那里的阿拉伯人就不高兴了,就导致这两边的暴力冲突不断升级。到了二战之后,英国人也管不住了,也干脆不管了,直接把这个烂摊子甩给了当时刚刚成立的联合国。 联合国想得很好,说既然你们犹太人跟阿拉伯人整天打,不如就把你们分成两个国家,各管一块地。于是联合国就通过了181号决议,划分出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两个国家。 这个分割方案,犹太人肯定是非常高兴的,因为首先国际上就承认它可以建国了,而且还给了这么大一块地。于是他们就欣然接受了这个方案,在1948年宣布独立,原地建立了以色列。 但阿拉伯人这边可是坚决反对的,要知道,以色列周围这一圈全都是阿拉伯国家,埃及、伊拉克、约旦、叙利亚、黎巴嫩等等,这些阿拉伯国家在以色列建国的隔天就开始进攻以色列,打响了第一次中东战争。 但没想到以色列人很能打,再加上国际上的犹太人,包括…

    2023-10-30 金融
    17.7K
  • 什么是做空、轧空、多空策略?真实世界的做空有哪些玩法?为什么说做空收益有限风险无底洞?

    说到做空(Short Selling),我们感觉在索罗斯做空英镑,还有2021年韭菜各种做空等等。 今天我们就结合这些五花八门的经典案例,当然里面有成功的也有失败的,一起来把整个逻辑线条捋一捋,讲一讲做空到底是什么,有哪些千奇百怪的玩法,以及它为什么不像你想象的那么简单。 什么是做空? 做空的概念其实并不难理解。一般情况下,如果我们想做投资,如果你看好了一个期货,你预期它会涨,你就买入,等它涨了你再卖出,从中间赚一笔。 我们知道金融产品它可能会涨就可能会跌,如果我预期一个股票它会跌,我能从里面赚钱吗?其实很简单,你就调换一下顺序,先把它卖掉,等股票跌了再给他买进来,从中间又赚一笔。这就是做空。 当然有些人可能会分得比较细,做空和卖空还要再做区分。大多数情况下都是混着用的,所以我们今天就混着用。 有人就问了,做空要先卖后买,我没有股票怎么卖?这时候你就要先去找一个人,把这股票给借进来,之后把它卖掉,等他跌了再把它买回来,买完再还回去。 举个例子,比如说你现在看跌一个股票——老王奶茶店,现在100块钱,但是你觉得它不行,它肯定要跌,所以你就想做空它。 但是你手里又没有老王奶茶店的股票,这时候怎么办?你看隔壁有个老李,他手里有老王奶茶店的股票,你就跟他说“李哥你这股票能不能借给我”。李哥把股票借给你了,你把股票卖掉,这时候你手里不是拿了100块钱嘛。 没过两天果然如你所料,假设这股票跌到50了,这时候你把它买回来,你其实只花了50块钱,手里剩的这50块钱相当于你自己赚的。你买回来股票之后再把它还给老李,这样对老李来说他其实没什么损失,反正他也是要长期持有老王奶茶店这个股票。但是对你来讲,你就赚了50块钱。 这个就是做空股票一个最基本的流程,就是先借进来把它卖出,买回来再还回去,赚钱。这个流程很简单,但我们再稍微深入一点,这里边有两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这时候你就需要一个中介,一般…

    2023-10-23
    30.3K
  • 韩国楼市危机:全租房模式开启无限杠杆,低利率催生房价狂欢,一加息就连环爆雷

    到了2022年,首尔的平均房价已超过100万美元,相当于700万人民币。每平米的均价达到了2.2万美元。而在江南区,这个韩国著名的富人区,房价已经达到了每平米7万块钱,相当于50万人民币。

    2023-10-20
    38.1K
  • 恒大债务危机始末 许家印如何把中国房地产业搅得天翻地覆?

    这场债务危机甚至让整个中国的经济运行模式发生了转变,把全球的目光都聚焦在了中国房地产市场。

    2023-10-01 房产
    29.3K
已有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