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可以不信命,但不要否认你看不上的一些人成功了,你觉得还不错的人却失败了,这就是命。在股票投资这件事上,命好不好是冥冥中的核心竞争力,甚至是唯一竞争力。先看两个理论:
1、一切因果关系都是值得怀疑的
18世纪英国哲学家大卫·休谟认为,我们从来没有亲身体验或者亲眼证实过因果连接关系本身,我们看到的永远是两个相继发生的现象,所以一切因果关系都是值得怀疑的。举个例子,公鸡叫了,太阳升起。这两个事件同样是相继发生,但是公鸡叫并不是太阳升起的原因。休谟提出,一切因果关系都应该重新审视。
2、幸存者偏差
1941年,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统计学沃德教授(Abraham Wald)应军方要求,利用其在统计方面的专业知识来提供关于《飞机应该如何加强防护,才能降低被炮火击落的机率》的相关建议。
沃德教授针对联军的轰炸机遭受攻击后的数据,进行研究后发现:机翼是最容易被击中的位置,机尾则是最少被击中的位置。沃德教授的结论是:“我们应该强化机尾的防护”,而军方指挥官认为:“应该加强机翼的防护,因为这是最容易被击中的位置”。
沃德教授坚持认为:(1)统计的样本,只涵盖平安返回的轰炸机;(2)被多次击中机翼的轰炸机,似乎还是能够安全返航;(3)在机尾的位置,很少发现弹孔的原因并非真的不会中弹,而是一旦中弹,其安全返航的机率就微乎其微。
军方采用了教授的建议,并且后来证实该决策是正确的,看不见的弹痕却最致命!
这个故事有两个启示:一是战死或被俘的飞行员无法发表意见,所以弹痕数据的来源本身就有严重的偏误;二是作战经验丰富的飞行员的专业意见也不一定能提升决策的质量,因为这些飞行员大多是机翼中弹机尾未中弹的幸存者。
接下来延伸回股票投资上,分享下对于因果关系和幸存者偏差的认识。
(一)因果关系
每个投资者都会有属于自己的投资理念,从而通过它们来预测股价未来的高低。我们可否回到最原始的起点:什么决定价格?
《马克思政治主义经济学》里关于价格决定因素的阐述是这样的:价值决定价格,价值分价值和使用价值,价格永远围绕价值上下波动。《西方经济学》的阐述更加明确,即供求关系决定价格,然后是供需曲线的数学表述。
那么问题来了:谁决定价格?如果价值能决定,中国经济GDP每年8%,股价保持了6年的熊市;如果供求关系能决定,成为了全球第一M2的国家,并且停止不少年的IPO,不也熊市了那些年吗?
基本面分析在找寻价值被低估的投资标的,技术分析在谋求通过资金供求关系找到答案,还有行为金融、量化等多种方式在预测未来。甚至一些多因子模型设计了上百个因子,暂不论这些因子是否对冲(就好比长得漂亮、年龄26岁以上,还必须是处女),连这些因子是否能决定价格我们都没搞清楚。
举个例子,南非世界杯一战成名的章鱼保罗,如果按照保罗的预测结果是完全一致的,难道保罗的预测是西班牙最后夺冠的因子吗?
如休谟所言,我们看到的永远是两个相继发生的现象,所以一切因果关系都是值得怀疑的。而对于股票投资来言,如果赚钱你之前的理念都是对的,如果赔钱都是狗屎,你是否想过?你的理念和最后的结果压根可能没有关系,或者没你想的那么重要。
2013年投资高科技的@GT周(雪球网友,现货岛注)声名鹊起,2014年又换成了坚守银行的@东博老股民(雪球网友,现货岛注),从结果上看他们都预测正确并按照这个预测进行了投资,于是他们都赚钱了,但是和预测的理念又有多少关系呐?如果他们在那个年份里最后赔钱了又会如何说呢?
在这件事情如果我们没搞懂什么决定价格的话(这点上人类的智力暂时无法精确表述证明),我们都会是章鱼保罗,或成神,或就是一只普通章鱼。
不要和我讨论概率的问题,试图统计举例证明理念和结果有统计关系。概率学派分为频率学派和叶贝斯学派,前者坚持概率是长期实践的客观体现,后者同时也认同主观情绪的认定,但可惜概率问题是人类智力更加无法解决的问题。
不要过分的相信自己的投资理念,它只有在结果正确的时候你才被认为正确,而投资理念和投资结果或许真的没有因果关系。倘若在股票投资上存在一个强有效的投资理念,可以准确预测价格的变化,就应该每天赚钱,每小时赚钱,每秒钟赚钱,或者长期永久盈利,你觉得可能吗?
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负。转载请注明出处:天府财经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