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等生”变动了“差生”,新任管理层能带领兴业消金重回行业前三吗?

文 丨 姜晨

出品丨鳌头财经

消费金融行业“优等生”兴业消费金融股份公司(以下简称“兴业消金”)意外变成了“差生”。

今年上半年,兴业消金实现营业收入51.88亿元,同比下降6.30%,净利润2.77亿元,同比下降78.09%。

在已经披露半年业绩的20家消费金融公司中,兴业消金的净利润同比降幅排名第二。2016年以来,公司也是首次出现中期净利润下降。

兴业消金一直被视为“业绩黑马”。2020年至2023年,净利润连续4年稳居行业前三。

兴业消金净利润为何闪崩?公司没有解释。近3年,公司不良贷款率(以下简称“不良率”)持续攀升,资产减值损失大幅增长。

为了应对业务规模扩张,今年2月底-7月初,公司举债百亿。

备受关注的是,兴业消金在经营方面屡现违规,今年上半年,公司因5项违规被罚170万元。

半年净利罕见大跳水

兴业消金业绩罕见大幅跳水。

今年上半年,兴业消金实现营业收入51.88亿元,较上年同期减少3.49亿元,减少幅度为6.30%;净利润2.77亿元,较上年同期减少9.87亿元,同比减少幅度达78.09%。

这是一份较为糟糕的成绩单。

今年上半年,有20家持牌消费金融公司披露了成绩单。其中,中银消金的净利润垫底,亏损3.05亿元,同比下降208%,降幅最大,而兴业消金的净利润同比降幅排名第二。

与之对应的是,宁银消费金融公司净利润同比增长211.61%,建信消费金融公司、蚂蚁消费金融公司、南银法巴消费金融公司、中原消费金融公司等净利润同比均有较大幅度增长。

净利润同比降幅接近80%,对于兴业消金而言,是罕见的。

历史数据显示,2016年中期至2023年中期,兴业消金的营收净利持续双增。其中,2023年上半年,净利润为12.64亿元,较2016年中期的0.56亿元增长2157.14%.

今年上半年,兴业消金首次出现营收净利双降,净利润表现可以用“闪崩”来形容。

兴业消金成立于2014年12月,是全球银行20强兴业银行控股子公司,兴业银行持股66%,处于绝对控股地位。

背靠兴业银行,兴业消金迅速成长为“优等生”,并被外界称之为“业绩黑马”。2015年,正式运营的第一年,实现营业收入1.51亿元、净利润-0.49亿元。2016年开始盈利,当年的营业收入、净利润分别为6.04亿元、1.02亿元,此后至2022年,营收净利持续双增。2022年,营业收入首次突破百亿大关,达到101.15亿元,净利润24.93亿元。

2023年,兴业消金的经营业绩走势发生了变化。当年,营业收入为112.30亿元,同比增长约18.95%,延续了增长势头;净利润为 20.72 亿元,同比下降约16.89%。

尽管在2023年净利润首次出现年度下降,但2020年至2023年的4个年度,兴业消金的净利润仍然稳居行业前三。

今年上半年,净利润大跳水,兴业消金经历了什么?

资产减值损失激增

净利大跳水的背后,兴业消金的经营质量、资产质量双承压。

截至今年6月底,兴业消金总资产726.51亿元,与2023年底的869.17亿元相比,减少142.66亿元。期末,各项贷款余额724.85亿元,较2023年底的864.11亿元减少139.26亿元。

资产减少、贷款余额减少,主要原因是资产减值。

近两年,兴业消金的资产减值损失激增。2019年至2021年,公司资产减值损失分别为17.46亿元、23.90亿元、25.99亿元,分别约占当期营业收入的34.68%、36.94%、30.90%,占比均30%左右。

2022年、2023年,公司的资产减值损失分别为42.80亿元、66.05亿元,同比增长64.68%、54.32%,均为高速增长,同比增速均明显高于当期营业收入。

