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为何连发第二、第三、第四大银行倒闭事件?中美银行业体系有何不同?

而美国跟中国比起来完全就是另一个极端了,就是纯放养,它是从极度自由、极度宽松,一点一点地收紧,绷了就收紧一点,绷了就收紧一点,形成了现在这种高度证券化、高度市场化的银行体系。

18世纪美国刚打完独立战争的时候,虽然也是一个国家,但基本还是以州为单位,有点像13个州搭伙过日子。所以大家就各印各的钱,也没有什么中央银行,各个州内有些小银行,州政府也不怎么管,关键谁都能发行自己的银行票据,极度的自由,也极度混乱。

到20世纪初,美国已经达到了2万家银行,这个数字是相当惊人的。现在美国银行已经非常多了,也只有5000家,而那时候人口才是现在的1/4,银行数量是现在的4倍,而且还全都能印钱。

其实20世纪之前,美国也试图成立过两次中央银行,加上全国性质的大银行,就是美国第一银行和美国第二银行。可美国人就特别不喜欢那种有一个骑在大家头顶上的大公司,所以两次全都是成立了20年就在各个州的声讨当中解散了。

直到南北战争之后,国家都成立了100多年了,才总算真正意义上地统一了货币。可是银行业依旧是大乱战,时不时就来一次银行挤兑,1866年、1893年、1907年又出现了三次大型银行挤兑事件。1907年那次最后还是政府去求着金融巨鳄J.P.摩根出马,才联合起来几乎是整个银行业一起渡过了难关。

政府一看,这可不行,可不能每次银行一挤兑就只能干瞪眼。于是1913年终于成立了中央银行,也就是美联储

后来到1929年大萧条,美国又发生了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银行挤兑事件,大家已经完全不信任银行体系了,大概有9000家银行倒闭。罗斯福总统为了避免持续的银行挤兑,直接就给银行放假,看你们谁还来取钱。

大萧条之后就接着改进,又设立了美国联邦存款保险公司(FDIC),给所有储户25万以内的存款提供保险。这下大家都有保险了,那就别随便挤兑了。

整个20世纪美国银行一直处在一个非常宽松的监管环境之下,发展出来非常成熟的证券市场,你想华尔街可是从1792年就开始交易了。这样一来,你借钱就不一定非得找银行了,也可以去市场上借,比如发债、股票。后来又衍生出了庞大的衍生品市场,比如说房贷是很大的市场,美国就有房利美、房地美,把这些房贷都打包成债券在二级市场发行。

咱们当然也知道这个市场化给后来带来了巨大的隐患,不过它也有它的好处,可以让这个钱迅速地渗透到美国有最高回报率的角落。其实不光是局限在美国国内,以华尔街为代名词这些美国银行资本可以说是席卷全球各大能产生高回报的角落,哪有潜在的高回报,这个资本唰一下就过去了,然后这个市场可能很快就发展起来了。

这也喂肥了一大批华尔街银行。90年代和2000年初的时候,本科生一毕业只要能进华尔街,碰上个好年景可能上来就能拿上百万的奖金。比如说美国历史上最大的银行倒闭,叫华盛顿共和,它就是因为把太多的钱贷给了那些偿还能力非常弱的人的房贷,叫做Ninja Loan忍者贷,甚至还打包成证券给卖出去,结果房价一跌证券卖不出去砸自己手上了。华盛顿共和就倒闭了。

后来发生什么大家就熟悉了,2008年次贷危机,简单粗暴总结就是,金融体系的过度放贷、过度杠杆、过低的风险控制,还叠加一些别的因素导致。之后怎么办呢?

就来新一波的收紧,美国政府就出台了《Dodd-Frank 法案》,包括各个央行协定的《巴塞尔协议Ⅲ》,大概就是非常严格的监管那些大银行,控制它们的风险、体量、业务范围等等,你就不能再拿这些钱去做自营交易了,你就给我老老实实地当中介。

但是这里边留了个口子,并不是所有银行都要接受这么严格的监管,只有资产在500亿以上的大银行才需要被监管。而又是在众多小银行的游说之下,2018年特朗普又签了一个法案,把这个上限从500亿给提高到了2500亿,让大量的美国中型银行全都躲过了这个严格的压力测试。而这些躲过的银行中就包括了硅谷银行、第一共和银行和签字银行,今年这仨全崩了,成了美国历史上的第二、第三、第四大银行倒闭。

