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发展模式变革,交易所面临整顿
从中国十一五期间的经济发展主线来看,在实现了国民经济总值跨越式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过度重视投资驱动进而引发能源、基建行业大面积投入所产生的产能过剩和结构性经济危机的局部表现。特别是从近几年的国内大宗商品价格走势来看,虽然也有一定的经济周期体现,但是由于产能过剩带来的市场低迷还是维持了较长一段时间。
为了调控这种产能过剩的大宗商品死循环,高层也在一直通过各种手段去产能,降杠杆,减库存等,对于上一个五年计划以投资、基建行业为主要拉动因素的GDP发展模式而言,未来的国民经济调整将更多表现为以消费序列为重要拉动力的比较健康的经济发展模式。
也正是因为如此,国内的很多大宗商品交易所,不论是国家级的四家期交所还是很多地方性商品交易所都开始面临更为严峻的改革和调整趋势。为了适应新改革和经济政策转型背景下的商品交易平台规范化,很多地方类的交易平台面临改革、创新和突破的新压力。
近期江苏省主要的商品交易市场江苏大圆银泰商品合约交易市场宣布2016年10月15日大圆银、大圆沥青所有品种全部下线,以适应和配合正在进行的大宗商品交易所整改和规范化管理需求。此外国内部分地方类大宗商品现货交易平台也在效仿大圆,踏入规范化自我调整中。
政策趋严管理,交易所需规范化运作
根据江苏省金融办于7月25日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对全省各类交易场所监管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从投资者适当性管理、交易场所和交易产品审批、对接统一登记结算系统、重视交易场所信访投诉、强化属地监管职责五个方面进一步加强全省各类交易场所监管。
除了很多地方性的监管部门对大宗商品行业进行了一定的规范化管理外,中央级别的监管部门也多次提到了要对现货交易所进行更为规范化的管理。可以说,不仅仅是最近行业比较关注的江苏大圆银泰因为后期规范化管理和业务体系调整而暂停了部分大宗商品交易业务,基本上国内主要的地方性和核心区域的交易所后期都会面临这种趋势。
证监会研究中心正局级研究员黄运成表示,大宗商品市场的发展应以服务实体经济为导向,加强中央与地方监管与协调,加强清理违规市场主体,建立市场退出制度,加强交易场所高管、会员监管和投资者适当性管理,深化改革和立法,推动大宗商品市场健康发展。
在目前供给侧改革的大背景下,大宗商品作为供给侧的重要原材料,直接决定了未来经济发展的基本模型和走势,一定程度上也影响和制约了国内产业化力量的衔接程度,对以区域化商品交易所以及各类现货电子盘平台进行整合,也是在大宗商品所衍生出的金融属性上进行“供给侧”改革的一种表现。
大宗商品去产能、调结构,交易场所主动壮士扼腕?
可以看到,目前国内经济发展模式的直接转轨已经从根本上影响到此前大宗商品的生产和流通方式,如果还坚持以传统的大宗商品发展策略来进行过剩的产能满足,那么最后遭受损失的必然是经济发展的基础:资源定价和发展的可持续性,在消费端也会表现出不合理的资源开发和企业利润的流失。
从宏观经济角度分析,2016年产能收缩几乎是确定的事情。中国经济经过多年的高速增长,产能不断扩张,而需求却无法和产能同步扩张,反而出现了周期性的、结构性的收缩。在交易的衍生属性上,现货交易和各种电子盘也会呈现一定的低迷,在价格和交易总量上也会受到较大的影响,所以,从整体的交易来分析,在大宗商品需求高发期建立的各种交易平台,也到了进一步规范化管理和合规化运营的阶段。
部分大型交易场所也感受到了这种强迫的改革和创新的动力,这才是未来地方性的交易平台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实际上,部分地方性大宗商品交易平台,除了在合规资质上不断迎合监管创新,在产品和产业链布局上也在不断突破,因为未来的大宗商品服务模式也会越来越深入和多元化。以研究突破新的商品模式并引入金融属性的交易模式,成为了当前主流大宗商品走低形势下的一个亮点。
此外,对于很多地方性的大宗商品交易平台而言,从单一的现货和交易服务转型为全产业链的深入服务也是一个不错的方向。现在的交易场所是一个平台,将来要打造成一个更大的平台,做成平台的第一步目标就是对互联网金融体系的布局,目前已经完成。接下来要往贸易、实体部分去延伸,将原材料提供方、加工方、贸易方、消费方等,整合在一起,完成对大宗商品整个产业链的打通,通过平台去平衡价格和市场的供求关系,最终用市场和实力去争取大宗商品的定价权。
所以,综合来看,地方性交易所开始进行业务的整顿,产品业务下线并非代表地方性交易平台开始走入穷途末路,而是迎合当前经济形势和监管因素变化的一种自我调整,或者叫“壮士扼腕”,相信后续还会有更多的创新类产品和交易模式进入大宗商品领域。
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负。转载请注明出处:天府财经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