这两年,公司资产减值损失约占当期营业收入的比重分别为42.31%、58.52%,均大幅攀升。

显然,急速增加的资产减值损失,导致净利承压。市场预计,今年上半年净利润大幅下降,可能也是如此。

中诚信国际在对兴业消金2024年跟踪评级公告(以下简称“评级公告”)中指出,兴业消金2023年计提贷款及垫款信用减值损失65.62亿元,同比增长53.82%,拨备费用在拨备前利润中的占比为73.16%,同比上升16.66个百分点。

兴业消金提高拨备计提力度,与资产质量承压、不良率同比上升有关。2021年-2023年,兴业消金的不良贷款余额分别为11.04亿元、16.04亿元、21.49亿元,不良率分别为1.9%、2.14%、2.49%,均为逐年上升。

根据评级报告,2021年-2023年,兴业消金关注类贷款余额分别为7.2亿元、10.73亿元、20.86亿元,其中2022年、2023年同比增长48.90%、94.38%。

2021年-2023年关注类贷款余额占比分别为1.24%、1.43%、2.41%,次级类贷款余额分别为10.46亿元、12.72亿元、21.24亿元,占比分别为1.80%、1.70%、2.46%。

2023年,关注类贷款余额、次级类贷款余额同比均大幅增长,这两类贷款快速增长,兴业消金不良资产增加的风险加大。

兴业消金也在寻求转让不良资产。今年8月28日,兴业消金在银登网发布《关于2024年第1期个人不良贷款 (个人消费贷款)转让项目不良贷款转让公告》,未偿还本息总额为0.63亿元,转让起始价为153万元。

发债百亿的双刃剑

在资产减值损失大幅增长的情况下,兴业消金大规模举债,存在风险。

中国债券信息网披露的数据显示,今年2月27日至7月9日,兴业消金共计发行了5期金融债券,规模合计为100亿元,期限均为3年。

根据评级报告,随着业务规模扩张,兴业消金的总债务相应增长。截至2023年末,公司总债务为734.35亿元(包含拆入资金、应付债券及其应付利息),同比增长14.06%。

2023年,共发生利息支出20.90亿元,同比增长7.97%。当年,经营现金流-22.20亿元。

尽管承受着巨额债务利息支出,兴业消金仍然大规模举债。

对此,金融行业人士分析称,金融债券利率相对较低,如果通过低成本的长期资金来扩大业务规模,提升普惠金融服务能力,优化资产结构,提高流动性,是个不错的选择。但是,如果这些资金不能较好促进主营业务发展,达不到发债的预期,公司承担的债券利息,就会影响盈利能力。

对于债券募集资金用途,兴业消金表示,将用于补充公司中长期资金,进一步促进主营业务发展,提升普惠金融服务能力。

不过,从今年上半年的贷款规模下降、近两年资产减值损失大幅上升、不良率攀升等指标来看,兴业消金大规模举债究竟为了什么,需要打个问号。

在经营过程中,兴业消金还存在被投诉、被处罚等问题。

近年来,兴业消金频频遭受投诉。2023年7月,有借款者在啄木鸟投诉平台投诉兴业消金利率欺诈、高利贷,当事人称,申请借款时明确要求利率不超过10%,实际利率是2分1厘6(换算成年利率为25.92%)。

在黑猫投诉平台上,针对兴业消金的投诉量为2456件,投诉内容包括暴力催收、非法窃取通讯录信息、高利贷、高额担保费等。

根据此前公开报道,兴业消金被指涉及服务费和砍头息问题。

在裁判文书中,有借款人称,兴业消金放款后,第三方通过代扣指令从20万元借款中代扣2.16万元,并强制要求购买保险花费4004.11元。对此,法院未予支持。

还有判决显示,借款人申请借款7万元,被收取2800元服务费,法院最终认定的借款本金为67200元。

今年6月27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泉州监管分局对兴业消金作出行政处罚,罚款170万元,主要涉及五项违规行为,包括未按规定及时与存在严重违法违规行为的第三方机构合作、合作机构管理不审慎、将贷前调查关键环节外包、违规改变信用保证保险赔付条款,以及贷款“三查”不到位,贷款资金由他人归集使用并偿还。

今年5月,兴业消金换帅,戴叙贤上任董事长,刘庆华接任总裁。“优等生”变动了“差生”,新任管理层能带领兴业消金重回行业前三吗?