当然,这三家银行肯定谁都有不少自己的问题,但我们就站在整个银行业事后诸葛亮来看,经济不好的时候银行就是容易出问题,尤其是现在演变成了对中小银行的信任危机之后,那崩盘就不可避免了。

这回银行倒闭美国政府倒是学聪明了,毕竟人经过了19、20世纪那么多次挤兑,也算总结出经验来了,就是碰到这种事儿速度一定要快,力度一定要够,一定要不惜一切代价把信心先稳住。今年这SVB处理速度就很快,周五出事周一就接管,还破例保下了所有储户的存款。第一共和银行也是毫不犹豫立刻呼吁各大银行把它给买下来,最后把债全都抹干净了,光剩资产,洗得干干净净的被摩根大通就白菜价值收购了。

其实这笔收购是违反了《Dodd-Frank 法案》的。2008年的时候大家都已经商量好了,任何一家银行存款都不能超过全国总存款的1/10以上,而摩根大通收购完已经拥有了全国17.6%的储蓄,但情急之下也顾不上那么多了,包括瑞士也破例让瑞银收购了瑞信。

这些紧急的救市行为都是为了先赶紧解决眼下的问题,什么垄断、过度担保这些都可以先放一边。估计这次出事之后,美国又得好好研究一下新一轮怎么收紧了。

本文转载自小Lin说,内容可能有删改,文章观点不代表天府财经网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

(2)
上一篇 2023-07-20 11:54
下一篇 2023-07-22 18:18

相关推荐

  • 桂林银行股权再遭转让,IPO之路还要走多久?

    近日,北京产权交易所披露的信息显示,桂林银行8279.11万股股份(约占公司总股本的0.91%)拟以3.26亿元的低价挂牌转让,转让方为南方电网旗下广西鑫盟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据悉,此次转让主要是为落实央企严控非主业投资的要求。自2020年以来,国资委就发文要求各央企严控非主业投资比例和投向,加快非主业、非优势业务剥离。今年6月,国资委进一步要求各中央企业原则上不得新设、收购、新参股各类金融机构,对服务主业实业效果较小、风险外溢性较大的金融机构原则上不予参股和增持。 对于桂林银行而言,这不是第一次遭遇股权转让。2022年下半年,桂林银行的股权就被三位股东挂牌转让,总转让股份数量高达3.5亿。 然而,历经两轮股权转让后,桂林银行长达十几年的

    2024-07-29
    3.1K
  • 央行金融稳定报告罕见大篇幅谈及加密货币、DeFi,未使用“虚拟货币”说法

    12月22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中国金融稳定报告2023》,罕见大篇幅单独提及“加密资产”内容,没有使用过去“DeFi、数字资产,创造了新的资产形态和业务模式。加密资产不由货币当局发行,不具有法偿性与强制性等货币属性,同时并未受到与其业务实质相适应的监管,因而表现出金融和数字技术双重风险。 一方面,传统未受监管的非法金融活动风险在加密资产领域均有体现,例如资产价格泡沫、价格波动大、流动性和期限错配、高区块链上与链下数据交互过程存在安全漏洞,容易被黑客攻击,导致市场操纵和资产丢失;去中心化金融(投资者利益;资产匿名性和难以追回特征导致反洗钱、反恐怖清理整顿。当前,加密资产规模占全球金融资产比例不高,与传统金融体系关联有限,但其发展较快、业务模式复杂、治理结构不透明、跨境业务活跃,可能威胁全球金融体系稳定。我国较早对代币发行融资、加密资产监管政策和应对措施。加密资产在境外市场发展迅猛,业务规模持续增长,业务模式不断拓展,从传统加密资产拓展到稳定币以及去中心化借贷、金融衍生品、

    2023-12-28
    1.7K
  • 经济“卷王”拼多多们,消灭供应链中间层

    失去渠道商,我们将失去什么?

