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随科技的发展以及时间的流逝,中国五千年灿烂文化浓缩而成的各种技艺正面临着不断消失殆尽的现状。一方面是科技的日新月异,一方面是古老文明的流失,如何将二者结合,让中华文明源远流长成为了当今中国面临的重大难题。作为一家以互联网+文化为发展理念的机构,南商所首扛大任,在两者间寻找焊接点。
“互联网+非遗”成文化类轻资产支撑产业
目前,文交所在“互联网+文化”模式下不断拓展创新,这股转型升级之风演绎得如火如荼。可以说,在互联网与文化产业深度融合过程中,文交所颠覆了互联网,也颠覆了文化产业,形成了新的文化产业生态链。
随着电子盘市场的清理整顿,文交所关注的不再只是邮币卡这一类品种,各种文化类轻资产被搬上电子盘,尤其是有实体产业作为支撑的非遗资产,近期被炒得火热。但是,非遗资产的传承技艺似乎跟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被蒙上了满满的尘埃。
南商所非遗藏品即将上市
当一项又一项的非遗物质文化正逐渐淡出历史,当传统手艺面临着少人问津的窘境,只有年事已高的老匠人还在勉力支撑,非遗物质文化的保护,可谓是一条沉重又艰巨“文化传承”之路。
为了让更多人关注“非物质文化遗产”,南商所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付诸于行动,即将上线的《非遗十周年纪念宣》,预计近期将在南商所电子盘上公开亮相。据悉,此宣纸为曹光华特制,特净四尺单,敬请关注,具体上市时间南商所官网已经公布。
千年宣纸传承 独具匠心
宣纸,是我国特有的传统手工艺制品。宣纸自创制以来,声名远播,发挥了中华文脉传承的作用,2009年被列入联合国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曹光华正是我国宣纸界的代表人物之一。
“曹光华牌”宣纸,世界文明。发源于泾县小岭曹氏,是现代意义上的宣纸开创者。曹光华1970年进入宣纸企业工作,从红星宣纸厂原料车间普通工人到能够掌握了解宣纸生产全过程,再到技术骨干,对宣纸这门独特的传统工艺进行系统地研究、挖潜。他带领骨干师傅研究、收集资料,专访老艺人,反复多次试验,终于使绝传50多年的“白鹿宣纸”绝技又获得新生,使失传多年宣纸品种重新恢复生产。
曹光华表示,过去人们的眼光比较局限,认为宣纸就是只能用于书法和绘画,实际上通过实践来看,宣纸应用于书画印刷特别是进行胶印,都取得了成功,都是技术革新的成果,它扩大了宣纸的用途。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人们的投资观念、投资方式、投资渠道都有很大变化,宣纸收藏开始呈现持续升温态势。
宣纸创新善用匠心,宣纸未来发展更凝聚了匠心,但传统该如何延续?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拢在指尖的沙,我们需要投注更多的心力去呵护它。在追求文化创新之旅上,坚守传承信念,南商所将成就文交所经典范本,筑非遗传承基石。
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负。转载请注明出处:天府财经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