本文转载自鳌头财经,内容可能有删改,文章观点不代表天府财经网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

(0)
上一篇 2024-09-24 17:57
下一篇 2024-09-27 00:48

相关推荐

  • 消费金融谋变:一边狂发金融债,一边急转不良资产

    在增量收缩、存量内卷、风险上移的当下,持牌消费金融公司正在积极求变。 记者观察到,持牌消费金融公司求变,一方面表现在加快处置个人不良贷款。截至9月25日,今年有13家消费金融公司在银登中心挂牌转让了107期个贷不良资产包,资产总笔数超过228万笔,未偿本息超过218亿元,已超过去年全年。 另一方面,持牌消费金融公司“疯狂”发金融债。中原消金近日完成今年第二期20亿元金融债券发行,招联消金、兴业消金、中银消金、杭银消金、马上消金等9家消费金融公司今年累计发行29笔金融债,合计484亿元,创下历史新高。 “不论是发行金融债券,还是转让个人不良贷款都是为了资金合理配置和管理,提升综合竞争实力。”多位受访专家表示,在目前的环境下,消费金融机构在合规经营的底线之上,要坚定落实自主经营管理,根据自身的优势资源禀赋及监管政策导向选择合适的商业经营策略及展业模式,精进科技水平的同时持续严密风控防线。 批量转让不良资产 持牌消费金融公司开始批量出售不良资产。 9月24日,蚂蚁消金、北银消金分别在银登中心(银登网)发布2024年第4期和第14期个人不良贷款(个人消费贷款)转让公告,蚂蚁消金本期拟转让20.0328万笔未偿本息5.9亿元的不良贷款,起始价5600万元。北银消金本期拟转让7.333万笔未偿本息27.3亿元的不良贷款,起始价1580万元。 根据银登中心统计,2023年个人不良贷款批量转让业务成交规模达到965.3亿元,较2022年增长449.4%。其中,消费金融公司不良转让成交规模为183.7亿元,占比约19%。2024年上半年,个人不良贷款批量转让业务成交规模为321.5亿元,同比增长127.5%。其中,消费金融公司不良转让成交规模65.2亿元,占比约20%。 据记者不完全统计,截至9月25日,今年以来有13家消费金融公司在银登中心挂牌转让了107期个贷不良资产包,资产总笔数超过2…

