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短一年时间,厦门国际银行为何业绩大幅缩水?
通常来说,银行总资产突破万亿体量之后,往往业绩表现会更加平稳,同时更加注重资产质量,但厦门国际银行却似乎是个例外。
《眼镜财经》注意到,厦门国际银行去年营收、归母净利润双双降低,且归母净利润规模下滑明显。
同时,该行不良贷款率明显攀升,截至去年末已经达到了1.96%,超过不少同等规模的上市银行,与此同时,该行同时拨备覆盖率连接下滑,从最高点超过300%一直降到了去年的116.18%,整体资产质量成色有所下降。
去年营收超120亿,净利润不足10亿
数据显示,截至去年末,厦门国际银行总资产为1.12万亿元,较上年末增长2.97%;存贷款总额分别为7140亿元、6292亿元,同比增长3.15%和2.26%
与此同时,2023年,厦门国际银行实现营业收入125.13亿元,同比下降26.94%;实现归母净利润8.79亿元,同比下降83.47%。
营收下降超过25%,净利润同比下降超80%,而就在一年前的2022年,厦门国际银行实现营业收入171.28亿元,实现归母净利润47.21亿元。
短短一年时间,厦门国际银行为何业绩大幅缩水?
《眼镜财经》注意到,厦门国际银行去年利息净收入大幅下降,从2022年127.3亿元同比降到了39.4%至77.15亿元。与此同时,信用减值损失也高达72.8亿元,同比大增22.8亿元,增幅45.5%,主要系贷款及贷款。
但无论如何,如此快速发生的利息净收入下降现象,反映了市场利率波动和竞争加剧对厦门国际银行利润的直接冲击,而信用减值损失的增加则表明银行在信贷风险管理上或许存在一定的缺陷。
资产质量与资本充足率双降
业绩明显下滑的同时,厦门国际银行的资产质量也在下降。
数据显示,2019年至2023年,厦门国际银行的不良贷款率依次为0.71%、0.84%、1.06%、1.26%和1.96%。不良贷款率在突破1%后持续攀升,2023年较2022年更是增加了0.7个百分点,显示出不良贷款问题日益严重。
与此同时,该行的拨备覆盖率在同一时期内明显下降,分别为323.47%、259.80%、202.73%、168.42%和116.18%。这表明,尽管进行了大额计提信用减值损失,但厦门国际银行的风险抵补能力仍在减弱,未能有效改善资产质量,反而使得风险暴露更加显著。
特别是在2022年至2023年间,不良贷款率的快速上升,显示出该行在信贷风险管理方面面临着越来越大的挑战。
此外,《眼镜财经》注意到,近三年间厦门国际银行的资本充足率分别为12.06%、11.73%和11.69%。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资本充足率的连续下滑进一步削弱了该行应对潜在金融风险的能力,增加了其在面对市场波动和贷款违约等风险时的脆弱性。这种状况不仅使监管压力增加,还可能导致信用评级下调,从而提高融资成本,影响市场信任度和投资者信心。
频频处置不良债权,亟待资金补血
上述情况表明,厦门国际银行存在一定的资金补充需求。
实际上,《眼镜财经》注意到,近期厦门国际银行北京分行正在出售一笔债务人北京华悦德商贸公司的不良债权,该债权账面价值近1.562亿元,然而对外底价仅为7514万元,折让52%,即不足5折对外挂牌出售。
具体来看,上述1.562亿元不良债权涉及本金约1.445亿元,截至今年5月底,含利息、罚息、复利、迟延履行金及清收代垫费用等合计约1169.3万元。
与此同时,6月26日,阿里资产拍卖网显示,厦门国际银行珠海分行同样有一份不良债权与当日下午拍卖完成,仅1位买家出价,最终成交价为9750万元。
而根据网站信息显示,标的物名称为“对厦门国际银行珠海分行2024年1号不良债权资产包金融债权及相应担保从权利”,担保方式为不动产抵押+保证,债权总额为2.04亿元,基准日是2024年5月31日。也就是说,这一笔不良债权处置,厦门国际银行同样是折价“回血”。
实际上,在法拍网站上,厦门国际银行的已经拍卖和等待不良债权项目还有很多,除了上海分行和珠海分行外,还有包括厦门国际银行厦门分行、莆田分行、福州分行等各地分行在内的多家银行进行过或即将进行数百万到数千万的不良资产和债权拍卖。其中有部分项目涉及标的物债权总额最高过亿,而最终成交价格较债务总额都存在或多或少的折价。
上述情况表明,厦门国际银行正通过大规模的不良资产处置行动来应对资本补充的需求。这些债权的低价处置显示出银行为了加快资金回笼,不惜折价出售不良资产。
短期来看,这种做法的确有助于减少不良资产对资本的消耗,还能增强银行的资本实力和流动性。然而,这也反映出银行在资产质量管理和风险控制方面面临的挑战,需要进一步加强内部管理和风险预警能力,以确保长期的稳健运营和持续盈利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