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木子雨寒
12月16日中午,央行对19家金融机构开展MLF操作共3940亿元,其中6个月2070亿元、1年期1870亿元,利率与上期持平,分别为2.85%、3.0%。这是央行年内进行的第17次变相降准操作。进入今年第四季度以来,央行加大了MLF操作的频度和力度,其中10月份和11月份各进行了两次,截至目前,12月份也已进行了两次MLF操作,上次操作为12月6日。
据央行公告,12月20日,央行以利率招标方式开展了2500亿元逆回购操作,7天、14天和28天期品种分别为1550亿元、650亿元和300亿元,中标利率继续分别持平于2.25%、2.40%和2.55%。鉴于今日到期逆回购量为850亿元,故周二公开市场单日实现资金净投放1650亿元,较昨日的650亿元大幅增加。
央行接连采用“MLF+逆回购”操作,其原因就是调控资金面短期趋紧的局面。首先了解一下这两个调控工具:
逆回购:为中国人民银行向一级交易商购买有价证券,并约定在未来特定日期将有价证券卖给一级交易商的交易行为,逆回购为央行向市场上投放流动性的操作,逆回购到期则为央行从市场收回流动性的操作。简单解释就是主动借出资金,获取债券质押的交易就称为逆回购交易,此时央行扮演投资者,是接受债券质押、借出资金的融出方。
MLF操作:全称中期借贷便利(Medium-term Lending Facility,MLF),是央行提供中期基础货币的货币政策工具,对象为符合宏观审慎管理要求的商业银行、政策性银行,金融机构提供国债、央行票据等优质债券作为合格质押品。简而言之,MLF是指央行借钱给商业银行,让他贷款给三农企业和小微企业。相对其他政策工具而言,MLF算得上是一个新型的非常规货币工具, 属中国人民银行首创之物。尽管MLF期限只有三个月,但到期后商业银行较容易申请展期,所以作用被大家称作“变相降准”。
央行“MLF+逆回购”操作的原因已成为我们判断市场资金流动性的风向标,目前看来这一操作正是为了缓解当前市场资金偏紧的局面。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有:
2、上海银行间同业拆放利率(shIBor)各品种延续集体上涨态势
3、在年末MPA(宏观审慎评估)考核,表外理财纳入MPA考核,部分商业银行面临资产端和负债端同时压缩的情况
4、持续发酵的“黑天鹅”事件对债券市场造成的重创,银行类机构向非银行类机构的资金融通出现了非常明显的收缩
面对资金面短期趋紧的局面,央行流动性调控延续“MLF+逆回购”的操作思路。及时“补水”有助于平抑资金面波动,改善流动性预期。中期流动性管理工具的好处是既能满足当前央行稳定利率的要求又不直接向市场投放基础货币,这是个两全的办法。
中金公司分析人士指出,当务之急不是继续紧缩,而是先恢复国内流动性的运转,避免实体经济融资需求受到波及。要恢复流动性正常运作,除了简单投放流动性外,还有很多结构性问题需要解决。目前,最核心的障碍在于借不到跨年资金,或者借入跨年资金的成本很高。接下来的一两周,1个月或以上的跨年资金甚至跨过了春节,其供需矛盾或更为激烈,这可能需要货币当局采取一定的措施来避免冲击进一步扩大。中长期来看,降准不失为一个缓解流动性冲击的好方法。
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所12月8日发布《2017年经济金融展望报告》。报告称,2017年货币政策整体将更趋稳健,重心放在汇率、资产价格等领域的风险管理上。报告指出,2017年,货币政策调控的复杂性和操作难度将明显上升。从外部环境看,全球经济与政策的不确定性上升,加大人民币贬值压力,进而对货币政策形成制约,降准降息概率较小。
综合机构对目前当前经济局势的分析来看,央行是否会在2017年实行降准降息政策还不太明朗,但当前,银行业面临的流动性管理难度越来越大,2017年这一趋势将更加明显。面对资金流动性不足和人民币贬值压力的双重压力,央行都不会轻易做出决策。而分析来看,2017年上半年降准降息的可能性较小,央行可能会采用更多的措施,比如加快流动性管理创新,适当扩大押品范围,适当降低MLF等的利率,通过收益率曲线的平坦化,提高银行业为实体经济投入低成本资金的能力的可能性较大。
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负。转载请注明出处:天府财经网