    2024-09-27
    2.7K
  • 男子看黄推掉陷阱,两个多小时被骗20余万,18万多是从借呗、招联、美团、携程、中邮、马上消费金融临时借来的

    电信诈骗固然可恨,但这些现金贷平台又在这场骗局中扮演了什么角色?直到主人公最后向父母借钱时,在才家人的劝说下幡然醒悟,选择了报警止损。

    2023-07-20 TMT
    20.8K
  • 广告误导消费者 年化利率“触线”?中原消费金融引质疑

    来源|大华观察 网友“被催借钱”,这究竟是怎么回事?近日,有网友在社交平台表示收到中原财报披露,截至2021年上半年,中原消费金融放款突破1158.85万笔,累计放款金额1351.55亿元;实现营业收入15.63亿元,同比增长50.7%;新增客户数241.39万户,累计客户数为1333.17万户。 按理来说,作为河南省唯一一家持牌的正规金融机构,中原消费金融应该严守规则、坚持合规经营,但该家公司的表现却令人生疑。 “模糊”的广告 2021年,中原消费金融开始搭建短视频营销项目,招标要求为策划、拍摄、运营不同主题不同类型的短视频平台账号,建设并运营公司短视频账号矩阵,用多个角度、多个主题、多个账号覆盖各视频平台(主要以腾讯、快手等平台)。 之后,在短视频平台便出现了各式各样的借款营销广告,其中不乏雷人的借钱买帝王蟹,被网友批评广告内容误导消费者、三观不正等。 抛开广告内容不谈,这些广告确实存在误导消费者的嫌疑。 去年3月,《中国人民银行公告〔2021〕第3号》规定,“所有贷款产品均应明示贷款年化利率”。公告要求,所有从事贷款业务的机构,在网站、移动端应用程序、宣传海报等渠道进行营销时,应当以明显的方式向借款人展示年化利率,并在签订贷款合同时载明,也可根据需要同时展示日利率、月利率等信息,但不应比年化利率更明显。 从中原消费金融在抖音发布的广告视频截图来看,你能一眼就看到公告规定中,以明显的方式向借款人展示的年化利率吗? 仔细查找才能在被遮挡的底部发现两排小字:贷款有风险,借款需谨慎,请根据个人能力合理贷款,理性消费,避免逾期,放款时间以实际审批结果为准,年利率10.9%-36%(单利),按日计息。 年化利率引质疑 值得注意的是,所显示的中原消费金融36%的年化利率被质疑是在打国家标准的“擦边球”。 对比来看,信用贷的年利率为12.775%;有钱花的日利率为0.02%-0.05…

    2022-02-28
    3.7K
  • 网络小贷新规一周年,至少7家巨头系公司增资,却无一家实缴?

    《征求意见稿》指出:跨省级行政区域经营网络小额贷款业务的小额贷款公司注册资本不低于50亿元,且为一次性实缴货币资本。

    2021-11-10
    3.1K
  • 南京银行上半年信用减值损失近45亿,滥用暴力催收投诉缠身

    近日,南京银行(601009.SH)发布的2021年半财报发现,南京银行的业绩增速挺亮眼,但其中的隐忧不少,掣肘该行的净息差、净利差仍然处在低位,在规模上升的同时,不良贷款、逾期贷款继续增长,资本夯实程度、应对风险能力有所下降。 此外,近些年消金业务成为南京银行发力重点,但《暴力催收、泄露隐私、渠道混乱等问题,广泛被消费者投诉,截至目前,仅在黑猫投诉平台,投诉南京银行的帖子已超过1200多条。 净息差低位运行 核心资本承压 首先,在当前市场环境下,净息差是体现银行盈利能力的重要指标,净息差有限将导致银行面临长远的经营压力以及结构性的挑战。但是一直以来,南京银行的净息差相对于其他上市金融投资占比相对较高,6月末,该行金融投资账目余额达7382.98亿元,同比增长10.5%,占到资产总额的44.4%,重要性可见一斑。可是,上半年该行金融投资产生的收益不增反减,投资收益25.46亿元,同比减少25.75%。 具体来看,无论是交易性金风险资产的过度膨胀。上述数据体现出,南京银行在规模增长的同时,相应所需的准备没有跟上,资本夯实程度、应对风险能力有所下降。 资产风险居高不下 建筑业不良率增长27倍 近年来,因为受到南京本地一些民企大户违约影响,南京银行的资产质量风险在上市银行中居高不下。从2018年起,该行接连受雨润集团、三胞集团和丰盛集团债务违约的影响,资产质量出现恶化。该行不良生成率由2017年的0.65%上升至2019年最高值1.14%,2020年不良生成率小幅下行至1.07%。同一时期不良贷款率由0.85%上升至0.91%。 《眼镜财经》注意到,南京银行努力将上述风险逐渐出清,但是新的风险亦在逐渐显现。上半年内,南京银行信用减值损失为44.87亿元,同比增长4.51%。其中,以摊余成本计量的贷款和垫款信用减值损失为48.05亿元,同比增长29.86%。 此外,半年报显示,南京…

    2021-08-26 金融
    5.4K
已有 0 条评论 新浪微博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