    2023-12-18 TMT
    23.3K
  • 人均GDP逆天的以色列,经济崛起的关键词:西德赔款、外来移民、控制政府债务、创新和犹太文化

    犹太文化 犹太文化它有一些特点,比如说很重视教育,努力工作。这一点跟东亚文化很像。所以以色列教育也非常发达,有很多好的大学。 但除了这一点,跟很多东亚文化不一样的地方是,它非常重视经商,崇尚冒险,就是一个Risk Taker。 犹太人,你看他们近两千年在世界各地都属于少数族群,甚至受到社会的排挤,所以大多数时候就只能靠自己,经商也非常抱团。 别小瞧了这个看起来好像虚头巴脑的犹太文化力量。比如说,可能很多华人家从小就跟孩子念叨的是,你要好好学习,将来找一个安稳的工作,或者做国家栋梁,报效社会。但你要是生活在一个犹太人家里,你妈从小可能念叨的就是,你长大之后要去做生意,要去赚大钱,要低买高卖,千万别费劲巴力地去给别人打工。 这种从小就潜移默化的熏陶,对一个人的影响是非常大的,就会导致所有的精英都把创业、经商放在他们的首选名单里。当然,这种利益至上的态度可能会遭到很多人的反感,但也确实导致世俗意义上成功的人很多。 比如2014年,美国年薪超过10万的比例是19%,而犹太人里边,年薪超过10万的比例达到了44%,这在所有宗教人群里是最高的。 这还是在美国,要放到以色列,你想,犹太人好不容易可以抱团了,那他们这种想要赚钱,想要尝试风险的欲望,再加上政府那么一助推,就会导致大量的社会精英都走向这条路。 而且,还不光是以色列现有的人才,世界各地的犹太人都会持续不断地回到这个地方。以色列国《回归法》里就说了,全世界各地的犹太人都有不被限制回到以色列,成为以色列公民的权利。 说到这儿还有个很关键的,就是90年代初,苏联解体了,导致当时大概100万犹太人陆陆续续涌到以色列,占到当时人口差不多20%。 以色列不光是新移民多,而且真的是特别能生。以色列的生育率是3.0,也就是说平均每个女性要生3个小孩,这在OECD所有国家里边堪称遥遥领先。再看以色列的人口结构图,如此完美的等腰三角形,如此雄厚的新…

    2023-10-30 金融
    16.9K
  • 什么是做空、轧空、多空策略?真实世界的做空有哪些玩法?为什么说做空收益有限风险无底洞?

    浑水 其实浑水的创立,包括做空的理念,都源于一次偶然的机会。 浑水的创始人叫Carson Block,卡尔森布洛克。 Carson其实他也不是学金融的,他是个法学博士,在中国待着,也经历了创业的失败。他爸是个股票经纪人,2010年的时候,他爸看到了一个叫做东方纸业的公司在美股财报做得很漂亮,年收入能达到1亿美金。他爸就寻思发现了这么好的一个宝贝,想大量买入股票。正好儿子在中国,而且这个公司是个造纸厂,这个模式看着也很好理解,所以他就想让33岁的儿子到这个造纸厂去看看情况,顺便也当锻炼儿子。 结果Carson就大张旗鼓地找了一个美国记者去联系东方纸业,然后自己伪装成美国记者的中文翻译,两个人就以一个外媒想去采访报道东方纸业的形象进去了。进去之后领导带着一顿参观,他们就参观了工厂,参观了生产线,录了一堆影像资料。这不看不要紧,一看Carson发现,东方纸业真的是破烂不堪,根本不像财报上写的那么厉害,厂房设备都是上个世纪90年代的。他还发现,东方纸业号称价值230万美金的回收纸板,实际上就是一堆露天放着都被泡豁了的废纸壳。 而且根据他们的财务测算,按道理讲,东方纸业这个体量的公司每天应该有上百辆卡车进进出出。但是Carson看到厂子前面只有一条只能单行的破土路,两个人在那蹲点蹲了半个小时,就看见一辆车一直停在门口。而且Carson非常确信,即使是那辆车都可能是东方纸业放在那装模作样的。 Carson一看这个公司哪能投资,老爸你赶紧停住,这个公司不光不能投资,我们要做空。于是他们就真的做空了东方纸业,还在2010年6月底发布了一个30多页的报告,一五一十地把他们的发现都揭露了出来。 报告里说,据估算,东方纸业08年的营业额夸大了27倍,09年的营业额夸大了40倍。当然浑水也公开表明他们做空了东方纸业。 最开始市场只是小幅下跌,跌了10%,毕竟东方纸业也不是什么能掀起波澜的大公司。而…

    2023-10-23
    29.2K
已有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